李淵22個兒子,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凶?

吳建義


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中國進入大一統王朝時期,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又是世襲制度,面對皇位權利的誘惑各朝各代都出現皇子爭奪皇位之事,往往皇位之爭也就伴隨著血雨腥風。

要說爭奪皇位之最,當屬玄武門之變和清朝時期的九子奪嫡,可讓人奇怪的是,李淵建立唐朝之後,其擁有22個皇子,19個公主為何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爭皇位斗的最兇。

我們要知道在商朝末至周初就有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兄終弟及的傳統,就是王位或者皇位優先考慮正妻所生之長子。如果正妻生了很多女兒,沒有兒子,但是有妾生了兒子,之後正妻才生了個兒子,那還是正妻的兒子繼承帝王之位。如果正妻一生並沒有兒子,那隻能立妻妾之間的長子。如果帝王一生並未子嗣那就是兄弟來繼承哥哥的皇位,倘若帝王沒有皇子,也沒有兄弟那就要從宗親之內來選取一人繼承皇位,這就是漢人王朝的帝王繼承製度。

顯然唐朝李淵的子嗣們也是如此,而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人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都是太穆皇后竇氏的兒子,如此之下李建成為第一繼承人,自然也就成為太子,然後才是李世民和李元吉,但是李世民和李元吉兩人為了皇位肯定要鬥太子李建成,只不過李元吉採用與李建成結盟的方式先鬥敗李世民而已。

再則,李淵除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年齡要高於其他皇子,其中長子李建成是在589年出生,老二李世民是在598年出生,老三李玄霸是在599年出生,老四老五是李元吉和李智雲都在603年出生,然後第六個兒子李元景是在618年才出生。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是在621年到626年這段期間發生的爭權奪利,這個時候李淵第六子李元景才是幾歲孩童,根本沒有意識去爭奪皇位,其他皇子更是沒有此等意識,老三李玄霸和老五李智雲又意外身死,所以只有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來爭奪皇位了。

按照道理來說李建成肯定是皇位的第一人選,畢竟李建成是嫡長子,可是李世民當初為反隋和平定天下立下了很多戰功,讓李淵封賞到了無法封賞的地步,只能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這時的李世民成為除了皇帝李淵和太子李建成之下權利第一人。

人一但有權利之後會更加滋生貪念,加上李世民知道自己功勞太大,大哥登上皇位之後首先會對自己下手,另外做為太子的李建成此時對李世民已有防範之心,畢竟沒有登基之前也許會有變故,李世民對自己的威脅巨大,種種原因交織在一起,於是乎政權大戰也就開始了。

只所以李元吉也參與其中,第一齣於妒忌李世民,第二李元吉也有稱帝之心,只不過李元吉選擇了與太子李建成結盟,先除去李世民然後在與太子爭奪。

面對三人的儲君之爭,李淵則沒有明確表態,其內心真實想法已然無法得知,由於李淵的態度讓三人政權呈現了激烈化,最後李世民兵行險招在一番謀劃之下發動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成為一代帝王。

綜合上訴,三人嫡子和年齡的關係致使李淵22個兒子之中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斗的厲害。


豫北老崔


李淵只有一個皇后,叫竇皇后,她的父親叫竇毅,母親是北魏的襄陽長公主,舅舅就是周武帝宇文邕,竇皇后為李淵生了四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隋唐演義裡面的李元霸的原型就是這個李玄霸。)、四子李元吉。

也就是說,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是李淵的嫡子,儲君之位必然是從這三個人產生。而且,竇皇后為李淵生的這四個兒子又剛好是李淵最年長的四個兒子,

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是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建成生於公元589年,李世民生於公元598年,李玄霸生於公元599年,李元吉生於公元603年,李玄霸在公元614年就死了,終年只有十六歲。

那我們再來看李淵的第五子李智雲,在公元617年,被隋將陰世師所殺。李淵的第六子李元景生於公元618年,剛好是唐朝建立的那一年,而在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也才九歲。

也就是說,玄武門之變的時候,除了已經去世的三子李玄霸、五子李智雲,除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個兄弟之外,其他的最年長的,也只有九歲,那麼其他幾個兒子想參與爭鬥,也根本就不現實。

那我們來看看李建成他們三兄弟此時的地位如何。

李建成,顯然是嫡長子,被立為太子。

李世民,被封為秦王,食邑三萬戶,天策大將軍,司徒,尚書令,天策府自置官署,文學館。

李元吉,是齊王,司徒,侍中,幷州大都督。

李世民因為軍功極高,手下的謀臣與猛將也很多,所以李建成才要與李元吉聯合,對付李世民,不過最終也不是李世民的對手。


歷史簡單說



這個問題有意思,宋安之來回答!

李淵這麼多兒子,為什麼會出現只有三個兒子鬥得最兇這種情況呢?

關鍵原因是唐高祖李淵造小孩有一個巨大的分水嶺,這個分水嶺就是公元618年唐朝的開國。在唐朝開國之前,李淵有5個兒子,而唐朝開國以後,李淵身為皇帝,是要什麼有什麼,於是治國之餘就努力造小孩,所以又有了17個兒子。

我們看看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時間,發生於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也就是說當時不算開國之前所生的5個兒子,其餘17個兒子,有的還沒有生下,而最大的第六子李元景當時也不過9歲。

因此年齡上的巨大差距,直接就將奪嫡三人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跟以老六李元景為首的17個弟弟劃分開了。

因為這些個弟弟太小了,別說發生玄武門之變時還沒有出生的弟弟,就是已經出生的最大也就是9歲,是什麼也幹不了,別說參與奪嫡了,就是站隊都不會。

那麼年齡上的巨大差距已經排除了17個小弟弟,還有兩個兄弟與奪嫡三人組同樣出生在唐朝開國之前,為什麼沒有參與奪嫡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兩個都早逝了。

這兩個人分別是李淵第三子衛王李玄霸和第五子楚王李智雲。

老四李玄霸早逝於隋大業十年,都沒有活到唐朝開國。

老五李智雲的死則有些耐人尋味,史書記載:“及義師將起,隱太子建成潛歸太原,以智雲年小,委之而去。因為吏所捕,送於長安,為陰世師所害,年十四”。

意思是在李淵起兵之際,李建成和李智雲在一起,結果李建成認為李智雲年幼,乾脆沒有管他,就自己悄悄地回到太原,不久李智雲被捕,後被處死。

李建成為什麼要這樣做,有可能李智雲只是他的異母弟,有可能是故意借刀殺人,想要提前解決掉潛在的競爭對手。不管怎麼說李建成是真的坑弟了,而天道輪迴,報應不爽,唐朝開國以後,坑弟的李建成最終在玄武門之變中死於二弟李世民之手,說起來還是有些諷刺的。

所以總結來說,李淵22個兒子,為什麼只有3個兒子參與了奪嫡呢,主要是跟奪嫡三人組年齡相近的兩個兄弟,在開國之前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早逝了。 而其他17個兄弟,在玄武門之變之時,最大的不過9歲,因此自然沒有參與奪嫡了。


宋安之


李淵22個兒子,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兇?這還不簡單,其他人不夠格!

爹是一個爹,區別就看媽!

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的媽媽是竇皇后,其他人的媽媽都是嬪妃之類的。當然竇皇后還有一個兒子叫李玄霸,可惜16歲就死了。如果李玄霸不是死的早,估計後來鬥得最兇的就應該是四兄弟了。

在隋唐時期,還是門閥政治,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就是"關隴貴族集團",西魏、北周、隋、唐四朝的皇帝都出自這個集團,而李淵就是"關隴貴族集團"的隴西李氏。

話說李淵年輕的時候還不是皇帝,但是作為"關隴貴族集團"的隴西李氏,你以為一個娶妻就一個漂亮就夠了嗎?那得聯姻!長得漂亮能當個妾就是很大的成就了。

李淵的妻子,也就是後來的竇皇后是何須人呢?那是北周武帝姐姐襄陽長公主的女兒!

就孃家這樣的背景,哪個妃子敢挑戰敢欺負?而作為皇子們說,哪個皇子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舅舅們那樣的勢力支持?

既然號稱“貴族集團”,那可不是一兩個高官就算的,當時多少文官武將或者讀書人都是有師承有姻親的,沒有背後的支持,是不可能出來爭鬥的,一爭小命都沒了。

當然,個人的能力咱也不能否認,但是媽媽的力量可能才是決定皇子們力量平衡的關鍵一環。


南柯


李淵的兒子確實很多,二十多個,但是在歷史上能叫的出名字的也就那麼幾個,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這幾個算是最多的了,至於其他的一些人,比如說李淵的五子李智雲大家有誰聽過呢?在晉陽起兵之後不久就被隋兵殺了。六子李元景,還是很多人沒聽過,到高宗的時候因為房遺愛謀反被賜死。還有李元昌,李元亨等等。作為一個皇帝,李淵的兒子已經算是夠多的了。

但是可以說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人是知道的最多的,關於李玄霸在隋唐英雄傳裡是李淵的四子,力大無窮,李玄霸死的很早,隋大業十年就死了,這個時候李淵還沒有造反呢。除了這三個人可以說其他的人別說和這幾個人鬥了,站邊的機會都沒有。怎麼去和他們鬥呢?

其實說是這三兄弟鬥,其實不如說是李世民和李建成兩兄弟鬥,李元吉可以說從頭到尾都是跟著李建成的。死也是一起死的。當時來說也只有李建成和李世民才有實力去鬥,李建成是太子,李淵的長子,實力自然不用多說了,即使什麼都不幹後面也會有大把的人支持他。李世民呢?靠著軍功起來,可以說如果大唐沒有李世民想在隋末這個大混亂的時代一統天下根本是不可能的。可以說真正一手締造大唐王朝的就是李世民,當時大唐的兵馬基本上也都在李世民的手裡,自然有實力和李建成鬥了。

那麼其他的十幾個兒子呢?只能靠邊看著了。李玄霸在隋大業十年就死了,再看看李淵的五子李智雲,李淵剛剛造反就被殺了,根本沒有機會鬥了。六子李元景公元618年才出生,我們都知道李淵晉陽起兵就在617年,我們一般說的大唐建立就在618年,玄武門之變在626年,這個時候李元景也還不到十歲,怎麼去和他的那些大哥們去鬥。之後的就更不用說了,都是一些小屁孩,而且很多都是在李淵禪位之後才有的,所以說這些人從年齡上來說就沒法和李建成,李世民來鬥了。

李淵的兒子可以說是出現了斷代的情況,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前幾個兒子要比後面的明顯大的太多了。不知道李淵這幾年時間幹嘛去了。特別是前五個,而當李淵當上皇帝之後,長大成人的就只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了,其他的要麼就是小屁孩,要麼還沒有出生。所以歷史也只能選擇他們三個了。最後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李元吉都被殺,那麼這個時候可以說李淵就只能選擇李世民了,而李世民也沒有給李淵選擇的機會,玄武門之變三天之後李世民就被封為太子,不到三個月李淵就退位了。李世民正式接管大唐,開創了貞觀之治。


中國歷史研究所


李淵確實是有22個兒子,可是很多都是學齡前兒童,成年的也就那麼幾個,但是還有很多毛病最終無法參與奪權,以至於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奪權,接下來我就為你仔細分析一下原因。


一、年齡不夠

李淵的前六個兒子分別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李智雲、李元景,其中前四人是嫡出,後邊兩個都是庶出,但是玄武門之變時,李元景9歲,也就是說從李元景之後的兄弟都是學齡前兒童,根本不可能參與奪權。



老五李智雲早夭,玄武門之變時已經不在人世,沒法奪權,老三李玄霸,也就是電視劇裡的李元霸角色,也是早夭,史書記載李玄霸身體不好,故而早夭,於是就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成年人可以鬥一鬥。

此外,當時的繼承製度也是優先嫡子,所以從繼承製度而言也只有他們三人還可以一決高下。


二、實力不允許

其餘皇子哪怕年齡小,但凡身邊有幾個厲害人物支持,也有機會爭奪一下,可惜的是,當時的能人志士要麼屬於李建成,要麼屬於李世民,其餘皇子只能靠邊站,最後看熱鬧也要距離遠一點,免得惹火燒身。

可是李元吉為何還要參與進來呢?原本這場奪權應該只有李建成與李世民就夠了,但是李元吉心裡有小算盤。他知道自己與李世民和李建成相比,實力相差都大,尤其是李世民,自己更是無法逾越。

所以李元吉打算先跟隨李建成一起收拾李世民,以後有機會將李世民剷除之後,自己再與李建成一決雌雄,這樣還有一絲絲奪權的機會。


當然,李元吉的算盤原本挺好,可是卻因為站錯隊伍最終葬送了一條小命。其實對於李淵的這些兒子而言,原本爭奪皇位是毫無必要的,因為李淵一當上皇帝,就立李建成為太子。

李建成兢兢業業,沒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按照正常情況而言,理應李建成繼承大業,可惜李世民就是功高蓋主,手下還有一群野心勃勃的能人志士。

就像趙匡胤當年,即使自己不想當皇帝,兄弟們也要趁他熟睡黃袍加身,李世民面對的基本上也是這樣的情況,哪怕自己滿足現狀不與大哥李建成爭奪皇位,但是自己手下也不滿足。

手下之間你爭我鬥,總會直接影響上級之間的關係,這些都是最終導致李世民與李建成反目成仇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原因,在權利面前,很多時候也是身不由己。



結語

我們可以試想,當時即使李世民不參與爭奪權力,最後他的結局還是會被李建成賜死,因為勢力太大,不允許他過正常人的生活,僅此而已。至於其餘那些皇子,長大後也不是省油的燈!



嗔痴歷史觀


李淵是唐朝的第一位皇帝,結束了隋煬帝的暴政統治,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大業。據說李淵有很多個兒子和女兒。根據《舊唐書》的記載中,李淵是有二十二個個兒子。


第一個兒子是隱太子李建成,史實上說,李建成是一個有才華的能幹之人,並不是影視上所表現出來的卑鄙小人,在“玄武門之變”時被李世民殺害了。第二個兒子是李世民,也就是唐太宗。第三個兒子叫李玄霸,是衛懷王,在公元614年的時候去世,他死的時候只有16歲,還沒有兒子。第四個兒子為李元吉,被封為齊王,在政治上他是支持太子李建成,所以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也被殺死了。這四個皇子他們的母親都是竇皇后,他們在歷史也比較有名,其他的兒子就不過多的贅述了。

總的來說,在李淵的二十二個兒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個兒子鬥爭得最厲害,原因是他的其他的兒子年齡都比較的小,沒有什麼威脅力,不具備應有的實力可以參與鬥爭,而且他們的生母身份也不是很高,所以競爭能力比較弱。

而李建成是權威性的太子,自然不允許有人動搖他的地位,一旦有人威脅到他的地位,他毫無疑問是要捍衛自己地位的,所以與李世民發生衝突。


李世民是一個有野心有實力的人,他靠軍功建立起來的地位,也有不少追隨者,自然不願意屈居人下,而且他與李建成年歲相近,生母又是同一個人,都是竇太后,他的存在來說對李建成是不小的威脅。其實即使就算他沒有野心,也會被太子李建成懷疑成競爭對象,所以無論如何兩人的鬥爭都不可避免。

這裡說下李淵的三兒子,三兒子李玄霸早在反隋時期戰死了,所以,也沒有辦法爭權奪利。李元吉與太子李建成交好,於是選擇支持太子李建成,他自然會選擇幫助李建成剷除政敵,因此也會與李世民有衝突,這就是他們鬥得兇的原因。

這三兄弟鬥爭的最兇的時期是在“玄武門之變”前後。還是那句話,這段時期內,李淵的兒子還有很多沒有出生,而且還死了兩個兒子,就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兒子是成年的,而六兒子還小,還不到十歲自然沒有什麼能力可以去競爭。


其實以其說是三兄弟的競爭,倒不如說是李建成與李世民的競爭,李元吉只是追隨太子李建成的步伐與李世民鬥爭,但鬥爭的最後結果是以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勝利告終,李世民被封為了太子,在這不久之後,李淵退位給了李世民,李世民會登基。

李淵其他兒子成熟些後,李世民早已登基,成了天子,鬥自然是在找死,而且李世民也依舊對其他這些皇子有所限制,他的其他兄弟也大多沒有什麼實權,而且還遠離京城,自此李淵的其他兒子就更沒有什麼權力可以威脅到李世民的地位了。


夏目歷史君


大家都知道玄武門事變,他是唐太宗李世民,對,太子李建成席王李元吉發動了一次突然襲擊,最終一舉完成斬首事件,殺掉了兩人,最終得以登上皇位,開創了貞觀之治。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大唐初年的時候,爭奪皇位的始終是這麼三個人,難道唐高祖李淵其他兒子就對皇位不感興趣,不來進行爭奪嗎。事實上這是有很多原因的,因為唐高祖李淵之前的兒子並不多,一共也就5個兒子,分別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和李智雲。前面4個都是正室竇氏所生,最後一個是由妾室所生,也就是庶子。



其中四子李元霸是隋唐演義裡面的元霸的原形,但是他在614年的時候就意外的死去了,所以沒有趕上日後的反隋戰爭,自然也沒有可能去進行環衛的爭奪了。至於李元霸力大無窮,天下無敵手更是子虛烏有的事情。李智雲在李淵起兵的時候就被隋朝軍隊給抓住殺掉了,所以也不可能參加日後的皇位爭奪了。



李淵在成功的佔領長安並奪取皇位建立唐朝之後,確實生了不少兒子。因為之前作為一個普通的公卿,有5個兒子不算少,但是作為皇帝的話,5個兒子就就顯得有點單薄了。所以當上皇帝之後,李淵就開始猛生兒子。李淵一共有22個兒子,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不算少了,但是這些兒子在玄武門事變發生的時候年紀都非常的小,最大的李元景也不到10歲,根本就沒有可能去參加皇位的爭奪。



所以在玄武門事變的時候,李淵的其他兒子都還非常的小,根本沒有可能進行皇位的爭奪。所以只能是由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三個人去為皇位爭的離死我活了。


天龍論史


歷朝開國君主似乎都比較能生,估計是因為剛剛立國,要開支散葉,都暗暗加了一把勁,結果個個子嗣眾多。

唐高祖李淵也不例外,他的一生,總共生了41個子女,其中兒子22個,女兒19個。而且,李淵生育子女,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存在一個生產高峰期,我們隨後揭曉答案和原因。

那為什麼22個兒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為了皇位,機關算盡,爭奪的你死我活呢?其實原因很簡單,626年發生玄武門之變時,他們其他還在世的弟弟中,最大的六弟,也才年僅8歲。這……人都還沒長大,更不要說戰功和支持者了,讓他們去跟已經成年,屢立戰功,並各有支持者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相比,差距太大,沒法爭呀。

原本他們還有兩個年齡比較大的兄弟,分別是老三李玄霸和老五李智雲,但是二人去世的比較早。

老三李玄霸又名李元霸,在很多歷史評書中都是重要人物,屬於力大無窮,恨天無把,恨地無環的主,而且在唐朝建立前,就因為跟天鬥氣,拿錘砸蒼天,自己把自己給砸死了。而歷史上的李元霸,599年出生,死的同樣窩囊,因為從馬上意外跌落而亡,年僅16歲。

老五李智雲,同樣死的比較早。李智雲出生於604年,617年,李淵晉陽起兵時,其跟隨李建成居住在河東。李建成逃回了太原與李元吉會和,而李智雲卻被隋朝官吏捕獲,當年被解往長安,被隋將陰世師所殺,年僅14歲。

爭位的三兄弟,李建成出生於589年,李世民出生於598年,李元吉出生於603年,626年玄武門之變時,三兄弟中最小的李元吉已經24歲了,李世民29歲,而李建成已經38歲了。

三兄弟年齡最長,而且都是從晉陽起兵之時,就跟隨李淵四處征戰,特別是李世民,戰功最卓著。再加上晉陽起兵,是李世民聯合劉文靜、裴寂一起鼓動的李淵。而李淵也曾答應過,事成之後,立李世民為太子。結果,李淵失言,建立唐朝之後立了世子李建成為太子。李淵也很狡猾,故意讓手握重兵的兒子們相爭,他就可以安享皇位了。只可惜,李淵低估了李世民,引發了玄武門之變,最終釀成了失去兩個兒子、十個孫子的慘劇,而李淵自己也成了太上皇。

這就是李淵22個兒子中,只有李世民三兄弟為了皇位,爭鬥最兇的原因。

我們前面說了,李淵有一個生育子女的爆發期,那就是晉陽起兵後的兩年。李淵的第七子李元昌到第十一子李元嘉,五個兒子均出生於619年一年。由出生日期推算,應該都是在618年和619年初播的種,這時候發生了什麼事呢?

真相竟然是,隋煬帝在618年四月被殺,而李淵隨即逼迫隋恭帝禪位,自己當了皇帝。在當時,女子再嫁,或者被重新收入宮中,並不是世俗不允許的事情。可以想像,此時的李淵是有多麼的開心,不但可以盡情將隋煬帝從全國挑選來的女子全部收歸己有,還可以向全國徵集宮人了。當時已經53歲的李淵,充分發揮了老驥伏櫪的精神,竟然奇蹟般的在短短一年時間內,種出了5個兒子。如果再加上女兒,只會更多。

每次想到這個時候非常開心興奮的李淵,都有一種莫名的喜感,這李淵在登上皇位之後,那是得有多開心呀。


奕天讀歷史


關於李淵眾多兒子中,為什麼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鬥得最兇這個問題?我從以下三個方面解答:

一、身份問題

在儒家文化深刻影響下的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嫡庶有別,長幼尊卑”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在古代,有權有勢有錢的男人大多三妻四妾,正妻生的孩子是嫡出,而妾室生的就叫庶出,雖然都是一個爹生的,但是嫡生子和庶出子身份地位差別挺大!

古代一些庶出“有如僕”就是說一些庶出在家族地位中的吃喝穿戴,用銀,各方面選擇低於嫡出正室外,有的庶出甚至和奴僕平等級,侍奉嫡出;第二就是庶子及妾室是沒有繼承家族財產的權利的。

李淵起兵前,共有共就四個兒子,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四子李元吉。而李元霸早夭,只有三個兒子是嫡出,在李淵當上皇帝時,他們都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其他人先靠邊站;老二幹翻老大,老二就最有資格;而老三幹翻老大、老二,老三就最有資格成為皇帝。所以鬥得最兇。


二、年齡問題

李淵共有22個兒子,大多數都是在他當上皇帝后出生的,年齡都太小;而成年的只有三個嫡出兒子。其他兄弟要麼還在襁褓中,要麼就是年齡太小,對他們三人夠不成威脅,所以也就只有他們鬥得最兇。

三、實力問題

李淵能當上皇帝,三個兒子的功勞甚大,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封李元吉為齊王。 唐朝建立後,疆土只限於關中和河東一帶,尚未完全統治全國,因此,李世民經常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這也讓他在軍中積攢了足夠的威望。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李淵建立唐朝後,立李建成為太子。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

長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終不肯屈為人臣,而李世民也認為是自己奠下唐朝開國的基業,遂與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猜忌日深,兩派大臣之間互相傾軋,遂大生了玄武門之變。


綜上所述,你就知道為啥李淵的三個兒子鬥得那麼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