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家寡人準備孤獨終老,住養老院現實嗎?為什麼?

魚魚魚__出沒


估計,我只能估計,等我們老了,基本上的人都要去養老院。

獨生子女的家庭,孩子負擔重,兒女要照顧四個老人,不現實的。

趁現在年多掙點錢吧,養老只能靠自己了。



睦嚴梅


隨著社會進入老齡化,越來越多的老人不知自己如何才能終老?確實有一些人選擇養老院過活,但是真實情況又是如何呢?我曾經在2016年3月-2019年11月期間,多次回到東北在養老院看望和陪護老媽,少則三週多則五十天,提前親身體驗養老院的生活。那是縣城裡硬件設施條件在當地最好的一家,長嶺縣社會福利中心,公辦的。三層小樓,樓前廣場、花園、涼亭、步行道,綠樹成蔭。一樓餐廳,公共浴池,大廳寬敞明亮,兩邊擺放座椅供老人休息聊天,二樓,檯球廳,三樓麻將室,圖書室,乒乓球,每間房間有衛生間,有淋浴,兩張床,床頭櫃,電視,座椅,衣櫃衣架,大走廊又寬又長,牆上有不鏽鋼扶手,Wi-Fi覆蓋。養老院的管理還是可以的,有服務員給打水,拖地,大件衣服床單被罩有人洗,不能去餐廳吃飯的,可是送到房間。過年過節不能回家團圓的,院裡給年夜飯,包餃子。餐廳請了賓館的大廚,飯菜可口,葷素搭配,粗細搭配。針對老人牙口不濟的,有燉菜炒菜和涼拌菜。

這裡的老人分兩類,年輕一些的,能自由行動的,吃完早飯,有的去逛街,有的去打牌,熱熱鬧鬧的活的很開心,週末節假日,兒女帶著孫男娣女拎著大包小裹湧進來,嘻嘻哈哈一陣然後各回各家去了。

另一類年紀大的,行動不便的,吃完飯,拄著拐的,搖著輪椅的,慢悠悠出門,到廣場曬太陽,或者坐在樓前水泥臺階上呆呆地坐著,望著,偶有兒女來送東西的,走到眼前喊一聲才能發現。

養老院基本不接收那些不能自理的老人。招進來還是好好的,如果哪一天突然發病了,兒女接走送醫院,救治過來還能自理的能回到養老院,不能自理基本就辦理出院手續了。這種都是年齡很大,八九十歲。接出去沒多日子,傳來的就是死訊。

也有這樣的例子,不能自理的老人,家族委派一個兒女(多數是女兒)來養老院陪護,直到最後送醫院送走。

在養老院那段日子,聽到了太多心酸的事。讓我對老年,特別是病魔纏身的老年產生莫名恐懼,真真感到那句話,年輕好過老了難。有兒有女的老人不過如此,孤家寡人的孤獨終老可想而知,首選是不是養老院,還要深思熟慮。

不過老齡化時代的到來,政府必將加大探索更合理的養老方式,扶持養老機構,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優惠政策,相信到我們獨生子女的父母這一代,會趕上更好的養老方式出臺和更理想的養老機構以及養老設施。#養老院養老#





春曉在上海


沒有老伴和子女的孤家寡人準備孤獨終老,去養老院現實嗎?我覺得不現實。理由如下:一是他(她)有自己照顧自己的習慣。只要生活能自理,他(她)是不會願意去養老院的。二是他(她)有生活自由的習慣。受不了養老院規定製度的約朿。三是他(她)有獨處的習慣。多年來的獨居巳形成他(她)能耐得住寂寞,獨人生活的習慣。雖然去了養老院,進入集體大家庭,有人護理照料,但他(她)們有上述三個習慣,去養老院後,心理上有種種不適應,生活上會覺得格格不入。除非生活不能自理,他(她)們內心是不願意去的。我老家鄰居有一個現在巳是9旬的孤家寡人,照例他有資格去敬老院,但他認為敬老院的生活不適合他,他寧願一人住在一間簡陋的小屋裡過生活,近年來,村裡有養老服務機構,每天上門送飯送菜,他更覺這樣生活有味,目前他看上去紅光滿面,身體不錯。當然,孤家寡人生活不能自理的,去養老院還是比較現實的,畢竟有專門護理的不一樣。另外,如經濟條件較好的話,最好去醫養結合,醫康結合的高檔養老院,在那裡或許他(她)們因有良好的硬軟件和環境生活會逐步適應,孤獨終老也會感受到別具一味。


杜銖寶


孤寡老人準備孤獨終老,住養老院完全可以。因為孤寡老人無兒無女沒有其他親人照顧,在自己身體健康,還能自其食力,生活方面還完全自理這個階段有可能不會住進養老院,這是由於每個老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自己喜歡吃什麼,喜歡做什麼,作息時間怎樣安排等等問題都是由自己選擇,不受他人約束,有自己的自由空間。

但是,孤寡老人如果確實是行動不方便了,況且沒有其他親照顧,自身又沒有錢,在這種情況下孤寡老人不得不去接受現實,服從政府有關部門的安排,住進養老院,況且養老院有專業的陪護人員,每天照顧老人的日常生活,還有孤寡老人在養老院也不孤獨,可同其他老人聊聊天,下個棋等娛樂活動,所以說孤寡老人孤獨終老住進養老院是比較現實,而且住進養老院也是孤寡老人唯一的選擇。




相識是緣78665661


我認為那些孤寡老人應該儘快的找一個老伴,老伴老伴越老越要伴。

老了難免有個頭痛腦熱的,身邊沒個端茶倒水的人是相當不幸的。再說老人都怕孤獨,希望有個陪著說說話的伴。即使有子女的老人,沒了老伴也應該再找一個的好。子女有工作也有一個家,不可能一天到晚的陪著老人。“長病床前無孝子”,“滿堂子孫不如半路夫妻”,論服侍還是老伴好。

養老院雖好,但跟居家養老是無法可比的。在生活能自理時無論如何還是留在家裡為好。生活不能自理了,有條件可請保姆居家養老,沒條件又沒兒沒女的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山上人279


我現在也快七十了,對這個問題考慮很多遍了,像我們這樣的老年人,不管有無子女,最終的歸宿也是養老院,我就一個孩子,如果有病住院還不把孩子累死,再說上班人家也不許長時間的請假啊,有無子女都是上養老院好,無子女上養老院是最明智的選擇。你在家請保姆,碰上心的善良的還好,碰上不善良的怎麼對待你,你都得忍著,沒有子女,沒人來監督保姆的工作,你還不得任人擺佈,上養老院動不了有人給你打飯,自己吃不了,有人餵飯,有病了養老院把你送醫院看病,不止於乾等死,最其碼有個人照顧。目前來說還是上養老院好較為現實。如果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把養老這一塊管起來,那就更好了,社區養老也不錯。


時代的荒唐


孤寡老人住不住養老院,何時去養老院,都要視個人情況來決定。如果你感覺自己精神不錯,身體也還硬朗,我覺得可以暫時不用去養老院。如果感覺自己精力不濟,身體也不是太好,而且身邊也無近親照顧,我建議還是要儘快去養老院居住比較現實。

現在的養老院,不象過去的那種髒亂差的地方。現在既使是私人設立的養老院,條件也很好。在那裡吃飯有人做,衣服有人洗,平時看看電視,打打牌,和同住的夥伴們嘮嘮家常。這樣,個人精神上心情上也會變好,不再有思想壓力。而且那裡的醫療措施和流程也健全,不用擔心身體不舒服時無人照顧。

如今,國家已經步入到老齡社會,老人的數量已接近五分之一。養老這一塊壓力還是挺大的。又正值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沒有太多的精力去解決更多人的養老問題。所以做為普通老百姓,就要善於通過多種渠道來解決自己的事情。

在所有老人中,有一個獨特的群體,他們在暮老之年,身邊無人照顧。有的是沒有兒孫,有的是中老年時失去親人。這個群體現在有二三千萬人,他們大都過著孤獨、悲觀的生活。對他們的關心和照顧,國家和社會傾盡了全力。但社會保障只能是外來的溫暖,個人內心還是要堅強起來,對生活要有充足的信心,積極的、儘早的規劃自己的養老事宜。

目前常見的養老方式中,有幾種比較適合孤寡老人選擇。比如,由近親照顧,適合有近親屬旳老人;社區養老,適合有一定活動能力且能基本自理生活的老人;社會養老院,適合體能稍差,易生病或健忘、不能自理的老人。

其實,不管採取哪種養老方式,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使自己的老年生活健康幸福。


和平新看法


不現實。不如死了乾淨。

能自理時就一個人在家生活,不能自理時就‘坐化’走人。

《聊齋.祝翁》裡說:祝翁病死了,都放進棺材裡了,又活了回來,他對老伴說:‘我剛走了,決意不再回來了,但轉念一想,留下你這副老皮骨在兒輩手,冷暖溫飽要仰仗人家,估計活得也沒什麼生趣,不如跟我一起走吧。’眾人以為祝翁是剛甦醒說的胡話,祝翁催得緊,老伴不忍違他,就笑著陪著祝翁雙雙躺在棺材裡,家人都掩嘴笑。過了一會,兩個老人象是睡著了,再過一會看,他們己沒了呼吸。


餘點韻


漸漸的我們都老了,是該考慮怎麼度過自己的下半生。

將來我也算是孤老吧,沒有老伴,沒有子女,最好的選擇是去養老院度過後半生。雖然內心是非常的不願意去的,可是這是自己最好的歸宿了。

養老院會有護理照顧我的起居生活,如果不幸患了老年痴呆也只能聽天由命了。現在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坦然面對一切,做一個善良的人,問心無愧的面對生活,也算是為自己積德吧。


聽雨L


不管有子女沒有子女養老院是50年代後的老人的歸宿,久病床前無孝孑這句話是精典。如果無子女孤獨老人現在還是六十歲左右,我建議抱團式養老,找五六個同齡人培養感情,現在同居式養老,以後同去一個養老院這樣也比較好,我現在就在組建這樣的小家庭,就像談戀愛一樣要磨合的,人員不要太多,要講得來,將來相互送別!錢嘛將來就留給這個小團體!有些人還覺得早些,如果真到七老八十誰願侍候你,經過十年八年磨合象一家人樣別太計效,要有個主心骨做主,還要有章法。希望我這主意同齡人借鑑看是否可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