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自己住不安全不方便,和儿女住,没尊严矛盾多。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我认为,老人年龄大了,如果身体不错,还是自己住比较方便。

我父亲八十了,独自生活,每天自己的生活充实而又规律,早上七点起床,喝茶,听广播,在家锻炼身体,做从报纸上学会的简单健身操,九点吃早饭,吃完就去河边遛弯,十一点回家,看看报纸,睡午觉,一点多起来又喝茶,喝完茶以后又去河边遛弯,四点左右回家慢慢开始准备晚饭,老爷子一天吃两顿饭,从来不吃外面的饭,自己做馒头,擀面条,就是老了,耳朵越来越聋了,但是他不愿意和我们住在一起,说自己住着自在,信心满满的要再活十年,看看他每天开开心心的,我们也开心,也愿意去陪他,感受他满满的正能量。

另一种情况就是像我婆婆公公,公公也八十了,身体不怎么好,老两口经常住院,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晚上都回婆婆家,一起做饭吃晚饭,婆婆公公都有退休工资,老两口也豁达,把菜,肉,水果都准备好,你回家只管做,只管吃就好,吃完饭,我们收拾好,就各回各家。要是我们有事回不去的话,就打电话,老两口就自己做简单的饭吃,我觉这种模式也不错,所以我们婆婆家的家庭氛围也不错,一家子和和气气的,我也喜欢。

其实,说来说去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我们的老人过的舒服,开心,感到幸福!

当然,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不知道你说的老人的各方面的情况是怎样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海云海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讲个事例。有一次我在火车上遇到一位大爷,大概六七十岁的样子。到底多大年纪,咱也不好问。他和我在同一个软卧车厢。交谈中得知他老伴已去世,他现在一个人生活。儿子在西安定居,刚结婚。他在儿子那里住了半年,他这次是回自己居住的县城。他说:“我要回去,他就是不让我走。我发了火,他才让我走的。我住在他们那里,白天没事干,坐几站路的公交车到兴庆公园,和那里的老人聊聊天。其他人也不认识,很无聊。我早晨醒得早,五六点就睡不着了。起来吧,又不敢在屋里动,怕影响他们年轻人休息。可是不起床,躺在床上很难受。再加上人老了毛病多,咳嗽、吐痰、上厕所动静大。总是吵到儿子和媳妇。做饭也很麻烦。本来我在家一个人,包饺子二三十个就够了,现在我要包三个人的饺子,我嫌烦。我做饭缺盐少油的,他们不爱吃。我回去一个人想吃啥做点啥,吃完到小河边散散步,多自由。我跟儿子住,像把我关在笼子一样。快把我憋死了。我再不去了。”

我们谈话的时候,他儿子还打来电话问他到哪了。他跟儿子说:“你买这么贵的车票干什么,坐个硬卧就可以了”。看样子儿子对他挺好的。

听了大爷的一席话,让我明白了老人的感受。老年人无论多大年纪都需要自由,需要一个自己的空间。和儿女住如果缺少自由,缺少一个自己的空间,就会感觉自己没尊严,就会和儿女产生矛盾。

如果自己能照顾好自己,自己住比跟儿女住更顺意些,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想几点吃饭,就几点吃,想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

如果生活不能自理,只能听从儿女的安排。那时就要收敛自己的脾气,不好太任性。


在光明之中探索


关于老年人是自己住已经习惯了几十年的老房子,还是与子女住在一起享受所谓的“天伦之乐”。我先给大家讲两个真实的故事。

我的老家在农村,当我在城市里打拼数年后,买了房子、车子,也有了自己的公司。于是,很想把父母接到城里来“享福”。长说短说,父母终于来城里与我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十多天后,母亲近似哀求地找我谈:“儿子,我和你爸不习惯城市里的生活,还是让我们回农村吧。”母亲说完,眼里含有泪水。我鼻子一酸,回想起这十多天父母在我城市里的家里过得并不开心,我只能把父母送回农村去。

母亲去世后,父亲更不愿进城,大姐家在镇上,父亲住在大姐家,我又买了第二套房,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我把父亲接到了我的新房,想让父亲感受一下。晚上,我陪父亲喝完酒,特意带父亲到卫生间,给他示范马桶怎么使用,晚上也没关玄关处的灯,担心父亲上厕所不方便。第二天早上,我五点就起床,父亲爱喝酒,想给父亲把酒烫好。当我起来时,父亲已经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抽着旱烟,入户防盗门敞开着。我到门口一看,地上是一滩稀屎,我猜到可能是父亲拉稀了。我用纸巾裹擦了地上的脏物后,一句话也没责怪父亲。陪父亲吃过早饭后,父亲对我说:“儿子,我知道你想我来城里过好日子,可是我习惯了农村的生活,你还是送我回去吧,以后要把我葬在老家旁”。我笑着答应了父亲。我尊重父亲的意愿,正月初一就陪父亲回农村老家。但是,直到四年后父亲去世我都没有想明白,父亲神志清醒,为什么要把屎拉在大门外?又过了两年,我才想明白,父亲是觉得洁白的马桶不应该用来拉屎拉尿的。

其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所谓“孝顺”。“孝”是晚辈对长辈的敬意,是一种心情,所谓“顺”是尊重长辈、老人的意愿,他想怎么活就怎么活,他想吃什么就让他吃什么,这才是“孝顺”。我们不能按照我们的意愿去绑架父母的幸福,更不能以“害怕别人说不孝”的思维去绑架父母的自由。真正的孝顺,是陪伴。


西河故事


我年过半百了,亲身经历和听朋友说过这些事,可以说让人非常纠结,不知如何处理。经过思考,我的看法如下,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老年人都想跟子女住

老年人上了岁数,体力、精力、思维都退化了,是到了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了,尤其是一些丧偶的老人,形单影只,踽踽独行,看着非常可怜。他们在一起晒太阳的时候,也常议论,基本上都想跟着子女住,毕竟是自己的孩子。我的邻居赵奶奶刚搬过来和女儿一家住在一起,今年都70多了,一个人生活了十几年,眼看着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真害怕自己哪天在屋里突发急病没人知道,自己住过来还能帮孩子干点家务,减轻一点她们的压力。

和孩子们住,肯定会有矛盾

孩子们一天到晚忙于工作,压力很大,回到家再看到身体不舒服躺在床上的老人,容易急火攻心,说些难听的话,老人们心理上就受不了。我前几天锻炼回来,刚进小区,就见赵奶奶坐在长凳上抹眼泪,一问原来是女儿嫌她总躺在床上,屋子也不打扫,饭也不做,说了几句难听话。我劝赵奶奶说现在年青人说话都没有轻重,自己的亲闺女,也没什么坏心眼,以后让她注意点就行了。

老年人和年青人有代沟,生活观念也不一样,有矛盾是正常的,要想办法正确处理矛盾。当子女的要尊重老人,说话要轻声细语,和颜悦色,要知道没有父母哪有自己的今天,要懂得“百善孝为先”这个道理。父母身上的一些“小缺点”,都带了一辈子了,猛一下让他们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都要学会包容,学会理解。

老年人住敬老院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现代化的敬老院设施先进,里面的工作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三餐也是营养合理搭配,老人住进去能娱乐、交友,不再天天围着锅台转了,心情就会好起来。关键是老年人要转变思想观念,不能怕别人说孩子把自己送养老院是不孝,难道在家里不管老人就是孝顺了吗?我住的小区有三个老人住进了郊区的敬老院,据他们孩子说,老人在里面高兴着呢,都不想回家。

老年人自己住最好

我赞成老年人自己住,自由,无拘无束,没任何压力。孩子叫自己上家吃就去吃,吃完了会自己的家里休息。赵奶奶就说过“远香近臭”,她说开始没明白老人们常说的这四个字的含义,现在自己经历了,体会到了,和孩子们是得保持一定的距离,毕竟人家也是一个家。

孩子们如果不放心老人自己住,就在老人床前装个固定电话,把一键拨号设置好,老人遇到急事拿起话筒手指一按就打出去了,或者给老人买个定位器,装老人衣兜里,可随时监控老人的行踪。

总之,任何事不要怕有矛盾,关键是如何正确解决矛盾,办法总比困难多,重要的是当儿女的都要有一片孝心。


上官天竹


确实是这样!

老人自己住,万一有啥事都没人知道。

邻居赵姨家的儿子在北京工作,在北京成家买了房子,生了孩子。儿媳妇休完产假要去上班,没人看孩子,赵姨就到北京去给儿子看孩子,把老伴一个人留在家里,因为老伴还没退休,还得天天上班。

邻居赵姨刚到北京一个星期,老伴就病了,发烧,迷迷糊糊的睡着,赵姨给他打电话也不接,好在北京到石家庄的高铁很多,赵姨坐上高铁就回来了。

回家后,老两口对着流眼泪,不给儿子带孩子吧,媳妇没法上班,带孩子吧,老伴一个人清冷孤单的,万一有啥事都没人知道。

和孩子在一起住,各自都感觉不方便,时间长了就起矛盾!

反正老伴还有三个月就退休了,干脆让老伴请了长假一起去北京儿子家,这样也能互相照顾。

跟儿子媳妇住在一起半个月,各种矛盾就出来了,老两口每次开口说话都要斟酌一下,这话该不该说,媳妇是不是不高兴。就这样小心翼翼的,还是会时不时的,婆婆媳妇会有个小争吵。最主要的,他们老两口吃不饱。

儿媳妇减肥,吃主食很少,就一口,而且只吃米饭,吃饭的时候,每人碗里都是少半碗,再想吃,锅里没了。他们老两口又不好意思说,每天晚上回到自己屋里,老两口就早早躺下了,因为饿。要不然就老两口装作遛弯,出去再买点吃的。

老人与孩子住在一起不方便,离得太远也不方便。既能互相照顾,又有彼此的空间,这样的距离最合适。

后来,每周末老两口就坐上高铁回石家庄,在家里住两天,再坐高铁返回北京,一个月高铁费两三千块钱!

老两口说,花钱我也要回来,我也要有我自己的空间,也给他们三口之家一个空间,回家之后,喘气才能匀乎!

每次回来,老两口买几个菜,弄一瓶酒,对饮一下,说说知心话,关键是可以想说啥说啥,想吃啥吃啥,想干啥干啥!用他们老两口的话说就是:真舒服啊!

我逗他俩:“在儿子家你们喝酒吗?”赵姨嘴一撇说:“嘁,还喝酒呢,吃饱了都不错。”说完我们一起哈哈大笑。

其实在儿子家也不是不能喝酒,就是感觉拘束不放松呗!

后来,儿子看他们来回跑太辛苦,就在隔壁给父母租了一套房子,老两口自己吃自己住,老人不舒服的时候,敲敲儿子的门,儿子就能过来,开车带他们去医院,平时老两口负责接送孩子。

这样的距离看来还挺合适,因为彼此都有自己的空间,还能互相照顾!


生活需要条理


我是一个很开通时尚前卫的人,60岁以前我都是想将来坚决不与儿子一起生活,给他自由。大学毕业了,把他打发到外地自己打拼,艰苦奋斗。他也确实干的很好。本来单位住宿舍的,后来自立门户自己干了,不太放心,去看他了,心疼了,总是吃外卖。后来每年在他最忙的时候去两个月。再后来他结婚了。我在自己的家乡有妈妈要照顾,除了玩,还有照顾妈妈的责任,觉得生活很充实。妈妈是个有知识的人,很潮的人,坚决不跟儿女一起住。92岁以前都是能自理的,但不能自己出门了,我就是买东西买买菜,水果,买生活用品,给她做点好吃的,平常饭她自己可以做。可是她很盼望有人去看她了,并不是像以前那样坚强了。92岁那年她病倒了,后面三年里不能起床,1000多个日日夜夜,我守着她,吃喝拉撒只能在床上。我找过保姆照顾她,可是她不接受,陌生人。虽然我被绑住了,但心里很安慰,守护着妈妈。三年后她脏器衰竭去世了。我很震动一一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老去时会是这样的。妈妈去世后,心里难受的无法自拔,去了儿子家住了10个月,忙忙碌碌的冲淡了那些悲伤。回到自己家住了半年,每天就是夫妻两个人相对,无所事事,很无聊,又去儿子家了。与他们一起,我们做家务,散㪚步,休息日一家人出游很是惬意。我改变了以前的想法,老年人的天伦之乐,我懂了妈妈晚年的寂寞,很想儿女们可以常常去看她的那种感觉了。我快70岁了,儿媳妇儿怀孕了,我帮他们买买菜做做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儿子买了联排别墅三层楼,给我们住二楼,一楼的房间儿媳妇儿坚决不让去掉,说将来爸爸妈妈老了不能上楼就要住楼下的。我很感动。尊严这东西是你自己建立的,不能一味的追求完美自由,一家人在一起互相体谅互相理解,才能和睦相处。还有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接受新事物,你与儿女之间才有共同语言,才有交流的话题,生活不只是活着那么简单,我很享受现在的时尚生活,手机、电脑、摄影、旅游。准备有了孙子带他出游,慢慢的自由行,见世面,玩一样的带着他。把家事当作娱乐打发时间做,千万别觉得是在侍侯别人。我没事钩钩编织衣服,儿媳妇儿穿出去都说太漂亮了,这也是一种褒奖,一种成就感。很多老年人在儿女家干点活觉得很冤,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错了,你只是消磨了没有办法打发的时间而己


银河吹笙1


说说我自己的家庭情况吧!

一、娘家

我父母是自己住的,父亲一直不喜欢和儿女住在一起,母亲经常比较,两个儿子,谁能陪她养老。

但是我明白,几代人住在一起,生活习惯不同,个性不同,如果每个人都想按自己的意愿自由生活,肯定会矛盾重重。如果发生了矛盾,作为姑姐的我,是否会因为心疼父母,而对弟弟一家产生不好的看法?真的不敢保证。哥哥一家在外地,平时过年过节陪伴父母的都是弟弟一家。我认为父母只有和弟弟一家关系和谐了,我们一大家的关系才能和谐。

所以我经常给父母洗脑:

1、你们身体好,老俩口相伴是最好,不需要跟谁一起过。

2、儿媳照顾你们,是她孝顺;不照顾,也不许指责,因为你们没生养她。

3、你们需要照顾的时候,肯定有人照顾你们,不用天天胡思乱想。

以前父母住的离姐姐近,姐姐照顾的居多;现在姐姐马上退休,即将去外地带孙子,不将父母接到我们身边真不放心。我和弟弟商量后,在距离我们俩家不远的地方给父母买了房子,准备“接盘”。

目前家庭关系挺和谐,但愿和谐到底。😄😄

二、婆家

我公公去世较早,去世前我们保持每周一聚的频率。公公去世以后,婆婆喜欢一个人生活,依然周末相聚。

随着婆婆年岁增长,也有了让我们陪伴的念头。

不过她不明说,用我的软肋吸引我“自投罗网”。为了避免老公为难,我鼓足勇气和婆婆谈判:

1、一起住,没问题,你必须把我当成家人。

2、一起住难免有摩擦,万一有矛盾,我们自行处理,姑姐不允许介入。

3、我们一家人不算大富大贵,但也算小钱不断,基本生活不会亏了你,你不能向你女儿要钱要物。

4、我们闹矛盾最难过的是你儿子,所以我们得尽量避免矛盾。

5、你儿子什么情况你清楚,不要老拿别人和他一起比较。

婆婆信誓旦旦地答应所有条件。结果真的住到一起,那是彼此添堵:

我单位下班算早的,中午基本都是我买菜回家做饭,偶尔晚几分钟,婆婆就耷拉着脸,甚至说出难听话;

跟我们说一起住挺好,喜欢在一起,跟女儿就说一起住她累,不如一个人舒服;

老公稍微照顾我一点,她就心里酸溜溜;

她女儿说什么我都必须和颜悦色听着,稍有反抗,总会借机敲打我:我的孩子,谁都不能说一句!

我稍微想争取点家庭权利,她就闹绝食,宣告:只要我不死,家就是我的,和任何人无关;

甚至向我宣誓:我娘家婆家都能摆平,我不相信我摆不平你!

……

一起住的一段时间,坦白说我们三人都不舒服,最后我是想到回去就头大,体检指标也不如以前。

后来我鼓足勇气坚决分开,可情感再也恢复不到从前。

结束语:老人和儿女一起住,有矛盾是肯定的,有无尊严得看彼此的做事方式;不安全不方便却是相对的,距离儿女近一些,联系多一些,考虑问题周到一些,问题也许就能避免。心情好才重要。


妈咪老师


"与儿女住没尊严"这句话错误! 有的老人感觉"没尊严"是老人不明智,心胸不开阔。两代人有代沟,老人大多思想陈旧,子女及配偶会因观念不同与老人起小冲突,批评老人,是为老人好,就如孩子小时被父母批评一样。

我爸妈都是五十年代大学生,老爸工作能力优秀,生活能力极差。老妈70多岁去世后,我们兄妹商量老爸必须和子女生活,因为两个哥都在工作,所以老爸跟我生活。跟我住一起,我先说服老爸逐步戒烟,为了让他接受戒烟,给他喝茅台、五粱液。过了一两年,烟完全戒了,就开始说服他少喝白酒。现在老爸偶尔偷偷抽烟,被我抓住,马上收烟并当他面把烟扔进垃圾桶。特别感谢公园里的游人,碰到我扔老爸烟,都劝老爸:"扔的好,你看我比你年轻都不抽烟"。我其实特别担心有人当老爸面批评我:不尊重老人、不孝顺。那样的话,老爸肯定戒不了烟了。有时我会给大哥打电话告状,大哥也会批评老爸。

老爸过去晚睡晚起,不运动,身体不好,饮食不注意,每周有三四天闹肚子。跟我住一起后,我慢慢说服他每天早起,跟我们一起去公园锻炼,规律饮食。现在他八十多岁了,这些年大便都正常。他每早走路6千米,让他少走些别累着,他还觉得这样很好。每天下午他再去公园找老伙伴们聊聊天。回想当时说服他走路锻炼身体,那也是观念冲突啊。

老爸最大的优点就是:心胸宽阔,坚持学习。他每天上网看新闻和了解新知识,愿意接受子女建议并改变自己。所以,我们一家人生活幸福,两个哥也能安心工作。老爸是我们兄妹的好榜样,他非常孝顺爷爷奶奶和外婆(外公早逝),为了照顾三个老人并帮助我叔和我舅,爸妈吃了很多苦。但老爸还是觉得自己很幸福,很知足。


久久快乐幸福


老年人自己住确实不安全,每年都有很多例独居老人自己死在家中,然后过了很长时间才被人发现的事件。有老伴在身边的还好些,一旦有人发病至少还有一个能打急救电话的。



我们村的高老太,80多岁了自己独居,儿子媳妇常年在上海打工,孙子考上了外地的大学,女儿的家也在十几公里之外的邻镇。

高老太瘦干瘦干的,好在自己生活能自理,耳朵也不聋,眼睛也不花,就是心脏不好,家里常年备着速效救心丸,心不好受时就赶紧往嘴时放几粒。

有一次,高老太的儿子隔了几天往家里打电话,白天晚上电话都是接通状态,只是一直没人接听,他以为高老太被自己姐姐接了去,于是给姐姐打手机,一问也没在她家。两个人一下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高老太的女儿骑着电瓶车就往娘家赶。

一进门,发现高老太还在炕上躺着呢,身体已经硬了,早已经去世多时。那天她把速效救心丸没放在枕边,而是装在了外衣口袋里,外衣就搭在脚下的被子上,估计当时高老太已经起不了身去衣兜里找药了。



因为发生了高老太这样的事,村里的王小虎一害怕就动员媳妇把老妈接到了城里。他本来是一片孝心,可是没想到之后的生活却被老妈给搅得鸡飞狗跳。

老妈闲不住,天天去小区里遛达,看到谁家扔了旧衣服,纸箱子,塑料瓶都往回捡,王小虎家的楼道口很快就被堵得只剩下一个人将巴过的小道,楼上的邻居谁路过谁生气,王小虎只能给陪着笑脸道歉。

由于经常捡破烂,老妈的手像砂纸一样粗糙,有时候一抚沙发上的抱枕,都能给刮起毛了,小虎的媳妇看到就老大的不愿意。还有,老妈一喝热粥就开始拧鼻涕,看得小虎媳妇阵阵反胃,没法直接说,就拉下脸子给小虎看。更让小虎媳妇受不了的是,自己好不容易休了一个礼拜天,寻思睡个懒觉呢,老太太早上早早就起来上厕所,然后在客厅里来回地走,一会咳嗽两声,一会拧把鼻涕。



后来对门的人买了新房,一室一厅出售,王小虎跟媳妇一商量,就把房子给买了下来,然后就让老妈搬了过去。自从有了这么一碗饭的距离,小虎老妈觉得自己自由了不少,媳妇儿的脸上也终于有了笑模样。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养老确实是个大问题,作为子女,如果有条件,可以在自己家旁边给老人或买或租一户小房子,这样可以方便随时照顾。如果老人有退休金,也可以考虑送去养老院,毕竟那里有专业的人员提供服务。实在没条件,也要勤往家里打打电话,可以一天联系一次报个平安,千万不要一星期也不打个电话问问,因为老一辈的现在就是我们的将来。


桃小毛


我老了不打算跟孩子一起住。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在一起住相互打扰,还得做免费保姆,做的不好还招人嫌,哈哈,我决不愿意住一起。距离产生美,不要让琐事消耗了亲情,如果可能,那我就跟孩子住在一个小区,一碗汤的距离,这样孩子们有点事的时候也可以搭把手,但是别指望我天天买菜洗衣做饭伺候着,我跟老公也有我们的爱好。相互独立,各有分寸,才是最好的相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