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特殊同胞”这里传出了“维也纳之声”

王雅薇、李璟、张海蓉是昆明经投集团第一批防疫突击的三名志愿者,在最近的这些日子里,他们一直坚守在防疫的工作岗位上。在留验站里,他们为每一位留验观察的人们服务的同时,也用直白质朴的语言记录下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看到了这场抗疫战中不一样的身影……

陪伴“特殊同胞”这里传出了“维也纳之声”


以下内容截取自

这三名志愿者的工作日志:

时间:2020年1月31日

地点:威尔登酒店

记录者:王雅薇


“阿姨你过来一下”小姑娘悄悄把一颗糖塞到志愿者手中,这颗糖虽然不会真的吃到嘴里,但就这样甜到了心里。

我们作为志愿者的第三天,这一天的工作除了日常的接待及协助同胞们办理入住手续,早班同志还给99个房间配送了日用品、玩具及零食等。为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威尔登酒店工作的来自管委会、街道办、中医骨科医院及昆明经投集团的党员志愿者们共同组成了“中国共产党阿拉街道威尔登酒店留验站临时支部委员会”。为11个房间的同胞登记了药品及日用品需求,并上报给到站长进行处理,截止中班交班前已完成10间房的物品需求。

今天还陪同一名湖北籍女同胞至经开人民医院检查,做了心电图、抽血化验等检查,检查情况一切正常,女同胞安心的同时对我们提供的帮助表示感谢。


时间:2020年2月2日

地点:维也纳酒店

记录者:李璟


2月2日,第五天,晴空万里。

留验人员房间的窗户外晒出了衣服,也许是不想辜负这么好的阳光,也或许是留观的日子真的很枯燥。从照常给他们的电话慰问中,能听出虽然他们非常无聊,但为了防疫工作,仍然愿意配合留观。因此站长带领我们讨论后,决定在固定时段,将留验站的广播临时变成一个小电台,取名"维也纳之声"。一是用于播放音乐欣赏,让留验同胞们放松心情;二是播报站点动态,宣传疫情防控须知或是美文分享;三是点播时段,由留验同胞们点播歌曲、分享他们的故事等。今天已初步测试完毕,希望明天能为留验同胞们丰富一点枯燥的留验生活。


时间:2020年2月2日

地点:维也纳智好酒店(昆明学院店)

记录者:张海蓉


今天上午,我们统计了留验人员们提出的需求并列出了物资清单,包括有马桶垫、喝水杯、卫生巾(有指定品牌)等,考虑到申请物资购买还需要些时间,四组组长李澄决定自己出钱购买这些物资,以及时解决他们所需。于是,这些物资中午就从超市采购回来了,并请酒店服务人员及时送给了留验人员。

下午时,站点来了三个小朋友,其中一对女孩是双胞胎,年龄大约都在四五岁左右,虽然戴着口罩,却没遮住她们露出的清澈的眼睛,我们上前询问她们平时喜欢玩什么,有什么需要的话就让爸爸妈妈打电话给我们志愿者,我们会去准备,她们都很听话地点点头。还有一位家长说:“来之前以为不可以带玩具,都没让她带喜欢的娃娃。不过没事,我们让她看动画片就好了。”我们也把《致同胞们的一封信》递给了他们,我们相互理解,共闯难关。


从这些简单而又质朴的文字中,

流淌出了志愿者们

暖暖的爱心与无私的奉献,

毫无疑问,

他们同样也是这场疫战中的逆行者!

相信他们的付出总会得到回报,

正如《致同胞们的一封信》里所说那样

“终有一天会盼到尽情呼吸新鲜空气,

在阳光下尽情欢笑的那一天。”


致同胞们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胞们:

您们好。

虽然我们素不相识,您可能来自湖北某一城市或者接触过某一来自疫区的同胞,所以被邀请来我们的留验站进行观察,称呼您一声“同胞”就说明我们并不是相互的敌人,我们共同的敌人是这病毒,所以同胞,我们其实是站在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只是我们职责不同。

作为志愿者,我们有家人,也有朋友,我们并不是不怕病毒,更不是有强壮的体魄,我们这群人中有年纪大的也有青年,在深知有风险,不具备专业医务知识,口罩等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我们选择来做志愿者,24小时轮班制,是因为我们相信只要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团结起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终有一天会盼到尽情呼吸新鲜空气,在阳光下尽情欢笑的那一天。

为了让那一天早日到来,请同胞忍一忍,再忍一忍,让我们共同努力,把疫情战胜,衷心祝愿我们一切安好。

此致

敬礼!

昆明经投集团防疫突击队

志愿者

2020年1月31日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

战“疫”最前线

报道专题

陪伴“特殊同胞”这里传出了“维也纳之声”

来源:昆明经投集团第一批防疫突击队小分队工作日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