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在农村有生存希望吗?

ikunkun192


合作共赢是好事,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目的无非是整合农户零散的土地,集约化管理,减少人工实行机械化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可是现实的中国农业是增产但农民不增收,为什么?相信很多农民朋友都清楚。农业是一个投资大,利润低,风险大,不但要靠天吃饭,还得要技术,会管理,最后看行情卖个好价钱!而且搞农业是一件很辛苦的行业。





地球属于中国


一种合作社是个体间的互助;

一种合作社是打破个体的合作集体。

前一种还是一种临时现点,解决不了农业的最终问题。

现在农村农业受下面这些问题的制约:

落后的耕作方式。

停滞不前退步的水利设施。

小农经济的临时观念。

唯利是图只顾小利的农作物布局。

不安定的农民人心。

对政策过份期待的惰性心理。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早在五十年以前,毛主席就为我们找到了方法指明了路。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搞好水利建设,达到汗涝保收。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用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

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个字解决农业生产遇到的所有问题。

要实施这些措施,打破个体的合作集体,是唯一的出路!





静远


我谈一点看法: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合社已成为历史,那时从互助组到合作社是适应的,是过渡性的,当然时的合作社为农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

现在已今非昔比,国家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农民工,农村的壮劳力已几乎不见在家种地了,若成立合作社,只有把那些老弱病残的人组合在一块,他们能种好地吗?

那种包产到户更不可取。包产到户只能把人永远到禁锢在那几亩田地里,就是年年丰收,年年高产,你的收入总是有限度的,永远发不了大财!

如果今天成立合作社,绝对不能私有化,应该是集体的。要根据新情况,新特点,成立新的农业合作社。新的农业合作社,必须农、工.副……齐上,若单纯的靠农业收入,农民永远富不起来。

这个新型的合作社如何成立,要摸索,要探讨,我们的专家不要闭门造车,凭空想象,掌握第一手材料,找出切实可行的路子,为农业的大发展作出贡献!








闻声36


合作社在农村有生存希望吗?


我认为其实合作社在农村还是很有生存希望的,因为现在很多农村不管是耕种还是秋收或者苞米脱粒都是机械化,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给人们带来不少的便利,而且对于农村的合作社国家也是大力扶持的,这样可以把农业往规模化生产这条路上发展。

既然农业要靠机械化,农民总不能自己买台收割机养着吧,所以在秋收都是雇佣这些收割机秋收,我家这边的机械设备都是个人的,去年的价格是九百左右一晌,基本上所有农户都是用收割机的,这样确实方便很多,养收割机的人家不到两年就把收割机的钱挣回来的,而且这些人都不是以合作社名义出租的,因为你要想发到合作社的要求,首先得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行!



合作社在我们村子里也是办过的,是个人家达到了合作社的规模,有营业执照,政府给予适当补贴,还去北京参加过合作社有关的培训会议,但是办了不到三年他们家就把机器都卖了,而且还欠了很多外债,不是合作社不成功,而是人不会去经营导致赔钱,同村里很多人不租用他的机器干活,一是他收费不合理,二是他收费太过于斤斤计较,不收同村人的待见,合作社自然就黄了!


现在我们村里还有两家养这些农业机械的,但都是个人的,农忙时全村都在用,效益都很好,所以我就在想合作社模式还是有希望的,什么人经营,怎么经营才是重中之重,再有就是当前的实际情况还是难以适应这种模式,也就是时机还不够成熟。

当然我说的这还是很片面,毕竟我家这的村子不能说明问题,但是合作社的兴办少不了农业方面的人才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才行,如果做到了这两点不管是种植还是养殖等农业产业都是完全复兴的!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草根小闫


我是农民,我说我话。

几十年的“分产到户”,我们已经习惯喜欢了既定的农村生活习惯。大体上是安逸和谐的。虽然,生活不算太宽裕,但劳动挣钱,心里蛮踏实的。

国家倡导“合作社”,是想整合各种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但人类固有的“私立”思想是实际存在的,不然“共产主义”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也不就实现了。“有私心”的某些人在合作社的推动中获私利的欲望把合作社当成敛私财工具。

结果,合作社变成了“骗取”国家补贴,“占有”社员的利益的工具。民怨犹在,获利的不是广大的百姓。而是各别“智者”。

本人不看好“合作社。”。


用户开心果子


现在到处都是合作社,可以用遍地开花形容,手续简单,一家人就可以申请一个,不要钱,随便办,又没有什么门槛,但是真正的合作社不多,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放高利贷的最多,现在因为打黑除恶大部分投资公司都关门歇业了。

农村办合作社真不知道有什么用,我们当地种山药的也有证,种桃树的也是合作社,种梨树的也是合作社,反正什么行业都是合作社的明义,就连养牛的也是合作社,最奇葩的是造矿泉水的也写着什么农牧合作社,我简直是晕了。

不知道很多办合作社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说国家有补贴,我想知道补贴什么?为什么补贴,你什么都不干,办个证就给你钱吗?如果这样恐怕合作社家家户户都有了,估计那时候合作社肯定会满天飞,大多数人就是奔着补贴来的,都是不劳而获的主,无知。

反正你办好什么不干也没有人搭理你,怎么有生存希望啊,其实合作社用处不大,就是一个组织,更多的人是希望得到补助,这是办证的主要目的,农村很多合作社,真正有用的恐怕很少,就是一个摆设。


大海传媒


关于现在的农村合作社,我认为有主要是有两个认识误区,才导致了目前的发展困局,让合作社变成了资本的工具,而不是农民发展的新依靠。

第一个误区是普通民众对于合作社认识的误区。

一提起合作社,大家第一反应就是集体化,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合作社跟集体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合作社的基本定义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者、同类服务的提供者自愿联合起来共同发展生产、销售、提供服务的一种组织形式。



首先它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也就是说还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其次是在销售、购买或者是服务环节进行合作,比如共同购买农资、共同销售,因为在买卖环节,集体的谈判能力肯定要比个人的强,更能够实现高卖低买,从而增加收入。

还有在服务环节的合作,也是能够降低成本的,比如购买大型机械,例如收割机,目前一家一户是无力购买的,也用不了,但是如果有100户合作起来就可以购买一台,这样既能提高生产效率,也能降低成本。

第三、合作社是以自愿为前提,不是强制的,你可以选择加入,也可以不加入,而集体则是强制的。

第二个误区是政府部门对合作社认识的误区。

政府部门仍然把农民合作社单纯当做农民致富的工具,是一种经济组织。



如果说合作社仅仅是一种经济组织,那么它跟公司、合伙企业、私人企业有什么区别?农民不是不可以成立各类企业、公司,为什么还要成立合作社呢?

合作社的本质是弱者的联合,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弱者的联合仍然是弱者,甚至更弱,因为从理论上来讲人多力量大,它有个假定的前提,是所有人都是方向性一致的,但是现实中怎么可能呢?合作起来的农民利益诉求是不一样的,因此,一旦合作起来,问题更多,组织能力更弱。

合作社本意是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办起来不划算”的事情,比如如何通过集体行动获得质优价廉的商品,如何能够合作销售农产品以获得更高的价格,如何获得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等等,这些具有公共性质的农村事物。

所以合作社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组织,而是具有服务农民的社会组织,具有公益性质。

但是,我们现在所有的考核政策都是从经济角度去看,所有的扶持资金都是给所谓的经济上成功的“合作社”,美其名曰“典型示范”。结果我们只能看到那些所谓的“假合作社”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扶持,而真正的农民合作社要不“成立就死亡”,要不步履维艰,生存艰难。



也就是说,作为经济组织的合作社对于中国大部分农村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只有把合作社作为社会组织和公益组织来看,政府帮助合作社更好的服务农民,给予资金、政策支持,才有可能是农民合作社发挥真正服务农民的作用。


热爱农村的小许


农民单干事实证明这是走了回头路。但是人民公社式的集体生产的路同样被证明是行不通的。但是如果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这就是未来农民应该选择的一条康庄大道,农业合作化道路。单干的好处唯一能够发挥个人生产积极性,但是个人的力量又是有限的,土地承包以后有很多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集体干活迎刃而解。我们设想一个村就是人民公社时期的一个生产小队,村长就是小队长,由于生产队大家集体干地里农活,出工不出力,效率低下,生产队长争求大家意见后,把生产队的土地分到各家各户,比如每家10亩地,自己家种自己的地来养活自己,除此之外一切照旧。比如每家每户生产的农产品过称后由生产队长抽调生产队家里斩无活干的社员随汽车押运农产品到城里销售,销售款交相关农户。押运社员被记录劳务工时一天。每个农户若需要可以通过生产队长调人为自家地里干活,比如一年中请了累计人次合一人50天活,该农户家里闲时通过生产队长委派到生产队干劳务或给别的农户帮工,天数达50天。总之生产队除土地承包到户,其它一切照常运转。我们把土地承包到户的生产小队扩大为土地承包到户的村变身为合作社,村长兼合作社社长,负责整个合作社的运转。


老乡2439


合作社这个名词很好听,也是一些专家起的名了吧?

农业合作社这几年成了新风上,名目很多,有养殖合作社,农机合作社,还有个疏菜合作社,等等吧。但是真正合作成功的没有几个,大多数都是套取国家补助资金。跟本就没有合作,形同虚设,助长了歪风邪气。因些要严格审批,把好农民经济组织合作这一关。


猎鹫


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就是千百年來,农民治家的根本法则,坚持在儿子们长大成人后分家单过。决不让他们合在一起吃大锅飯,而是让他们分田单干!你想想一个家庭尚且如此,把各个情况千差万别的农户硬组织起来走所谓的集体化之路能行吗?小岗村之所以冒险分田单干,就是要打破大锅饭,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问题!小岗村的经验之所以在全国迅速推广,使全国千千万万的农村变成小岗村,就是中央及时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措施,从而扭转了农民吃不饱飯的问题!小岗村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农业,更是为工业改革开辟了道路。正因如此,在今年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中央再次高度评价了小岗村的改革精神,怎么有的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