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真的能防止病毒入侵吗?

双星恨1


《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冶在此为管理之解,冶未病则是指搞好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戴口罩就是卫生管理,此为上策。

《道德经》更是做了详细的补充: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李耳强调,家禽与家畜,要隔离饲养,要防止动物身上的病毒,与人身上的病毒杂交,要做好动物卫生管理。

所以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在于不药而愈,现代医学称之为自愈。

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任何病毒,包括常见的感冒在内,几乎都没有特效药,老祖宗留给我们除了知识和智慧以外,还有30亿对基因蕴藏着强大的自身免疫能力,如果遇到了从未见过的新病毒,虽无法快速产生抗体,但最终能识别消灭。

相对dna病毒而言,ren病毒更易变异。例如,冠状病毒有3万个核苷酸,8个基因片段,每复制一次,理论上就会变异一次,这种变异,痊愈者的免度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是能够识别并产生抗体的,也就是说短期内再次感染的风险比较小。

但比如禽流感病毒,只有14,000个核苷酸,但如果与猪流感病毒同时入侵一个细胞,则会形成杂交变异,那这样就等于是一种新的病毒,痊愈者的免疚系统还是不能识别,因此会被再次感染。

但总结一句话,病毒感染基本都能自愈的,即使不幸被传染到。

今天和大家念一遍卫生上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口腔道德经

rna病毒,必须依附在细菌或细胞上才能复制,体液,尿液各种分泌物内只要含有细菌或者动植物细胞都可能带有病毒,什么粪便门把手只要有细菌的地方都可能有病毒;但很多人忽视一个问题,就是口腔细菌,首先通过近距离的对话,一起用餐,一起开会,这些密切行为,细菌会空气重播,注意此时不是飞沬,首先被感染的是他人口腔中的细菌。

正常人,即使每天非常认真的刷牙,口腔至少有500-2000亿个细菌,那么一旦口腔内的细菌接触到带毒的病菌,口腔细菌就成了病毒入侵的对象;

不少人是没有定期洁牙的习惯,口腔内牙结石很多,甚至还有扁桃体结石,那么口腔的细菌数甚至远远超过2000亿,细菌总数越多,被病毒感染的菌群和数量就越大,牙结石上的细菌经长期与人体细胞斗争,己成为顽固堡垒,至少能与免疫系统打成平手,病毒的感染导致了这个平衡被打破。

假设某人口腔的细菌被病毒感染,会发生2种情况了。

一种是由于病毒的入侵,导致牙结石内被感染的细菌战斗力下降,人类自身免疫细胞在攻击带毒细菌的同时,发现并战胜了平时无法消灭的顽固带毒细菌,从而也获得免疫力,所以个体不会出现发炎发热症状;

另外一种相反,细菌因感染病毒后变强大了,免疫系统无法与之达成平衡,最后细菌突破了防线,从口腔进入了体内,就开始出现发炎发热症状。

这时间就无法预测啦,可能是当场发作,或者1个月或者更长,当然这种情况并不是类似hiv病毒在人体细胞内的潜伏。

结论:大家要注意与熟人近距离讲话也得戴上口罩。最好做到分餐制,不要共用餐饮具哦。

新年里大家都做好口腔的清洁,确保自己不要成为巨蜥。如果云在青天张麻子:因这篇《牙结石与疫情论》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金的话。公告的时候,大家记得通知我,因为i can not 看英文,大家转发的,我们一起平分奖金








云在青天麻子说茶


这是不一定关系!

主要看你说的口罩什么样的口罩,病毒是什么样的病毒。

口罩的过滤功能主要看起孔径的大小。孔径越小,过滤的越严格。所以有不同功能和不同型号的口罩,比如:防尘口罩,防霾口罩,医用口罩等。医用口罩还要分为外科口罩,N95口罩。KN95口罩等。

国内的是KN95口罩,其实也是N95一样的检测手法。2009年8月1日开始执行的国标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将防尘口罩分为三个等级:KN90,KN95,KN100。过滤效率分别为:90%、95%、99.97%。

  KN90:对于0.075微米以上的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大于90%

  KN95:对于0.075微米以上的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大于95%

  KN100:对于0.075微米以上的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大于99.97%

N95是美国标准42 CFR 84中规定的级别。与KN95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等基本一致,只是分属于不同国家的标准。


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在0.1-0.3微米,但是可能和人一样,也有更小的病毒个体。所以即使佩戴N95和KN95口罩,假设周围密封非常严,不让病毒可以进入,也不能百分之百完全控制住。所以临床一线的医生们即使防护非常到位,也有被传染上的可能性的,只是被传染上的几率非常小。


揭秘白发第一人


戴口罩能防止病毒入侵。

大多数呼吸系统的病毒都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戴上口罩后,口罩能阻止飞沫进入鼻粘膜,从而很好地保护呼吸道,避免病菌侵袭。与此同时,戴口罩也避免了冷空气刺激鼻子和咽喉部。鼻腔周围温度和湿度正常,其防御功能也不会降低,从而有效阻止病毒的入侵。




妇健子源甲大夫


戴口罩是有用的,但要选择KN95级的口罩。

KN95级口罩针对最易穿透颗粒物的过滤效率是95%,最易穿透颗粒物直径是0.3微米,比它大或比它小的都很容易被拦截。

而冠状病毒直径普遍在0.1微米左右,冠状病毒通过飞沫传播,飞沫直径1-5微米,这两个直径KN95口罩都可以防护。

实际上还有过滤效率更高的KN100,过滤效率100%但是呼吸阻力太大,大部分人都不适合用。



军迷放影室


戴口罩确实能阻挡部分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进入体内,现在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戴口罩的重要性,但是忽略了“勤洗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防护措施。

新冠状病毒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除了小心飞沫,还要预防病毒从手部触碰再揉搓眼睛,抠鼻子,摸嘴巴等行为造成感染。

建议外出回家,吃饭前,上厕所后,咳嗽打喷嚏后,做饭前,接触动物后好好洗手。

正确的洗手方式:

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搓手时间不低于20s,如果外出不方便可以使用含有70%~80%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清洗。

2020希望大家身体健康,觉得有用就可以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知道


珠海交警


有一定的防护效果。防止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选择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对于非高风险职业人群的普通大众,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一定非要戴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也可以阻挡大部分粘在飞沫上的病毒进入呼吸道。

1、医用外科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用于飞沫隔离的防护,在感染性疾病科以及发热门诊等需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它分为3层,外层有阻水作用,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至其内部﹔中层有过滤作用,可阻隔空气中大于5μm颗粒,过滤效果≧90%﹔近口鼻的内层用以吸湿。

但医用外科口罩对颗粒的过滤效率有限,且多为长方形设计,与面部的密合度不如医用防护口罩那么严密。

2、防护口罩

用防护口罩即大家常说的N95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对非油性0.3μm颗粒的过滤效率大于95%,医用防护口罩与佩戴者面部具有良好的贴合性,可过滤空气中的微粒,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的污染物,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可达到95%以上,是应对空气传播疾病常用的个人防护用品。

防护性高了,同时口罩的透气性和吸湿性也随之变差,这就意味着其佩戴的舒适性降低了,佩戴的时间就不能太长。

正确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

1、为更好地发挥口罩的防护作用,在佩戴口罩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口、鼻、下颌完全包住,尽量收紧口罩的松紧带,压紧鼻两侧的铝片,以减少四周的泄漏,且最好缓慢呼吸。

2、佩戴口罩前应洗手,戴口罩的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口罩内面,尽可能降低口罩被污染的可能。口罩要分清内外、上下。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深色面朝外,浅色面朝内;有金属条(鼻夹)一端是上方。口罩用完扔掉后必须洗手。

3、佩戴后绝对不要用手去挤压口罩。各种口罩包括N95口罩,都只能把病毒隔离在口罩表层,如果用手挤压口罩,使得病毒随飞沫湿透口罩,还是有机会感染病毒。

4、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口罩,防护效果都是有限的,需要定期更换,最好每隔 2~4 小时更换一次。使用时间过久会因为大颗粒物被阻隔在口罩表面或超细颗粒物阻塞口罩过滤材料空隙中,而引起过滤效率下降和呼吸阻力上升。


老沈养生之道


口罩是可以防止病毒入侵的,但也需要正确佩戴口罩。那么口罩到底能起多大作用,而且该如何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医用口罩最早出现在18世纪,但直到1919年西班牙流感大爆发时公众才开始戴口罩。

伦敦大学圣乔治医学院的卡灵顿博士对BBC表示,医用口罩对空气传播的病毒和细菌预防效果有限,而大多数病毒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这是因为,口罩比较松,没有空气过滤器,而且无法遮挡眼睛。


三朵花优质动漫


戴上口罩就比不戴口罩防止病毒的入侵要少些,如果不戴口罩的话,病毒感染的机会肯定会更大的。


dfkbs-lt


戴口罩可以防止病毒进入口腔、呼吸道。一般外科医用口罩就可以阻挡大部分附在飞沫上的病毒进入口腔和呼吸道,但要及时更换。


剧燃时刻


戴口罩防止疾病传播是有效的,N95,医用口罩。那此一次性的肯定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