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人一方”精準施治新冠肺炎患者 專家建議單獨開車沒必要戴口罩

今日(2月5日)上午,成都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召開成都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通氣會。通氣會現場,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副院長張仁卿介紹了成都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情況。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授、四川省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欒榮生為市民普及了科學佩戴口罩的相關知識。

中西醫聯合會診,一人一方

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是成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療機構,成都市所有重症、危重症患者都在這裡接受治療。自2020年1月16日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以來至2月4日24時,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共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45人,解除隔離出院14人,在院治療30人,死亡1人。

張仁卿介紹,為了快速、高效展開救治工作,中心調集精銳力量組成醫護團隊,每天4班醫生、護士輪轉負責患者的醫療救治工作。

“中心嚴格按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對患者積極給予抗病毒治療、抗感染、祛痰等對症支持治療。”據張仁卿介紹,對合並有其他系統,如心臟、腎臟、內分泌等基礎疾病的患者給予專科會診及治療,並進行心理干預、營養支持等措施,嚴格落實省市專家指導意見實行一人一方案精準施治。

同時,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組成新冠肺炎中西醫結合治療團隊,開展中醫、西醫專家聯合會診,分析病例發病特點和證型,堅持“三因制宜”原則,形成“一人一方”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每例患者平均服用中藥湯劑4劑,發熱均在短期內緩解,咳嗽和氣促症狀改善,臨床取得良好療效。”張仁卿透露。

經過積極救治,截至2月4日24時,有14名新冠肺炎患者符合國家診療方案解除隔離標準,已解除隔離出院。1例死亡患者,年齡80歲,既往有高血壓、冠心病史。

張仁卿表示,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醫療救治實踐證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是可以治癒的。

選擇哪種口罩要看周圍環境

佩戴口罩是做好個人防護、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傳播的重要手段。為使廣大市民更好地瞭解口罩使用場景,合理佩戴口罩,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授、四川省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欒榮生表示,在當前疫情下,普通市民戴不戴口罩、戴哪種口罩,要根據所處環境來作出相應選擇。

欒榮生表示,個人獨處、自己開車或獨自到公園散步等感染風險較低時,不需要佩戴口罩。“我看到路上有許多汽車駕駛員,把車窗關著,一個人在車裡戴著口罩,這是沒有必要的。還不如打開一點車窗,促進空氣流動。”

當進入人員密集或密閉公共場所後,就需要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而出現發熱、呼吸道症狀的人員,不管是居家隔離還是醫院就診,或者到人群密集公共場所都要戴口罩。其他病人到醫院就診時,也應佩戴口罩。這時候,可選用更加高級的醫用外科口罩或不含呼氣閥的顆粒物防護口罩。

對於公共交通工具司乘人員、出租車司機、公共場所服務人員、武警、交警、安保人員、媒體記者、快遞人員等行業人員,因日常接觸人員較多,欒榮生建議佩戴一次性使用的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

當前,嚴峻的疫情使得全國各地的口罩都供不應求。許多市民反映,即使在網上下了口罩購買訂單,也遲遲發不了貨。

對此,欒榮生建議,家庭儲備口罩不足情況下,要儘量減少外出活動,儘量減少聚會聚餐,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減少與他人的近距離接觸。“可根據自身情況改變出行方式,減少地鐵、公交車等交通工具出行。節後返崗後,各單位可採取減少會議、食堂錯峰就餐等形式,減少人群聚集。”他說。

他提醒,一次性使用的口罩原則上要4小時一換,在口罩不足情況下,健康人群佩戴過的口罩沒有傳播風險,建議可在口罩變形、破損、弄溼或弄髒時更換。如口罩受到了汙染,應該及時更換,廢棄的口罩扔至專用的口罩垃圾桶內。

此外,張仁卿也強調,除戴口罩外,還應注意手衛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播途徑包括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戴口罩可預防飛沫傳播,接觸傳播主要通過手,因此勤洗手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也非常重要。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