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发布|用汗水守护城市“血脉”

渭南发布|用汗水守护城市“血脉”

渭南日报 记者 吕佳

城市供水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一根根或粗或细的水管,就像人体的血管一样维系着城市供水的正常运转,而一线的供水人正是这些“血管”的保养者,无怨无悔地用汗水守护着城市“血脉”。

80后小伙子胡兴舟,2007年从部队复原到渭南市自来水公司,目前是自来水公司抢修大队队长。或许正是有过军旅生涯的原因,在他身上有着同龄人少有的沉稳、睿智和坚毅。

渭南发布|用汗水守护城市“血脉”

在城市供水保障工作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被称为“管网卫士”、“抢修110”甚至“水下铁人”,他们没有节假日,24小时迎接着热线电话的命令,每天在泥水中浸泡,他们就是管网抢修队员。到抢修大队工作以后,胡兴舟深知肩上的责任,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城区什么地方出现爆管或漏水,总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搂起袖子,拿起工具,跳进水坑,奋力抢修,不管白昼、无论寒暑,都无法阻挡他的脚步。在他的带领下,抢修大队一次次投入到紧张地抢修工作之中,又一次次出色的完成任务。

在胡兴舟身上有一股争分夺秒、敢打必胜的拼劲,再脏再苦再累的工作他也不怕。2018年,为了配合公司在渭南城区仓程路的管网提升改造工程,他接到任务后,一连数天紧张施工,工期短、任务重,抢修大队工作人员轮番作业,但他却一直坚守在现场,连吃饭也顾不上回家,就在工地简单对付一下。经过连续多日的作业,管道终于顺利碰口,此时的他已经筋疲力尽,顾不上换下被泥水打湿的衣服,靠在工地一处的墙根昏睡过去,队友们见状,不忍心把他叫醒,给他拍了一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后来他的这张照片在朋友圈被广泛转发,大家无不被他的这种精神折服,纷纷为他点赞。

渭南发布|用汗水守护城市“血脉”

排千家忧,解百家愁。对于胡兴舟来说,城区供水的管网没有人比他更熟悉。2019年1月,城区民生街供水主管道发生暗漏,城区一半区域供水受到影响,他一干就是数日,直到供水恢复正常;今年1月17日,城区人民办尤西六组管道老化造成水压偏小,他又一次顶着室外零下5度的严寒,毫不犹豫的跳进冰冷的泥水里连夜进行抢修。担任抢修队长以来,胡兴舟几乎每天都要出勤,小修小补那是家常便饭,大修大补也习以为常。

“抢修工作苦不苦?长期和泥水打交道,身体能扛得住吗?”每当有人这样问,他总是笑笑说,“保障供水就是我们的使命,就是我们责任,再苦再累,习惯就好了!”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病毒来势汹汹,武汉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胡兴舟和他的队员们依然坚守在供水抢修第一线。当全市人民响应政府号召,居家防控疫情,保障供水自然也成了城区百姓的刚性需求,任务艰巨,刻不容缓。

大年初二,渭南城区人民大街水电车队家属院抢修施工刚完,又接到市委南院居民表后管道漏水的报修电话,可是疫情期间,小区找不到人来修理漏水,胡兴舟二话不说,带人过去抓紧抢修,因为他知道,此时此刻,小区里的居民都在焦急地等着用水。

大年初三,他接到朝阳西路社区的报修电话,漏水情况严重。为了不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用水,他立即决定启用三、四台抽水泵,抓紧时间抽干回水,连夜施工,以缓群众燃眉之急。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人民大街古依巷口、胜利大街小寨小学、乐天大街老市场、站北路碧水源小区、西潼路杏树林居小区…… 他们的抢修工作就没有停歇,全队7名队员轮番上阵,根本顾不得长期浸泡在水中的关节是否变形,顾不上身上的污水有无细菌,为的就是让市民打开龙头时接到的那一捧清泉。那一刻,市民心里是踏实的,抢修队员心里则是欣慰的。

为了确保疫情期间的正常供水,胡兴舟和他的队友不顾严重的疫情,夜以继日,奔赴在城区的各个角落。他们顾不上休息,吃饭也只是随便应对,一个面包、一瓶矿泉水就好,抢修结束不能立刻回家,因为担心长期在外也许会把病毒带给家人,于是只能选择默默回到值班宿舍自行隔离,想家的时候就打个电话,互相问候叮嘱一下。正是有了这群可爱的人,让广大市民在严峻的疫情期间,安心的用上生命之水。

供水管网是一个城市的“血脉”,水,则是管网里的“血液”。汩汩水流的背后,是供水人辛勤的付出和汗水,他们用行动践行着为民服务保供水的铮铮诺言,用无悔的信念、专业的精神、拼搏的身影,谱写着我们这座城市供水安全的颂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