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請告別刷屏時代吧,我真的不想再受傷了

2019年的尾聲,元旦佳節將至,四川宜賓一個家庭卻再也不能聽到4歲兒子歡快的笑聲,也不能全家一起跨年了。

悲劇發生在一個工地上,黃先生低頭用手機回信息時,發現孩子不見了。頓時急得像亂鍋上的螞蟻,趕緊報警尋找,10天后,在一個裝有水的樁孔裡警察找到了兒子冰冷的屍體。雖然建築工地對黃先生一家進行了賠償,但是身為父親的黃先生難辭其咎。

事實上,父母因玩手機未關注孩子導致的悲劇不止一例。

2019年在春運回家路上,一位家長玩手機沒看好孩子,結果女兒直接掉進了高鐵車站縫隙。

2017年一位媽媽帶6歲的女兒和4歲的兒子去溫泉遊玩,兒子趁母親不注意從淺水區向深水區探索,最後在離母親兩米的地方,兒子溺水身亡,而這位母親卻背對溺水的兒子,玩手機。

爸爸媽媽,請告別刷屏時代吧,我真的不想再受傷了

一名耶魯學生關注到此類問題,並發表論文《很疼!玩手機和兒童受傷》,當你在玩手機的時候,你的注意力不僅是高度集中的,而且你也會對手機上癮,不停刷屏,這與孩子的活潑好動的性格形成鮮明的對比。最近英國一家兒童機構調查顯示,24%的受訪家長承認有玩手機導致孩子遭遇危險的情形

以上手機上癮的危害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很多家長包括年輕人表示,知道玩手機不好,但是有事沒事都喜歡看看手機,有事沒事就想刷手機,看看短視頻,刷刷朋友圈。

然而你為什麼出現行為上癮的情況呢?《行為上癮:拿得起放得下的心理學秘密》卻告訴我們,有時候並不是你的意志力薄弱,還有一個產品製造者熟練運用著讓你上癮的心理學機制。這部書的作者是噹噹網人氣作家、互聯網獨角獸企業運營經理何聖君,曾在自媒體矩陣發表過心理等方面的專欄文章累計300多萬人次。

爸爸媽媽,請告別刷屏時代吧,我真的不想再受傷了

這本書告訴我們,觸發人類行為遵循著底層公式B=MAT,其中Behavior(行動)=Motivation(動機)✖️Ability(能力)✖️Trigger(觸發),乘數效應的形式表明三者缺一不可。動機分為正誘因和負誘因,前者讓你追求快樂,後者則是為了逃避痛苦。拿遊戲來說,過年和夥伴們一起玩,就是放鬆休閒,但如果耽誤正常工作則是想逃避工作。一般來說,我們都具備完成動機的能力,比如玩遊戲簡單的操作技巧。

最後一個環節觸發門道就多了,比如你覺得一款遊戲皮膚好看,但太貴了於是不打算購買,可是看到英雄皮膚的降價通知之後,覺得自己經濟能力還可以就購買了,這就是商家通過降價活動來觸發行為。日常生活中,商家有一玩種方式讓你行為上癮,而這背後便是心理學機制的助推。

爸爸媽媽,請告別刷屏時代吧,我真的不想再受傷了

稀缺心理

去年優衣庫與KAWS聯名款T恤一開售就遭到瘋搶,讓無知的路人感到詫異,一件T恤而已為什麼那麼火?既然銷量如此好,為什麼不多進一些T恤來買呢?造成產品瘋搶的一個原因就是它的稀缺,要滿大街都是,那麼這款聯名款T恤說不定就沒有那麼熱銷了。

稀缺給人的價值感讓人心動與珍惜。就好比雙十一活動,你天天號召別人蓋樓、疊貓貓最終獲得購物紅包一樣,這種付出努力的稀缺讓你即使晚上購物到凌晨三四點也甘之如飴,這種方式也比直接發放優惠券更讓你珍惜。

爸爸媽媽,請告別刷屏時代吧,我真的不想再受傷了

迷戀小概率事件

在2020年春晚中,快手發紅包,淘寶提出清空購物車計劃,哪怕知道中獎名額很少,但人們總願試一試,期待著奇蹟的發生。商家很聰明,知道你有疲倦期,於是特意讓那些中獎的人錄視頻讓你產生錯覺,感覺中獎挺容易的,於是就花費了時間在這些小概率事件上,總認為自己是幸運兒,結果賠了時間和精力,最後只賺幾毛錢。

在電影《比海更深》中男主角良多甚至偷錢來買彩票,美其名曰用一頓飯的錢來“投資”。實際上,如果支出實在很小,比如彩票幾塊錢就能買到,但獎金卻很高,人們便從“損失厭惡”轉變為“風險偏好”,期待著能夠賺一大筆獎金。

爸爸媽媽,請告別刷屏時代吧,我真的不想再受傷了

蔡格尼克效應

心理學家蔡格尼克在飯店點餐的時候發現:服務員能記住每一桌客人點的菜品,而當菜上桌之後服務員就像失憶了一般,什麼都記不住了。之後他通過心理學實驗得到一個有趣的結論,相比已完成的事情,人們對未完成的事情記憶更加深刻,更有好奇心。

這也解釋了完善去年暑假那麼多人願意花錢趕緊看完《陳情令》,不願等幾天看了。一是怕劇透,二是按耐不住的求知慾,真的特別想知道後面發生了什麼。

其實細想一下,完全可以等待幾天再來看,可是未完成的追劇就是讓你心口癢癢,不自覺自己就跳入商家的賺錢計劃中。

很多人認為上癮是意志力不強,其實不是你的能力太弱,而是誘惑太多,上癮太容易。那麼我們該如何走出上癮的誤區呢?最好的方法是以其人之道還之其人之身,用讓吸引你注意力的方式將你的精力迴歸到學習和工作上。

爸爸媽媽,請告別刷屏時代吧,我真的不想再受傷了

拿得起放得下的行為訓練

1.習慣的力量

什麼事情讓我們覺得毫不費力呢?就是那些我們天天都要做的事情,比如說吃飯、刷牙,當一件事情變成了習慣後,你只需要耗費一點意志力就能完成。聽起來很心動,但是養成一個習慣可沒有那麼簡單。

很多軟件打著3天瘦7斤的速成口號買產品,實際上是治標不治本。等到3天或者21天之後,懶惰的我們又重新恢復了出廠設置。

如果想培養的習慣太難了,那就採用微習慣的方法,就是將習慣分為細小的步驟。比如想要養成每天鍛鍊一小時,不如許下心願,一天只做一個俯臥撐,這樣不僅能完成任務,也能有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爸爸媽媽,請告別刷屏時代吧,我真的不想再受傷了


2.巧用工具,攻克懶惰。

在這本書中作者推薦的方法是番茄工作法和印象筆記,其實無論什麼方法都能幫助我們,關鍵是如何利用好這些工具,成為手機的主人。

3.社群的監督

一個人走得很快但走不遠,一群人走得慢卻能走得遠,如果真的面對行為上癮問題,不妨加入社群,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面對難題,發揮壞境的作用,在大眾的監督下,告別行為上癮,將時間花費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爸爸媽媽,請告別刷屏時代吧,我真的不想再受傷了

遊戲化人生

有人說,人生中沒有遊戲是活著,有遊戲才是生活。既然遊戲那麼有趣,不妨我們來進行一次反向操作,將人生變成一場不能重來的遊戲,將眼前的挫折變成遊戲中的挑戰,將同行的人變成夥伴,一旦取得進步給予自己正面的反饋,也可以採用遊戲中的積分制來保持自己的積極性,將生活變成升級打怪。

爸爸媽媽,請告別刷屏時代吧,我真的不想再受傷了


手機上癮只是行為上癮的一部分,給孩子們帶來的危害卻不容小覷,即使後果嚴重,父母們依然沉浸在手機帶來的片刻歡愉中。曾經我們認為上癮是意志力薄弱,而實際上是產品製造者對心理學機制的巧妙運用,那麼就讓我們用行為訓練和遊戲化生活的方式攻克行為上癮,告別刷屏時代,繼續掌控自己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