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做读书笔记的呢?分享一下吧?

时光逆旅百代过客


大部分喜欢读书的人,都喜欢做笔记,但也有部分人只享受阅读的过程,而懒得动手做笔记。做笔记并不是必须的,但是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做笔记的确是一个消化知识最重要的方式。

在我看来,做笔记应该跟阅读习惯和方式相对应。阅读可以分为速读和精读,所以,做笔记的方式也应与速读和精读对应。

速读-随手记,随心记

速读,顾名思义就是快速阅读,所以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并不多,这很考验你的记笔记能力。速读对我而言比较适合用于阅读工具书。

随手记,包括在阅读纸书时直接在书上划线,用铅笔划线,过后觉得乱可以涂掉,记下当时阅读的一些心得。我知道有些人不喜欢直接在书上写字,觉得很乱,或者觉得会把书弄脏了。有些人有洁癖,不喜欢涂涂画画,觉得把内容存在脑子里就好了。

高中时,我们班主任的一句话,对我的读书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她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就是说读书动手做笔记的重要性。并且是随手记,随手写。人的想法往往是一瞬间的,所以看书时随手记笔记挺重要的,而且往往第一想法是最珍贵、也是最真实的。

速读读电子书时,如果是在APP上,直接写就好,如果摘录,建议用电子笔记。恰当合理使用电子笔记如印象笔记、石墨文档、有道云笔记、幕布等等,

比如我用微信读书,看完这本书后,找到这本书的笔记,然后点导出,全部复制,粘贴到印象笔记上;还有当当读书更便利,直接一键就可以保存到印象笔记。

看工具书时,只需要在阅读时,划线好想记下的内容,就可以直接复制,不需要用手写下,可以大大地提高阅读速度。

精读-细究书的内容、巧用便签和电子笔记、形成一篇甚至多篇读书笔记

精读,顾名思义是对书的内容进行深度思考,这可能需要进行两次以上的阅读。

这时,做笔记是要认真地,付出时间和精力来思考,甚至要反复思考,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对所看到的内容进行扩延和补充。

从我的经验来说,在思考之外的方法有三种:

01.从横向和纵向上对一个内容进行补充

这个很容易理解,比如我在看到华裔女作家李怀瑜的《生命暗章》时,了解了小说所写的题材和主旨。它主要想说明的是女性遭遇性侵而陷入生命灰暗时刻,控诉相关的律法不能更好地保障女性的安全和权利。从横向上可以联系到相关性侵的书籍、社会运动、女权主义等,纵向上找到了李自己关于性侵的一些访谈和经历。

在阅读的过程,将这些信息和想法一一记下,并在对应的小说情节和描写中进行思考,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基于虚构和现实之间的问题呈现。


02.阅读中,电子笔记工具的辅助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在阅读的过程中,在思考的过程中,将想法一一呈现在你的笔记文档中。有时候我们的手是跟不上脑子的,经常会不小心让许多想法一瞬间就溜走了。

所以在记笔记或写想法的时候,有一个方法非常好用,那就是“关键词”法。其实在我的经验中,无论是阅读,还是平时的听课做笔记,“关键词”法都是非常好用的方法。当然有时候我们不知道哪些词是关键词,这就需要进行多次的训练和记忆。一般而言,一句话中,真正内核的词,是名词,然后再是修饰它的形容词。

比如前天我听了一场线上读书会,主讲人讲到关于美国小镇生活对于青年而言意味着什么时,第一点就是“被动的生活”,当时我记住的“生活”是常见的,是很容易回想起来的,所以在笔记上写下了“被动的”三个字,但是过后无论怎么也没意识到后面接的是“生活”二字。

所以在记笔记时,不妨把关键词/名词和它的修饰词一次性记下来,这种关键词的方式,可以让你在向他人描述时更加灵活地表达出来,这既省了自己记笔记的时间,也不会让灵感溜走,也能在后期锻炼自己向外表达时的能力。

前面有说到印象笔记、有道云、石墨、幕布等等电子文档的笔记工具,利用好这些工具,真的可以让自己更好地保存所思所想。并且这些工具可以联网保存,及时、方便,不容易丢失,不像文档保存在电脑上,万一电脑坏掉,那就没办法找回了。这种丢失的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所以在选择工具时,一定选择最安全便利的那种。

比如我自己,目前用的最多的就是印象笔记,我的诉求不多,就是能保存文字,也能保存文档,而且看纸书时,还可以直接扫描纸书内容保存成图片(不过免费用户有日存储量限制)。如果你喜欢用思维导图,可以用Xmind、幕布等等,幕布我也用过,后来觉得编辑麻烦就弃用了,但是它能形成导图的功能的确挺好的。

03.整理笔记,形成篇章

精读的最后一步,比较倡导形成一篇文章,如果有能力,形成多篇都有可能。

如何形成一篇书评式的文章?答案:主题式思考。

也即是,第一种:从一本书中,提炼出一个主题,然后分点写成一篇文章

很多人觉得这样做很难,因为知识储备不够,但是在一开始就要进行尝试。

第二种:提炼出三-四个相关的主题,按逻辑形成一篇文章。

逻辑有多种,三段式、递进式、并列式,按这些逻辑对书的内容,对你的笔记,对你的思考进行整理。

形成文章时,可以对书的内容进行扩延和补充,这很重要,不要就书的内容而谈内容,不要就小说情节而说情节。

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对所观察的内容进行对比、印证和反思,从而达到更加深刻的理解。

整理成章的过程,是你使出浑身解数想吃透一本书的过程,形成的书评文章才是你阅读做笔记最终的成果。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读书在精不在多,曾经为了多吸收知识而不停歇地读书,一年定个读200/300本的目标,到现在只想深度阅读,哪怕一年读几十本也无所谓。


以上,希望对您有参考价值。

我是当归,一个希望能读到老的reader


当归的阅读地图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工作之余,读书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总是习惯性的在读书时手里拿一只笔保持随时记录,甚至有的时候找不到笔就干脆不读书。时间久了,我养成了自己的一点有关读书笔记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的读书笔记大致分为三类:

一、随性而写,有感而发。

小时候上英语课,老师总是会和我们说很多的补充知识点,每次看着上完课写在书上密密麻麻的笔记我就会觉得特别高兴。这大概就是后来我读书喜欢做读书笔记的原因。

读过的书籍打开后就应该有读过的痕迹,除了那些被折过的书角,大概就是那些在书上做过的标记了。

事实上,无论我们读的是哪类图书,小说类?情感类?工具类?我们在阅读这些书籍的时候都会有一些非常直接的感受。这些感受可能是和书籍内容息息相关;可能是通过这一点内容联想到的我们生活中的某个场景;也可能是读到某些内容突然引起你的思考……

这些时候,我就会立刻拿起我手中的笔,用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在书上记录下来,并用例如“191017”的方式,记录下日期,这样将来我再次翻阅就能唤起我当时的回忆。

这种随性而写,有感而发的记笔记方式,最大的好处可以让我很快的关注到自己读书时的内心感受,并记录下来。而恰恰是这种感受为我们的理解、思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又转瞬即逝,稍不留心,就没有了。

二、笔记内容的再处理。

当我已经将有感而发的笔记记录在书上之后,如果这段内容我觉得特别的好,或者值得再次思考,我就会在这一页的旁边,贴上一个小标签,进行再次分类。

1.经典的、有价值的直接记录。

通常我会分为两种,一种是那些我认为特别有价值的内容或者片段,我会原样的记录下来。发到各类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或者直接通过记录读书笔记,将内容记录下来。方便后面作为写作素材的查看。

2.针对书籍的深度评论。

除了好的内容直接记录,另一种就是书中的一些想法值得我深度思考的,我会抄下来,仔细的去写自己的看法。

这个就不建议在书上写了,书上的篇幅有限,没办法展开,而且后期查阅笔记会特别的麻烦,我们可以选取合适的软件,利用电脑做标记,不容易丢失,还能随时随地查阅资料。

三、推荐读书笔记的软件和书籍。

能做到以上两点,对于读书笔记来说就足够了,那在这里,为了方便我们更好的做笔记,我给大家推荐几个平台和书籍。

1.平台。

①豆瓣的读书笔记专区。

首推豆瓣的读书笔记,好处在于:页面简洁,应有尽有。

对于读书笔记来说,我们只需要能够截取书上的内容,然后发表评论就好了。豆瓣的读书笔记界面包括:章节名、页数、正文。正文可以直接用选取“引号”作为引用,不想写的还可以直接拍照上传。下方直接写内容,特别简单,具有可操作性。

②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和石墨文档。

除了豆瓣笔记,这些类似印象笔记之类的app也不错。好处:功能齐全,可同步更新,私密性高。

录音、拍照、文档,功能更全,分类整理、编辑不在话下。而且可以手机、手提电脑、台式电脑同时登陆,同步更新,随时随地调取资料,并且不用担心别人会看到,私密性很好。

2.读书笔记的书籍。

市面上有关读书笔记的书籍有很多,在这里推荐两本对我影响最深的书籍。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像我刚刚说的“191017”的日期标注法,就是在这本书里学到的。奥野宣之提倡,用“葱鲔笔记法”“一元化笔记法”,将笔记化繁为简,用最简单的方式记录最多的内容。

《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特别的薄,特别的好读,但特别的有用。书内写的每一条技巧都能拿出来直接使用,想要学习读书笔记的,不要错过它。

以上这些,就是有关读书笔记,我的分享。希望对你们有用。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专注阅读和写作,欢迎关注~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小小一座山0516


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的笔记做得特别好,因为我把老师PPT上所有的内容都抄写下来。在看书的时候,也把自己认为书中好的句子摘抄下来,如果是电子书,就复制下来,建立一个文档,全部放在文档里。

我是一个特别爱书的人,所以我从来不在书上写一个字。一本书看完,还是崭新崭新的,我特别骄傲。

后来的几件事让我的想法发生了变化。

第一件事是我看见了我们班学霸的笔记,不是整整齐齐,工工整整,而是五颜六色。关键是我还看不懂!!!

她听课的时候,根据自己的理解方式来记笔记。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笔勾画,除了ppt本身的内容外,还有老师的延展知识,自己的理解,脚注……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那么认真,成绩还不高的原因。

第二件事是无意中看见了我们老师的书,外表都能看见好多书签,密密麻麻的。书里面也有重点勾画和自己的理解,还有折页!后来,我自己也开始用这种方法看书的时候,发现更有成就感,理解更深刻。

等到工作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同事用的是思维导图来做读书笔记。无意中瞥见,简直是结合了我同学和我老师的方法,把一本书拆解的非常清晰明了。

而我就是读完一本就算了,把好的句子一复制粘贴,过后也不会再翻出来看,久而久之都忘了。脑海中积攒了很多零碎的信息,没有建立一个知识系统。往往都是边读边忘。

所以,现在我也开始学习去拆解一本书。边读边思考,如果读到一段话很有感触,就立马记下来,重点内容勾画,读完一章之后不要太快的进入下一章,再返回去看看各章的大标题。用思维导图记录下来,这样读完一遍,一本书大框架也就有了。

接下来就是整合自己零碎的想法,选取重点章节再读一遍,结合生活再写文章输出。这样,一本书就理解的七七八八了,还能记住重点观点。


悦心理


这一方面小编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一般来说每一科我都有两本笔记本,第一本是在课堂上用的,这一本作为草稿笔记;因为课堂上老师边讲我边做笔记,所以这笔记会比较凌乱和潦草;那么在家里温习的时候,我会仔细看课文内容,然后与课堂上的笔记做对比,去确认已经明白了课文内容,并总结下来,把课文的重点,再写一遍在第二本的笔记本里。这第二本笔记本就会是我考试前的精读笔记!这样因为在课堂听讲了,在家里温习了,笔记做了两遍了;这样每一课的重点就能够容易掌握!这是我的方法,对我来说非常有效,你不妨一试!


双子座视角


我是一名读书写作爱好者,今年已经累计阅读了60几本书,写了30多篇读后感,我就说一下我自己的写读书笔记的经验吧。

一、鱼骨笔记

鱼骨笔记,就是利用鱼骨图来做读书笔记,你可以看下《鱼骨笔记术》一书。

具体地方法大致如下:

①画出鱼头和背骨

根据你的读书目的和对书籍的大致了解,画出鱼头和背骨。如果不清楚鱼头写什么,可以把书籍名作为鱼头。

②画出大刺

画好鱼头和背骨后,可以用目录中各章节的关键词,或是以其为印象画出图画组成鱼骨的大刺。

③追加小刺

随着书籍的阅读,将通过书籍内容获取的关键词或关键内容作为小刺追加到鱼骨图里。

④写书籍基本信息

在鱼骨图的左上角写上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等书的基本信息。

在用鱼骨法做笔记时,要尽可能地带着一些主观能动性,更加积极地去阅读。毕竟鱼骨读书笔记是为了更有效的读书,而不是信息整理。

二、做好摘抄和评论

在读书过程中,及时把有用、有共鸣的点摘抄记录下来,并写下自己当时的感想,对书籍知识的内化很有帮助。

具体地,你可以读一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①摘抄部分用“○”表示,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感想和评论标上“☆”,以此作为区分。

②摘抄重点放在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内容上。

③不摘抄让人觉得“理应如此”的内容,而是要摘抄“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的内容。

④在记录感想的时候,不要写一些揣测的或者外来的想法,而是要写下自己真实的感受。

⑤即使客观上很重要,如果无法产生共鸣,也没必要评论。


三、做好笔记的标记

在笔记上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可以清楚的区分出内容的重要程度。

①普通直线,用于“重要”“客观上很重要”“暂时先画出”的情况。

②波浪线,用于“非常重要”“主观觉得值得重视”“想记住这里,以后加以运用”的情况。

③圆圈:用来圈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内容。

④如果笔记本上画的线条太多,重读的时候会影响心情,所以最好尽量少画线。


四、读书笔记要漂亮

我们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既要兼顾实用性还要兼顾美观性。

我自己目前的读书笔记是A5的方格活页本。因为我喜欢手帐,所以就把写手帐的经验转移到了读书笔记上。有意识的用一些贴纸等小工具装饰下笔记。


以上,就是我自己写读书笔记的一些经验,希望对你有用。


简尔读书


如何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我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词佳句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

如何做读书笔记呢?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1、摘抄法。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精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

摘抄什么?内容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

可以抄录至理名言,人民群众、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和格言谚语。也可以摘抄摘抄精美词语、语句、语段。还可以摘抄文中的重要论点、重要数字。

摘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二是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

2、批注法。

批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批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

批注式读书笔记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3、心得法。

这种方法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做笔记的方法,通俗地说就是“读后感”。

常用方式有:札记,它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上述三种类型的读书笔记,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目的都是为学习、工作、科学研究和写作服务。刚开始时可采用摘抄法,以后读书多了,有了比较,产生了看法,就可以写批注式,至于心得法是更进一步了。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可以用来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笔记本

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

2、活页本

活页本也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笔记。便于分类,节约纸张也便于日后查阅。

3、卡片

卡片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

4、剪报

剪报就是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

5、记忆

如果能用大脑记下来的话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笔记中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6、书签式

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记在书签上,夹在书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专放书签的袋子里 ,一有空就读一读背一背,记得牢为止,再把它存放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7、图像式

阅读完之后,可以将书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整理成概念图或思维导图,这样相对对传统的文字式读书笔记,更加方便快捷。

以上就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和表现形式。做笔记的高一层境界是不仅记录书本的信息,在平时的生活中,或在刷牙或在旅游,任何一个灵光闪现的时刻,思考和记录都能让你不会与生活中的新知和美丽失之交臂。


对饮孤独


读书笔记,不是摘抄书本内容。

一份好的读书笔记,要兼顾介绍内容和阐述自己的思考,还要能引导读者有兴趣去了解。

在读书笔记领域,下面三种方法,经久不衰,流传至今。


康奈尔笔记法

又称5R笔记法,由康奈尔大学的沃尔特•鲍克提出,把record, reduce, recite, reflect和review五个过程融为一体的笔记方法。

这一方法适用于讲授或阅读课,特别是对于听课笔记,5R 笔记法应是最佳首选。这种方法是记与学,思考与运用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记录(Record)

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在主栏(将笔记本的一页分为左大右小两部分,左侧为主栏,右侧为副栏)内尽量多记有意义的论据、概念等讲课内容。

2、简化(Reduce)

下课以后,尽可能及早将这些论据、概念简明扼要地概括(简化)在回忆栏,即副栏。

3、背诵(Recite)

把主栏遮住,只用回忆栏中的摘记提示,尽量完满地叙述课堂上讲过的内容。

4、思考(Reflect)

将自己的听课随感、意见、经验体会之类的内容,与讲课内容区分开,写在卡片或笔记本的某一单独部分,加上标题和索引,编制成提纲、摘要,分成类目。并随时归档。

5、复习(Review)

每周花十分钟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主要是先看回忆栏,适当看主栏。

6. 总结(Summary)

用一两句话总结你这页记录的内容,这个工作可以延后一点儿做,起到促进你思考消化的作用,另外也是笔记内容的极度浓缩和升华。


A4纸笔记法

<strong>来源于《零秒思考》。此笔记方法类似于大纲类的思维导图,简便易用,可以帮你在几个月内培养逻辑思维,做到零秒思考。

  • 具体做法   

将A4纸横放,每张纸写一个主题,1页写4至6行,每行20字至30字。

一张纸控制在1分钟之内,每天写10页。

换句说,就是每天用10分钟时间手写笔记。

  • 相关规则

  1. 写标题和正文时,别思考太多,想到的事,不论是什么,先写下来;   
  2. 严格坚持每页1分钟,一想到就立刻写下来,这会让你不拖延;
  3. 别用笔记本、日记本、word,用A4纸是最快最方便的方法;
  4. 随身准备好A4纸和纸板,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写,或者把A4纸折成三折; 
  5. 同一个标题可以用不同的角度来写很多页,处理问题和视野都能扩展开来;
  6. 每三个月将内容整理一下,重读一次。


“葱鲔火锅”笔记法

来源于《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是传媒业出身的奥野宣之通过实践总结的一套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检索等步骤细节的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

简单说就是“书目信息+摘抄+评论”笔记法。

1.“三步法”筛选读书笔记的内容:

❶ 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❷ 重读:读完一遍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❸ 标记: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两个页角的基业,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


阅读时可以辅以不同的画线方式对重点句子进行区分:

普通直线:用于“重要”“客观上很重要”“暂时先画出”的情况;

波浪线:用于“非常重要”“主观觉得值得重视”“想记住这里,以后加以运用”的情况;

圆圈:用来圈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内容。


2.根据筛选情况,制作读书笔记。

制作步骤:

第一步: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

如[180114]《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日]奥野宣之

第二步:摘抄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前面用“○”来表示;

第三步:评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前面用“☆”来表示。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强调:“不管有多少信息,如果不重新组合碰撞,是不会产生创意的。一个创意好不好,关键在于如何安排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使用读书笔记后,书中的信息不会再被封存在书夹里,而是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


周末理想




作为一个自诩看书很多,但又总觉得没什么实际收获的人,真的觉得做读书笔记太重要,太重要,太重要了!

以前只觉得看书,只要看了就行,不是非要记下来,造成的结果就是不光记不住书中的内容,甚至经常连看过什么书都忘了。偶尔想起在书中看到过的概念,又不是很确定的时候,连该去哪儿查找都不知道。

所以现在很重视读书笔记这件事。

知识笔记跟感想笔记分开

我读书一般会做两种笔记,一种是提取知识干货类的,还有一种是记录读书的心路历程,写自己的主观感受更多。

这两种笔记的功能是不一样的。

知识、概念类笔记

干货类的笔记就是为了便于日后回想查找有用信息。作为一个手帐er,以前会把这类笔记用心做成好看的手帐,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反复的翻阅,牢记知识点。



但是后来觉得这样的笔记方式费时费力,而且一眼看上去也难分重点,不太适用于知识点的检索。

后来看了《洋葱阅读法》之后,就改用九宫格来记录知识点了,效率大大提升,而且回顾起来很容易。

感想笔记——读书手帐

除了九宫格笔记之外,还会就同一本书,做一个感想类的读书手帐。

做读书手帐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用它来记录读书时候的各种想法,和对这本书的整体评价,便于在日后回顾时,想起读书时的情景,对这本书的印象更深刻。

还有就是把它作为一种读书的奖励,每次读完书写手账时,心里都会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过后再回看自己之前写过的手帐时,会觉得这些被记录过的书,都是自己在不断成长的证明。


小鹿小鹿你去哪


我喜欢看书,平时喜欢看大部头的书。看完一本如果不过瘾,就找到关于这个作者,这本书中的人物,或者这个主题的相关书籍,一起看。几本书的内容会纵横交错。再综合做笔记,思路更清晰。

而关于读书笔记,目前在用的,用得最多的,就是思维导图。

图中心: 放上书名,作者。和书籍的类别。

每个分支: 重点或者思路的汇总。

对自己有影响力的信息,警醒语录,放在右边独立的思考框中。以备随时查阅。

做了两年的导图,有几个小的心得体会,一起分享。

第一,导图的分支不要太多。最多别超过7-8个。太多的话,1是,不容易归类,整理起来没有分门别类。2是,再看的时候特别累。主题太多就没有重点。

第二,不要写下所有字。提炼重点语句或词组就好。大脑需要思考才会产生链接神经元。写多了后期再回顾的时候,大脑就只剩下扫描的工作了。

第三,书分几次看。第一遍泛读,通读。不要做笔记。第二遍,找重点,做笔记。第三遍,查漏补缺。一般一本书看三至四次,思路就会越来越清晰。

第四,不要按照书籍的顺序写分支。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的思考。最好一个分支放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或有疑惑的提问。重要的出处标明书籍的页数以便复查。

思维导图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个是发散性思维。二是归类。手中的导图整理的多了,大脑的归结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米妈闲谈


如何写读书笔记?我经历了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是循序渐进,不断深入,不断优化,逐渐完善的过程。

第一阶段,摘录书中金句和要点

最开始写读书笔记,没有章法,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书写,摘录书中比较有感触的语句,罗列书中要点,如此而已。

手写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但是,这种做法没有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想,印象不够深刻,也没有罗列如何行动,没法有效的促进自己的改变和提升。

第二阶段,学习借鉴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提到的葱鲔火锅式笔记。

做法就是,一句摘抄加一句感悟。

摘抄书中的一句话,在下面写出自己对这句话的感悟。

摘抄可以加深对书本的内容的理解。而记录自己的感悟,又可以让笔记变成了自我想法的书写场所。

与第一阶段相比。这种写笔记的方法,可以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有利于进行深入的思考。

第三阶段,是学习张萌在《精力管理》这本书上的学习复盘法,并加以改进。

主要的框架包含以下内容:改变了的旧知,学到的新知,书中金句,行动清单。

读书也要进行复盘,你学到了什么?新知是什么?通过学习改变了哪些旧有的认知?书中有哪些金句比较触动自己?通过学习以后该如何行动,列出行动清单。

有了这个框架,写读书笔记逻辑比较清晰。4个板块,逐一书写,手帐也变得更加漂亮。

与第二阶段相比,这种笔记记录方法,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进一步细化。包括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对新知的概括,罗列了已经改变了旧知。罗列以后的行动计划,可以促进学以致用,及时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这也是我目前一直采用的笔记记录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