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鶚續寫《紅樓夢》是狗尾續貂嗎?高鶚續寫到底差在哪裡?

張立啟


個人認為不差

在《紅樓夢》研究史上,一直存在一個飽受爭議的人物,他就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高鶚。乾隆年間,高鶚曾對《紅樓夢》做過續補、編輯、整理、刊印。正是由於高鶚的出現,才使得這部小說能夠廣泛流傳二百多年之久。只是由他所補寫的《紅樓》後四十回,由於他的人生經歷,與原作者曹雪芹相比偏離較大,導致出自他手的後半部分《紅樓》至今褒貶不一。那麼高鶚對於《紅樓夢》的傳播與影響到底有何功與過?

《紅樓》後四十回續者之爭

《紅樓》共百二十回,關於這部小說的前80回與後40回非同一作者之爭,源自於胡適親自考證之口,由於胡適在文學界地位顯赫,所以絕大多數人認可、接受小說後40回出自高鶚之手。不僅如此,繼胡適之後,文學界的許多大佬諸如魯迅等人與胡適持有同樣觀點。從此以後,讀者廣泛接受《紅樓夢》的著作權,為曹雪芹與高鶚二人共享。當然,關於這本小說的敘述,作者究竟為何人之爭,至今未曾停止過。

比如人民文學出版社於2008年出版《紅樓夢》之時,在原作者方面做出了重大修改,高鶚的名字被改成了“無名氏續”,此種做法足以學術界大家還沒有確切定論《紅樓夢》續寫者為高鶚。但是筆者仍然認為,高鶚有作為續寫者的資本與素養,曹雪芹的前80回,留下了太多的線索與未解之謎,接下來後40回的續書者竟然原封不動地將原書中的線索與後文緊密接軌,並且膽大心細地續寫了這部經典小說的大悲劇。黛玉身亡、寶玉出家,這樣的故事悲劇與原書非常和諧的構成了一個整體。

200多年以來,正是由於高鶚的續寫與刊印,才讓這本經典小說走過了歷代讀者的多次閱讀檢驗。更何況完全出版的《紅樓夢》,都是以120回本刊印,文人、讀者在閱讀賞析這部小說之時,從來都沒有將這部小說的前後兩部分分割開來單獨賞析。就從這一方面來說,高鶚對於《紅樓夢》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一個續寫小說之人,能讓自己的後半部分作品與原著並行200多年之久,他需要人們給予他一個公正的評價。

高鶚於《紅樓》之功

高鶚對於《紅樓夢》的影響,單單不只有續寫之功,《紅樓》之所以能夠在世間廣泛流傳,與高鶚作為編輯者的身份有關。古代的小說書籍傳播,主要是依靠民間說書人口耳相傳,亦或者是多數人輾轉傳抄為主,這樣一來,原作品會在傳播過程中逐漸與作者的原意相違背,甚至很難得到讀者的接受與認可。《紅樓》這本小說,雖說在曹雪芹創作之初,就已經開始被外人借閱傳抄,但是這個時期的小說傳播僅限於曹雪芹的親友團這個小範圍內。

然而,就在乾隆五十六年,程偉元與高鶚,他們二人作為這本小說的主編,由萃文書屋創造的程甲本《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之後,這本小說才得以迅速走向民眾,並快速成為清朝年間膾炙人口的名著。乾隆末年,這本《紅樓》的程甲本,又被青閣、三讓堂、寶文堂等多加刻印社翻印,由於刊印的讀本流傳速度更快更加廣泛,這讓《紅樓》掀起了一股新的文學潮流。而這一切的功勞都源於它的兩位主編高鶚、程偉元,從另一個角度角度來說,倘若《紅樓》的刊印本無法問世,那麼這本小說很有可能在時代洪流中逐漸被世人所遺忘,更不可能成為廣為流傳的文學鉅作。

高鶚的藝術水準

有些人之所以不承認高鶚對於《紅樓》功不可沒的貢獻,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本小說得後四十回,就是依附於曹雪芹所住的前八十回才得以流傳開來。可是人們為什麼不反過來思考這個問題,如若高鶚所續寫的這部分小說真的不具備能夠與曹雪芹相提並論藝術水準,那麼這本小說根本不可能在刊行之後被人們所認可接受。更何況這本小說在刊行之前,高鶚本人一個主編的身份,對前八十回作了“廣集核勘,準情酌理,補遺訂訛”等諸多工作,所以世人不應該僅從片面的角度指責高鶚。

更何況高鶚除了補寫《紅樓》外,他個人的作品,在清朝也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據史料記載,高鶚出身於鐵嶺望族,乾隆53年中舉人,乾隆60年中三甲一名進士,同年複試又為二等第一名,嘉慶年間擔任過內閣侍讀學士、監察御史等多個職位。單從高鶚的出身與職位來看,他豐富的人生經歷,並不低於曹雪芹。高鶚本人至今也有許多詩詞,流傳後世,早些年他多寫兒女纏綿之情,晚年的作品中主要以詠物抒懷為主。比如當他《紅樓》重新修訂刊行之時,曾寫過一首名為《重訂〈紅樓夢〉小說既竣題》:

老去風情減昔年,萬花叢裡日高眠。

昨宵偶抱嫦娥月,悟得光明自在禪。

高鶚所寫的詩詞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組詞為他因一位李姓女子的不幸遭遇所寫的序詞。這4首詞的名為《好女兒》、《錦帳春》、《怨東風》、《酷相思》,每首詞各自獨立之間,又連成了一個故事。這樣的創作方法在詩詞中並不常見,整個故事講述的非常完整:這個14歲的李家姑娘是一個有才有貌,善解人意的好女兒;然而她卻不幸嫁給了一個患有消渴病的男子;丈夫大病初癒之後,夫妻二人也走過一段關於恩愛的小日子;然而丈夫最終誤飲,最終李家姑娘痛不欲生,決定宗絕食來為丈夫守寡。幾首詞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詞牌與內容也極為溫和,由此可以看出高鶚對於文學創新的新追求。有這樣的藝術成就,這樣的藝術魅力之人,又何嘗不能成為《紅樓夢》的真正創作者呢?

(感謝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高鶚生年及詩詞新探》

《高鶚在〈紅樓夢〉傳播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探析》


藤樹先生


高鶚續寫的《紅樓夢》是狗尾續貂嗎?到底差在哪裡?

《紅樓夢》雖是鴻篇鉅著,但文章結構精妙絕倫。作者雖筆筆虛畫,但卻句句落在實處。所謂“草蛇灰線,伏延千里”。

而續書“後文”與原著“前文”,卻是“格格不入”。例:

一、在原著中,曹操被列為“擾亂天下的大惡之人”,而賈雨村又有“莽操遺容”,賈寶玉對賈雨村極其反感。而在續書中,賈寶玉卻感慨於曹孟德的詩,可見已經“跑調”了。

子興見他說得這樣重大,忙請教其端。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兩種,餘者皆無大異。若大仁者,則應運而生,大惡者,則應劫而生。運生世治,劫生世危。堯,舜,禹,湯,文,武,周,召,孔,孟,董,韓,周,程,張,朱,皆應運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紂,始皇,王莽,曹操,桓溫,安祿山,秦檜等,皆應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惡者,撓亂天下。

——王莽、曹操,皆是“應劫而生,擾亂天下的大惡之人”。


這裡雨村且翻弄書籍解悶。忽聽得窗外有女子嗽聲,雨村遂起身往窗外一看,原來是一個丫鬟,在那裡擷花,生得儀容不俗,眉目清明,雖無十分姿色,卻亦有動人之處。雨村不覺看的呆了。【甲戌側批:今古窮酸色心最重。】那甄家丫鬟擷了花,方欲走時,猛抬頭見窗內有人,敝巾舊服,雖是貧窘,然生得腰圓背厚,面闊口方,更兼劍眉星眼,直鼻權腮。【甲戌側批:是莽操遺容。甲戌眉批:最可笑世之小說中,凡寫奸人則用“鼠耳鷹腮”等語。】

——而賈雨村卻是生有“莽操遺容”的“奸人”。


正說著,有人來回說:“興隆街的大爺來了,老爺叫二爺出去會。”寶玉聽了,便知是賈雨村來了,心中好不自在。襲人忙去拿衣服。寶玉一面蹬著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爺和他坐著就罷了,回回定要見我。”史湘雲一邊搖著扇子,笑道:“自然你能會賓接客,老爺才叫你出去呢。”寶玉道:“那裡是老爺,都是他自己要請我去見的。”湘雲笑道:“主雅客來勤,自然你有些警他的好處,他才只要會你。”寶玉道:“罷,罷,我也不敢稱雅,俗中又俗的一個俗人,並不願同這些人往來。”湘雲笑道:“還是這個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願讀書去考舉人進士的,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也好將來應酬世務,日後也有個朋友。沒見你成年家只在我們隊裡攪些什麼!”寶玉聽了道:“姑娘請別的姊妹屋裡坐坐,我這裡仔細汙了你知經濟學問的。”

——賈寶玉對賈雨村反感到“遷怒”史湘雲。


到了午後,寶玉睡了中覺起來,甚覺無聊,隨手拿了一本書看。襲人見他看書,忙去沏茶伺候。誰知寶玉拿的那本書卻是《古樂府》,隨手翻來,正看見曹孟德“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一首,不覺刺心。

——在“續書”中,賈寶玉卻感慨於曹孟德的詩。可見已經“跑調”了。

二、在原著即將結束時,賈政年邁,名利大灰,已經不以舉業逼寶玉讀書了;在續書開始時,賈政又出“嚴詞”,難道賈政還會“出爾反爾”?可見又“不著調”了。


說話間,賈環叔侄亦到。賈政命他們看了題目。他兩個雖能詩,較腹中之虛實雖也去寶玉不遠,但第一件他兩個終是別路,若論舉業一道,似高過寶玉,若論雜學,則遠不能及;第二件他二人才思滯鈍,不及寶玉空靈娟逸,每作詩亦如八股之法,未免拘板庸澀。那寶玉雖不算是個讀書人,然虧他天性聰敏,且素喜好些雜書,他自為古人中也有杜撰的,也有誤失之處,拘較不得許多;若只管怕前怕後起來,縱堆砌成一篇,也覺得甚無趣味。因心裡懷著這個念頭,每見一題,不拘難易,他便毫無費力之處,就如世上的流嘴滑舌之人,無風作有,信著伶口俐舌,長篇大論,胡扳亂扯,敷演出一篇話來。雖無稽考,卻都說得四座春風。雖有正言厲語之人,亦不得壓倒這一種風流去。近日賈政年邁,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個詩酒放誕之人,因在子侄輩中,少不得規以正路。近見寶玉雖不讀書,竟頗能解此,細評起來,也還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們,各各亦皆如此,雖有深精舉業的,也不曾發跡過一個,看來此亦賈門之數。況母親溺愛,遂也不強以舉業逼他了。所以近日是這等待他。又要環蘭二人舉業之餘,怎得亦同寶玉才好,所以每欲作詩,必將三人一齊喚來對作。【庚辰雙行夾批:妙!世事皆不可無足饜,只有“讀書”二字是萬不可足饜的。父母之心可不甚哉!近之父母只怕兒子不能名利,豈不可嘆乎?】

——《紅樓夢》原著第七十八回:賈政已經不以“舉業”逼寶玉讀書了。


且說寶玉次日起來,梳洗已畢,早有小廝們傳進話來,說:“老爺叫二爺說話。”寶玉忙整理了衣裳,來至賈政書房中,請了安,站著。賈政道:“你近來作些什麼功課?雖有幾篇字,也算不得什麼。我看你近來的光景,越發比頭幾年散蕩了,況且每每聽見你推病,不肯唸書。如今可大好了?我還聽見你天天在園子裡和姐妹們玩玩笑笑,甚至和那些丫頭們混鬧,把自己的正經事總丟在腦袋後頭。就是做得幾句詩詞,也並不怎麼樣,有什麼稀罕處?比如應試選舉,到底以文章為主。你這上頭倒沒有一點兒工夫!我可囑咐你:自今日起,再不許做詩做對的了,單要習學八股文章。限你一年,若毫無長進,你也不用唸書了,我也不願有你這樣的兒子了。”遂叫李貴來,說:“明兒一早,傳焙茗跟了寶玉去收拾應唸的書籍,一齊拿過來我看看。親自送他到家學裡去。”喝命寶玉:“去罷!明日起早來見我。”

——“續書”第一回,即第八十一回:寶玉若不長進,就不願意有這樣的兒子了。

三、在原著中,柳五兒已經“死了”,在續書中,柳五兒又跑出來“燉粥”,難道是“死而復生”?可見“更不著調”了。


寶玉及到了怡紅院,只見一群人在那裡,王夫人在屋裡坐著,一臉怒色,見寶玉也不理......又問,“誰是耶律雄奴?”老嬤嬤們便將芳官指出。王夫人道:“唱戲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上次放你們,你們又懶待出去,可就該安分守己才是。你就成精鼓搗起來,調唆著寶玉無所不為。”芳官笑辯道:“並不敢調唆什麼。”王夫人笑道:“你還強嘴。我且問你,前年我們往皇陵上去,是誰調唆寶玉要柳家的丫頭五兒了?幸而那丫頭短命死了,不然進來了,你們又連夥聚黨遭害這園子呢。你連你乾孃都欺倒了,豈止別人!”因喝命:“喚他乾孃來領去,就賞他外頭自尋個女婿去吧。把他的東西一概給他。”......

——《紅樓夢》原著第七十七回:柳五兒已“死”。

紫鵑走來,看見這樣光景,想著必是因剛才說起南邊北邊的話來,一時觸著黛玉的心事了。便問道:“姑娘們來說了半天話,想來姑娘又勞了神了。剛才我叫雪雁告訴廚房裡,給姑娘作了一碗火肉白菜湯,加了一點兒蝦米兒,配了點青筍紫菜,姑娘想著好麼?”黛玉道:“也罷了。”紫鵑道:“還熬了一點江米粥。”黛玉點點頭兒,又說道:“那粥得你們兩個自己熬了,不用他們廚房裡熬才是。”紫鵑道:“我也怕廚房裡弄的不乾淨,我們自己熬呢。就是那湯,我也告訴雪雁合柳嫂兒說了,要弄乾淨著。柳嫂兒說了:他打點妥當,拿到他屋裡,叫他們五兒瞅著燉呢。”

——“續書”第七回,即第八十七回:五兒還“活著”。

......

餘不多列。


《紅樓夢》寫作,作者何其“嚴謹”,續書卻如此“漏洞百出”!是否“狗尾續貂”,讀者們一看便知!


(個人觀點,歡迎指導,希望有不同見解的朋友在評論區留言!)


稀語紅樓


高鶚續寫紅樓夢已經被證偽,參見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新出權威版本。最簡單的說法,程甲本高敘表明,他借旁人的書看了紅樓夢,一個不曾擁有手抄本的人,不可能是續書者。從程偉元處看到全抄本時,彷彿波斯奴見寶一般當不會虛指。功名場中人,不屑於稗官野史之情躍然紙上,幸好這書還不繆於名教,願意協助編輯而襄其役的。

從個人履歷看,1791年程甲本問世,1788年高鶚在鐵嶺鄉試中舉,走向社會,接下來兩年為會試年(含一年恩科),他進士不第,閒且憊矣,才有時間搞些副業。說高鶚在這個時間段內能續寫出四十回大書,可能嗎?

有一種邏輯,當你認為高鶚不該怎樣寫、應該怎樣寫的時候,那得問問,他為什麼還要那樣寫呢?你能想到的,他偏想不到?他一準比你傻嗎?——不要做文化上的義和團拳民!

程甲本《紅樓夢》高鶚 敘:

予聞“紅樓夢”膾炙人口,幾廿餘年,然無全璧,無定本。向曾從友人借觀,竊以染指嘗鼎為憾。今年春,友人程子小泉過予,以其所購全書見示,且曰:“此僕數年銖積寸累之苦心,將付剞劂,公同好,子閒且憊矣,盍分之?”予以是書雖稗官野史之流,然尚不謬於名教,欣然拜諾,正以波斯奴見寶為幸,遂襄其役。工既竣,並識端末,以告閱者。

——時乾隆辛亥冬至後五日鐵嶺高鶚敘並書




蘭空一兵



高鶚續寫《紅樓夢》後四十回是曾經的事兒,續書的署名也已不再單他一個人了。現在最權威的解釋是:原著:曹雪芹,續書:程偉元、高鶚等——這是來自央媒的最新權威發佈。

無論怎麼解釋怎麼排序,高鶚和《紅樓夢》都有解不開的淵源,他也的確參與了續書的創作,起碼他是續作的整理者之一。

高鶚的後續是不是屬於狗尾續貂,這個問題各自的觀點不盡相同,甚至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性見解,相互之間甚而攻訐謾罵,起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無論是高鶚還是程偉元,亦或其他續作者,其續寫的部分確實和原著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這不僅止是體現在文字的功力上,還體現在原書的立意中。表面看似接續了原著的風貌,將原作的賣點推向了高潮和極致,其實從甫一入手就已經背叛了原筆原意,將曹雪芹的精巧構思徹底打亂,帶入了續作者曲解的表述意圖,也沒有沿循曹雪芹殫精竭慮用讖語織就的網絡脈路,完全遊離於原作主旨以外,孤看成篇,卻又背道而馳,實為敗筆迭出的續作,被人質疑和謾罵也就自然而然不出意料了。

簡單歸攏一下兒,狗尾續貂重點突出在以下幾點:

一是立意主旨嚴重悖離;

二是人物結局貌合神離;

三是勾勒語言不盡人意。


龍吟148119260


對於喜歡《紅樓夢》的讀者,剛開始看時建議只看前八十回,只有反覆地讀熟了各章節,對書中細節掌握得很清楚,因此而奠定了各人物的主軸,不會被續書的情景描繪影響時,再來看後四十回的續書,就能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從而發現它的優點和缺憾所在。

整體來說,續書彌補了紅樓夢丟失了的部份,使這支悲劇交響曲有了整體的架構,這對紅樓夢在民間的傳播有很大的幫助,畢竟對大部份讀者來說,喜歡看有結局的小說,再帶些戲劇性的衝突,使每個書中人物合理收尾,都有自己的命運歸屬。

因為前八十回早在他去世前十年左右就已經傳抄問世,書的後半部分基本上已經完成,由於某種不可知原因未能傳抄行世,後來迷失了,合理推測續書者應該是得列幾張草稿,據此底稿進行脩潤,讓如此繁複的人物關係延續,證據就是對林黛玉後期的成長變化掌握得很好,在第七十九回,寶玉為晴雯作了《芙蓉女兒誄》的祭文後,遇到黛玉,兩人交談結束後,黛玉說,再不必亂改了,快去幹正經事罷……黛玉又道:“又來了,我勸你把脾氣改改罷。一年大二年小,……說著,便自取路去了,寶玉只得悶悶的轉步。這說明黛玉已經成長變化了,覺得寶玉為晴雯一個丫環寫祭文不是正經事了,已經在勸寶玉要對具體的世俗事務上心著力,擔當起家族的擔子,不能再任性了,而寶玉還在拒絕長大,覺得家中事務與己無關,每日痴痴呆呆的,不知作何消遣。然後後續書第八十二回,寶玉在黛玉面前說什討厭唸書的話,黛玉道:“我們女孩兒家雖然不要這個,但小時候跟著你們雨村先生唸書……也覺得好,況且你要取功名,這個也清貴些。″寶玉聽到這裡,覺得不甚入耳。從這前後二回的對應來看,後續者是循看原著的線索在走,體會到了黛玉勸寶玉讀書也是合理的,不是亂寫的,自有其存在之價值,故至今仍能附原著以傳。

還有學者將前書後續中出現的類似情節來進行對比,發現從文字語言,語法結構等沒有什麼差別,但就是讓人感覺前八十回栩栩如生,三言兩語,就可以勾畫出一個活生生的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形象,而後四十回卻象一個人,拿著劇本,照本宣科地表演,令人味同嚼蠟,無論思想或藝朮較之原著,已大相懸殊。所以有人說創作就是一種難以言宣,難以分析的能量,你能感覺到,卻做不到。一個人的出身,家庭環境,接受的教育,人生的際遇決定了世界上只有一個能寫出紅樓夢的曹雪芹。


qht7516


關於《紅樓夢》八十回之後是否同一人所著,已經爭論了百年,並且還會繼續爭論下去。即使承認原著與續書的分別,在曹雪芹是不是原作者、高鶚是不是續書人的問題上,也還存在著激烈的爭論。

這當中,有不少人是故作驚人之筆,“語不驚人死不休”以博眼球,這也不必多說。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嚴肅地認定,發自內心的認為:一百二十回就是同一個人的作品。而這些嚴肅的研究者的觀點裡,又有相當一部分非常合理的學術成果。真真假假,是是非非,叫人難以分辨。

我個人觀點,八十回之後見神見鬼不說,文筆大不如前,分明不是同一作者。至於情節的延續性,並不足為據:拿著八十回續寫,誰會不根據前文推理、而拋開無數暗示、去自說自話?

情節、文筆上的高下差異,是無可忽略的。我們僅舉禮節方面的幾個例子:

第一百一十八回,賈政外任,寫回家書,賈蘭送來給王夫人看。看完之後,王夫人這樣說:“你拿去給你二叔瞧瞧,還交給你母親罷。”

賈政是賈珠的父親,李紈是賈珠的遺孀。他們是公媳關係。公公的家書,交給守寡的兒媳收藏,這是哪家的道理?如果說信中涉及家務,要交給管家人收藏,也是給賈璉夫婦、或者寶玉寶釵夫婦吧?所以這封信,不管是交給王夫人、交給賈璉,還是交給寶玉,都有可能,唯獨不可能最終交到李紈手上。出這樣的笑話,這位作者的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同樣在這一回裡,寶玉、寶釵、襲人三人在屋裡說話,賈蘭來找,“隔著窗戶問道:‘二叔在屋裡呢麼?’”沒有人通傳。

這時候賈府已經經歷了抄家,但是並沒有分散丫鬟。除了襲人之外,麝月、鶯兒等人還都在,怎麼賈蘭直入窗外、連個通傳報信的人也沒有?

寶玉聽到聲音,“便站起來笑道:‘你進來罷。’寶釵也站起來。”

這侄子來了,叔叔嬸嬸都站起來迎接,不知是哪家的規矩?對比前文,寶玉到王夫人房裡見賈政:“迎春、探春、惜春、賈環四個人都坐在那裡。一見他進來,惟有探春、惜春和賈環站起來。”

見了哥哥,弟弟妹妹要站起來;見了弟弟,姐姐不必站立。第二十三回的細節,寫明瞭大家規矩。怎麼到了續書中,叔叔嬸嬸要站起來迎接侄子?

有沒有叔叔見了侄子站起來的先例?也有的。第二十六回賈芸來到怡紅院,寶玉本來躺著看書,“見他進來,將書擲下,早堆著笑立起身來”。賈芸是旁系遠親,上次見面寶玉都不認識他,這次來算是客人。儘管如此,寶玉也是見了面才起身招待客人。哪像續書中,只聽到聲音就站起來,簡直跟見父親一樣恭敬了。

像這樣的笑話多了。第八十一回,寶玉重入學堂,賈政親自送,賈代儒也是一聽侄子來了,馬上站起身來——窮叔叔站起來迎接顯貴的族侄,這賈代儒哪裡是什麼“當今之老儒”?分明是巴結的勢利小人了。

一般認為,寶蟾送酒是續書中寫得比較好的情節。但寶蟾對薛蝌說:“我們不過也是底下的人,伏侍的著大爺,就伏侍的著二爺,這有何妨呢!”

寶蟾是薛蟠的侍妾,怎麼能“伏侍的著大爺,就伏侍的著二爺”,明顯與禮不合。當初寶玉就是因為平兒是賈璉侍妾,不便接近而引為憾事的。

好罷,我們原諒寶蟾言語不當,體諒她懷著“勾引”之心。那麼,不想“勾引”薛蝌的人,自然不會這樣曖昧了。

但是,第一百回寫到:“薛蝌有什麼東西都是託香菱收著,衣服縫洗,也是香菱,兩個人偶然說話,他來了,急忙散開”。

薛蝌有伯母薛姨媽,有堂姐寶釵,有親妹妹寶琴,為什麼要兄妾香菱替他收藏東西、縫洗衣服?又為什麼不敢當著夏金桂說話?除了香菱與薛蝌有私情,還能有別的解釋嗎?作者是要拉香菱入罪嗎?顯然不是。那就只能歸結於寫作水平太低了吧。

以瓊瑤為代表的無邏輯情感小說,常常安排女主角受苦受難,並博得男一號、男二號以至男N號的一致熱愛。薛蝌對香菱,簡直與這些男N號如出一轍。這些荒唐無稽的細節,會與八十回出自同一人之手嗎?


棲鴻看紅樓


曹雪芹先生著成《石頭記》一書,因為僅有八十回傳世,故而在當時乃致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裡,有很多人續作,據目前統計,約有三十來種。但是從藝術成就和影響力而言,公認是程偉元丶高鶚等編著的一百二十回《紅樓夢》最好。據說此版本是經乾隆御準和坤組織創作班子完成的。當然這只是猜測。為什麼會是這樣呢?據說《石頭記》當時是“禁書”,但在民間傳抄甚廣,可能是出於混淆《石頭記》所隱晦“真事”等等考慮,由官方發行了一百二十回《紅樓夢》,於是八十回本《石頭記》在民間的傳抄受到了扼制,逐步退出流行。一百二十回《紅樓夢》確實是我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雖然它經過廣大紅學專家學者研究發展它曲解了原作者的一些寫作意圖,但是它的歷史地位卻無法被撼動。

其一,一般古典文學中,才子佳人的故事多以喜劇收場,我想這也是續作者故意安排寶玉中舉而後“懸崖撒手”,卻被封為“文妙真人”,還有“蘭桂齊芳”乃致賈家重返繁華結尾。而根據原作者寫作意圖結局應該是群芳盡,歸“情榜”。據相關專家研究,至少是三十六釵,以賈寶玉為榜首。

其二,高鶚續作雖然也十分精彩,但依《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等脂批及書中伏筆而言,至少有一些情節會忽略,比如《十獨吟》,比如衛若蘭射圃,比如賈菖`賈菱配藥,比如小紅、茜雪獄神廟會寶玉,寶玉雪夜圍破氈等等,皆沒有涉及。

其三,林語堂先生認為:“程偉元及高鶚才是曹雪芹的功臣,天下萬世愛《紅樓夢》的讀者,應該感激他們保存這名著殘稿及補訂編勘刊印流傳之功。不然連寶玉是娶黛玉或娶寶釵,我們還不知道。”個人以為確定是這樣。沒有《紅樓夢》的流傳於世,我們會失去一座文學豐碑!從這個意義上講,程偉元丶高鶚等確實為推動《紅樓夢》流傳做出了不可抹滅的貢獻!

其四,後世根據紅學研究成果續作無論故事情節多麼接近原著寫作意圖,也不可能替代程偉元、高鶚版本,這一點毋庸置疑。而且個人以為正是八十回本《石頭記》留下的缺憾,才讓很多人更加註目《紅樓夢》,這是爭議存在的價值所在。




102705716761五福


紅樓夢已完結,但如今卻沒有人讀過完整的紅樓夢,這是紅樓夢的缺憾美,也是紅樓夢帶給讀者最大的遺憾。

紅樓夢後四十回的續寫之作很多,然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120回的紅樓,就是曹雪芹+高鶚所寫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評價高鶚所寫的部分為一個“差”字是很不公平的。

畢竟續寫之中,以高鶚水平最高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當初高鶚謊稱自己找到的是原作原稿,也是騙了眾人一段時間的,這無疑也是對他的續寫水平的一種肯定。

然而,就像後來人們細讀推敲,就會發現高的續作有很多地方不能符合曹先生之前的伏筆,然後高鶚只能承認這是自己的續作一般。

續得再好,畢竟不是曹公原作,此其一。高鶚和曹雪芹的筆力終究有差,尤其是在這樣一部傾注了曹雪芹畢生經歷的作品上,更是越是推敲越見差距,此其二,紅樓無完本1000個讀者1000個結局此其三。

不是高鶚寫得差,而是曹雪芹寫得太好,而高鶚不是曹雪芹,不可能百分百猜出後來的紅樓,曹先生到底描繪了怎樣的故事。



翦翦楓杏兒


《紅樓夢》後四十回為高鶚所續。高鶚,字蘭墅,鑲黃旗漢軍,乾隆戊申舉人,乙卯進士。旋入翰林,官待讀。曾為嘉慶辛西順天鄉試同考官。據魯迅先生《中國小說史略》載,其補《紅樓夢》在乾隆辛亥,時尚未入進士,料來亦是窮困潦倒,作者自述"閒且憊矣”,因與曹雪芹境遇相似,是以"續書雖亦悲涼,而賈氏終於`蘭桂芳齊’,家出復起,殊不類茫茫白地,真成乾淨者矣”(魯迅語)。

     此外,當時續作甚多,計十餘種:《後紅樓夢》,《紅樓後夢》,《續紅樓夢》,《紅樓復夢》,《紅樓再夢》,《紅樓幻夢》……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但這些續作都和高續不在一個層面,是真正的貂不足,狗尾續。

    高所續四十回《紅樓夢》就思想意義和文字功底方面,雖然不能和原作者相比,但卻是迄今為止所有續本中最好最接近原著的,這已是共識。雖然結局為大團圓,與曹雪芹在開首預設的伏線相悖,削弱了這部作品的批判性,但比起前面所列舉的續本已是很不錯的了!中國人喜歡大團圓,投其所好嘛。

這裡還補一句,高鶚寫完後四十回,還是有所顧忌的,因而,在問世時假託是朋友程小泉所購得,而不敢明言為己所續。


林振國480818


高的文筆水平都很高,以至於他續寫的紅樓夢流傳最廣,最多。但曹公之紅樓早已經為全書訂好了基調,前期也有很多處有很多明顯的暗示。曹公紅樓寫法伏筆眾多,敷衍千里。這也導致了現在眾多學著專家來按前期的伏筆推理小說中重人物的結局。但高的續寫在80迴風雨欲來的情況下強行調整全書人物方向,所以才有現在很多人根本不讀紅樓夢,確都在說後面寫的不好,等等這樣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