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鹗续写《红楼梦》是狗尾续貂吗?高鹗续写到底差在哪里?

张立启


个人认为不差

在《红楼梦》研究史上,一直存在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他就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高鹗。乾隆年间,高鹗曾对《红楼梦》做过续补、编辑、整理、刊印。正是由于高鹗的出现,才使得这部小说能够广泛流传二百多年之久。只是由他所补写的《红楼》后四十回,由于他的人生经历,与原作者曹雪芹相比偏离较大,导致出自他手的后半部分《红楼》至今褒贬不一。那么高鹗对于《红楼梦》的传播与影响到底有何功与过?

《红楼》后四十回续者之争

《红楼》共百二十回,关于这部小说的前80回与后40回非同一作者之争,源自于胡适亲自考证之口,由于胡适在文学界地位显赫,所以绝大多数人认可、接受小说后40回出自高鹗之手。不仅如此,继胡适之后,文学界的许多大佬诸如鲁迅等人与胡适持有同样观点。从此以后,读者广泛接受《红楼梦》的著作权,为曹雪芹与高鹗二人共享。当然,关于这本小说的叙述,作者究竟为何人之争,至今未曾停止过。

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红楼梦》之时,在原作者方面做出了重大修改,高鹗的名字被改成了“无名氏续”,此种做法足以学术界大家还没有确切定论《红楼梦》续写者为高鹗。但是笔者仍然认为,高鹗有作为续写者的资本与素养,曹雪芹的前80回,留下了太多的线索与未解之谜,接下来后40回的续书者竟然原封不动地将原书中的线索与后文紧密接轨,并且胆大心细地续写了这部经典小说的大悲剧。黛玉身亡、宝玉出家,这样的故事悲剧与原书非常和谐的构成了一个整体。

200多年以来,正是由于高鹗的续写与刊印,才让这本经典小说走过了历代读者的多次阅读检验。更何况完全出版的《红楼梦》,都是以120回本刊印,文人、读者在阅读赏析这部小说之时,从来都没有将这部小说的前后两部分分割开来单独赏析。就从这一方面来说,高鹗对于《红楼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一个续写小说之人,能让自己的后半部分作品与原著并行200多年之久,他需要人们给予他一个公正的评价。

高鹗于《红楼》之功

高鹗对于《红楼梦》的影响,单单不只有续写之功,《红楼》之所以能够在世间广泛流传,与高鹗作为编辑者的身份有关。古代的小说书籍传播,主要是依靠民间说书人口耳相传,亦或者是多数人辗转传抄为主,这样一来,原作品会在传播过程中逐渐与作者的原意相违背,甚至很难得到读者的接受与认可。《红楼》这本小说,虽说在曹雪芹创作之初,就已经开始被外人借阅传抄,但是这个时期的小说传播仅限于曹雪芹的亲友团这个小范围内。

然而,就在乾隆五十六年,程伟元与高鹗,他们二人作为这本小说的主编,由萃文书屋创造的程甲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之后,这本小说才得以迅速走向民众,并快速成为清朝年间脍炙人口的名著。乾隆末年,这本《红楼》的程甲本,又被青阁、三让堂、宝文堂等多加刻印社翻印,由于刊印的读本流传速度更快更加广泛,这让《红楼》掀起了一股新的文学潮流。而这一切的功劳都源于它的两位主编高鹗、程伟元,从另一个角度角度来说,倘若《红楼》的刊印本无法问世,那么这本小说很有可能在时代洪流中逐渐被世人所遗忘,更不可能成为广为流传的文学巨作。

高鹗的艺术水准

有些人之所以不承认高鹗对于《红楼》功不可没的贡献,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本小说得后四十回,就是依附于曹雪芹所住的前八十回才得以流传开来。可是人们为什么不反过来思考这个问题,如若高鹗所续写的这部分小说真的不具备能够与曹雪芹相提并论艺术水准,那么这本小说根本不可能在刊行之后被人们所认可接受。更何况这本小说在刊行之前,高鹗本人一个主编的身份,对前八十回作了“广集核勘,准情酌理,补遗订讹”等诸多工作,所以世人不应该仅从片面的角度指责高鹗。

更何况高鹗除了补写《红楼》外,他个人的作品,在清朝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据史料记载,高鹗出身于铁岭望族,乾隆53年中举人,乾隆60年中三甲一名进士,同年复试又为二等第一名,嘉庆年间担任过内阁侍读学士、监察御史等多个职位。单从高鹗的出身与职位来看,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并不低于曹雪芹。高鹗本人至今也有许多诗词,流传后世,早些年他多写儿女缠绵之情,晚年的作品中主要以咏物抒怀为主。比如当他《红楼》重新修订刊行之时,曾写过一首名为《重订〈红楼梦〉小说既竣题》:

老去风情减昔年,万花丛里日高眠。

昨宵偶抱嫦娥月,悟得光明自在禅。

高鹗所写的诗词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组词为他因一位李姓女子的不幸遭遇所写的序词。这4首词的名为《好女儿》、《锦帐春》、《怨东风》、《酷相思》,每首词各自独立之间,又连成了一个故事。这样的创作方法在诗词中并不常见,整个故事讲述的非常完整:这个14岁的李家姑娘是一个有才有貌,善解人意的好女儿;然而她却不幸嫁给了一个患有消渴病的男子;丈夫大病初愈之后,夫妻二人也走过一段关于恩爱的小日子;然而丈夫最终误饮,最终李家姑娘痛不欲生,决定宗绝食来为丈夫守寡。几首词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词牌与内容也极为温和,由此可以看出高鹗对于文学创新的新追求。有这样的艺术成就,这样的艺术魅力之人,又何尝不能成为《红楼梦》的真正创作者呢?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高鹗生年及诗词新探》

《高鹗在〈红楼梦〉传播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探析》


藤树先生


高鹗续写的《红楼梦》是狗尾续貂吗?到底差在哪里?

《红楼梦》虽是鸿篇巨著,但文章结构精妙绝伦。作者虽笔笔虚画,但却句句落在实处。所谓“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而续书“后文”与原著“前文”,却是“格格不入”。例:

一、在原著中,曹操被列为“扰乱天下的大恶之人”,而贾雨村又有“莽操遗容”,贾宝玉对贾雨村极其反感。而在续书中,贾宝玉却感慨于曹孟德的诗,可见已经“跑调”了。

子兴见他说得这样重大,忙请教其端。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

——王莽、曹操,皆是“应劫而生,扰乱天下的大恶之人”。


这里雨村且翻弄书籍解闷。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嗽声,雨村遂起身往窗外一看,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撷花,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雨村不觉看的呆了。【甲戌侧批:今古穷酸色心最重。】那甄家丫鬟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甲戌侧批:是莽操遗容。甲戌眉批:最可笑世之小说中,凡写奸人则用“鼠耳鹰腮”等语。】

——而贾雨村却是生有“莽操遗容”的“奸人”。


正说着,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听了,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袭人忙去拿衣服。宝玉一面蹬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会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出去呢。”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要请我去见的。”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他的好处,他才只要会你。”宝玉道:“罢,罢,我也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贾宝玉对贾雨村反感到“迁怒”史湘云。


到了午后,宝玉睡了中觉起来,甚觉无聊,随手拿了一本书看。袭人见他看书,忙去沏茶伺候。谁知宝玉拿的那本书却是《古乐府》,随手翻来,正看见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首,不觉刺心。

——在“续书”中,贾宝玉却感慨于曹孟德的诗。可见已经“跑调”了。

二、在原著即将结束时,贾政年迈,名利大灰,已经不以举业逼宝玉读书了;在续书开始时,贾政又出“严词”,难道贾政还会“出尔反尔”?可见又“不着调”了。


说话间,贾环叔侄亦到。贾政命他们看了题目。他两个虽能诗,较腹中之虚实虽也去宝玉不远,但第一件他两个终是别路,若论举业一道,似高过宝玉,若论杂学,则远不能及;第二件他二人才思滞钝,不及宝玉空灵娟逸,每作诗亦如八股之法,未免拘板庸涩。那宝玉虽不算是个读书人,然亏他天性聪敏,且素喜好些杂书,他自为古人中也有杜撰的,也有误失之处,拘较不得许多;若只管怕前怕后起来,纵堆砌成一篇,也觉得甚无趣味。因心里怀着这个念头,每见一题,不拘难易,他便毫无费力之处,就如世上的流嘴滑舌之人,无风作有,信着伶口俐舌,长篇大论,胡扳乱扯,敷演出一篇话来。虽无稽考,却都说得四座春风。虽有正言厉语之人,亦不得压倒这一种风流去。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也不曾发迹过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况母亲溺爱,遂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了。所以近日是这等待他。又要环兰二人举业之余,怎得亦同宝玉才好,所以每欲作诗,必将三人一齐唤来对作。【庚辰双行夹批:妙!世事皆不可无足餍,只有“读书”二字是万不可足餍的。父母之心可不甚哉!近之父母只怕儿子不能名利,岂不可叹乎?】

——《红楼梦》原著第七十八回:贾政已经不以“举业”逼宝玉读书了。


且说宝玉次日起来,梳洗已毕,早有小厮们传进话来,说:“老爷叫二爷说话。”宝玉忙整理了衣裳,来至贾政书房中,请了安,站着。贾政道:“你近来作些什么功课?虽有几篇字,也算不得什么。我看你近来的光景,越发比头几年散荡了,况且每每听见你推病,不肯念书。如今可大好了?我还听见你天天在园子里和姐妹们玩玩笑笑,甚至和那些丫头们混闹,把自己的正经事总丢在脑袋后头。就是做得几句诗词,也并不怎么样,有什么稀罕处?比如应试选举,到底以文章为主。你这上头倒没有一点儿工夫!我可嘱咐你:自今日起,再不许做诗做对的了,单要习学八股文章。限你一年,若毫无长进,你也不用念书了,我也不愿有你这样的儿子了。”遂叫李贵来,说:“明儿一早,传焙茗跟了宝玉去收拾应念的书籍,一齐拿过来我看看。亲自送他到家学里去。”喝命宝玉:“去罢!明日起早来见我。”

——“续书”第一回,即第八十一回:宝玉若不长进,就不愿意有这样的儿子了。

三、在原著中,柳五儿已经“死了”,在续书中,柳五儿又跑出来“炖粥”,难道是“死而复生”?可见“更不着调”了。


宝玉及到了怡红院,只见一群人在那里,王夫人在屋里坐着,一脸怒色,见宝玉也不理......又问,“谁是耶律雄奴?”老嬷嬷们便将芳官指出。王夫人道:“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上次放你们,你们又懒待出去,可就该安分守己才是。你就成精鼓捣起来,调唆着宝玉无所不为。”芳官笑辩道:“并不敢调唆什么。”王夫人笑道:“你还强嘴。我且问你,前年我们往皇陵上去,是谁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丫头五儿了?幸而那丫头短命死了,不然进来了,你们又连伙聚党遭害这园子呢。你连你干娘都欺倒了,岂止别人!”因喝命:“唤他干娘来领去,就赏他外头自寻个女婿去吧。把他的东西一概给他。”......

——《红楼梦》原著第七十七回:柳五儿已“死”。

紫鹃走来,看见这样光景,想着必是因刚才说起南边北边的话来,一时触着黛玉的心事了。便问道:“姑娘们来说了半天话,想来姑娘又劳了神了。刚才我叫雪雁告诉厨房里,给姑娘作了一碗火肉白菜汤,加了一点儿虾米儿,配了点青笋紫菜,姑娘想着好么?”黛玉道:“也罢了。”紫鹃道:“还熬了一点江米粥。”黛玉点点头儿,又说道:“那粥得你们两个自己熬了,不用他们厨房里熬才是。”紫鹃道:“我也怕厨房里弄的不干净,我们自己熬呢。就是那汤,我也告诉雪雁合柳嫂儿说了,要弄干净着。柳嫂儿说了:他打点妥当,拿到他屋里,叫他们五儿瞅着炖呢。”

——“续书”第七回,即第八十七回:五儿还“活着”。

......

余不多列。


《红楼梦》写作,作者何其“严谨”,续书却如此“漏洞百出”!是否“狗尾续貂”,读者们一看便知!


(个人观点,欢迎指导,希望有不同见解的朋友在评论区留言!)


稀语红楼


高鹗续写红楼梦已经被证伪,参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新出权威版本。最简单的说法,程甲本高叙表明,他借旁人的书看了红楼梦,一个不曾拥有手抄本的人,不可能是续书者。从程伟元处看到全抄本时,仿佛波斯奴见宝一般当不会虚指。功名场中人,不屑于稗官野史之情跃然纸上,幸好这书还不缪于名教,愿意协助编辑而襄其役的。

从个人履历看,1791年程甲本问世,1788年高鹗在铁岭乡试中举,走向社会,接下来两年为会试年(含一年恩科),他进士不第,闲且惫矣,才有时间搞些副业。说高鹗在这个时间段内能续写出四十回大书,可能吗?

有一种逻辑,当你认为高鹗不该怎样写、应该怎样写的时候,那得问问,他为什么还要那样写呢?你能想到的,他偏想不到?他一准比你傻吗?——不要做文化上的义和团拳民!

程甲本《红楼梦》高鹗 叙:

予闻“红楼梦”脍炙人口,几廿余年,然无全璧,无定本。向曾从友人借观,窃以染指尝鼎为憾。今年春,友人程子小泉过予,以其所购全书见示,且曰:“此仆数年铢积寸累之苦心,将付剞劂,公同好,子闲且惫矣,盍分之?”予以是书虽稗官野史之流,然尚不谬于名教,欣然拜诺,正以波斯奴见宝为幸,遂襄其役。工既竣,并识端末,以告阅者。

——时乾隆辛亥冬至后五日铁岭高鹗叙并书




兰空一兵



高鹗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是曾经的事儿,续书的署名也已不再单他一个人了。现在最权威的解释是:原著:曹雪芹,续书:程伟元、高鹗等——这是来自央媒的最新权威发布。

无论怎么解释怎么排序,高鹗和《红楼梦》都有解不开的渊源,他也的确参与了续书的创作,起码他是续作的整理者之一。

高鹗的后续是不是属于狗尾续貂,这个问题各自的观点不尽相同,甚至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性见解,相互之间甚而攻讦谩骂,起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无论是高鹗还是程伟元,亦或其他续作者,其续写的部分确实和原著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不仅止是体现在文字的功力上,还体现在原书的立意中。表面看似接续了原著的风貌,将原作的卖点推向了高潮和极致,其实从甫一入手就已经背叛了原笔原意,将曹雪芹的精巧构思彻底打乱,带入了续作者曲解的表述意图,也没有沿循曹雪芹殚精竭虑用谶语织就的网络脉路,完全游离于原作主旨以外,孤看成篇,却又背道而驰,实为败笔迭出的续作,被人质疑和谩骂也就自然而然不出意料了。

简单归拢一下儿,狗尾续貂重点突出在以下几点:

一是立意主旨严重悖离;

二是人物结局貌合神离;

三是勾勒语言不尽人意。


龙吟148119260


对于喜欢《红楼梦》的读者,刚开始看时建议只看前八十回,只有反复地读熟了各章节,对书中细节掌握得很清楚,因此而奠定了各人物的主轴,不会被续书的情景描绘影响时,再来看后四十回的续书,就能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从而发现它的优点和缺憾所在。

整体来说,续书弥补了红楼梦丢失了的部份,使这支悲剧交响曲有了整体的架构,这对红楼梦在民间的传播有很大的帮助,毕竟对大部份读者来说,喜欢看有结局的小说,再带些戏剧性的冲突,使每个书中人物合理收尾,都有自己的命运归属。

因为前八十回早在他去世前十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书的后半部分基本上已经完成,由于某种不可知原因未能传抄行世,后来迷失了,合理推测续书者应该是得列几张草稿,据此底稿进行修润,让如此繁复的人物关系延续,证据就是对林黛玉后期的成长变化掌握得很好,在第七十九回,宝玉为晴雯作了《芙蓉女儿诔》的祭文后,遇到黛玉,两人交谈结束后,黛玉说,再不必乱改了,快去干正经事罢……黛玉又道:“又来了,我劝你把脾气改改罢。一年大二年小,……说着,便自取路去了,宝玉只得闷闷的转步。这说明黛玉已经成长变化了,觉得宝玉为晴雯一个丫环写祭文不是正经事了,已经在劝宝玉要对具体的世俗事务上心着力,担当起家族的担子,不能再任性了,而宝玉还在拒绝长大,觉得家中事务与己无关,每日痴痴呆呆的,不知作何消遣。然后后续书第八十二回,宝玉在黛玉面前说什讨厌念书的话,黛玉道:“我们女孩儿家虽然不要这个,但小时候跟着你们雨村先生念书……也觉得好,况且你要取功名,这个也清贵些。″宝玉听到这里,觉得不甚入耳。从这前后二回的对应来看,后续者是循看原著的线索在走,体会到了黛玉劝宝玉读书也是合理的,不是乱写的,自有其存在之价值,故至今仍能附原著以传。

还有学者将前书后续中出现的类似情节来进行对比,发现从文字语言,语法结构等没有什么差别,但就是让人感觉前八十回栩栩如生,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而后四十回却象一个人,拿着剧本,照本宣科地表演,令人味同嚼蜡,无论思想或艺朮较之原著,已大相悬殊。所以有人说创作就是一种难以言宣,难以分析的能量,你能感觉到,却做不到。一个人的出身,家庭环境,接受的教育,人生的际遇决定了世界上只有一个能写出红楼梦的曹雪芹。


qht7516


关于《红楼梦》八十回之后是否同一人所著,已经争论了百年,并且还会继续争论下去。即使承认原著与续书的分别,在曹雪芹是不是原作者、高鹗是不是续书人的问题上,也还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这当中,有不少人是故作惊人之笔,“语不惊人死不休”以博眼球,这也不必多说。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严肃地认定,发自内心的认为:一百二十回就是同一个人的作品。而这些严肃的研究者的观点里,又有相当一部分非常合理的学术成果。真真假假,是是非非,叫人难以分辨。

我个人观点,八十回之后见神见鬼不说,文笔大不如前,分明不是同一作者。至于情节的延续性,并不足为据:拿着八十回续写,谁会不根据前文推理、而抛开无数暗示、去自说自话?

情节、文笔上的高下差异,是无可忽略的。我们仅举礼节方面的几个例子:

第一百一十八回,贾政外任,写回家书,贾兰送来给王夫人看。看完之后,王夫人这样说:“你拿去给你二叔瞧瞧,还交给你母亲罢。”

贾政是贾珠的父亲,李纨是贾珠的遗孀。他们是公媳关系。公公的家书,交给守寡的儿媳收藏,这是哪家的道理?如果说信中涉及家务,要交给管家人收藏,也是给贾琏夫妇、或者宝玉宝钗夫妇吧?所以这封信,不管是交给王夫人、交给贾琏,还是交给宝玉,都有可能,唯独不可能最终交到李纨手上。出这样的笑话,这位作者的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同样在这一回里,宝玉、宝钗、袭人三人在屋里说话,贾兰来找,“隔着窗户问道:‘二叔在屋里呢么?’”没有人通传。

这时候贾府已经经历了抄家,但是并没有分散丫鬟。除了袭人之外,麝月、莺儿等人还都在,怎么贾兰直入窗外、连个通传报信的人也没有?

宝玉听到声音,“便站起来笑道:‘你进来罢。’宝钗也站起来。”

这侄子来了,叔叔婶婶都站起来迎接,不知是哪家的规矩?对比前文,宝玉到王夫人房里见贾政:“迎春、探春、惜春、贾环四个人都坐在那里。一见他进来,惟有探春、惜春和贾环站起来。”

见了哥哥,弟弟妹妹要站起来;见了弟弟,姐姐不必站立。第二十三回的细节,写明了大家规矩。怎么到了续书中,叔叔婶婶要站起来迎接侄子?

有没有叔叔见了侄子站起来的先例?也有的。第二十六回贾芸来到怡红院,宝玉本来躺着看书,“见他进来,将书掷下,早堆着笑立起身来”。贾芸是旁系远亲,上次见面宝玉都不认识他,这次来算是客人。尽管如此,宝玉也是见了面才起身招待客人。哪像续书中,只听到声音就站起来,简直跟见父亲一样恭敬了。

像这样的笑话多了。第八十一回,宝玉重入学堂,贾政亲自送,贾代儒也是一听侄子来了,马上站起身来——穷叔叔站起来迎接显贵的族侄,这贾代儒哪里是什么“当今之老儒”?分明是巴结的势利小人了。

一般认为,宝蟾送酒是续书中写得比较好的情节。但宝蟾对薛蝌说:“我们不过也是底下的人,伏侍的着大爷,就伏侍的着二爷,这有何妨呢!”

宝蟾是薛蟠的侍妾,怎么能“伏侍的着大爷,就伏侍的着二爷”,明显与礼不合。当初宝玉就是因为平儿是贾琏侍妾,不便接近而引为憾事的。

好罢,我们原谅宝蟾言语不当,体谅她怀着“勾引”之心。那么,不想“勾引”薛蝌的人,自然不会这样暧昧了。

但是,第一百回写到:“薛蝌有什么东西都是托香菱收着,衣服缝洗,也是香菱,两个人偶然说话,他来了,急忙散开”。

薛蝌有伯母薛姨妈,有堂姐宝钗,有亲妹妹宝琴,为什么要兄妾香菱替他收藏东西、缝洗衣服?又为什么不敢当着夏金桂说话?除了香菱与薛蝌有私情,还能有别的解释吗?作者是要拉香菱入罪吗?显然不是。那就只能归结于写作水平太低了吧。

以琼瑶为代表的无逻辑情感小说,常常安排女主角受苦受难,并博得男一号、男二号以至男N号的一致热爱。薛蝌对香菱,简直与这些男N号如出一辙。这些荒唐无稽的细节,会与八十回出自同一人之手吗?


栖鸿看红楼


曹雪芹先生著成《石头记》一书,因为仅有八十回传世,故而在当时乃致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有很多人续作,据目前统计,约有三十来种。但是从艺术成就和影响力而言,公认是程伟元丶高鹗等编著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最好。据说此版本是经乾隆御准和坤组织创作班子完成的。当然这只是猜测。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据说《石头记》当时是“禁书”,但在民间传抄甚广,可能是出于混淆《石头记》所隐晦“真事”等等考虑,由官方发行了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于是八十回本《石头记》在民间的传抄受到了扼制,逐步退出流行。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确实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虽然它经过广大红学专家学者研究发展它曲解了原作者的一些写作意图,但是它的历史地位却无法被撼动。

其一,一般古典文学中,才子佳人的故事多以喜剧收场,我想这也是续作者故意安排宝玉中举而后“悬崖撒手”,却被封为“文妙真人”,还有“兰桂齐芳”乃致贾家重返繁华结尾。而根据原作者写作意图结局应该是群芳尽,归“情榜”。据相关专家研究,至少是三十六钗,以贾宝玉为榜首。

其二,高鹗续作虽然也十分精彩,但依《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等脂批及书中伏笔而言,至少有一些情节会忽略,比如《十独吟》,比如卫若兰射圃,比如贾菖`贾菱配药,比如小红、茜雪狱神庙会宝玉,宝玉雪夜围破毡等等,皆没有涉及。

其三,林语堂先生认为:“程伟元及高鹗才是曹雪芹的功臣,天下万世爱《红楼梦》的读者,应该感激他们保存这名著残稿及补订编勘刊印流传之功。不然连宝玉是娶黛玉或娶宝钗,我们还不知道。”个人以为确定是这样。没有《红楼梦》的流传于世,我们会失去一座文学丰碑!从这个意义上讲,程伟元丶高鹗等确实为推动《红楼梦》流传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

其四,后世根据红学研究成果续作无论故事情节多么接近原著写作意图,也不可能替代程伟元、高鹗版本,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且个人以为正是八十回本《石头记》留下的缺憾,才让很多人更加注目《红楼梦》,这是争议存在的价值所在。




102705716761五福


红楼梦已完结,但如今却没有人读过完整的红楼梦,这是红楼梦的缺憾美,也是红楼梦带给读者最大的遗憾。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写之作很多,然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120回的红楼,就是曹雪芹+高鹗所写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评价高鹗所写的部分为一个“差”字是很不公平的。

毕竟续写之中,以高鹗水平最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当初高鹗谎称自己找到的是原作原稿,也是骗了众人一段时间的,这无疑也是对他的续写水平的一种肯定。

然而,就像后来人们细读推敲,就会发现高的续作有很多地方不能符合曹先生之前的伏笔,然后高鹗只能承认这是自己的续作一般。

续得再好,毕竟不是曹公原作,此其一。高鹗和曹雪芹的笔力终究有差,尤其是在这样一部倾注了曹雪芹毕生经历的作品上,更是越是推敲越见差距,此其二,红楼无完本1000个读者1000个结局此其三。

不是高鹗写得差,而是曹雪芹写得太好,而高鹗不是曹雪芹,不可能百分百猜出后来的红楼,曹先生到底描绘了怎样的故事。



翦翦枫杏儿


《红楼夢》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高鹗,字兰墅,镶黄旗汉军,乾隆戊申举人,乙卯进士。旋入翰林,官待读。曾为嘉庆辛西顺天乡试同考官。据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载,其补《红楼梦》在乾隆辛亥,时尚未入进士,料来亦是穷困潦倒,作者自述"闲且惫矣”,因与曹雪芹境遇相似,是以"续书虽亦悲凉,而贾氏终于`兰桂芳齐’,家出复起,殊不类茫茫白地,真成干净者矣”(鲁迅语)。

     此外,当时续作甚多,计十余种:《后红楼梦》,《红楼后梦》,《续红楼梦》,《红楼复梦》,《红楼再梦》,《红楼幻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但这些续作都和高续不在一个层面,是真正的貂不足,狗尾续。

    高所续四十回《红楼梦》就思想意义和文字功底方面,虽然不能和原作者相比,但却是迄今为止所有续本中最好最接近原著的,这已是共识。虽然结局为大团圆,与曹雪芹在开首预设的伏线相悖,削弱了这部作品的批判性,但比起前面所列举的续本已是很不错的了!中国人喜欢大团圆,投其所好嘛。

这里还补一句,高鹗写完后四十回,还是有所顾忌的,因而,在问世时假托是朋友程小泉所购得,而不敢明言为己所续。


林振国480818


高的文笔水平都很高,以至于他续写的红楼梦流传最广,最多。但曹公之红楼早已经为全书订好了基调,前期也有很多处有很多明显的暗示。曹公红楼写法伏笔众多,敷衍千里。这也导致了现在众多学着专家来按前期的伏笔推理小说中重人物的结局。但高的续写在80回风雨欲来的情况下强行调整全书人物方向,所以才有现在很多人根本不读红楼梦,确都在说后面写的不好,等等这样的说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