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守岁》

(宋)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人间词话: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点评:

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这个层次与开头第一个层次的欲擒故纵相对照,表明守岁有理,应该爱惜将逝的时光。

结尾两句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意在勉励苏辙。

苏辙在京师侍奉父亲,苏轼希望两地守岁,共惜年华。

这个结句含有积极奋发的意味,是点睛之笔,使全诗精神陡然振起。

人间词话: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section>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宋)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

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

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人间词话: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点评: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这首词作于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戊申)正月初一这一天,刚好是立春。

自然界的节候推移,触发了他满腔的忧国之情。这一年辛弃疾已四十九岁,屈指一算,他渡江归宋已经整整二十七个年头了。

二十七年来,辛弃疾无时不盼望恢复大业成功,可是无情的现实却使他一次又次地失望了。

于是,他在春节的宴席上挥毫写下这首小词,借春天花期没定准的自然现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国事与人生的忧虑。

这也是辛词善于以比兴之体寄托政治感慨的一个特点。

人间词话: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sect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