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功蓋天地,為什麼沒有被皇帝猜忌,能善始善終?

庫拉湯


我覺得用大行德廣來比喻郭子儀的人格魅力和後世的影響是很恰當的。

郭子儀處在安史之亂的困局之中,他出神入化般收復了長安和洛陽,讓氣息奄奄的大唐有了一點精氣神。在唐肅宗李亨和天下百姓看來,他真的立下了“再造大唐”的不朽功勳。

而勝敗乃兵家常事。郭子儀兵敗相州之後被削去了統兵權力,他並沒有因此幽怨憤恨,依舊忠於大唐皇權。在鎮守河東期間,郭子儀治軍有方、紀律嚴明,呈現了威武之師的大氣、霸氣、雄氣。肅宗李亨是一個一心希望恢復祖宗元氣的皇帝,可是天不遂人願,歷史留給他的時間很是有限。在彌留之際,他交代郭子儀,“河東安慰就拜託給你了。”

在唐代宗當上皇帝之後,郭子儀屢遭讒言而忠心不改,雖然負責建設肅宗李亨的建陵,但一心秉公的初衷感動了代宗。在吐蕃侵入長安後,郭子儀擔當光復長安,抵禦吐蕃的重任,讓大唐稍稍喘了口氣。

郭子儀在肅宗、代宗時代的十字路口往往以大局為重,立下神功。但他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雖然人生起起伏伏,但始終因為德行高遠而為人們仰望。

康熙皇帝曾經評價郭子儀:縱觀漢唐以來的功臣,功名最大、福祚最全的沒有人能夠和郭子儀相比。他不以功業自居,能夠把握住自己。他的謙遜卓識比別人強了很多。

在乾隆皇帝看來,“自古大臣出將入相,為國安危者,必有忠誠之德,經世之才,有以扶危安邦定國;然後立非常之功,萬世之業,漢之孔明,唐之子儀,信其人也。”


文蹤旅跡


郭子儀功蓋天地,為什麼沒有被皇上猜忌,能善始善終?因為皇上是明君剛好遇上了忠將。

被後人寫成劇本《打金枝》幹古流傳。這位明君懂得要想擒住兔孑,就不能懷疑合作伙伴。輕易懷疑合作伙伴就等於自挖陣角,不戰自潰。

因為小兔一共有三個不同方向的洞口,為在危急時能安全撒退。小兔遇到狼.豺.狐狸把三個洞口堵住時,用妙計在狐狸把守的洞口對外拼命絕望慘叫。讓狼和豺以為狐狸抓住了兔孑要獨自享用。狼和豺想向狐狸要回自乙的一份,不知是小兔利用了它們都有貪婪的本性,互相不信任,各懷鬼胎才逃脫了。

什麼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漏洞,包括人性。所以郭遇明君才能善始善終。


用戶73683339127


郭子儀可謂再造唐室,功蓋宇內,被封為“汾陽郡王”,諡號為“忠武”。成為有唐以來武將獲得最高的諡號了。子孫輩手持玉笏者數以十人,過壽之時,將笏堆滿一整床,後人由此創作出劇本出《笏滿床》,後得以善終,同時的李光弼是比不了的。

若說皇帝不猜疑,有點勉強,“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封建王朝裡,作為一把手的皇帝是絕不允許出現威脅其統治地位的人出現的。

郭子儀善於變通,懂得急流勇退,肅宗時平定安祿山,剛剛解放長安,一道詔書,罷其天下兵馬副元帥,郭子儀立馬解職。以致被逼的僕固懷恩勾結吐蕃兵臨長安時,手無一兵一卒,孤身過渭水,促成合約。

善於示弱,和皇帝近臣搞好關係,當時的宦官魚承恩可謂權勢喧天,嫉妒郭子儀的功勞,派人挖了郭子儀的祖墳,掘人祖墳可是最遭人唾棄的事。

有人在郭子儀面前咬耳朵,郭子儀說,我經常帶兵打仗,有許多兵士挖人祖墳,我不能禁止,這也算是報應吧。魚承恩有一次請郭子儀看戲,已經讓人埋伏四下。眾人讓郭子儀多帶護衛,誰知他只帶了三五奴僕,身著常服,就去了。魚承恩說,滿朝皆說我和您不合,您這樣對待我,真是長者啊。

善於自保,身為功臣,明哲保身的不二法門就是讓皇帝放心。王府大門經常敞開,長安百姓誰都能夠進出,兒子們說,爹啊,這樣不安全,我們要增加守衛,緊閉大門,郭子儀氣得大罵,大門一天到晚敞開,說不定還有人說閒話,告黑狀,還敢禁閉,兒媳婦是公主,自恃身份尊貴,不禮讓公婆,兒子郭璦氣不平,趁著酒醉,輕輕掛了一個耳光,說,我爹不稀罕當皇帝,要當的話,早當了。嚇得郭子儀捆綁了兒子,跑到皇宮謝罪,幸虧皇帝還不算糊塗,呵呵一笑,不聾不啞,不做公婆,事後對公主說,人家說得對著哩,要當皇帝的話,江山早不姓李了。後人根據這個事情,寫出一個劇本叫做《醉打金枝》。

郭子儀出身武舉,一介武夫,卻是一個人精,懂得“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這或許就是他功高不震主,權重能善終的重要因素吧。





秦川濤哥


有這麼一個故事可以看到郭子儀的善始善終是有原因的。

郭子儀之子郭曖是當朝駙馬,兩口子過日子總會遇到一些矛盾!公主一貫驕橫,得理不饒人。

一天兩個人起了爭執,公主脫口來了這麼一句:“你們郭家享受皇恩,享盡榮華富貴,你好沒良心!”郭曖也是被話趕在了那裡,隨口回了一句:“你這話說的不對,現在的天下是我們郭家幫助打下來的,當時如果想做皇帝,還輪不到你家”。

這句話放在當時的皇權年代是可以判大逆不道,謀反,甚至株連九族的罪名!

公主氣不過原原本本的這話奏報了皇帝,皇帝也是一位知輕重的帝王,勸慰公主說:“駙馬說的沒錯,確實是這樣!”

郭子儀聽說了此事,誠惶誠恐!帶著郭曖進宮請罪!皇帝沒有責難他們,只是說:“孩子們拌嘴,只是一時的氣話,何必把它放大呢?”

此事應該到此也該結束了!可郭子儀還是回家後打了郭曖幾十板子,是給皇帝看,也是給天下人看的,意思是說“我家沒有逆判之心,功高絕不蓋主”。

從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善始善終不只是只有功高。


駝毛日智


郭子儀功蓋天地,為什麼沒有被皇帝猜忌,能善始善終?

郭子儀這個人,就是歷史上有功之人,掌權之臣的學習榜樣。他其實也算是一位功勞蓋天的大臣,但一直以來,他都只是得到皇上寵幸,而沒有引來皇帝的猜疑,因而平平安安的活到了85歲,同時又保了一家老小的平安。可以這樣來說,在朝堂之上能取得他這樣成就之人,同時引來的只有皇帝的頒獎,而沒有皇帝的忌恨之人,回顧整個歷史上,這樣的人才都是極少的。郭子儀能夠立足於朝堂而屹立不倒,憑藉的也就只是下面這幾點。


第一,貴在自知之明。從古至今在皇帝身邊盡心盡力輔佐的大臣們,最後卻因為帝心難測這四個字而亡。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們做了一些事情惹了皇帝的眼,這些大臣們往往會打著為皇帝好的初心,做著一些皇帝不樂意的事情。皇帝的隱忍性子可比普通人要厲害得多,對於身邊大臣強加給他們的做法,他們表面上笑嘻嘻,背地裡卻拿了個小本本默默記著。等到有一天他實際掌權了,這些帳就被堆積起來,皇帝內心也會覺得,這個大臣好像有點越矩,管的有點寬。郭子儀這個人就是看清了這一點,他知道皇權永遠是至上的,無論在什麼時候,一定要將皇帝放在第一位,同時將自己放在最低位。



第二,心態要好。身為一位掌權之臣,身上若沒有一些髒水潑,那可說明朝中的奸臣們不夠認真呢。對於郭子儀這位大臣,想要害他的人肯定多,如果能夠將他拉下馬,那他手中的權力就得重新洗牌,而這些權力落在奸臣手中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但郭子儀這個人心態也穩,對於魚朝恩,程元振等這類人往他身上安的虛構事情,他也從來不去爭辯,反而擺出一副大大方方的姿態在皇帝面前,隨意讓他查證,完全就是不慌不忙的樣子。皇上命他立即回朝接受調查,他也從來不會推脫,急急忙忙地就趕回來。皇上發現每一次懷疑他的時候,查出來卻都沒有問題,時間一長,自然後面就不會再懷疑他。



第三,對家裡管教嚴。有的大臣們會遭到皇帝的猜疑,其實和家人們也有很大關係。就拿霍光來說,他也是一位忠心輔佐帝王的大臣,竭盡全力幫做漢朝安定江山,但他的子孫們卻不爭氣。藉著霍光的威嚴,一個個都是囂張跋扈人,想想看,只是一個大臣家的子孫們都敢比皇室成員更加狂妄,這不就是招了帝王的眼,招了他的記恨嗎?可郭子儀就不,他把家裡人都教得很好,子孫們都和他一樣,屬於性子比較忍讓,從來不張狂的人。這類人通常惹不下什麼事,也招不了人的恨,自然也就不會給郭子儀惹禍了。

所以綜上來看,郭子也很是聰明,他了解皇帝的個性,也看得清自己的位置,這樣的人最後結局肯定不會差就是了。


紫禁公子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郭子儀是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的最關鍵的人,說他再塑大唐其實也不為過。郭子儀在晚年的時候,被尊為尚父,汾陽王,進位太尉,中書令。基本上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甚至皇帝見到郭子儀都得恭恭敬敬。

其實早就在安史之亂還沒有被平定時郭子儀就被猜忌了,郭子儀收復兩京後,率兵渡過黃河征討叛軍。前期攻勢很順利。與其它將領配合數次大破敵軍。但是在鄴城之戰時確被一場沙塵暴攪了好事,按理說這根本不算是一場敗仗,畢竟是被不可抗力給干擾的。而且不光唐軍潰敗了,叛軍也潰敗了呀。可是當時大太監魚朝恩卻一口咬定是郭子儀打敗了,而且屢次在唐肅宗面前進讒言。不久後,唐肅宗就罷了郭子儀的兵權。

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魚朝恩和唐肅宗演了一場好戲,目的就是奪郭子儀兵權。畢竟當時叛軍大勢已去,是時候摘桃子了。而且當時除了郭子儀以外,經歷過戰爭的洗禮,李唐王朝也出現了一批能征善戰的將軍。而且郭子儀當時已成氣候,要是有反心,那禍害絕對不比安史之亂帶來的小。所以唐肅宗就找了個藉口,罷了郭子儀兵權,讓他當了一個閒官。

唐肅宗很快就發現沒郭子儀不行了,一年後,李光弼,僕固懷恩兵敗邙山。洛陽又丟了。緊接著河東節度使,朔方督軍又被殺,唐肅宗沒辦法,緊急讓郭子儀接掌兵權。人和人到底不一樣,郭子儀到任後迅速平叛。

後來唐肅宗病逝,代宗繼位,代宗繼位後宦官程元振,魚朝恩多次進讒言誣陷郭子儀,代宗遂又罷郭子儀兵權。很明顯又是一齣戲。

真心是天要子儀扶大唐。

沒多久吐蕃趁唐都城缺乏防守悍然進軍長安。代宗沒辦法又啟用郭子儀。郭子儀帶著唐軍剛到長安,吐蕃人就跑了。後來僕固懷恩叛亂,又被郭子儀平叛。

可以說,唐朝肅宗,代宗對郭子儀並不是百分百信賴。反而多次削其兵權。但是唐朝離不開郭子儀啊,每次唐朝有難,扶唐的都是郭子儀。

而且郭子儀並不是死腦筋。也懂得維護自己,唐肅宗第一次恢復郭子儀兵權時,郭子儀面見病重的肅宗,並且說了這樣一番話“老臣接受任命,將要死在外地,不見到陛下,死也不能瞑目。”

這句話很明顯是在表忠心。

還有唐代宗罷郭子儀兵權後,郭子儀急忙把肅宗的一千餘件詔書和賞賜之物,以表忠心。把代宗感動得是相當慚愧。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還是郭子儀是忠於唐朝的。


守仁讀仁


郭子儀是唐朝時期著名的大將,安史之亂更是功勳卓著。

郭子儀在安史之亂後,被封為了汾陽王。雖然有人嫉妒,但沒有人在朝堂之上構陷於他。

郭子儀敞開大門,成為了京城百姓茶餘飯後的笑談。

有一次郭子儀的下屬去他家,看見郭子儀在伺候妻子女兒洗漱。

郭子儀年邁時,汾陽王府都沒有敗落。

郭子儀巧妙的避免了功高震主的危險,得到了皇帝的信任,郭家得以平安的發展。

語文360


郭子儀,唐朝平叛安史之亂的有功之臣,為大唐立下了赫赫戰功。史書對他的評價是“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這是一個臣子能得到的最高的評語了。那麼為何郭子儀功高震主,確身份代宗信任呢?


主要是因為郭子儀非常有政治智慧,對帝王權術也非常瞭解。懂得君臣應該掌握的分寸。

按道理講,郭子儀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已經達到了功高震主的程度,已經到了封什麼也受之無愧的地步了。但是他很有政治智慧,能夠猜到皇帝的真實用意。唐代宗為了試探他曾三次拜郭子儀為尚書令,都遭到郭子儀拒絕。這一舉動看似感激郭子儀的功勳,其實是試探郭子儀究竟是忠臣,還是有二心。同時,面對朝堂上那些奸佞小人的誣陷,郭子儀都能識大體夠忍辱負重,另那些宦官奸臣自愧不如。試想作為這樣一個知進退,明得失的人,能不得到皇帝的信任嗎?



峰哥談史


歷史上功臣數不勝數,功高震主的也是不勝枚舉,但他們的下場基本都是相同的,沒幾個能得到善終,就算善終了,在後期也都是苟延殘喘式的活著,就差裝瘋賣傻了。

而既功高震主又得善終,還深受皇帝信任和天下稱讚的只有郭老令公了!郭子儀的功績不用多說,平定安史之亂,國內叛亂和打敗吐蕃,救李唐於水火之中。他能在功高蓋天的情況下還得到皇帝的信任,主要是他懂進退,能擺正自己的位置,為人寬厚,還有就是皇帝實在離不開他,只要郭子儀這個名號一出,四方皆服,八方拜倒。

史書對他的評價是“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這是一個臣子能得到的最高的評語了,唐德宗給了他“尚父”的稱號。在他死後,皇帝墮朝五日,還把他的墳墓增高一丈,可見郭老令公傳奇又輝煌的一生。


紅黑聖西羅


首先,皇帝好。郭子儀歷經了七個皇帝。他真正開始嶄露頭角是立大功的時候,是肅宗和代宗時期。肅宗死的時候,天下還沒穩定,不可能殺他,代宗,《舊唐書》裡評價他,“古之賢君,未能及此。”雖然誇張了一點,但是絕對是一位明君,如果遇到喜歡殺功臣的皇帝,例如:朱元璋,郭子儀肯定活不到八十五。

第二點,人緣好。魚朝恩挖了郭子儀父親的墳,郭子儀都能忍下來。他還用前程為李白贖罪。這兩件事,可以看出郭子儀在朝堂上人緣不會差,減少了有人誣告的可能。

第三點,讓皇帝放心。皇帝每次一猜忌他,讓他回京,馬上就會,讓交兵權,馬上就交。並且要求留在京城當官,這能不讓皇帝放心嗎?

這些原因綜合起來,才是郭子儀能善始善終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