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郭子儀能力出眾手握兵權,功高蓋主,為何皇帝不起疑心?

Pinkyo


郭子儀這個人經歷了唐朝七代皇帝,分別是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和唐德宗,他能夠善始善終憑藉的是他高超的政治智慧以及背後強大的實力。

郭子儀在安史之亂初年已經是唐玄宗任命的朔方節度使,多次解救李唐天下安危,可以說當時的李唐天下都是繫於郭子儀一個人身上的,郭子儀的威望在當時算是天下第一人。這麼一個功高震主的人,卻得善終,不像他的前輩漢朝霍光沒有好下場,我認為原因有以下五條:


第一,在安史之亂後,李唐中央政府對於地方的控制就非常弱,各地的節度使很多都有獨立傾向,而這個時候能壓制這些節度使的只有郭子儀,你想,連最兇惡的安祿山都被郭子儀鎮壓了,其他的節度使即使不給皇帝面子也要給郭子儀面子。只要郭子儀不反,其他的節度使就不敢亂動,所以皇帝即使疑心郭子儀也沒辦法,他需要郭子儀來壓服其他的節度使,這是郭子儀的政治利用價值。

第二就是郭子儀本身也是很會做人的人,他在朝中人緣甚好,沒有政治上的對手,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事情。沒有對手就代表沒人會給皇帝吹風,煽動皇帝對郭子儀下手,郭子儀有事大家還會幫襯一下,這就為郭子儀的善終提供了第二個有利條件。


第三是郭子儀本身也很是聽皇帝的話,皇帝讓郭子儀解掉兵權,郭子儀就乖乖照辦,國家有難,讓郭子儀出征就出徵,完全不鬧脾氣。七朝元老完全沒有脾氣,皇帝們找不到郭子儀的毛病,所以歷代皇帝對於郭子儀也是以禮遇為主,實在沒必要殺掉這個聽話的老頭。

第四是郭子儀懂得自汙,他手握兵權,如果自己潔身自好,那麼皇帝肯定就會疑心,所以郭子儀會貪汙,還在經常和皇帝要賞賜,這就是在和皇地表明心跡,自己就是想富貴,沒有其他過分的想法,而且貪汙也是把自己的把柄交給皇帝,讓皇帝放心。郭子儀的這些行為表明自己只是愛財,對天下權位沒有興趣。有了這些表示,皇帝就放心了,畢竟錢這個東西皇帝有的是,你郭子儀愛要就要吧,只要不碰我皇帝的權力就好。


第五是郭子儀也是皇帝立給各地節度使看的一個活案例,通過禮遇郭子儀告訴各地的節度使們,只要大家聽話不造反,朝廷一定善待大家,不會辜負大家的,會給出大家滿意的待遇。如果皇帝找茬殺掉郭子儀,各地的節度使就會兔死狐悲,大唐天下馬上就會不穩定。郭子儀和皇帝之間也形成了默契,皇帝善待郭子儀給大家看,郭子儀通過自己的威望告訴大家別亂來。


綜上,這就是郭子儀為什麼功高蓋主,卻可以善始善終的原因了。


西山講歷史


說到郭子儀,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本事,功高蓋主卻又能經四帝而不衰,生前死後都極具榮耀,被皇帝尊稱為“尚父”,郭子儀去世時年八十五而終,追贈太師銜,諡號“忠武”。

郭子儀由武則天時以武舉入仕,直到唐玄宗時爆發安史之亂才開始受重用,以一己之力收復河東失地,深入河北重創安史叛軍,最後與李光弼合作消滅安史叛軍,恢復大唐天下,所以說郭子儀有“再造大唐”之功,歷史上皇帝對於功高震主的臣子,都深為忌憚,而郭子儀歷經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不僅手握兵權還掌握國家政權,還能得善終,與他的人品與處世有很大關係。在大唐朝沒事時,皇帝也會收了郭子儀的權力,讓他當個閒官,當國家有難時,郭子儀一接到命令就馬上去為皇帝分憂,不管是被解除兵權還是皇上有事就想到他,郭子儀都不會有一句怨言,而大唐離不開郭子儀也是一個事實,所以郭子儀數次起落,幾代君主都要倚重於他。

郭子儀處世深得老子的“功成不居”“守柔”“居後不爭”之要,也懂的莫得罪小人的保身之法。

唐代宗大曆二年(767年),郭子儀父親的墓被盜賊所挖,大家都懷疑是宦官魚朝恩指使人乾的,魚朝恩曾經在唐肅宗時擔任相州一役的最高官職人員,因為他不知用兵使得相州之戰失利,又嫉妒郭子儀,便把責任推到郭子儀身上,肅宗聽信饞言曾經削了郭子儀兵權,而此時郭子儀又掌了兵權,滿朝大臣都很憂慮,怕郭子儀會趁機鬧出事端,唐代宗召郭子儀入朝提起此事,郭子儀哭奏道:“臣長期主持軍務,不能禁絕暴賊,軍士摧毀別人墳墓的事,也是有的。這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上天的譴責,不是人患所造成的。”由不得別人不欽佩,祖墳被挖,又掌著兵權,皇帝正依賴他的時候,郭子儀沒有將此事指向仇人,而是歸咎於自己,這胸懷不是常人可比。

在郭子儀晚年,當時尚未成名的盧杞前來拜訪,郭子儀一家當時正在進行宴樂,聽到盧杞來了,趕緊叫家眷們都退到後堂去,連歌伎也都退出大廳,不准她們出來,就留了他自己會見盧杞,等盧杞走後,家眷們才出來,不解的問道:“平日見客,你都不叫我們迴避,今天為何對一個年輕書生如此慎重?”郭子儀答道:“你們有所不知,盧杞這人,很有才幹,只是他的長相奇特,半邊臉是青的,你們女人見了他必定發笑,而盧杞此人心胸狹隘,如果他得志,一定會記得今日被笑之恨,到時就是禍根啊。”


郭子儀對皇上都是一付呼之即來謙恭的態度,當時的藩鎮節度常常數年不入朝,朝廷也不敢召,可郭子儀不僅呼之即來而且是主動入朝,郭子儀對於皇上的忠誠,不管是肅宗、代宗、德宗,他都是一以貫之,不與皇帝做任何對抗,皇上說“愛卿,把兵權交出來吧”,郭子儀一接到命令,不顧將士的反對,就跑回京師當他的閒官了,豪不猶豫。不管是手握重兵還是方臨兵戎,只要皇上“詔命徵之,未嘗不即日應召”。而對於皇上聽信饞言讓自己受冤,郭子儀也沒有憤懣言行。經過幾次解權復起,郭子儀都是一如往常,而且郭子儀也不同於別的忠臣,對皇上他一般不進諫,不強諫,保持君臣間良好的關係。 郭子儀不僅自己,對兒子、女婿、子侄也是言傳身教,不觸碰皇帝權威的禁區,使後世也能得享榮華富貴。皇帝給他加官進爵,郭子儀基本都是再三推辭,可是對於賞賜美女,郭子儀往往是謝恩笑納,怎麼讓皇帝放心,他就怎麼做。還把自己的大宅子打通對外開放,販夫走卒都可以自由進出,他的兒子對此不解,郭子儀對他們說,我們家有皇上賞賜的良馬五百匹,僕役有千人,若是高牆深院,有心懷不軌的人說我圖謀逆反的話,就算是找不到證據,但皇上聽說後肯定會有疑慮,現在外人都能隨便進出,即使想誣陷我,也找不到藉口了。

綜觀郭子儀一生,能夠被史書贊曰:“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窮奢極欲而人不非之。”有其歷史背景的原因,也是郭子儀為人處世的大智慧體現,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


草堂有春色



賽麥大弘


一、德高望重、譽滿天下

郭子儀一生歷經了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肅宗、代宗、德宗七朝,是功勳卓著,譽滿天下的元老重臣;德宗尊郭子儀為’尚父’,其死後,諡號又是代表最高榮耀的’忠武’,諸葛亮的諡號也是此二字。郭子儀在大唐的地位和榮寵,可見一斑。他以武舉累遷鎮遠軍使、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755年,安祿山叛,他任靈武郡太守和朔方節度使時都59歲了,他破史思明於河北;肅宗即位,他出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757年,以天下兵馬副元帥配合回紇兵,統眾收復長安、洛陽、河東等諸縣,他是平定’安史之亂’的第一功臣,進中書令。後封汾陽郡王。

在後來的吐蕃入侵、藩鎮作亂,也全仗郭子儀東征西討,肅宗、代宗、德宗三代都靠他來支撐門面,同時也使郭令公青史留名。

二、光明磊落、忠肝義膽

郭令公雖位極人臣,但是他並沒有走功高震主,‘兔死狗烹’之老路。

(1)郭子儀平生光明磊落、忠肝義膽,盡顯’ 忠恕’二字

故單騎見虜,而虜不敢動,杯酒定約,從容還軍;故子暖與公主反目,囚子入朝,代宗不以為罪;子儀身為上將,屢擁強兵,有人讒謗百端,誣陷子儀,皇帝詔書一紙往徵,子儀無不就道,’朝聞命,夕引道’,所以讒謗不行。

(2)居安思危、心細如髮

郭子儀的宅院是開放式的,無論里巷負販之人都可以自由進出。家人不解,郭令公雲:我官高且擁強兵,整天高牆閉戶,人家不知道我們在裡面幹啥?現在蕩蕩無間,四門洞開,毫無秘密可言,別人就沒了好奇心,也就沒了謠言。

有一次奸相盧杞去拜訪,他卻叫姬妾們躲了起來。家人不解,他說:這個傢伙貌陋心險,你們見了忍不住會笑,他必會懷恨在心,將來就會遭殃了。子儀真是居安思危,心細如髮,不給奸佞小人一點害他的機會。

三、儘管郭子儀也曾遭宵小陷害,但仍安如磐石。史官稱他權傾天下,朝不加忌,功蓋一世,主不加疑。是一位福德兼全,哀榮始終之人。他位極人臣,富甲天下,子孫滿堂;七子八婿皆為朝廷高官,其故部將佐多為名臣,子孫亦多半顯楊;他享年85歲高齡,福祿壽喜都齊全了,真乃是史所罕見之千古傳人!


手機用戶50902211138


唐朝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郭子儀,早年時官至太守,安史之亂被調用,不但討伐了叛軍,而且還克復兩京。

郭子儀平定了安史之亂,穩固了大唐的根基。

郭子儀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將自己家的的圍牆給拆了,家裡一覽無遺。郭子儀的家裡什麼秘密也沒有了,皇帝也可以放心了。

郭子儀每次上朝時,頭也不梳,臉也不洗,衣服也是隨便穿的,全然不是權臣該有的樣子。

郭子儀由一個戰功彪炳、握有兵權的重臣,成為皇帝的忠誠衛士,讓皇帝的猜疑雲消霧散。


語文360


皇帝不是不懷疑,而是沒有辦法懷疑,也沒有理由懷疑。也許是唐朝初期出世名將太多太多,所以到了唐中期以後,唐朝基本上就沒有可以再用的將領了。安史之亂爆發時,像馮長清,哥舒翰,高仙芝這一類的將領,也都是光輝散盡。不能再叱吒風雲了。當時只有李光弼,郭子儀可以抵抗安史叛軍。尤其是郭子儀,將才十分出眾。所以唐朝皇帝為了保住自己僅有的政權,必須得信任他,不懷疑他,這就是所謂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唐代宗曾經對自己的女兒說:“你公公是不會造反的,如果他要造反,天下早就不是咱們李家的了,父皇早就當不成皇帝了,既然他以前不會反,那麼以後也不會反,整個大唐天下就靠他一人撐著啦。”這句話也並不見於正史。但是可以從一個側面佐證,當時唐朝皇帝並不是不疑心,而是將星零落,沒有辦法與其疑神疑鬼擔驚受怕,他什麼時候反倒不如把兵權全都交給他,對他信任10分。以顯出皇室對他的知遇之恩,讓他盡心竭力的效忠


舊事舊人歷史說


《舊唐書•郭子儀傳》:代宗不名,呼為大臣。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二十年。校中書令考二十有四。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之罪。富貴壽考,繁衍安泰,哀榮終始,人道之盛,此無缺焉。

《資治通鑑》卷227唐紀第四十三:“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疾,窮奢極欲而人不非之,年八十五而終。其將佐至大官、為名臣者甚眾。”

煌煌史書,能臣幹吏無計其數,但能讓史家眾口一詞且如此推崇的卻幾乎只有郭子儀一人。

功高震主,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死結——亂世時需要你爭天下,治世時卻又怕你篡天下,皇帝表示很糾結。而結局無非三種。

第一種最多,即“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文種、白起、韓信概莫能外。

第二種是“主疑”,如王翦、蕭何,但他們還算聰明,發明了“自汙法”,一個通過要田要地、一個通過貪汙受賄消除了皇帝的疑慮。

第三種是善終,鳳毛麟角,范蠡、李泌、韓世忠和郭子儀是個中翹楚。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明智且不失瀟灑,李泌本身就是化外高人,韓世忠則是毫無原則地自我湮沒,與郭子儀一比,都落了下乘——“大隱隱於朝”的典範。

如果說郭子儀前半生的成功靠的是硬橋硬馬的戰功,那麼他後半生靠的則是低調、謙虛且隱忍的性格——所謂性格決定命運,這話不假。有兩件事情最能說明問題。

一個是當時的掌權大太監魚朝恩怕郭子儀和他爭權,故意使壞,把郭子儀家的祖墳給挖了。這是中國人最不能容忍的一種行為,但郭子儀不光是沒有追究,還跑到皇帝那裡去哭著作自我檢討,說肯定是自己德行有虧,才導致了祖墳被挖。結果是本來被魚朝恩認為是死對頭的郭子儀反而被他引為知己。

另一個是關於當時的宰相盧杞。盧杞是中國歷史上數得著的奸相,有才無德且相貌醜陋。有一次他去郭子儀府上拜訪,郭子儀一聽,趕緊讓所有的女同志都回避。事後有女眷問起,郭子儀說,盧杞不僅長得又矮又醜,而且心胸狹窄,好記仇。你們見了他那般模樣,肯定會發笑。以他的性格,日後我們家就會遭殃了。盧杞後來聽說郭子儀因此事專門給他留了面子,心內竟非常感激,對郭氏一門非常寬厚,出點什麼事也都想辦法進行保全。按照盧杞睚眥必報的小人性格,這絕對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不過話說回來,一個巴掌拍不響,郭子儀即使再謹慎低調, 但如果碰到像越王勾踐那樣的可共患難卻不可同富貴的主,也跑不了被殺的命運。很幸運,他一輩子雖然沒遇到像李世民那樣的真命天子,卻也沒遇到忘恩負義的皇帝。比如唐代宗,著名的戲劇《打金枝》就發生在這個時候:郭子儀三子郭曖娶了代宗的閨女,老郭過壽的時候,公主擺架子沒去,結果被郭曖打了,公主哭訴,代宗李豫說了那句很有名的話:如果郭子儀想當皇帝,天下早就不姓李了。如果說代宗是寬厚的話,那麼到了他兒子德宗李適的時候,就是“兩手抓”了。一方面尊郭子儀為“尚父”,跟姜子牙一個級別了。另一方面就不太厚道:加授太尉,保留中書令,其餘十多項兼職全部免除。同時,將郭子儀原來擔任的主要軍職,分別授予他麾下的三個主要將領——李懷光、常謙光、渾瑊——授虛銜架空、拆解分權兩步走,讓郭子儀徹底進入養老狀態。老郭心知肚明並且感激涕零,從此當起了大地主,頤享天年。

偉哉,郭子儀!


彼岸歷史


郭子儀所處時代正是唐王朝由盛轉哀的時期,安史之亂的爆發使唐王朝由全盛轉向衰落。要是沒有郭子儀.李光弼等大將力挽狂瀾,可能安祿山.史思明的叛軍就將唐朝給滅了。

唐朝皇帝能讓老郭手握重兵,不是沒有疑心,有一次老郭把安祿山打得無還手之力,皇帝一看,胖安不行了,那我還要老郭幹啥?把老郭的兵權奪了,讓老郭養老去了。誰知沒幾天,胖安捲土重來,氣勢洶洶,沒有誰能擋得住,不得己又重新起用老郭,老郭脾氣也挺好,你皇帝讓我下我就下,讓我上我就上。最後把胖安給收拾了。

皇帝讓老郭手握重兵,也是後來形勢所逼,畢競唐朝經歷安史之亂,己轉向哀落,需要老郭穩定局面。為籠絡老郭,還把公主嫁給老郭的兒子。


水落石出15891002830


忠君愛國,大局意識,自知之明,嚴於律己,高風亮節,位置擺正。此人的完美品端之為,關羽、岳飛不及也!


重陽春


郭子儀歷經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幾次被解除兵權,但是正逢亂世,國難思良將,皇帝雖然心有猜忌,還是不得不屢屢啟用他。但戰亂一平息,往往就解除實職,高官厚祿把他供起來,幸虧郭子儀深諳謙退之道,功成不居,最終福祿壽大全。

所以,皇帝不是不起疑心,是不得不用。就像單位裡的業務骨幹,雖然溜鬚拍馬不在行,但是頂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