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當年殺華佗真的是因為多疑嗎?終於明白,曹操才是最睿智的?

yl大愛牛奶


  • 《三國志·方技傳》,《後漢書·方術列傳》原本就是《扯蛋傳》,有人非得單獨摘出有關華佗的部分(華佗篇)證明華佗是名醫
  • 實際上,華佗在東漢一干異術之士中,實在忒“小兒科”
  • 能“被”曹操所“殺”,實乃華佗之大幸


曹操當年殺華佗真的是因為多疑嗎?終於明白,曹操才是最睿智的?

曹操果真殺過一個叫華佗的人?

曹操殺華佗真的是因為曹操懷疑華佗假稱給曹操開顱治療風涎要謀害曹操?

有關華佗的記載主要見於《三國志·方技傳》,《後漢書·方術列傳》和《華佗別傳》,所謂“華佗三傳”。

《三國志·方技傳》關於曹操與華佗相關記載如下:

佗之絕技,凡此類也。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後太祖親理,得病篙篤,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到家,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
  若其虛詐,便收送之。於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索火燒之。佗死後,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及後愛子倉舒病因,太祖嘆曰:“吾侮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可見,即使按照《三國志》的記載,的確是曹操殺的華佗,但,壓根沒有涉及“開顱手術治療風涎”任何文字。

再來看《後漢書·方術列傳》,涉及到曹操與華佗的僅有一句:

曹操聞而召佗,常在左右,操積苦頭風眩,佗針,隨手而差。

也就是說,曹操患有“頭風眩”,很大可能就是今天的“偏頭痛”,發作時華佗隨便扎一針,“偏頭痛”就緩解了。

壓根沒有涉及曹操殺華佗的任何只言片語。

華佗真的很神嗎?丁點微末道行而已

中國歷史上,最為悲慘的時代非起於東漢止於南北朝的“第二次小冰河期”莫屬。

氣溫下降,瘟疫大流行,全球性饑荒和難以生存的北方蠻族南侵(這並非僅發生於中國,蠻族南侵同樣造成歐洲羅馬帝國的衰亡和持續動亂),以及由此帶來的長達數百年的戰亂,導致人口十去七八。

這種超出人們想象的恆久的災難,給人們帶來的必然是無與倫比的迷信和意淫。

突出表現在,被秦始皇嚴禁的方術死灰復燃,並進入最為鼎盛時期,期間人們意淫出來的能人異士不勝枚數。

其中,僅《後漢書·方術列傳》中記載的“出類拔萃”的方士就包括:

唐檀、公沙穆、許曼、趙彥、樊志張、單颺、韓說、董扶、郭玉、華佗、徐登、薊子訓、劉根、左慈,等等。

華佗不過是眾多方士中排在中間的一個。

雖說,有關華佗記載的篇幅最長,記載了華佗起死回生的一些病例。

但是,華佗的這點微末道行比之其他能人異士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原本就都是巫。

比如,《後漢書·方術列傳》關於華佗篇後面,緊接著說:

漢世異術之士甚眾,雖雲不經(作者自己都明白很扯蛋),而亦有不可誣,故簡基美者列於傳末:泠壽光、唐虞、魯女生三人者,皆與華佗同時。壽光年可百五六十歲,行容成公御婦人法,常屈頸鷮息,鬚髮盡白,而色理如三四十時,死於江陵。

單說名不見經傳的泠壽光,依靠修習上古仙人容成公的“御婦人法”,活到一百五六十歲。

而《三國志》說華佗“曉養性之術”,也才活了100歲。而且,說“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卻似乎忘記了後面還要說華佗是要被曹操殺死的,而其時華佗的老婆也還在呢(莫非也活了100多歲?)

再來看看下面這兩位:

徐登者,閩中人也。本女子,化為丈夫。善為巫術。又趙炳,字公阿,東陽人,能為越方。時遭兵亂,疾疫大起,二人遇於烏傷溪水之上,遂結言約,共以其術療病。各相謂曰:“今既同志,且可各試所能。”登乃禁溪水,水為不流;炳複次禁枯樹,樹即生荑,二人相視而笑,共行其道焉。

這個徐登還是個變性人,居然可以讓水往高處流;而趙炳才是真正地可以使“枯木逢春”。

再來看看同為外科大拿的左慈,也是《後漢書·方術列傳》叨陪末座一位,記載的也是與曹操的故事:

左慈字元放,廬江人也。少有神道。嘗在司空曹操坐,操從容顧眾賓曰:“今日高會,珍羞略備,所少吳松江鱸魚耳。”放於下坐應曰:“此可得也。”因求銅盤貯水,以竹竿餌釣於盤中,須臾引一鱸魚出。操大拊掌笑,會者皆驚。操曰:“一魚不周坐席,可更得乎?”放乃更餌鉤沉之,須臾復引出,皆長三尺餘,生鮮可愛。操使目前會之,周浹會者。操又謂曰:“既已得魚,恨無蜀中生薑耳。”放曰:“亦可得也。”操恐其近即所取,因曰:“吾前遣人到蜀買錦,可過敕使者,增市二端。”語頃,即得姜還,並獲操使報命。後操使蜀反,驗問增錦之狀及時日早晚,若符契焉。

看見沒,這位左慈席間釣千里之外的松江鱸魚,取千里之外的蜀姜,盡皆信手拈來。

華佗那點末技實在算不上什麼嘛。

P.S.

有興趣的可以找來《三國志·方技傳》《後漢書·方術列傳》的全文,對照一下有關華佗和其他方士的技能,非常容易就能看出華佗的本事真的忒小兒科了。


掙脫枷鎖的囚徒


歷史上曹操之所以殺死華佗,不為別的,就是華佗他自己作死。你還不要不信,假如你是曹操的話,你也會二話不說就直接殺死華佗不可。道理很簡單,且聽我給你分析一下。
當時曹操患有頭疾,一旦發作。,頭痛欲裂,苦不堪言,特請來神醫華佗為他整治。


在華佗給曹操看病之後,認為曹操患的是頭風病。頭就是頭中有風涎 。曹操急問,那怎麼辦?華佗胸有成竹的說。有個法子,先飲麻沸湯,然後用鋒利的斧頭。砍開腦袋,取出風涎可根除。曹操一聽就急了,直接把華佗關進了大牢,不久之後就把他殺掉了。為何華佗給出了根治的方法,曹操卻殺掉華佗呢?
這是因為華佗他自己作死。以當時的醫療條件給曹操做什麼開顱手術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華佗利用利斧砍開腦袋,沒用無菌的手術室,沒有鋒利的手術刀,並且大腦那麼多神經,一不小心曹操就直接成植物人了可以說華佗的開顱手術就等於謀殺無疑。曹操這麼多疑,聰明,心狠的一個人,對於一個拿自己生命開玩笑的,豈能手軟呢?

即使像我們這些對開顱手術已有一定了解的人。穿越到三國,突然有一天華佗給你來說,作為一個開顱手術,你敢讓他給你做啊,你肯定也一巴掌,這是拿我的生命在開玩笑,不一巴掌拍死他才怪。華佗之死就怪他對自己的藝術太自信了,超越了時代,最後就悲劇了,各位,你們覺得呢?


逍遙歷史學


曹操是東漢末期的奸雄,為雄霸天下的霸主,但是曹操有一個世人皆知的缺點,生性多疑。這一點在《三國演義》中更是被羅貫中無限放大,並且通過將軍醫為關羽刮骨療傷的事情按到華佗身上,再將華佗之死歸於曹操疑心華佗要為關羽報仇而暗害他。

真實的歷史並非如此,華佗死於建安208年,根本沒有辦法為受傷的關羽去刮骨療傷,他的死也並非是曹操多疑所至。

華佗在建安208年,已經是一位聞名於世的神醫,經過他手治療好的病例無數,號稱我國的外科鼻祖,發明了麻沸散,更是開創了醫療體育五禽戲。如此一位仙風道骨的神醫,最終卻被曹操給終結了生命,難道曹操不怕被世人唾罵嗎?還是說曹操有著非殺華佗不可的理由呢?

在《三國演義》中,華佗為曹操治療的方案是開顱取風涎,曹操因為多疑而殺了華佗。其實就《三國演義》中的劇情來看,曹操殺華佗都不算是多疑,畢竟以當時的醫療條件,開顱無異於殺人,即便是華佗真有如此醫術,也從未有過成功案例。曹操是一代人傑,自然不會甘願當華佗的“試驗品”,所以殺華佗,有理有據。

在《三國志》中,華佗的被殺就更耐人尋味。曹操患有頭痛之症,隨著年齡的增大,頭痛愈發的劇烈,尋常醫生已無良方可醫。正在此時,有人推薦華佗神醫,稱其可治療曹操的頭痛之症。曹操也沒有其他選擇,只能請來了華佗一試。華佗為曹操診治之後,很快就用針解決了曹操的頭痛問題,曹操受頭痛之症困擾已久,如今華佗手到病除,自然讓曹操欣喜若狂,更激起了曹操的愛才之心,就留下了華佗常伴左右,曹操每次頭痛之時,華佗便施針止痛。

建安208年,曹操在這一年中很忙碌,除了為自己集權,還要為赤壁之戰做準備,繁重的公務讓他開始力不從心,頭痛之症也因此愈加厲害了。他和華佗表達了想要除根的想法,但是華佗拒絕了,他的理由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意思這個病得慢慢治,不能急。

其實華佗的說法也無可厚非,慢慢治自然可以,關鍵是曹操的這個病只有他華佗才能治療。而在這個關鍵時期,華佗又稱自己的妻子病重,他需要回家陪伴。曹操不是不近人情之人,準了華佗的假。不過,在日後曹操再犯病之時,召回華佗,他卻一再推辭,竟然一去不回了。

曹操此時正是人生的關鍵時期,頭痛病又非常厲害,華佗是唯一可以幫助他的人,此刻卻不再幫助他了。曹操雖然是盛怒,但是依然派人去查看,當時的命令是,如果華佗的妻子真的病重,就賞給他四十斛小豆,並且允許他晚點再回來,如果他說得並非實情,那就給我抓回來。

“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

從這道命令之中,我們其實可以看到曹操對待華佗還是很客氣的,幾次召回都被拒絕,依然沒有下殺手,還特意派人去查看了一下,只是到了最後,發現華佗就是故意欺騙他,戲耍他,這才動了真怒,把他給直接抓回來下到了監獄之中。在華佗下獄期間,荀彧曾經為他和曹操求情,曹操如此敬重荀彧,但是這一次卻駁了他的面子,依然給華佗殺掉了。

華佗一死,曹操的頭痛之症恐怕就再無人能醫治了,荀彧給了曹操臺階,但是曹操還是堅定地殺了華佗。是什麼讓曹操如此震怒,非殺華佗不可呢?這一點我們可以在曹操日後頭疼病發時說的話中看出一二來。

“佗死後,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曹操也不想殺華佗,因為華佗能夠治療他的頑疾,但是曹操從開始的惜才,到後來的稱華佗為小人,他下定決心是在調查了華佗妻子病重一事真偽後,才認定了心中的想法。也就是說,最開始華佗返家時,曹操已經懷疑華佗是在故意養著他的病症,以此來要挾於他。但是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猜測而降罪華佗,而是在確信華佗欺騙愚弄他之後,這才痛下殺手。因為當時的曹操,已然知道了,他即便“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

在漢代,醫生並非受人尊敬的職業,華佗也曾經因此沮喪,他希望能夠有機會當官,擺脫自己醫生的身份。但是他的醫術實在高明,他的醫生身份似乎刻在了骨子裡,無法擺脫,華佗或許一時糊塗,或許蓄謀已久,最終選擇了養曹操頭痛之症,並以此相要挾,希望謀求一官半職,最終也失算了。

“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

其實,華佗的辦法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只是他選擇的時機實在太差了。

建安208年,曹操儘管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他的權利卻受到了極大的限制,究其根源,正是漢朝的三公制度,無論曹操多麼強勢,卻都要受到三公制度的限制,他的權利無法進一步擴大。所以,在這一年,曹操下定決心廢除三公制度,恢復丞相制度,他則擔任了丞相。這短短几句話說來輕鬆,對於曹操來說卻是極大的考驗,自然不敢有半點差池。

曹操如願當了丞相之後,真正一人掌控了朝廷大權之後,他開始著手為赤壁之戰做鋪墊,畢竟赤壁之戰需要曹操傾巢而出,如果後方朝廷出現變動,後果不堪設想。於是曹操開始招募丞相府的屬官,私屬於他曹操的官。

在《軍事聯盟》中,司馬懿被招募幾次都沒有去,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一旦接受了曹操的招募,從此就是曹操的人了,再也不漢臣,從長遠來看,限制了自己的發展,所以司馬懿不願意。

在曹操招募的人選當中,很多人都不願意,因為這些人大多數都是世家豪門的子弟,他們不願意跟著曹操混。但是,曹操這一次是下了決心的,他不容後方有反對自己的勢力存在,他這次採取的原則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於是,在這個節骨眼上,華佗犯了渾,怎麼召喚都不來,依仗自己的才華,欺騙曹操,曹操自然不能容他,如果此時被華佗拿捏住,那些豪門世家還如何對付呢?最終,在證據確鑿之下,曹操斬殺了華佗,殺雞儆猴,一舉兩得!

華佗不是這場局中唯一死去的“猴”,孔融也在這場局中完結了一生。也正是因為如此,司馬懿嚇得趕緊投靠了曹操,他的爹爹司馬防自然也不在話下,有他們牽頭,其他的豪門子弟也大多都投靠了曹操。

豪門子弟的投靠,隨軍出征,一方面穩住了後方,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一方面也為自己增加了實力,畢竟這些豪門子弟,多數都有兩把刷子。

所以,曹操殺華佗可不是因為什麼多疑,曹操只是做了一位霸主該做的事情而已,即便他在日後頭痛之症發作也沒有因此後悔。


野史日記


曹操殺華佗不是因為多疑所致,更多的是華佗自己問題與政治歷史背景造成的。當時華佗猜測曹操腦內長了一個腫瘤,提出要給曹操做開顱治療,如果放到現代,可能華佗的思想並不會讓人覺得有什麼問題,但是在古代這可是聞所未聞的事兒,曹操肯定不會同意這麼做。曹操粗暴地認為自己的腦袋被切開來,然後縫上去,你華佗是不是覺得我曹操是個棒槌,普通人都會覺得不可能的事情,更何況生性多疑的曹操呢。

下面繼續說說華佗,在正史中所記載的華佗和我們印象中的醫聖有很大區別,華佗的醫術高超這個沒有什麼疑問,但是他的人品有很多史書詬病,要明白華佗的身份——士人,郡國舉孝廉,公府徵辟均不買賬,足見華佗是非常之人,且清高自詡。末了這位名士被曹操招攬,常在左右。獲得的身份定位明顯與其預期有落差——醫者,在古代,醫為百工之首,但是卻有士農工商這樣的排序,也就是說醫生在古代的地位不如農民。

在史料中記載,華佗曾經為曹操針灸胭俞穴位,大大減輕了曹操的痛苦。華佗曾對曹操說過這樣一句話:“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意思就是說,針灸是不能根治你的頭風的,長久堅持下去不過是延長你的壽命。

陳壽《三國志》中曾提到過華佗“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也就是說在華佗行醫的過程中常後悔自己的選擇,況且曹操說過這樣一句話“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意思是說,華佗是能治好這種病的,他給我治病,是想通過這讓我看重他。華佗在為曹操治病的後期,曾多次以收到家書為由,多次回家拒絕為曹操治病。

只可惜,他妻子不比司馬懿的妻子張春華,司馬懿裝病被婢女看到了,張春華可以殺婢女來保守秘密,華佗說自己妻子病了,他妻子卻不能配合他。結果後來曹操派人調查,被發現是假裝的,直接下令把華佗抓來處死。

接下來說說,當時的歷史背景,曹操雖然在朝廷裡權勢滔天,但三公制的存在,就他的權力會也受到三公的制約。曹操就故意找茬,讓當時的三公給免職掉,接著又下令廢掉三公制,重新設立丞相,由他出任丞相。自此,曹操在中央政府的權力,才真正是法禮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曹操成為丞相後,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開府,也就是招募自己的直屬官員。於是曹操就對當時很多豪門大族子弟,發出了徵召令,讓他們出來做官。當然,這個官並不是大漢朝的官,而是曹操的私屬,也就是曹操府中的官。

曹操為什麼要急招這些豪門大族子弟出來當自己的官員呢?主要是因為曹操馬上就要率領大軍南征荊州,這一次曹操幾乎是傾巢出動,所以他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有人在後方搗亂,尤其在他前線戰事不利的情況下在背後鬧事,這對曹操來說是非常大的安全隱患。

能對曹操真正造成威脅的,就是這樣豪門大族,以及還忠於漢獻帝的殘餘勢力,所以曹操在出徵前,一方面需要把這些豪門大族子弟收買拉攏到自己的陣容,讓他們跟隨自己一同南下荊州作戰;另一方面,藉此查看那些豪門大族不願意和自己合作,排除異己。

當時被曹操徵召的人,那都是非常有名的人士,比如有士崔琰、司馬防、司馬懿,楊修、還有華佗等人。也正因為此,華佗藉口妻子生病不肯出來。如果換做平時,曹操也許睜一隻閉一隻眼,畢竟對他們下手,會讓曹操留下不好的名聲。問題是,現在曹操馬上要傾全國之兵南征荊州,他們這種不合作的態度,顯然會讓曹操的後方沒有安全感。

這種背景下,他直接亮出底線,就是現在大家必須明確站隊,我不會容忍有人騎驢觀望。要麼跟著我混,要麼去死。你如果不服,就看看是你的頭硬,還是我的刀硬。

面對曹操的強硬態度,華佗還是不願意屈服,曹操自然也就不能再放過他。曹操這樣做的意思很明顯,就是告訴大家自己這次是動真格,那怕是揹負不好的名聲,甚至引起部分豪門大族的不滿,都再所不惜。接著,曹操有將不肯與他合作的孔融全家殺死。

從大的歷史背景下說,曹操殺華佗,主要就是為加強中央集權,為南征荊州做準備,並不是所謂的生性多疑而殺華佗。換種說法就是,華佗是用來殺雞儆猴的“雞”,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叨說歷史


我們都知道,華佗是三國時期的著名神醫,他的醫術直到現在還被人們所稱頌,他的死亡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演義的版本,一個是史書的版本。無論從哪個版本看,華佗都死的不冤。

首先是演義的版本,也是流傳最廣的版本,按照演義的說法,從古至今,很多人都在為華佗感到不值,說:“曹操無知,如果曹操當初接受華佗的治療,早就統一三國,稱霸天下了。”但是真是曹操多疑嗎?其實並不是,而是華佗的話實在無法讓人信任,並且曹操也因此救了自己一命。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某一天,曹操的頭風病發作,急命華佗來診脈,而華佗給曹操提供的治療方式是:“大王頭腦疼痛,因患風而起。病根在腦袋中,風涎不能出,枉服湯藥,不可治療。某有一法,先飲麻肺湯,然後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方可除根。”結果一向多疑的曹操認為華佗這是想殺死自己,於是便殺了華佗。

華佗問診

但是用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曹操是睿智的,因為當時的醫療條件,第一沒有無菌室,即便開顱手術成功了也無法保證傷口不感染;第二沒有酒精,即便當時已經有用火加熱消毒的方法,但是以當時的條件是無法殺死全部病菌的;第三是當時的麻藥效果並不是那麼好,如果在手術過程中,曹操有一點異動,讓華佗不小心切斷了哪根神經,那曹操即便不死也殘了。所以說,曹操沒有讓華佗為自己進行開顱手術是救了自己一命。

然後是按照《三國志》的說法:華佗是曹操殺的,但是華佗並沒有建議曹操做開顱手術,他的死另有原因。

在《三國志》和《後漢書》中,都記錄了不少關於華佗治病救人的神奇醫術,但是他救治的對象大多是中下階層,像曹操這種站在時代頂尖的人物,並沒有想過讓華佗來給自己看病。

而讓華佗接觸到曹操的人是廣陵太守陳登,華佗曾為陳登醫治時說陳登的病會在三年後復發,如果身邊有良醫,就能治好,結果三年後陳登果然病情復發,身邊又無良醫,於是病死了。由於陳登的病情被華佗說中,所以陳登死後,華佗的名聲大振,曹操也是聽說了這件事之後才招華佗治病。

陳登之死

而華佗也的確緩解了曹操的頭風病,所以曹操為了能一犯病就得到治療,就命華佗陪伴左右。後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開始親理國政,成天忙得不可開交。由於得不到適當的休息,頭風病越來越嚴重,於是“使佗專視”,華佗成了曹操一個人的專用醫生,可是華佗卻受不了這樣的生活,呆了一陣就告假回家了,三國志•華佗傳》給的理由是由於收到家信,“久遠思家歸”。誰知他這一去就不回了,儘管曹操幾次派人去催,但華佗都以妻子生病為由,不肯再來,被頭風病折磨的曹操便命人前去查探,結果發現華佗妻子很健康,暴怒的曹操便將華佗押回許昌,準備處死他。曹操的謀士荀彧認為華佗是神醫,能救天下人性命,向曹操求情希望曹操能赦免他的罪。但曹操卻說:“不用擔心,難道除了他,天下就沒有這種無能鼠輩了嗎?”於是在審訊中將他拷打致死。

但是我們都知道曹操是很愛惜人才的,明知華佗醫術高超,卻為何不愛惜他呢?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是古代醫術的地位很低,所謂:“上者醫國,下者醫人”,像華佗這樣即便醫術再高也不過是一個赤腳醫生,所以曹操才會稱華佗為鼠輩;第二是華佗這樣的人長時間為中下層的人治病,一定有一顆懸壺濟世的心,而曹操把他當做自己的私人醫生,不被華佗所接受,所以曹操認為華佗不可能為自己所用,而曹操曾說過:“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所以他看到華佗不願意為自己治病後,就起了殺心。

所以說,追求自由和尊重的華佗被唯我的曹操折磨而死在於沒有摸清曹操的性格特點,一個小人物沒有能力卻非要反抗大人物,死的不冤。


大漢史談


說起華佗這個人,很多人應該多少都有所瞭解。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華佗的醫術精湛,一般醫生治不好的病,經過他的治療,病人往往就能藥到病除。一個有名的例子是,華佗為關羽刮骨療傷。本來關羽因為中了毒箭,整條手臂只能被截肢,這是那時一般醫生的做法。然而華佗卻另闢蹊徑,採取外科手術的做法,刮骨去除毒素,經過這麼一番治療,關羽總算沒有因為中箭而損失一條手臂。

不過華佗的結局卻很慘,因為替曹操看病,說要開顱手術才能治好,曹操一聽,這不是想要謀害他嗎?於是就把華佗抓了起來,後來把他殺掉了。如果曹操接受了華佗的建議,那麼他的頭痛病能被治好嗎?顯然是不能的,華佗說曹操患的是頭風病,頭風病一般人都知道,跟偏頭痛差不多,只不過更加嚴重一些。其病因顯然是神經出了問題,神經出問題,即使以如今的醫療技術水平而言,也只能通過服用藥物緩解,很難做到根治。

華佗說要做開顱手術,顯然是誤診,先不說那時做開顱手術病人能否活下來,像神經手術這種要求較高的手術,以華佗做手術的經驗,還真不一定能做好。一旦手術過程中出現一點差錯,曹操就一命嗚呼了,風險這麼高,做完後還有很高的感染風險,這樣病人活下來的幾率就更小了。更何況華佗這樣也治不好曹操的病,因此,聽到華佗說要用鋒利的斧頭砍開腦袋治病,曹操認為這是華佗在謀害自己,確實很有道理。

但小說多少有點誇張的成分,實際上,歷史上的華佗醫術並沒有那麼精湛,而且醫德也不高。他治療病人不治療徹底,治療一半就擱下了。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華佗替東城太守陳登看病,陳登肚子裡有寄生蟲,華佗用藥驅蟲,緩解了陳登肚子痛的病症,但是卻沒有做進一步的治療,還說讓陳登等三年,病情再次發作的時候,他再來診治。實際上華佗這麼做是為了謀個一官半職,結果後來他忘了這事了,陳登也因此而死。

這樣一個醫生,縱使在古代都是百姓所鄙棄的。不管是小說中的華佗,還是真實歷史上的華佗,最後結局都不好。可以說,落得這樣的結局,只能說他自作自受。醫術再高超,如果高估自己的醫術,也只會害人。沒做過的手術,華佗就輕易去做,這不是害人是什麼?說曹操殺華佗是因為他多疑,還不如說這是曹操為了保命。只不過一般人不願讓華佗治療可以選擇拒絕,但曹操作為一個丞相,有人要謀害他,他自然不會輕易放過那個人。從這種角度來看,曹操的做法可以稱得上睿智。趁著華佗還未對他動手,他就先下手為強殺了對方,儘管華佗本意也沒打算殺曹操。


新奇事雜貨店


曹操殺華佗,表面上看來的確是曹操多疑所致,但實際上華佗之死責任全在曹操嗎?華佗真的沒有任何過失嗎?

流傳最廣的就是《三國演義》中的記載:曹操得了頭風之病,整日頭疼不已。然後召華佗來醫治,“佗針鬲,隨手而治”,於是曹操想讓華佗做自己的侍醫,專門為他治療頭疾。但華佗藉口“久遠思家歸”告假回家,再也不回曹營,曹操大怒,派人將其捉回,仍舊請他治療頭風,華佗這次跟曹操說了實話,“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就是說短期內這個病是沒辦法治療的,即便長期醫治,也是苟延歲月而已。又說如若痊癒,必先飲用麻沸散,再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才能徹底治療。多疑的曹操以為華佗是為了藉機殺他為關羽報仇,從而下令將華佗處死。



且不說曹操的疑心,我們來分析一下華佗所說“開顱治病”的方案有沒有可行性。

個人以為,華佗開顱手術只存在理論中,所處時代並沒有達到可以做這種大型手術的條件。

  • 首先,當時醫療條件下,無法避免術後感染的問題。華佗採用的手術工具是“利斧”,而非現在用的精準快的手術工具,能不能迅速剖開腦骨另說,光“利斧”的消毒、無菌就做不到,那麼意味著一旦手術,極大的可能會出現顱內感染,而曹操年老體衰,根本沒用抗衡感染的能力,所以後果可想而知。
  • 其次,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無法做到迅速止血。此類大手術,除了細菌感染的問題,另外就是止血問題,而通常中藥的止血不外乎內服外敷的丸、散、膏,起效慢,就連傳統的雲南白藥此時還沒出現,迅速止血根本做不到,華佗做這樣的手術恐怕出血就會導致病人喪命。

  • 最後,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無法做到手術中的急救。我們日常的小手術,一般都有心電設備檢測,輸血補液設施以及電擊吸氧設備等等,手術中會經常遇到血壓下降、心臟驟停等問題,那麼這些設備的急救作用馬上顯露出來,而華佗在當時要做這樣的手術,僅用利斧就完成,顯然是不現實的。

除此之外,開顱手術前所未有,面臨的醫學問題多之又多,微小的失誤便會致人死亡,所以說當時的曹操不開顱還可苟活一段時間,如若同意開顱,必然是十死無生的結局。生性多疑的曹操豈能容忍這樣的結果?從這個角度看,曹操認為華佗要故意暗害自己也是能講的通的。


華佗被殺,自己就沒有責任嗎?

不可否認,華佗的確醫技高超,能提出開顱這樣的方式來治病,理念是先進超前的,他很自負,認為自己所說的就一定是對的。但他沒想到的是,在這樣一個亂世,一個專權的時代,他這種自以為有風骨的性格其實並不適合生存的,正所謂“嶢嶢者易折,皎皎者易汙”,可以說他的性格註定了他悲慘的結局。

同時,另一方面華佗雖是名醫,但他並非尊重醫生這個職業。《三國志》記載,華佗“然本做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在這種士大夫為上的時代,“學而優則仕”才是唯一讀書人的信條。華佗出身士人,但無奈之下從了醫者這一賤業,遊走於高官顯貴之中,難免有著心理的失落感,這樣性格也變的很難與人相處。《後漢書》記載他“為人性惡,難得意,且恥以醫為業”。所以他也在找一個入仕為官的機會。

恰好,曹操頭風之症給了他這樣一個機會。華佗正是利用為曹操治病的機會,以醫術來要挾曹操為其加官晉爵,以此一舉登上仕途。然而曹操顯然不是一般人,他首先雖然依賴華佗為其治病,但從心眼裡並瞧不起醫者這種賤業。其次,他看不起華佗這種以勢挾人的人品。於是曹操不僅沒有讓華佗得逞,更是直接殺其人,誅其心,以斷其望。對於殺華佗,曹操並沒有後悔,他經常說“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吾不殺他,病亦難愈”,可見,曹操殺華佗並不後悔。



曹操睿智,殺人用法度。

出於多疑也好,出於私心也罷,曹操畢竟是殺了華佗,但曹操殺人絕非憑一時好惡來殺人,深層次的原因更是殺華佗以威懾有異心的群臣,這也同時合了曹操那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的心態。

曹操每殺士人,必以“王法從事”,以示對朝廷法度的尊重。以《漢律》,華佗以“大不敬”之罪從重懲處,以此罪斬殺華佗,也的確讓他人無話可說。



結語:在專權時代,個人向權利執掌者的挑戰無疑是愚蠢的,華佗生存在這種弱肉強食的時代,個性鮮明、性格突出顯然不是好事,無論他是否真的“養病自重”,但就他的個性而言,實際上走的是一條有死無生的絕路。而曹操呢,多疑善變,重其才不重其人也是釀成悲劇的重要原因。由此看來,無論如何華佗的結局似乎都是註定已久的。


望風瑟瑟


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他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尤其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

然而,一代聖手華佗卻淒涼的死於獄中,他所有的著作無人敢接受,只能被迫與他一起陪葬。

華佗的死與一代梟雄曹操有直接關係,不過對於他的死,也流傳著兩種不同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曹操頭疾症十分嚴重,想請華佗專門為他治療。華佗說:“這病在短期之內很難治好,即便是長期治療也只能延長壽命。”

後來華佗收到一封家書,申請暫回家中,不料到家之後,便一直以妻子病重為藉口,多次請求延長假期而不返。

曹操三番五次寫信讓華佗回來,又下詔令郡縣徵發遣送,華佗自持有才能,一直對詔令置之不理。

曹操很生氣,便派人去查看,並吩咐:如果他妻子真的病了,便賜小豆四千升,放寬假期期限;如果欺騙,就逮捕押送。

結果華佗撒謊,曹操便下令將華佗關押在獄中。在押期間,有大臣替華佗向曹操求情,但是曹操卻不為所動,毅然對華佗嚴刑拷打,而後致死。

對於第二種說法,相信很多網友都非常清楚,華佗之所以死,是因為曹操頭疾嚴重,華佗出於醫者仁心,建議給他做開顱手術,結果被生性多疑的曹操治罪而死。

對於兩種說法,一直被廣大網友認定是曹操太過多疑。不僅最終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也讓世界損失了寶貴的醫療財富。

但經專家多方考量,一種新的說法被脫穎而出,那就是此舉是曹操的睿智之舉,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一:當時開顱手術條件並不具備。

現在的醫療水平,開顱手術也算是了不起的大手術,不僅需要找業內名醫,而且對於手術中所用的藥品要求也是相當的高。

而華佗在世之時正是條件比較差的三國時期,雖說華佗是外科鼻祖,但藥品與器械根本無法與現在相比較。

華佗要給曹操做手術,也是存在自傲與虛榮心理的。畢竟如果這場手術一旦成功,他的名聲會更加遠播。

畢竟曹操並非一般人,而是一代霸主。還有一點,那便是當時華佗太過心高氣傲,他並沒有很全面的想到手術所有細節。

比如當時沒能麻醉測試、麻醉的用量如何?大出血後將如何處理等等,畢竟當時並沒有輸血的概念。

一旦大出血,無論作為醫生與病人,只能聽天由命。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因素,就是當時無法進行無菌手術,一旦被細菌感染,也是無法救治的。

原因二:華佗恃才而驕,不具有醫者心。

曹操曾經聘請華佗為侍醫,但是驕傲的華佗不願意。他骨子裡希望可以求得仕途,所以他借家中妻子生病為由,幾番拒絕曹操求醫的請求,以此可以達到他的目的。

作為一個醫者,凡事應該以病者為先,更何況是可以掌握生殺大權的曹操呢!華佗是一位名醫,他很清楚當時曹操的痛苦,而他卻可以安心在家裡休養。

此舉缺乏最起碼的醫者心。這樣的一位醫者如果任由他如此,會被許多人效仿。

原因三:曹操不能受制於人。

在中國古代社會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和“學而優則仕”是眾多讀書人的信條。

華佗所生活的東漢時期,社會上讀書做官的熱潮已經達到頂點,公卿大多數是熟悉經術者,漢順帝時太學生多達3萬人,學儒讀經成為社會風尚。

而醫藥技術雖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但卻為士大夫所輕視,醫生的社會地位不高,名醫棄醫從政的例子很多。

這種社會風尚不能不對華佗有所影響,入仕做官也是華佗的人生目標,從醫只是他的“業餘愛好”。

華佗為了求仕兩度以曹操的病威脅他,而且華佗犯了“欺騙罪”和“不應召罪”。而曹操是有名政治家,他事事均以漢室法律為基本準則。

所以曹操以漢律之名,懲治華佗,不僅可以捍衛了法律與自己的地位,而且也警告了有著不臣之心的人們。

一直被廣為傳播曹操殺華佗,是因為曹操生性多疑。而通過有書君的分析是不是覺得曹操也並非一味的疑心重,從大局上看來還是相當睿智的。

他殺了華佗,雖然給醫藥界帶來了損失,但在當時,卻敲山震撼到與華佗一樣的士族階級的,警告了一些有著不臣之心的人,安穩了朝局,還是相當睿智的。

有書君語:有書君送福利啦!!私信有書君,回覆“福利”即可【免費領取52本】高分好書,限時福利,不容錯過哦~


有書共讀


華神醫不講醫德,曹阿瞞整肅醫風。

忘掉三國演義裡的燒腦開顱術吧,華佗之所以惹怒曹操,就是因為他老人家醫風不正,不講醫德。

華佗這個人,醫術高超是不假,還獨創了東漢的老年廣場舞——五禽戲——這種預防保健療法,以及麻沸散為輔助麻醉藥物的外科手術治療模式。

大家想象一下, 在今天如果有這樣一位神醫,業務技術專精,對待平民病患猶如春天一般溫暖,還在醫學院任職著作,帶了一幫研究生,沒事兒教著看不起病的老頭老太太跳健康廣場舞調養身體,無從哪一個方面說來,這位醫生看似都是人中翹楚,說不出來他的壞話。

可是,偏偏院內組織的各種觀摩、考核、講座和上面安排的給大人物看病這種政治任務他不積極。

非但不積極,甚至是持有牴觸心理。

非但是持有牴觸心理,他甚至把牴觸心理直接都擺在臭臉上了。

直說了吧,爺不想伺候你!

這怎麼行呢?您老豈不是超越現實環境的一種存在嗎?

哪個院長見了他不尷尬癌都犯了?

曹操就被眼前的這位神醫給氣個夠嗆。

曹操老是犯頭風病,久慕華佗,請來了這位名醫為他看病,華佗使用了保守療法——針灸,每次曹操一犯病,針到病除。曹操很開心,聘他做了貼身保健班子重要成員。

隨著曹操病情加重,華佗勸他:“你這病屬於超級疑難雜症,我得回老家一趟,取回我的秘方,回頭好好治治你。”顛了。

把曹操撂在那裡不聞不問,再也不回來了。開始還寫了幾封信請假,說他老婆病了,得在家照顧他老婆。

華佗老不回來,曹操就著急了,寫信催他,我離不開你啊親!

華佗跟家裡待著,跟沒事兒一樣,裝糊塗。

一來二去曹操就急眼了,派人上門查看,假如他老婆真有病,那就給他些賞賜,寬限他幾天再回來,要是他老婆沒病,直接綁回來。

於是就直接綁回來了。

曹操這個恨啊,給他關了禁閉,等著華佗賠禮道歉,華佗硬骨頭,絕不就範,曹操一著急,似乎頭疼病也被氣得好了一些,“死了你這張屠戶,未必吃不成褪毛豬!”

把華佗給殺了。

曹操殺華佗,出師有名,理所應當。

好端端的給曹操治著病,醫生溜號了,這是犯了擅離職守之罪吧,病人抬進手術室了,你主刀大夫看手機直播去了,這能行嗎?

通知你趕緊回到崗位上,你各種花式理由拒絕,還拿出自己的老婆做擋箭牌撒謊,就事論事,你這一手兒陽奉陰違、對抗領導的罪名能落實不?

知錯就改,善莫大焉,仍然是可以受到重用的好乾部,可你回來了卻絕不坦白從寬,堅決選擇抗拒從嚴,頂風而上,對你殺雞駭猴、以儆效尤,總不為過吧?

尤其你的身份不是一般老百姓,是領導身邊的貼身保健班子重要成員,是在編公務人員,知法犯法,罪加一等!越是身邊的人越是要嚴加約束,哪有任何問題?

曹操一生閱人馭人玩人無數,他深深知道,不重視這種違規行為,任由其自由化思想氾濫,隊伍就不好帶了,曹操要給後世打造出來的是一個具備嚴格制度的正規班底,而絕不是一個草臺班子!

這種不講誠信、對抗組織、醫德極差的害群之馬,曹操豈能容之?




歷來現實


歷史上曹操殺死神醫華佗真的是因為華佗要給曹操做開顱手術,被多疑的曹操,以刺殺之名把華佗給咔嚓掉了嗎?實則不然,曹操之所以殺死華佗,除了曹操殘暴之外,不得不說華佗自己也是作死,不作不死。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華佗的作死人生。

華佗,生於東漢末年,職業大夫,精通醫藥、針灸、養生之術,還發明瞭麻沸散,實施外科手術,精通內、外、婦、兒各科,治好了無數的疑難雜症,是名副其實的的神醫。關於華佗之死,在《三國演義》中被描繪成曹操患上了頭風病,華佗在診斷後,建議將曹老闆的頭顱劈開,做一個外科手術,方可治癒。曹操一聽,這簡直就是在謀殺自己,於是以刺殺的罪行將華佗關押拷打致死。

小說終歸是小說,並非是歷史。在《三國志》中記載,華佗雖然醫術高超,被稱為“神醫”,但是依然被世人視為“賤業”,等不到相應的尊重,為此華佗曾懊悔不已。後來,曹操得了頭風病,華佗被請去予以診治。華佗在診斷後,對曹操說:“你這病短期無法治癒,長期也就是延長壽命吧!”這裡隱晦的意思就是曹操你攤大事了,沒救了,準備後事吧!他這話說完之後,就以思家為由,撂挑子回家了,並且告訴曹操說他老婆生病。(有專家說是華佗是個官迷,以曹操的病為要挾,希望曹操給他高官福祿,才欲擒故縱。)



曹老闆頭還疼著,三番五次來信請華佗回來給他治病,又下詔令郡縣徵發遣送,華佗自持有才能,不喜歡被人役使,就是不出發。這一下,曹老闆很生氣,就派人去查看,如果華佗的老婆的真的病了,不僅賜物,還允許他繼續在家待著,否則就逮捕押送。結果是華佗說謊了,曹操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按漢律欺君之罪和不從徵罪都是死罪。當時,荀彧向曹操求情希望看在華佗醫術高超的份上,饒他一命。然而,曹操把他看成一個無能的賤民,不用擔心,不需要這種無能鼠輩。



最後,華佗在獄中被拷問之死,他的醫書也因為獄卒擔心惹禍上身,而被焚燬。同時,曹操也吃了惡果,不久之後,曹操的寶貝兒子曹衝病危,曹操才追悔莫及,這一切都是因果報應呀!各位,你們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