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出现帝银事件呢?

铁男春秋


其实所谓帝银事件的全称应该叫帝国银行抢劫事件,这起悬案时至今日依然迷雾重重,它比表面上看起来还要诡异和复杂,大抵应该属于细思恐极系列的事儿。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很多吃瓜群众,几乎都对案子持阴谋论的态度。我们先来看看事情的经过。

帝银事件经过

1948年1月26日下午3时左右,位于东京的帝国银行椎名町支行就要关门了,处于战后盟军托管状态的东京非常混乱,且当时刚刚过完新年(日本废除了农历,他们的新年就是公历1月1日),很多人还没从休假状态调整回来。

这是银行走进一个着西装带着红袖标的中年男子,他自称是厚生省东京防疫队成员,一边分发名片,一边寻找银行负责人。因当日支行长牛山请假,所以代理支行长吉田接待了他。

这名男子向吉田递交了名片,上面显示身份为“厚生省技术官员:医学博士XXXX”,随后他声称有4个人因饮用附近二町目阿伊达门前的井水而罹患痢疾,其中1个曾来过这家银行,故此受盟军司令部霍托克中尉指示,对银行人员进行防疫和消毒。

因为当时日本没有现代供水和下水系统,这类水源传染病横行,所以银行全体16名职工没有怀疑,很快在男子的指导下服用了第一种药物,并等待1分钟后服用第二种。然而药物服下后所有人都产生了服用大量烈酒的眩晕及呕吐感。

在他们请示男子后去厨房漱口的时候,开始一个又一个的失去了意识,已经无法正常行走的女职业村田正子挣扎着爬到银行外,正巧两名女学生经过,这才报了警。可惜这个时间差已经足够罪犯将银行里16万日元现金加1万多日元支票席卷一空,逃之夭夭。

警察赶到后看见银行里一片狼藉,所有人都倒地不起,当场就有11人死亡,送医途中又有1人死亡。这场可怕的劫案震惊了整个日本,在当年来说用这样的方式抢劫真的算高科技了。

云山雾罩的调查

警察在现场没有发现银行职员说的名片,大抵应该已经被凶手收回了。但他们很快就通过走访找到了一些线索,凶手在正式作案之前是经过彩排的。种种迹象表明,凶手应该药物知识精熟,否则他不可能作案时示范吃药却毫发无损。

1947年10月14日,安田银行荏原分行经历过类似事件,那人只是欺骗员工服下无毒的药物后离开,留下一张名为松井蔚的名片;1948年1月19日,三菱银行中井支行业也遇到这样的事件,凶手撒了一通消毒水后离开,留下一张名为山口二郎的名片。

日本传奇刑警平冢八兵卫很快接手了这个案子,说来这个平冢刑警的职业开端也是搞笑,1939年的时候丫没病没灾的在街上溜达,结果因为长相感人被当地警署给当成嫌犯抓了,一通暴打之后平冢同学怀着一颗报复警察的心去东京当了警察......

接手这个案子后平冢很快整理出两个调查方向,第一个是凶手的名片,第二个是案件中使用的药物。很明显第二个更直接一些,所以东京警察开始集中精力调查药物成分,结果很快出来了,这是一种不知名的氯化物。

检测机构从尸体的损伤情况很快判定,这种剧毒臭名昭著的731部队一直在研究,于是警察很快请来了前731部队的官员共同调查。然而诡异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1948年6月25日,陆军第九研究所(登户研究所)直接给警察高层发出指令,立刻将调查结果移交军方,同时总检察长也给警察下达命令,停止一切相关调查!

这边的线索彻底中断后,警察只能重新回到第一个调查方向,凶手在彩排中留下名片中那张松井蔚是真的。他们很快找到松井博士询问,松井制作的100张名片中有8张还在自己手里,又收回了其中的62张,还有22张属于丢失与案件无关。那么凶手使用的就是最后这8张分发出去的名片之一了。

疑点重重的嫌犯

1948年8月21日,警察宣布凶手找到了,他们在北海道小樽抓捕了人物彩画家平泽贞通。对于认定平泽为凶手,警方给出如下证据:

  1. 平泽贞通与松井蔚交换过名片,但无法提供那张名片。
  2. 平泽贞通声称案发时不再现场,但无法证明自己不再现场,他女儿不能当证人。
  3. 平泽贞通曾经干过银行诈骗的事情。
  4. 平泽贞通的银行账户突然有一笔13万日元的巨额存款。
  5. 他顽抗了1个月后认罪了。
  6. 他能够按照凶手的方式不沾牙齿连续服药。
  7. 对不起,只能找到这个证据了。

对这样没下限的调查结果,平泽贞通当然是不干的,他在庭审时悍然翻供,全盘否认自己的罪名,并且给出下列答复:

  1. 我的钱包在1947年12月26日被人偷了,名片随之丢失,当时我去报案了。
  2. 我确实拿不出下午3点左右的不在场证明,但当天我下午2点在东京站会见一个前船舶管理组织工作的寡妇,足足用了40多分钟,这是有很多人可以证明的。半个小时的时间,我飞都飞不到那家银行。
  3. 我确实之前跟银行有些误会,但并非诈骗,我们已经和解了。
  4. 那13万日元是我给一名显赫人士画不可描述作品的酬金,我不能提供他的名字。
  5. 我确实认罪了,你们对一个被疯狗咬过的人刑讯逼供一个月,石头也会认罪的吧?
  6. 那种方式喝药也不难学,排练几回就会,而且我根本不懂药物或者化学知识啊!
  7. 没关系,反正现在我翻供了。

然而鬼子法官显然无视了疑罪从无的原则,在这种证据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判了平泽贞通死刑。画家当然不干,立刻要求上诉,然后案子被发回重审,法官继续给他判死刑。几个循环后,大家也习惯了,倒霉的平泽以死刑犯的身份关到1987年病死了......

细思恐极的推论

整个帝银事件到这就算告一段落了,但我们回头想想肯定会有点毛骨悚然。吐槽机不是一个阴谋论者,但这起案件中有些东西确实很诡异。比如使用的氯化物毒药,氯化物是剧毒,能够延时1分钟造成多人同时中毒的药物几乎不可能是民用的。

再比如强行终止毒物调查的陆军第九研究所,那完全是一个全科目的战争武器研究所,项目包括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电波武器、经济战设备(假币)、情报武器等等。这样的研究部门为何战后依然存在,而且继续拥有干涉地方的权利?

若再深想一些,盟军司令部知道这种情况吗?资料显示两者在1950年曾经合作印刷朝鲜战争使用的传单,那么之前呢?如果盟军不知道,那鬼子在战后研究这些玩意想干嘛?如果盟军知道,那他们想把那些东西用在哪?


历史吐槽机


帝银事件,是指发生于1948年1月26日东京都丰岛区帝国银行(后来的三井银行,现时为三井住友银行)内的一起银行抢劫案,案中造成12人死亡。

事件经过

1948年1月26日下午3时,在东京都丰岛区帝国银行椎名町支店快要关门的时候,突然进来了一个约45岁、穿着西服带着红袖章的男子。他一边向店员散布名片一边寻找支店店长,因为店长腹痛所以由代理支店长接待。男子的名片上写着“厚生省厚生部某医学博士”,他声称附近有四人感染了痢疾,其中一人曾来过这家银行,他接到同盟军司令部的指示前来分发预防药,消毒班稍后也会过来。他宣称药物共分两种,第一种药物和牙齿的珐琅质接触时会有疼痛感,因此要直接吞下。第二种药物则要在一分钟后再服用。在他率先示范过后,包括一名职员的小孩在内的16人都照着吩咐喝下药水,据幸存者描述喝药时非常痛苦,这种感觉就像是不能喝酒的人突然喝烈酒一样。一分钟后服用了第二种药之后有人提出要去漱口,中年男子同意,但是在走向厨房的过程中店员一个接一个的晕倒。意识模糊的职员村田正子爬到了道路上,向两名女学生求助,后者报告了附近的警署。16人中有11人当场死亡,一人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断气。

争议与审判

幸存者看过平泽的相片后未得出确定的答复。平泽在刚遭到逮捕时否认控罪,但却于9月23日作出招认的供词,10月12日被起诉。12月20日,平泽在东京地方裁判所判决时又进行了翻供,1950年7月24日地方裁判所一审判决死刑,1955年4月7日向最高法院上诉遭到拒绝,5月7日被确定为死刑。在之后的岁月里,平泽不断进行上诉并3次试图自杀,但都自杀未遂。一直到1987年5月10日,已届95岁的平泽才在八王子医疗监狱内因病去世,此时距离死刑判决已过去30年。

对平泽的审判存在诸多争议,例如警官平冢八兵卫在办案过程中刑讯逼供,平泽本人也患有科尔萨科夫综合征的后遗症,他的不在场证明是当时处于家中,因为证人都是直系亲属因而没有效用。平泽也没有使用氰化物的知识、经验和获取氰化物的途径。有些人认为平泽的被捕只不过是为了转移对731部队的注意,直到他死后仍有人在争取为其翻案。


往劫虛渡


1948年,二战后的日本一片萧条,人们还笼罩在战争带来的阴影中。1月26日下午3点,位于东京都丰岛区长崎町的帝国银行,门可罗雀,显得异常冷清。今天来上班的16位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收拾整理手里的各种表格资料,准备下班。

正在这时,一位男子径直从员工通道走到了银行柜台前,手臂上戴着“东京都防疫班”的臂章,大声问道:“你们的支行长在哪里?我是东京都派来的,有事找他。”

由于支行长身体突然不适,将行里的工作交给了副手吉田,赶往医院去了。吉田忙不迭地迎了上来,打量着这位不速之客。来人大约50多岁,一头花白的头发,身穿整洁的白色衬衫,显得儒雅而有风度。

在亮明身份后,来人递上了一张名片,上面写着“东京都卫生课并厚生省厚生部医学博士”。他接着说道:“有一个感染了赤痢的人,曾经在上午来过这家银行,美国占领军司令部要对此处做消毒处理,我奉命提前赶来向大家发放预防药物。”

由于赤痢传染性极强,加上这位男子又打着占领军的旗号,吉田只好认真对待,将职员们召集到了大厅里。

在得知现场只有16名工作人员后,男子叫吉田准备了17把勺子,他要现场给大家示范预防药的服用方法。他取出随身携带的金属药盒和一瓶药水,用注射器往勺子里注入了几毫升药液,一仰头将药液一饮而尽。随后,男子又取出一瓶药水,解释道:“这是一种中和剂,能减轻第一种药对你们牙齿珐琅质产生的疼痛,需要在服用第一种药物一分钟后才能服下。”

现场所有人,都乖乖地依葫芦画瓢,喝下了全部药物。在喝下第二种药后,银行里的16位职员全部倒下了,有12人当场死亡。其中身体素质较好的4人昏死去过后,侥幸存活下来。

男子随后不慌不忙地拿走了十六万四千元的现金,和票面为一万七千元的支票。接着在现场逗留了十多分钟,带着全部的作案工具和那张名片,溜之大吉。

警方随即介入调查。从现场遗留的遇害者的勺子中,警方找到了氰化钾的成分,证实男子实施了投毒并抢劫银行的行为。

而第二种药物,警方怀疑是水。是罪犯为了减轻职员们身体的不适,又能保证所有人不离开大厅而故意设置的。

警方由此判断,罪犯是一个对剧毒药品有相当知识储备的人。他能精确把握氰化钾对人体的致死量和时间,以确保在第一种药物服下后,无人死亡情况的出现。否则,现场就将失控,他的抢劫计划也会落空。

正当警方紧锣密鼓调查案件的时候,罪犯却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安田银行板桥支店取走了支票上的钱,并在支票签名处,留下了假名和不存在的地址。这让警方大为光火。

在后来的深入调查中,警方发现,相同事件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在10月份的安田银行里,相同的剧情和手法已经上演过一次。所不同的是,职员们在喝下药物后,并没有死亡事件发生,银行也没有遭受损失。

第二次事件发生在帝银事件前一周,同样的人物和同样的理由,出现在了三菱银行。不过该银行负责人多长了一个心眼,对男子要求服药的缘由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并没有一个感染赤痢的人来过银行。该男子只好以记错店名为由,悻悻离去。临走时,还不忘将随身携带的药水洒在地面上,声称为以防万一,先对现场进行消毒。

警方推测,之所以第一次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可能是罪犯在做彩排,第二次是谨慎的行长救了大家的命。

不过这两次行动,罪犯都将名片留在了现场。

那么,凶手究竟是谁呢?

警方大致刻画了凶手的几个特征:此人精通药剂学,受过高等教育,对银行工作熟悉,或许还曾在部队服役过。

但调查持续了大半年,案件依然扑朔迷离。很多人相信,这又将成为一件无头公案。

不过,在当年的8月21日,警方突然宣称抓住了凶手。他是一个名叫平泽贞通的东京彩蛋画家。此人不但画技高超,在日本国内还小有名气。

平泽贞通的归案,让日本人纷纷质疑,他们不相信这位名画家会犯下如此血腥残暴的罪行,要求警方公布调查过程。

原来,警方抓住了平泽贞通遗留的名片展开了调查,将目标锁定在了名片主人“松井蔚博士”身上。而这位严谨的医学博士恰好把他送出去的名片都做了记录,于是,警方顺藤摸瓜,找到了平泽贞通。

最为关键的是,三家银行的工作人员,都指认了平泽贞通是出现在现场的男子。在案发后,平泽贞通的银行账户上莫名地出现了一大笔钱,并且无法解释这笔钱的来源。

不过,警方一直没有找到平泽贞通购买氰化钾的证据。平泽贞通也一直声称自己是冤枉的,在狱中不断地上诉,最后病死在了监狱里。


张生全精彩历史


帝银事件是发生于1948年的一起抢劫日本东京帝国银行的案件,因其扑朔迷离、疑点众多被选入《明治百年100大事件》。虽然最终一名疑犯落网并被判死刑,但究竟孰系真凶,罪犯又是如何行凶的,一直都未有定论,成了持续70年的一个谜。

事发后的帝国银行椎名町支店

1948年1月26日下午3时,东京帝国银行(就是后来的三井住友银行)椎名町支行快要关门时,突然走进来一位穿着西服、带着袖章、约45岁上下的男子。他的名片上写着“厚生省技术官,医学博士山口二郎”。

这位山口博士说道:“附近几家刚刚发生了食物中毒,很多人得了痢疾,我们来调查。据说有一个人今天来了你们银行,我怕会感染,所以把预防药拿过来了。明天预防局还会再来消毒。”

药物共分两种。山口博士告知银行职员,第一种药物和牙齿的珐琅质接触时会有疼痛感,因此要直接吞下。第二种药物则要在一分钟后再服用。他率先示范,拿出一个小瓶,往调羹里滴了几滴药水,吞了下去。

还原凶手示范喝药水经过(借助巧妙手法没有真喝下去)

15名银行职员和其中一名职员的孩子不疑有诈,照着吩咐喝下了药水。据说,这种药喝下时非常痛苦,就像不能喝酒的人突然喝了烈酒一样,产生剧烈的灼烧感。

一分钟后,山口博士给每个人又发了第二种药物,声称能够减缓刚才的灼烧感觉。所有人迫于灼痛,赶忙喝下了药水——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位山口博士却没有吞服第二种药水。

几分钟后,几乎所有的银行职员都晕倒了。而那位山口博士趁机向银行后面的金库走去。一位名为村元昌子的女职员挣扎着爬出银行大门,向两名路过的女学生求助。

等警察到来时,那位山口博士早已不知所踪。16名受害者已有11人当场死亡,另一人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现场一片混乱,加上当时银行正在营业,查清损失总数已是两天后的事了。

事后警方公布的嫌疑犯画像

据统计,劫匪共拿走了现金16万日元和安田银行(现惠瑞银行)的一张面值17450日元的支票。这张支票由案发第二天在安田银行板桥支行得以兑换,兑取人名和地址分别写着“后藤丰治”和“板桥三区3661号”。然而事后查明,这个人名和地址根本不存在。

这一起堂而皇之的银行抢劫案令整个东京震惊,更令东京的实际控制者——盟军总部感到颜面扫地。

当时日本仍处于二战的后遗症中,1947年重建的四党(社会、自由、民主、国民协同)联合政权曾让国民充满希望,但很快暴露出其软弱无力的弊端。物价飞涨,天灾横行。盟军总部亦只能通过配给食物来维持东京市民最低程度的生存。

帝银事件现场图

人心浮动之时爆发此桩大案,又加上嫌犯借了“厚生省技术官”、“医学博士”的头衔行犯罪之实,更使人们丧失了基本的信任。为此,东京警察厅专门成立了搜查本部,开展侦查。这一调查才发现,在安田银行和三菱银行也曾发生过两起类似的事件。

第一桩事件发生在1947年10月14日。当天下午3时左右,一名中年男子来到安田银行荏原支行,向 银行职员分发了“厚生省技术官,医学博士松井蔚”的名片,同样声称曾有痢疾患者来过银行,应盟军要求大家服用预防药物。

职员依次服用两种药物,所不同的是,职员喝下药后并没有出现异常状况。调查表明,松井蔚博士确有其人,而且他确实是厚生省的技术官员。

嫌犯在前两起事件中使用的名片

第二桩事件发生在1948年1月19日,同样是快下班时,一名中年男子来到三菱银行中井支行,分发了 印着“厚生省技术官,医学博士山口二郎”的名片。他同样声称痢疾患者来过这里存钱,要求职员服下药物。

然而当天下午银行门可罗雀,并没有什么顾客来过,这一说法受到了职员的怀疑,因此山口二郎只是在四周撒了些透明的药水就离开了。

警察在仙台找到了松井蔚博士。然而,松井蔚博士却向警察出具了那天他未在安田银行的证明——这说明在安田银行的那次“消毒”,也是嫌犯进行的一次“排练”。

松井蔚博士共印制了100张名片,发出了94张。警察对这94张名片进行了一一排查,最终找到了62张,另外的32张则不知所踪。这条线索也就没能再追查下去。

警方于是转向尸检报告,发现受害者所喝下的两种药物,第一种只是无毒的苦药,第二种则是一种剧毒的氰酸化合物。

能够接触到并娴熟运用这些化学药品的人不多,在当时除了医院研究所就只有日本731部队的退伍士兵了。在排除了医院研究人员之后,搜查本部马上 围绕日本731部队的退伍人员开始了盘查。

事后搜查本部复制的作案工具

然而,侦查却遇上了意外困难。搜查本部找到曾在哈尔滨从事细菌研究工作、后参与组建日本731部队的石井四郎中将。

他亦认为,通过氰酸化合物致死的剂量、时间都需要是专业人士才能够精确把握。而且这些药物的配方是军方的机密,普通人不可能获取。

搜查范围开始大幅度缩小,集中于医疗、防疫、药品实验工作相关的回国军医和特务人员。然而与此同时,随着媒体的调查跟进,关于日本731部队的报道渐渐引起公众的关注。

有的媒体甚至比警察动作还快,已经抢先找到了日本731部队前成员的名单,开始逐一采访调查。这让日本政府和盟军总部感到担忧。

搜查总部很快接到警告,必须停止对日本731部队的相关调查。不仅如此,各媒体以及日本731部队前成员都接到通知,禁止接受调查。侦查陷入了僵局。

正在此时,从北海道传来了疑凶落网的消息。一位名为平泽贞通的北海道画家曾与松井蔚博士交换过名片,但是以钱包被盗为理由未能拿出名片。

平沢贞通

而最强有力的证据是:从平沢的账户中,警方查出他在帝银事件后突然进账了13万4千元,而这笔钱平沢说不清来历。

警方逮捕平沢后,幸存者认出他与凶手的相貌很相似。平沢本人则矢口否认,但在一个月突然招供,接着又再次翻供。

1950年7月,法庭一审判决平沢死刑,1955年4月平沢上诉遭拒。此后,平沢不断上诉并几次自杀未遂。日本的死刑执行拖延是世界第一的,一直到1987年5月10日,平沢在监狱内因肺病去世,此时他已经95岁高龄,在狱中整整度过了39年。而确定死刑后收监长达32年没执行,也创造了当时的世界最长记录。

但是,平沢的死并没有给案件划上句号。

日本很多专业人士表示严重怀疑:平沢不是真凶。这其中有作家松本清张、政治家小宮山重四郎等知名人士,他们进行了大量的民间声援释放运动,这也客观上延缓了平沢的死刑执行。

松本清张在小说中把凶手描述成一个731部队漏网分子

怀疑者证据有以下几点:

1、氰化物的毒药从何而来?平沢是画家,从无精通和使用药物的经历,而这种剧毒药物当时只有出自军方之手;

2、平沢患有健忘综合症,他承认罪行疑似被警察诱导逼供,警官平冢八兵卫就向媒体承认使用了刑讯逼供;

3、平沢当时有不在场证明,但因为证人是家人而不被承认;

4、所谓最大证据不明收入,其实是平沢画春宫画所得,当时是不名誉的副业所以无法有字据证明。


初酒


日本的帝银事件应该是帝国银行抢劫事件,这案件被日本视为著名的“未解决杀人案件”之一,这案件实在很诡异,发生的时间是在1948年,当时的日本处在二战战败后,民生困苦,社会环境不好,自然就发生了很多诡异事件。


1948年一月二十六日下午三点多,东京都丰岛区帝国银行准备下班关门了,突然进来一位40多岁穿着西装,右臂戴着红袖标,红袖标上面写着“东京都防疫班”,来人进来大声说要找行长,刚好行长请假,由代理行长吉田接待。来人从口袋里掏出名片,分给大家,当时的帝国银行共有16位员工,名片上写着“厚生省技术官员,医学博士山口二郎”,来人声称附近有4个人喝了不干净的水得了痢疾,而其中有一个人来过银行,为了防止传染疾病,所以日本盟军司令部高度重视,特意派自己来银行进行防疫和消毒。银行员工看着这人穿着整齐,又是盟军的人,当时就没有多少怀疑,就信了八分,毕竟当时的盟军司令部就是美军管辖的,美军是日本的主子,日本言听计从呢!然后来人说,你们必须先吃药防疫,以后再消毒。说完后,这个人拿出了两种药,分给大家,他告诉大家,要吃两种药,第一种药因为对牙齿有腐蚀,所以要立刻吞下去,吃后会有灼烧疼痛感,不过不用怕,一分钟之后吃第二种药,就会好了!大家将信将疑,毕竟谁知道你手上的不是毒药啊!抢劫犯自然狡猾啦,他亲自示范把第一种药放在舌头里,立刻吞下,大家叫他都亲自试药了,也就不担心了,纷纷吞下药丸,吞下药后,果然有疼痛的感觉,一分钟后,银行员工马上吞下第二种药,只是疼痛并没有消除,反而越来越严重,抢劫犯他没有吃第二种药,现在大家终于知道上当了,来人是来抢劫银行的,可是一切都晚了,不一会儿,大家纷纷没有了意识昏倒了,抢劫犯从容的打开银行金库,把银行所有的16万日元现金,和一张一万多的支票席卷一空,从容逃离现场。



这场抢劫事件,导致16人当中的12个人死亡,震惊了日本政府,也震惊了日本警察厅,这起恶劣抢劫事件,日本警察一定要追查到底。通过调查发现,银行吃的第一种药含有氰化物,是剧毒药物,吃一点点就会死,第二种药是水,那抢劫犯也吃了第一种药,为什么就没有死呢,那是抢劫犯精心排演过,使的都是障眼法,吃的不是毒药骗过了大家!抢劫发生第二天,帝国银行的支票就在另一间银行兑现了,警察找过去也没有查到线索。警察把视线放在了毒药身上,因为氰化物是普通人拿不到的,警察越查越发现,查上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队上面去,因为这个部队研究各种毒药细菌,也许是里面的人出来犯案也说不定呢!当时的731部队已经解散了,不过退役人员还是在东京的,只要查这些人员不怕查不出来。当警察将要对731部队人员查访时,日本陆军上层马上要求警察总局停止对731部队的调查,所有调查报告上交军部,严命停止一切调查!





731部队不能查了,只能从其他地方查了,刚好当时也发生过两起类似用名片欺骗大家吃药的银行劫案,只不过大家警惕,没有成功,警察认为,这是同一个人所为,没有成功的劫案那是为了排演,最后成功抢劫了帝国银行!在这两起劫案中,犯案都掏出了名片,警察从名片中找到了线索,当然帝国银行那张名片被案犯拿走了,其他案件有一张名片写着松井博士,警察找到松井博士,松井博士承认自己有100张名片,除了丢失的,有一些人给了别人,给了别人的名片都有记录,警察顺藤摸瓜,找到那些交换名片的人,锁定了嫌疑犯,一个小有名气的画家平泽贞通,发现他有作案嫌疑。他的确和松井博士交换过名片,可名片他丢了,说找不到了!而且在帝国银行发生劫案几天后,他的存折突然有一次13万的巨款进账,而且帝国银行发生时,他提供不了不在案发现场的证人,没人知道他去哪里啦!还有就是帝国银行没死的员工说他和那时的抢劫犯样貌类似!就这样平泽贞通作为嫌疑犯被抓了起来,警察认为他就是作案者,审问了一个月,他终于招供了,承认都是他干的,然后法庭一审宣判他死刑!



可平泽贞通一直上诉自己是冤枉的,是警察对自己严刑拷打,屈打成招才承认的,自己是画家,根本不懂什么毒药氰化物,13万巨款那是自己帮别人画春宫画得来的,因为敏感所以没有留下收据,至于不在场的证人,都是亲人,警察不相信,找不到不在场证人难道就犯法吗,道理说不通啊!可是审判了几年,1955年,最终还是判了他死刑!日本的死刑拖延是出了名的,所说判了死刑,可迟迟没有执行,平泽贞通一直说自己冤枉,在狱中他自杀了三次抗争,可于事无补,一直在狱中关到了1987年,关了足足39年啊,平泽贞通已经95岁了,终于病死在了狱中!



平泽贞通到底是不是冤枉的,案犯还是另有其人,反正随着他的死,不可能查出来了,日本民众认为他是无辜的,一个画家怎么都不可能安排这么精心的抢劫案啊,还用毒药毒杀他人,案件有太多的疑点解释不通啦,何况最有疑点的731部队可没有调查下去啊,深究下去,也许真相就出来了,也许平泽贞通是替罪羊,也许他真是731部队的人,总之一切都说不清楚啦,真相永远被掩盖了!人神共愤的731部队解散后还阴影不散继续残害民众,实在不可饶恕啊,反正731部队肯定有猫腻,可它没有受到惩处,真是遗憾啊!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8月30日至9月6日,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率领的46万美军进驻日本;10月,麦克阿瑟设立最高司令部,统辖日本一切事务,通过日本天皇、政府对日本实行“间接统治”,这种统治模式一直持续到1952年4月28日。在这期间,日本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激化,动荡不安,各种罪案频发,比较著名的就是1948年的“帝银事件”。

帝银事件

1948年1月26日下午3点多,一名男子走进日本帝国银行东京椎名町的分店,自称是东京都卫生课兼厚生省(主管医疗防疫的部门)厚生部医学办事员,受盟军最高司令部指派到该家银行进行“血痢”的防疫工作,银行的16名工作人员毫无怀疑的喝下了该男子发放的“防疫药物”,最终12人死亡,男子拿走了银行的16万现金以及一张1万7千元的支票,支票很快在另一家银行兑现了,这就是“帝银事件”。警察调查发现疑犯给银行职员喝下的是氰化物,这种大规模投毒犯罪在当时的日本尚属首例,因此立马引起轰动。

氰化物是管制品,因此日本警方将疑犯范围锁定在医生、药剂师、防疫机关工作人员、731部队相关人员、情报机关相关人员等,经过半年的大范围排查后,可以说是毫无线索。但到了1948年8月21日,警方突然逮捕了当时的知名艺术家平泽贞通,宣布他就是“帝银事件”的疑犯。经过一个多月的审讯,平泽贞通招供,很快又翻供,声称自己无罪,1955年4月6日,日本最高法院还是对他做出了死刑判决。

平泽贞通受审

虽然日本警方宣布平泽贞通是疑犯,法院也做出了判决,但很多问题警方解释不清楚,留下了极大的争议。首先平泽贞通没有任何医学、化工背景,他从哪弄到的氰化物;其次平泽已经是功成名就的实力派画家,银行被抢的对普通人来说是挺大一笔钱,但对平泽来说也就是几幅作品的事,他抢银行的动机不清楚;最后警方证据不充分,只有一张名片、一个支票上的签名以及平泽突然有的13万元钱,但同样的名片有17张下落不明,支票上的签名比对结果专家意见也不一致,13万元钱后来也有富商出面称是自己给平泽的。

日本司法部门可能也对平泽贞通是不是疑犯有怀疑,因此虽然在1955年做出了死刑判决,但没有执行,平泽一直不明不白的被关押到1987年,因肺炎病逝,享年95岁。“帝银事件”的结束,日本政府很有种敷衍了事、平息舆论的意思,因为案件牵扯到了一个特殊的机构,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时间。

麦克阿瑟和日本天皇

其实“帝银事件”中疑犯的手法并不高明,甚至有些简单粗暴,就是利用盟军最高司令部在日本的绝对权威,欺骗人喝下毒药。盟军最高司令部是二战后设立的占领和管制日本全境的机构,名义上是盟军共管,实权全在美国人手中,麦克阿瑟全权负责,上到日本天皇首相,下到平民百姓,都在它的管控之下。为了获得美国的庇护,逃脱战后审判,日本政要们对于盟军最高司令部堪称俯首帖耳,对于美国人的命令严格执行,任何日本人让美国人不满意就会受到严惩,所以当时的日本不会有人明着去对抗盟军最高司令部的命令,“帝银事件”的疑犯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为了解除日本对美国的威胁,盟军最高司令部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限制,减缓了日本从战争创伤中恢复的速度,日本经济陷入混乱与衰退之中,最后造成的结果是失业人口暴增、物资匮乏、通货膨胀严重,大量的日本人生存困难、流离失所。再加上美军军纪不严,对日本平民的侵害极多,盟军最高司令部一直包庇自己人,从来不严惩犯罪的美军士兵,反美情绪在日本平民中蔓延,“帝银事件”很可能成为引发大规模反美浪潮的爆点,而这是当时的日本政府绝对不希望发生的。

“帝银事件”发生的1948年对日本有多么特殊呢?随着1947年美苏冷战的开启,美国有意放松对于日本的管制,恢复日本实力,让日本成为美国的“远东工厂”和对抗苏联的“前进基地”,但这一切有个前提就是日本确实对美国不会再产生威胁、被美国降服了。1948年正是美国对日政策改变的关键时刻,像恢复日本军备生产能力、加强对日援助、解除对日本战犯的整肃等措施都在讨论中,这种时候日本民间要是出现反美的浪潮,很可能影响到美国政策的制定,为了平息事态,赶快结案是日本政府最好的选择。

驻日美军生活

1948年12月,为实现日本经济的独立,在美国指导下的“日本稳定经济九原则”出台;1949年,由美国占领军财政顾问道奇提出的“道奇计划”开始实施,日本货币和物价迅速趋于稳定,日本经济走上快速复兴之路;1950年,美国允许日本重新武装,组建国家警察预备队(日本自卫队前身);1951年,《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签订,日本成为美国的盟国和小弟;1952年,盟军最高司令部结束对于日本的控制,日本恢复主权国家地位。


当狗容易做人难


所谓的帝银事件,其实是一场有预谋的银行抢劫案,事件因为扑朔迷离,最终成为悬案,不过,有一个人成为事件的替罪羊,他在这个案件当中,被认为是犯罪嫌疑人,70多次上诉,无奈死于监狱中,让本来扑朔迷离的案子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提起本案,很多人都不清楚,这个所谓的“帝银事件”,是一场发生在日本无政府时期的一个有预谋的银行抢劫案,和中国的“南大碎尸案”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比如凶手的作案手法,还有凶手作案的动机等等,因为此案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后不久,因而,这个案子到现在都疑点重重,没有定案。

这似乎是一个有预谋的作案团伙,但是,又拿不出来丝毫的证据。扑朔迷离的案情背后,似乎还有一只黑手,但警方为了当时的社会舆论压力,对案件进行定案,但因嫌烦的上诉,一直没有执行死刑

日本昭和二十三年1月26日,即1948年,这个时期,日本正好处于审判战犯之后的无政府主义时期,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是日本的最高长官,这个时代背景也为这个案件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这一天,日本丰岛区帝国银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他自称是东京都防疫班的成员,希望可以见一下银行店长,当时值班的人正准备下班,店长哪里在店里,就一口回绝了。

这个男人给值班的人递了一张名片,并说自己是盟军司令部派来的,是一名医学办事员,希望在防疫期间,可以给大家发一些防疫(赤痢)的药。

当时店中有16个人,他介绍了一下这种药,并嘱咐大家希望可以先吃第一种,再吃第二种,说的非常专业,让在场的人有理由相信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医生。

大家吃完第一种药,感觉喉咙灼烧感加剧,于是就吃下了第二种药。

结果,吃完以后,在场的人都倒下了,这个自称盟军派来防疫的人带走了银行16万4千元的现金和1万7千元的支票,第二天,进行了兑现,并离开了。

在场的16个人当中,只生还了4个人,而在事件发生以后的下午4点,大家才去报警了。

无独有偶,案发地点周边的银行也有过类似的情况发生,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罪犯遗失了一张名片,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

很快,警察就找到了这个人,不过,这个人有不在场的证据,他声称自己的名片在发给人当中,有一个人比较可疑,警方随即对这个人展开拘捕,这个拿了名片的人其实是一个画家,在这几天,他的银行账户也有一个14万钱币的进账,于是,他被捕了,这个人叫平泽贞通。

后来,法庭做出死刑的判决,不过平泽贞通据理力争,70多次的上诉让执行死刑并没有执行,直到1987年,这位嫌疑人死在了监狱中,此案才告一段落。

疑点重重的银行抢劫案,以嫌疑人死亡最终成为悬案。这也为帝银事件埋上了一层阴影

这个案子,其实疑点重重。

  1. 这个画家怎么会有这种药物(一种氰化物),并能说的如此专业,他并没有医学背景;


  2. 这14万的收入,是怎么来的,卖画来的也说不清楚;

  3. 在平泽贞通的家里,并没有找到这种氰化物,他的作案动机也不知道

如此种种,后来很多人都认为平泽贞通是冤枉的,也许,这个案子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只能放在历史的尘埃中。

文/小雪历史微鉴,古事新说,快意江湖!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小雪历史微鉴


1948年在东京一个日本人为了抢银行,假冒防疫人员,诱使银行职员喝下毒药,等到大部分人毒发身亡而抢走巨款的事情,疑似是731的余孽所为,但是731被美军保护不许调查,结果一个著名的画家被抓,冤死在监狱里了、其它事情不便透露了






大头微视界


我不知道提问者问的是731的“帝银事件”吗?

“帝银事件”调查令731部队活体解剖罪恶曝光

如果在战后到日本询问普通百姓对这支被称为“黑太阳”的细菌战部队有何观感,常常会碰到茫然的目光。甚至直到今天,仍有日本网民完全不顾731部队旧址完整地残存于中国大地,坚决否认该部队的罪恶历史。事实上,大多数了解731部队的日本人,开始接触这段历史的肇端。是森村诚一所著纪实文学作品《恶魔的饱食》。这部描述的731部队的作品1981年开始在报刊连载,在日本引起极大震动。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引发森村诚一写作这一作品的原因,竟然是因为日本发生了一起被称作“帝银事件”的刑事案件。在这起案件中,作案人所使用的高效氢氰酸毒药被认为酷似731部队曾经使用过的杀人毒药,从而引起了日本社会对这一部队的好奇。森村因此与记者下里正树共同对该部队的情况进行了采访,不料引出的却是731部队进行活体解剖、冻伤试验等令人毛骨悚然的历史事实。实际上,731部队的成员,在其覆亡之日,就深深了解自己所做的恶行天怒人怨。因此,其高官回到日本后纷纷躲藏起来。其中石井四郎将大量实验数据等资料带到金泽市和他在千叶的家中隐藏起来,自己则诈死举行葬礼,以期躲过盟国的追踪。

被隐瞒的真相:美方主导对731高官免予战犯责任 令石井等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国一直对731部队的研究成果颇感兴趣,对其战争罪行的惩处并不热心。派来调查该部队罪行的负责人马来·桑德斯中校本人就是一名细菌战专家。桑德斯通过731部队中被称作石井左膀右臂的内藤良一进行调查。内藤最初介绍了很多与731部队无关的人进行敷衍,桑德斯震怒之下表示将立即回国并报告“日方拒绝调查”。恐惧的内藤交出了日本旧陆军命令系统内731部队的所有备忘资料。看过这批资料后,桑德斯向当时的日本总督麦克阿瑟汇报后,建议对内藤等人免予战犯责任追究。

“这个结果一下子让他们交出了大量的研究资料”。桑德斯1997年在朝日电视台接受采访时如是说。但是,内藤等人依然否认关于人体实验的事实。桑德斯的后任汤普森中校则坚决向日本方面要求会见石井。这一要求,在深恐细菌战、人体试验恶行曝光的731原部队成员中引起极大震动,石井的老部下增田带着氢氰酸毒药求见了躲在东京都的石井,要求“队长,你自杀吧”,“连全家一起杀掉”。色厉内荏的石井拒绝了自杀,并在1947年接受美国方面的讯问,与内藤一起承认了人体试验的罪行。


不过,看出美方意图的石井表示要美国方面提供书面保证不将其作为战犯起诉,并提出要美方雇佣他。美方负责人埃德华·V·希尔博士表示”:“这样的人体试验材料,我们(美国)的研究室绝对无法得到。这样的资料,如今算来大约需要25万日元,与实际研究价值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于是.在美方主导的东京战犯审判中,731部队相关人员。一个被起诉的也没有。同时,美方还在1947年3月22日华盛顿与东京之间的电报中指示。“由美国的研究人员接触石井,所得重要情报对前苏联方面保密”。实际上,美方直到2007年1月,才对731部队相关的细菌战档案实行解密。此时,石井等人早已作古。

日媒体调查:揭开罪恶冰山一角 如前所述,731部队的罪行,在日本除了森村诚一等少数作家进行揭露以外。民间很少有人知道。因此,日本的电视台,能够派出专人远赴中国调查这支罪恶的部队,并以相对客观的态度向日本民众播出对这段历史的回顾,可说有些出人意料。节目中,对于731部队的成立和使命还有些含糊其辞,不过,总是一个让人感到欣慰的开始。在分析731部队的头目们为何没有在法庭上受到审判时,除了说明731部队试验的成果多为美国所获得,为了消化和掌握这部分用人血换来的尖端技术,美国方面放弃了对731部队指挥官石井四郎等人的起诉.日本的电视记者们还提供了一条让人惊讶的事实。

那就是他们把731部队任职的高级军官们开列出来,然后进行了一次追踪采访,结果令人惊讶。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为首的占领军保留了日本国家基本结构。原有运作方式也没有全部推翻,这些双手沾满鲜血的731部队军官们居然大部分成了日本社会的名流和高官,他们有的当了教授,有的当了大学校长,甚至其中还有担任日本十字会主要负责人的。

在他们光彩的头衔后面,谁能够想到他们罪恶的过去呢?

而这些占据了日本社会主流位置的家伙,又怎么能够允许731部队的真实面孔在日本被揭露出来呢?这样做,正如剥去他们外衣一样,将使他们无法在日本社会继续保持自己的地位和“荣誉”。在电视节目中,731部队主要头目在战后担任的职务一览无余。包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医学部教授,陆上自卫队卫生学校校长,日本国立预防卫生研究所所长,大阪大学微生物病研究所负责人等。看到这个名单,日本主流舆论在战后对731部队的罪行保持沉默就可以理解了。

更令人震惊的是,原731部队的高官们,在战后日本仍然横行无忌,竟然多次出现涉嫌用病人做人体试验的案件。例如,1956年,原731部队的头目北冈正见、浅沼靖等与新渴大学的某教授合作。在新渴精神病院在149名患者身上投入病毒进行试验,造成8人死亡,该实验据称与美军的研究项目有关,因此不了了之。不过,能够在NHK电视台看到这样一条报道,还是感到对这些能够说出真话,并且把老狐狸们的尾巴揪出来的记者们,产生了一分尊重。日本对731部队的反省,直到近年来才逐渐深入。1970年,日本正式签署了禁用化学和生物武器条约。2002年,日本在法庭上第一次承认了731部队的罪行。

731部队受害者的诉讼一直在继续。在中国哈尔滨郊外,731部队遗址纪念馆,每天都在向人们揭露和控诉着这支恶魔部队的罪行。

还有更多爆款回答,如:胡雪岩临死前说“白虎勿近”白虎是什么?西游记女儿国真的有吗?青楼女子生活?等有趣的历史问答?请关注


黑白史


帝银事件是发生于1948年的一起抢劫日本东京帝国银行的案件。

因其扑朔迷离、疑点众多被选入《明治百年100大事件》。虽然最终一名疑犯落网并被判死刑,但究竟孰系真凶,罪犯又是如何行凶的,一直都未有定论,成了持续70年的一个谜。

一、帝银事件的经过


1948年1月26日下午3时,东京帝国银行(就是后来的三井住友银行)椎名町支行快要关门时,突然走进来一位穿着西服、带着袖章、约45岁上下的男子。他的名片上写着“厚生省技术官,医学博士山口二郎”。

这位山口博士说道:“附近几家刚刚发生了食物中毒,很多人得了痢疾,我们来调查。据说有一个人今天来了你们银行,我怕会感染,所以把预防药拿过来了。明天预防局还会再来消毒。”

药物共分两种。山口博士告知银行职员,第一种药物和牙齿的珐琅质接触时会有疼痛感,因此要直接吞下。第二种药物则要在一分钟后再服用。

15名银行职员和其中一名职员的孩子不疑有诈,照着吩咐喝下了药水。据说,这种药喝下时非常痛苦,就像不能喝酒的人突然喝了烈酒一样,产生剧烈的灼烧感。

一分钟后,山口博士给每个人又发了第二种药物,声称能够减缓刚才的灼烧感觉。所有人迫于灼痛,赶忙喝下了药水——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位山口博士却没有吞服第二种药水。


几分钟后,几乎所有的银行职员都晕倒了。而那位山口博士趁机向银行后面的金库走去。一位名为村元昌子的女职员挣扎着爬出银行大门,向两名路过的女学生求助。

等警察到来时,那位山口博士早已不知所踪。16名受害者已有11人当场死亡,另一人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


据统计,劫匪共拿走了现金16万日元和安田银行(现惠瑞银行)的一张面值17450日元的支票。这张支票由案发第二天在安田银行板桥支行得以兑换,兑取人名和地址分别写着“后藤丰治”和“板桥三区3661号”。然而事后查明,这个人名和地址根本不存在。

二、帝银事件的结局

根据当时警视厅的分析,该男子非常了解氰化钾的毒理,他之所以让人们忍耐一分钟再吃第二种药,是怕如果有人反应过大,发出声响,或是往外乱跑,他的计划就全盘泡汤了。犯人对氰化钾致人死地的计量把握的相当准确,也对药物发作时间了如指掌。也许根本没有第二种药水,或者可是仅仅是水。

搜查本部(专案组)把嫌疑犯的范围缩小为:

1,医生,药剂师,防疫机关职员

2,对银行内部工作熟悉的人士

3,曾在军队(包括美国占领军内部)的特务机关的服务过的人士(因为犯人使用了氰化物作为犯罪工具,731部队的相关人员成为了重点怀疑对象)。

一直抓不到人的东京警视厅,终于在8个月后逮捕到一个名为平泽贞道的画家。

为何抓的是平泽贞通呢?

原来,经过排查,类似的事情还有一件。在那起事件里,疑犯留下了一张名为松井蔚的名片。而他确实是个医生,但有不在现场的证据。可他有个好习惯,给过谁名片,都记了下来,而平泽贞通正与他换过名片……


一个月以后画家招供了。可起诉以后又翻供了。这个替罪羊在狱中自杀三次都没死成,于1987年老死在了监狱里,他到死都说自己是无辜的。

三、帝银事件的疑点

怀疑者证据有以下几点:

1、氰化物的毒药从何而来?平沢是画家,从无精通和使用药物的经历,而这种剧毒药物当时只有出自军方之手;

2、平沢患有健忘综合症,他承认罪行疑似被警察诱导逼供,警官平冢八兵卫就向媒体承认使用了刑讯逼供;

3、平沢当时有不在场证明,但因为证人是家人而不被承认;

4、所谓最大证据不明收入,其实是平沢画春宫画所得,当时是不名誉的副业所以无法有字据证明。

5、最重要的一点:一名记者的日记中曾提到,此前警视厅高度怀疑的731部队相关人员,一夜之间全部被撤销调查。坊间也有传闻称,警视厅接到了GHQ的指令,停止了对731/前特务机关人员的排查。


四、那么为什么日本会发生帝银事件?


一、当时日本仍处于二战的后遗症中

1947年重建的四党(社会、自由、民主、国民协同)联合政权曾让国民充满希望,但很快暴露出其软弱无力的弊端。物价飞涨,天灾横行。盟军总部亦只能通过配给食物来维持东京市民最低程度的生存。

二、许多侵略老兵返回日本后,发现现实的残酷和无奈

当他们自以为历经千难万险回到“祖国”后,侵略军的士兵们发现,他们被整个日本社会当成了贱民看待:在当时,日本国内民众开始陆续了解到日本帝国部队,在对外侵略中犯下的滔天罪行,于是,回国的日本士兵们发现,他们不仅被看做是没能完成使命的失败者,而且被假定为参与了不可告人的罪恶。


总结:因为警方的诸多漏洞无法自圆其说,至今,这起案件仍被日本普遍视为最著名的“未解决杀人案件”之一。真凶究竟是谁?谁创造了日本最悬疑的抢银行事件?永远成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