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知道朱棣的野心吗,为什么不杀掉他为朱允炆继位铺路?

无根树花正孤


朱元璋肯定知道朱棣有野心,但对朱棣野心的大小、用武力夺取皇位可能性估计的不到位。当然对允炆的执政能力和辅佐大臣的辅政能力评估有些高。朱重八这个牛童和尚出身的"粗人",在坐稳皇帝的后期,把一些政治、军事强手大臣杀完了,皇室高层出现人才断层。还有对朱棣这个野心家左右的不稳定因素没有清理,应当剥去朱棣燕王的封号,废为遮人。这些都是朱元璋交权过程中的主要失误,使得朱棣早已窥视皇位的野心得以实现。


致远77764


朱元璋知道朱棣的野心吗?为什么不杀掉他为朱允炆即位铺路?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



其一,朱标在时朱棣没有表露野心

朱标作为嫡长子,继承皇位理所当然,而且朱标能力也不弱,治国理政都很不错。

所以,朱标在时朱棣并没有表露野心。

直到后来朱标先朱元璋去世,太子之位空缺,朱棣才有了当储君的可能,于是野心渐露。

朱元璋为了防止藩王出乱,还在《皇明祖训》中专门对藩王进行约束,希望祖祖孙孙都能自我约束。

但他却忽略了一点,人的贪欲是无限的,只要有点可能,谁都想当皇帝。



其二,朱元璋的亲亲政策

朱元璋由农民出身,小时候颠沛流离、忍饥挨饿的日子让他记忆犹深,他希望自己的子孙都能衣食无忧。

所以朱元璋众建藩王,并给他们很大的权利和福利待遇,让整个大明王朝豢养朱家子孙。

朱元璋的意念里,大明王朝就是他朱家自己人的王朝,他认为只有外人威胁江山朝廷,对自己的子孙却很是信任,这从朱元璋不顾西汉七王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的教训仍然分封藩王可以看出,朱元璋是自私的,对自己的子孙也是放心的。

所以,即使后来朱棣表露了野心,朱元璋只是对其进行了斥责和约束,而不是狠下决心防患于未然。

朱元璋没想到的是,在他死后仅仅四年,朱棣就推翻了朱允炆。


老朱为了皇孙能顺利登上皇位,大肆诛杀功臣,却没想到最后还是被自己的儿子颠倒了朝廷,简直就是对他的讽刺。


津城沐雨


朱棣以前并没有当皇帝的想法,至少在朱标死之前朱棣都没有想过,因为想了也是白想。朱标生下来就被立为太子,从小接受特殊的教育,而且朱标也很争气,各方面表现优秀,是一个合适的皇位继承人。

朱棣即便在打仗方面得到朱元璋的认可,但是他非嫡非长,史书记载他是马皇后所生,但事实应该是他继位以后篡改了史书,以求名正言顺。而且就综合素质而言,他也比不了朱标,这一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

即便朱标死了以后,朱元璋传位給太孙朱允炆,也是合乎礼法,朱棣可能也就失落一下,并不会表现出有任何委屈和不甘,至少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他不敢轻举妄动。

朱元璋死后,毫不意外的将皇位传给朱允炆,这时候朱棣有反意,但不坚决。反倒是朱允炆的削藩举措刺激到了朱棣,因为朱允炆对几个叔叔也是痛下杀手,将朱棣同母弟弟周王废为庶人,赶到云南蛮夷之地生活。其他几位王爷齐王、湘王、代王、珉王都遭受同等待遇,其中湘王被逼自焚而死。

应该说朱允炆比较绝情,那么以朱棣的性格不可能坐以待毙,他不想落得其他王爷一样的下场,所以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发动靖难之役。

也可以说建文帝自己引火上身,然后用人不当,经验不足,最后导致失败。

回到问题中来,朱棣有反叛的野心,但是朱元璋不一定看到,即使看到了,他也未必能下得去手杀朱棣。皇帝的儿子哪一个不想继位,实乃人之常情,朱元璋再狠毒,他可以杀功臣,但绝不会对亲儿子下手。





小睿史话


大家好,我是读史如品茶,欢迎大家听我回答《朱元璋知道朱棣的野心吗,为什么不杀掉他为朱允炆继位铺路?》

明太祖朱元璋雄才大略,是大明王朝的开国之君,在识人品性这一方面也很厉害。所以,自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肯定已经看出四子朱棣觊觎皇位的野心,但为什么朱元璋不杀掉朱棣为朱允炆继位铺路?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虎毒不食子

俗话说得好,虎毒不食子,连凶狠的老虎都不会吞吃自己的孩子,更何况人呢!从朱元璋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朱元璋特别重视骨肉血亲。他的亲侄子朱文正,因为父亲朱兴隆(朱元璋的大哥)去世早,朱元璋把他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来养,但在洪都保卫战之后,因为朱元璋没有封赏自己,朱文正居然跟朱元璋的老对手张士诚勾结,企图叛变。朱元璋平生最恨被人反叛,朱元璋知道亲侄子居然要反叛自己,自然伤心不已,但也仅仅是将朱文正囚禁起来,并没有杀害朱文正。连自己的侄子都舍不得杀,更不要说是自己的嫡亲儿子了!

二、骨肉重臣,防守边疆

朱元璋从社会的最底层走到大明开国之君,非常不容易,使得朱元璋养成了多疑的性格,朱元璋晚年大肆杀戮功臣名宿,就是他多疑的性格造成的。所以,朱元璋对外人的信任都是短暂的,不会长久。但对于自己的儿子就不一样了,把兵全交给他们去替自己守卫边疆,朱元璋至少心里踏实不少。

三、为确保朱允炆顺利执政,朱元璋已经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为确保朱允炆顺利执政,朱元璋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杀尽了那些将来可能会威胁到王朝统治功勋元老。但他得为自己的王朝留下一批能征善战的将军,确保自己百年后,大明江山安然无恙,其他人他不能信任,只能信任自己的儿子们。哪怕儿子们威胁到皇孙朱允炆皇位的,那也是锅里斗。将来朱允炆若真的没有能力管理自己的那些叔叔们,被篡夺皇位,那也没有办法,这些将来的事也不是朱元璋能考虑的。


读史如品茶


朱棣有被逼反的部分因素存在,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谋嫡”的主观意愿的。洪武9年,17岁的朱棣就已经就藩北平了。

在藩王中,朱棣的能力是相当突出的,最主要的原因实际上也是朱元璋造就的。


因为洪武后期的北伐,大明北境的安危,加强对大明北方军队的影响。这些朱元璋即便是同甘共苦的好兄弟也不放心,这些事情都要交给自己的儿子们来实现。所以为什么要让朱棣娶徐达的女儿,而不是让朱标娶徐达女儿。因为每个儿子身上担负的任务是不一样的。

所以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要求也很高。就藩之前,先上政治课。出去就藩,实际上相当于重新打江山。要谦恭慎行,不能骄躁,饮食穿着要节约,要懂民生艰苦。你们的任务就是去跟掌握军权的大明良将们去学习打仗,建立功勋,逐步替代这些人,成为大明皇室真正的守护神。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朱元璋

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有没有考虑到藩王膨胀呢?实际上是考虑到的。

首先,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断绝了各路藩王“谋嫡”的想法。大明朝是唯一一个明确了皇帝必须嫡长子继承的朝代;

其次,依据古制,藩王虽然因为守边,有一定的兵权。但是论实力,无论如何都无法和中央抗衡的。也就是说按照朱元璋设计的这一套,诸侯发展得可以和中央抗衡,至少夜是几百年后的事情;


再次,藩王之间“搞平衡”,然后不断去敲打,防止某方坐大。而朱标则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和事佬。恶人朱元璋自己去做,把好人留给朱标。但是后来朱标、朱樉、朱棡等人的接连死去,实际上打破了这方面的平衡。使得朱棣凸显了出来。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几个藩王中被打压最厉害的恰恰不是朱棣。

所以应该说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应该时根本没有意识朱棣会和朱允炆之间出现如此结局的。

另外朱元璋一辈子杀过很多人,有与自己为敌的、有自己过命的伙伴、也有无辜的人,但是唯独没有杀过姓朱的。


唯一与朱元璋有间接关系的是朱元璋侄子朱文正。

朱元璋也是用鞭子一顿抽,然后圈禁起来,最终郁郁而终。这让朱元璋也非常愧疚,最终作为补偿,在洪武3年(1370年)朱元璋将朱文正8岁的儿子朱守谦封为靖江王,就藩桂林。也是朱元璋侄孙辈唯一的藩王。

鲁荒王朱檀干的那些荒诞事,令人发指。竟然捕小孩炼仙丹。朱元璋也不过只是杀了他的老婆汤氏,而对朱檀用了髡刑而已,并没有杀他。颇有点“本来朱檀是该死的,但是因为是朱元璋的儿子,所以以发代首”的意思。


明朝的皇帝当中,明确有证据杀过姓朱的,只有朱瞻基杀了朱高煦,还有就是崇祯自杀。没有证据朱棣杀了建文。


炒米视角


朱元璋是否知道朱棣的野心,这恐怕只有朱元璋本人知晓吧?

但既然要解决提问,我们不妨从朱元璋知道的前提和朱元璋不知道的前提下,分析一下朱元璋为什么没有杀掉朱棣为朱允炆继位铺路呢?

朱元璋知道朱棣的野心。

朱元璋知道朱棣有野心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杀掉朱棣呢?

  1. 虎毒不食子。更何况太子朱标已死,朱元璋正是悲痛欲绝之际,又怎么会向自己的儿子开刀呢?
  2. 朱元璋默许了朱棣的野心。太子朱标实属窝囊,若不是因为自古都是“立长不立幼”,朱元璋恐怕早已立了其他人为太子。
  3. 朱元璋征伐四方,最终赢得天下,他认为做帝王就应该能守住天下。皇孙朱允炆既然要称帝,就应该有能力守住自己的帝位,而不是靠他为铲除隐患。今日可以除去朱棣,可其他皇叔呢,难不成要朱元璋杀光自己的儿子。
  4. 朱棣确实有能力。朱棣曾招降蒙古乃儿不花,并曾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能力在朱元璋众多儿子能力之上。朱元璋又怎么忍心毁掉老朱家的希望呢?

朱元璋并不知道朱棣的野心,而朱棣也是被建文帝逼迫。

朱棣镇守北方边境,抵御蒙古军入侵,劳苦功高。

而朱允炆不过是顺位继承父亲的帝位,诸王有怨言也不无道理。

朱允炆担心帝位不稳,也在情急之下,但朱允炆不懂轻重缓急,一上来就大刀阔斧地削藩。

他先后对周王、代王、湘王、齐王、岷王下手,甚至导致湘王自杀。

朱允炆又将朱棣的三个儿子当作人质押扣在南京,虽然在后来,朱允炆放回了叔叔的几个儿子,但不义之举昭然若揭。

此番行径,逼得朱棣不得不反。朱棣夺走侄子帝位不对,可朱允炆逼迫众叔叔难道就对了吗?

【帝位更迭本就是帝王家事,叔侄相残,谁又能说得清谁是谁非,且让诸事消散在历史长河吧。】


暖暖的三眼君


朱元璋明明知道朱棣有野心,但是到死也没有替朱允炆清除他是因为两人之间时父子,是有血缘关系的。虎毒不食子,朱元璋也没有那么傻,不可能亲自害死自己的儿子的。

燕王朱棣一直是朱元璋这几个儿子中能力比较强的一个,所以朱元璋才把他的封地定为了北平,当时的北平经常受到蒙古族参与势力的干扰,所以朱棣势必要跟这些余党作战。所以朱元璋对朱棣也是比较放心的。所以这更加锻炼了朱棣的军事作战能力。

当时朱元璋称帝的时候就已经把当时的朝中的势力都清理了一遍,他把开国功臣和那些有军功的人全都清理出去了。可以说他给朱允炆把朝中的道路都铺平了。根本就不怕当时的政局动荡不安。而且他都把自己的兵权都给了他的儿子们,并不会便宜了外人。在当时他的控制之下中央的权利时远远大于地方权力的,所以他并不怕他的儿子们造反。

而朱棣之所以可以反叛成功是因为朱允炆当时的帮手能力不行,还有朱棣的实力也强朱允炆一大截。当时的朱棣因为封地位置的关系,已经锻炼出非常高的作战能力,而朱允炆则是一直养尊处优,没有实际性的军事能力。虽然朱元璋在世的时候,经常给藩王敲警钟,让他们打消谋反的心理。但是他有几个儿子潭王被案件牵连最后自焚,以及吴王也因为行为过界被朱元璋赶到云南了。当时可以说朱允炆的这些帮手自身都保不住,更不说帮朱允炆抵抗朱棣了





宅男看影视


朱元璋杀掉众多的功臣宿将,并不单纯的只是为朱允炆登基铺路,更多的则是为了朱家的后世子孙能够千秋万代的做稳江山在做准备。

朱元璋深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当时天下刚定,手下的能臣猛将,个个都是人中翘楚、实权在握,在军队中 这些人更是声望颇高,又是和朱元璋一起造反打天下的,那么这些人就很容易产生,这天下是一起打的,既然你姓朱的能做,那么我就能做的想法。

而让朱家的子孙离京守边就藩,将兵权实权都牢牢的控制在朱家人手中,就是朱元璋极力主张的不可逆政策之一,为此他更是力排众议、不惜用铁腕手段将所有反对之人都尽数诛杀。

由于朱元璋自己就是造反起家的,所以他是断然不会不支持朱允炆做削藩这种 将兵权实权都交到外姓人手里,然后寄望着外姓人的忠诚度来做天下的愚蠢决定的。

而朱棣是朱元璋的子孙中和他最像的,也是最有能力的,是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全能型人才,朱棣自小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朱元璋自然是知道朱棣的能力和秉性。

朱元璋深知,以朱棣的能力和秉性,他绝不是一个会坐以待毙的人;但他也不是一个爱争好抢、强取豪夺之人,这点朱元璋心里是很清楚的,还有一点就是,朱棣不但和朱元璋的很多政见是一致的,而且他的执行力还相当的高。

朱元璋也正是因为自己清楚的知道朱棣的心性,知道朱棣是不会主动出手争夺皇位的,除非他被逼到无路可退,倘若 有一天朱棣真的被逼到出手了,那也怨不得他。

所以朱元璋才敢放心的传位给他最疼爱的朱允炆,也算是朱元璋给他儿子朱标的最后一点告慰。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朱棣的能力是高度认可的,而朱元璋之所以会传位给朱允炆,更多的是对朱允炆感情上的认可,并不是对他能力上的认可。

所以朱元璋不杀朱棣,是因为他知道朱允炆还未成龙,而朱棣就是朱元璋为朱家天下留下的最后一道保险,他认为 朱棣在则朱家的天下就在。

还有一点就是,虎毒不食子,朱元璋虽然对权臣比较铁腕,但对朱家的来说,他还是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大家长的,他不杀朱棣也是情理之中的,毕竟血浓于水。


其实很简单168888888


朱元璋明明知道朱棣有野心,但是到死也没有替朱允炆清除他是因为两人之间时父子,是有血缘关系的。虎毒不食子,朱元璋也没有那么傻,不可能亲自害死自己的儿子的。

燕王朱棣一直是朱元璋这几个儿子中能力比较强的一个,所以朱元璋才把他的封地定为了北平,当时的北平经常受到蒙古族参与势力的干扰,所以朱棣势必要跟这些余党作战。所以朱元璋对朱棣也是比较放心的。所以这更加锻炼了朱棣的军事作战能力。

当时朱元璋称帝的时候就已经把当时的朝中的势力都清理了一遍,他把开国功臣和那些有军功的人全都清理出去了。可以说他给朱允炆把朝中的道路都铺平了。根本就不怕当时的政局动荡不安。而且他都把自己的兵权都给了他的儿子们,并不会便宜了外人。在当时他的控制之下中央的权利时远远大于地方权力的,所以他并不怕他的儿子们造反。

而朱棣之所以可以反叛成功是因为朱允炆当时的帮手能力不行,还有朱棣的实力也强朱允炆一大截。当时的朱棣因为封地位置的关系,已经锻炼出非常高的作战能力,而朱允炆则是一直养尊处优,没有实际性的军事能力。虽然朱元璋在世的时候,经常给藩王敲警钟,让他们打消谋反的心理。但是他有几个儿子潭王被案件牵连最后自焚,以及吴王也因为行为过界被朱元璋赶到云南了。当时可以说朱允炆的这些帮手自身都保不住,更不说帮朱允炆抵抗朱棣了。


大鹏带你看古建


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从小就在军营里长大,为建立大明王朝立下了大功,明朝建立以后被封为燕王,镇守北境抗击北元。

朱元璋很喜欢朱棣,认为他很像年轻时的自己,但大明的国策是“立长”,嫡长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也考虑过立朱棣为太子,但是怕二子秦王三子晋王反对,所以立了嫡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元璋是知道朱棣的野心的,但是虎毒不食子,朱棣一直小心翼翼,没有谋反的迹象,朱元璋不可能杀掉自己的儿子,否则别的儿子会怎么想,要知道朱元璋把二十多个儿子全封了藩王,真要乱起来,国家会再次动乱。

朱元璋为了朱允炆能坐稳皇位也是煞费苦心,开国元勋基本杀完了,留下的汤和也在“靖难之役”之前死了,这致使建文帝前期用人不当,后期无人可用的情况。

其实自己的侄儿当皇帝,朱棣本身就不服气,再加上建文帝削藩逼得太紧,他听从齐泰,黄子澄的意见把几个势力小的藩王或囚禁或贬为庶人,朱棣送往京城当质子的三子又给送回来,这怎能不让朱棣心悸,他只好装疯卖傻,暗中积蓄力量,最终发动了“靖难之役”。

朱棣能在“靖难之役”中取得胜利,主要是建文帝用人不当,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他先是启用老将耿炳文,后来又用李景泰北伐朱棣,但都战略部署不当而主力被歼。最后被朱棣打下南京城,而建文帝下落不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