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古代科举考试哪个更难?为什么?

洞明哲人


毫无疑问是科举考试。古往今来,还没有考试比科举考试更难。

如今是一个考试的社会,国家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以及各种注册XX工程师考试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视为畏途,被称为“中国最难的三大类考试。”

但如果把你放到古代,参加科举考试,你会被考到怀疑人生。

说起科举考试,大家总习惯把高考和科举联系在一起,喜欢用状元、探花、榜样等称呼高考优秀生,但实际上这两种考试性质根本不同,不具备可比性。

科举考试不是学历考试,而是官员选拔制度,跟如今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更相似。实际上,国家公务员考试(以下简称国考)很大程度上是参照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来实施的。

那么,国考和科举考试,究竟哪个难度更大?

从程序看,科举更难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共分四级,每一级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难度:

一是童试,赴考者叫童生,考过之后叫秀才,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个环节,全部通过者称“连中小三元”。童试是最初级的考试,却卡住很多人的脖子,有些人要好几年甚至很多年才能考过,考到白发苍苍仍是童生,连个秀才都没混上的,比比皆是,清朝时甚至还有100岁童生坚持参加院试的记载。

二是乡试,赴考者叫秀才,考过之后叫举人,童试严格而言不是正式科举考试,只是初级选拔,乡试才是正式科举考试的第一级。乡试是省级考试,在省城进行,三年才组织一次,因设在秋天,又称“秋试”“秋闱”,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由于是全省统考,竞争十分激烈,而且中了举人便具备做官资格(虽然官品极低),所以范进中举后才陷入癫狂。

三是会试,赴考者叫举人,考过之后叫贡士,由礼部主持在春天的京城举行,故称“礼部试”“春试”“春闱”“礼闱”,会试第一名称“会元”。

四是殿试,赴考者叫贡士,考过后叫进士。殿试又称御试、廷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在金銮殿举行,考中以后称“名列三甲”,其中一甲叫进士及第、二甲叫进士出身、三甲叫同进士出身,甲是等级的意思,一甲通常有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

古代科举考试最高有四级,每一级都是三年一次,必须层层选拔,考中一级后继续往上考,一直到殿试。粗略一算,从童试到殿试,一点都不耽搁,速度最快也要10年。

如今的公务员考试则不然,虽然公务员有国家、省直、市直、县直和乡镇公务员之分,但考试形式和程序完全一致,笔试和面试。报名者可以直接报考国考,不需要从报考乡镇开始,层层考试,而且国考每年都有,一年即可完成。仅此一条,难度便和科举有天壤之别。

从名额看,科举更难

把国考录取公务员人数,和科举考试中的殿试录取进士做一比较。

清朝最多一次录取进士449名,最少一次录取进士83名,平均每次(注意不是每年,是每次,三年一次)录取进士200多名。

国考每年招录人数都在万人以上,2019年号称近十年招录人数最少,也有1.45万人之多。

省级及以下公务员考试,则可以和科举考试中的乡试类比,因为乡试产生的举人也可以做官。不用说,乡试的举人也要比省考录用公务员人数少得多。

从结果看,科举更难

古代科举是根据考试成绩决定授官品级的,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二、三甲可选为庶吉士,或授给事中、主事、中书舍人、行人、太常博士、国子博士等官,或授地方府推官、府同知、县令、县丞等官,级别从正七品到正八品不等。

明清时期中了进士做官,只要不出事一般都可以混到四五品官,好的可以混到三四品,实力强劲、才华出众,再加上一些运气,可以做到一二品的高官。

国考则不然,它是根据同一岗位的成绩排名来决定录用与否,即便你的成绩是整个国考第一,也只能录用到报考岗位上,并且国考岗位都是公务员最低的科员级,级别上没有高下之分,必须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逐步升迁,没有古代进士那么高的仕途起点。

综上,科举考试是古往今来难度第一的考试,难怪很多人皓首穷经,终老科场,一生为场屋奔波,以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这个问题是无从比较的。如果实在要比我觉得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第一,现代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所考的内容比古代的科学考试的内容更为复杂多变。古代科举所考试的内容涉及主要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学说。但是现在公务员考试所涉及的内容包含了数学,逻辑推理,阅读理解,甚至还有申论的公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而且,现在公务员考试行测当中还有非常重要的常识判断题,其中所考的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等各种各样的知识点。所以从考试的内容和题型上来说,现代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比古代的科举考试的难度是要大很多的。

第二点,从录取的比例来看,古代科举考试比现代的公务员考试的录取率低很多,也就是说从录取率上来看,古代科举考试的难度会比现代公务员考试的难度要大。相信能看过古代小说和古装戏的童鞋都会知道古代科举考试能够考中举人的人数也是非常少的。《范进中举》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虽然现代公务员考试录取率也不高,但是录取比率还是远远大于古代科举考试的。

第三点,从考试的公平性来说,古代科举考试和现代的公务员考试的公平公正性都是非常好的。古代的科举考试是绝对不能够舞弊的,一旦发现,所涉及的官员,轻则自己上断头台,重则株连九族。同样,现代的公务员考试也是不允许有任何作弊行为的出现,如果现代的公务员考试不能够做到公平公正的话,那么每年也不会有那么多大学毕业生涌进去考公务员了!

综上所述,现代的公务员考试和古代的科举考试各有春秋,难以比较各自谁更难!

这就是我对你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够帮你答疑解惑!你也可以关注我的自媒体号,里面有很多关于公务员报考、备考的资料。如果你想“成公”的话,可以帮助到你哦!


考公上岸之路


老姜读历史,今天老姜想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关于古代和当今的国考哪个更难?

当然,毫无疑问应该是古代国考—科举考试。

从录取人数来看

自古有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至为深刻。将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殿试与如今的公务员的国考相比,清朝最多一次录取进士449名,最少一次录取进士83名。而国家的公务员录取人数都在万人以上,2019年是近年来招录人数较少的一次,但是也有1.4万人之多。这样看来,想在科举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的概率还是要比国考要难得多!

从考试历程来看

古代的科举考试做为国家选取人才的最主要的手段,其艰辛程度那是可想而知,而当今社会,社会多元化发展,并不只有国考这一条出路,这也决定了国考没有科举考试历程长。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考试,最初是童试,只有过了童试才能取得生员的资格,而这个资格不管你的年龄多大,只要你拿不到,就不能接下去考,很多人穷尽一生都卡在童试这个档口,考试难度可想而知。而当你过了童试,接下来依次是乡试、会试、殿试。同样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一级一级往上考,也就是说,想要获得进士,最低也得十二年的寒窗苦读。而现在的国考,是一年。

所以从考试历程来看,科举考试比国考要长。

综合上面两点,老姜觉得无论是从考试的录取人数还是考试历程来看,古代科举考试的难度都碾压国家公务员考试!

那么,你觉得科举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哪个更难呢?留下你的看法吧!【这里是老姜读历史,喜欢请关注支持我!】


老姜读历史


笼统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古代科举分为好几个层次,今天的国家公务员也同样分为很多。只有一个生态位的比较才有意义,不然只是胡说一通。

古代的科举属于“学历+就业”,大致相当于包分配时代的教育。考到什么层次会分配什么层次的岗位。比如进士起步就是县令,比如状元毕业就在中枢负责编修。

(状元)

今天的公务员考试主体是考试。但分层也逐渐体现出来了,比如中央部委招考的条件就会比省会高,北京的条件会比甘肃高。

从这个角度看会有一定的可比性。

1、科举的优胜者与今天的学历精英

科举的优胜者一般会选为翰林。大致是一甲的三名,二甲的前几名。很小众,想一想每三年才出20来个翰林。一年也就七个。以明朝为例,部院堂官级别的大臣有:内阁四五个,六部都察院有21-25个,地方总督有七八个。总计有小四十个,每个职位任职五年,意味着每年就有八个缺口。相对而言,翰林很有前途。

(科举等级图)

在今天高考分数最高的学生一般去了,北大光华、清华经管,这俩地方自然很好了。属于优秀中的优秀。如果想知道这佼佼者的前途,自己去网上搜索一下就明白了。

(清华)

2、秀才和普通学生

哎古代有一个词叫“穷秀才”。就是说秀才很穷。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纳入吏部收录官员序列的得是举人。范进中举就属于成为准官员了,虽然级别会低一点,但也不错了。


(秀才)

发展到今天,专科在公务员考试中,在许多地方已经被限制了。甚至许多地方开始要求研究生才能报名。

这是一个道理。有个朋友讲,我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等出来之后我才发现大学生这么多了。洪秀全当年是村里仅有的秀才,就是考不上举人。在大清,秀才比较普遍。

(就业难)

不论在今天,还是古代,难的东西依然难,简单的东西依然简单。你想读清华经管,总是那么那么难;而你想成为一个高中生却那么简单。在古代也是如此,你想成为生员很简单,想成为进士却那么难。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职位有很多,中央党群机关的,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的,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省级以下职位的,还有参公单位的。

古代科举考试分别是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我们一个纬度的来说,中央党群机关的重要性岗位如中共办公厅,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如发改委等对比殿试,会试,我认为难度相当。

省级以下岗位的对比乡试。

至于童试,任何一个能考上公务员的优秀人才都能轻易通过。按水平来说。

综合来看的话,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对于科举考试更简单,机会更大。毕竟科举考试你到了会试那个程度,也就是进士的身份才能正式加入国家公务员的行列,乡试的程度举人的身份非大背景是不能正常入仕的。而国家公务员考试你有乡试的水平也能进去国家公务员行列。


和你说88


肯定是古代进士更难考。

科举从公元605年隋朝时期开始,到公元1905年晚清废除科举,科举整整1300年历史。

一、从比例看,出现的进士约10万人。平均每年出80个进士,全国人口平均以7000万计,每年87.5万人出一个进士。现在全国近14亿人口,每年录用公务员远超过1600人。

二、从难易程度看。考进士要经过四层选拔。先后要通过院试(考中了称秀才)、乡试(考中了称举人)、会试(考中了称贡士)、殿试(考中了称进士)。中了举人可以有俸禄,中了进士可以派官,最少七品。考公务员则无需经过另外选拔,除了特殊岗位,一般有大学文凭就行。


羽书迟


现在的高考状元和古代的科举状元简直没有可比性的,从状元的产生范围来看,科举状元那是全国第一,现在的高考状元只不过是个省第一,而且如果这个省要是标准分的话,那么这个省的高考状元还不知一个呢;从状元的待遇来看,古代的科举状元,可是直接做官的,现在的高考状元,还要接着念若干年的书,才有工作。所以,现在的高考状元和古代的科举状元根本没法比。科举考试和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只是从考取之后人员的工作方面是相似的,无论是古代的科举,还是现在的公务员,考取之后,一律都是国家的工作人员了,也就是公务员,从这个角度上看,是相似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相似之处了……


yangxiaozhou羊小周


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职位有很多,中央党群机关的,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的,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省级以下职位的,还有参公单位的。

古代科举考试分别是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我们一个纬度的来说,中央党群机关的重要性岗位如中共办公厅,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如发改委等对比殿试,会试,我认为难度相当。

省级以下岗位的对比乡试。

至于童试,任何一个能考上公务员的优秀人才都能轻易通过。按水平来说。

综合来看的话,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对于科举考试更简单,机会更大。毕竟科举考试你到了会试那个程度,也就是进士的身份才能正式加入国家公务员的行列,乡试的程度举人的身份非大背景是不能正常入仕的。而国家公务员考试你有乡试的水平也能进去国家公务员行列。


吃好喝好药好


古代科举考试比较难吧!


jwy5957yy


这个很难进行比较,不是一个时代的制度。但是,要说科举制度中状元或者“榜上有名”,那要比考上公务员难;但要说中央报考难度大的职位和科举制度中举相比,估计公务员考试难。但是,不管是通过了哪种考试最终进入仕途,都是经历千辛万苦的努力付出的,都值得我们尊敬。这两种制度都有优劣,各有千秋,都适应了它所在的那个时代,都能为国家选拔出有用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