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大多数人的一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这句话你怎么看?

用户1560928018503739


我不认同这个观点。

季老在其著作中的原话是这样的:“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这段话更多的是显示作者的无奈。

生而为人,我们确实有许多的无奈。不能选择更优秀的父母,不能选择更好的起点与家境,也不能选择好的外貌,甚至不能选择健康的身体。

但我们活着,我们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我们都有一腔热血。不是只有成就了伟业生命才有意义,也不是对社会做了多么多么大的贡献才叫有价值。社会的繁荣和秩序的井然都是由一个个微小的个体克己付出组成的。我们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上遵纪守法,用自己的小能量贡献小热,对得住国家;下孝顺父母,兄友弟恭,教养爱护好自己的孩子,对得起自己的家庭;在外团结邻里,诚实守信,不欺诈,不做任何违法的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即可。

我们是平凡的小市民,但我们也是涓涓的小流,我们的意义和价值就是举自己的力量汇向大海,组成大海,壮大大海。



季羡林不得不承认有博学,有成就,有许多光环,但是,是人就不可能十全十美。己经是90多岁数老年人,年纪大了脑子不好使,痴呆症说脏话,臭话干万别当真。就当一阵风吹过,笑笑,该干么干么。多数人的一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有正常思维逻辑的人,认定说这句话脑袋瓜冲大水,胡言乱语精神错乱。并不影响季羡林,许多光环得主。并不影响一路走来光辉灿烂,鲜花朵朵美好人生。90多岁老人只要能活着己经非常了不起,试问致少百分之95以上的人活不到这个岁数。说点错话很正常。拿出来炫耀讨论没有必要。不知题主是怎么想的?


楼楼43博爱阳光


季羡林否定大多数人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是彻头彻尾的个人英雄主义者。

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各人爱好不同,大家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清洁工被有些人瞧不起,这是最苦最累的工作。如果没有清洁工,城市居民小区将被垃圾包围,臭气熏天,居民难以在此居住。你能说他们没有人生价值和意义吗?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工人和农民,少数是科学家,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如果没有工人、农民把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又有什么意义?

社会上的劳动者,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有其人生意义和价值。


夕阳红155908541


季羡林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等,挂在他身上的头衔数不胜数。他是我最喜欢的哲学著作者之一。

“大多数人的一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这句话摘自季羡林先生的《人生十讲》中的第一讲《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在说出这句话之后,季羡林先生列举了三种人为例子:

例子一:走运的人,他们有点钱,过着奢靡的生活,一天两顿美食,一次卡拉OK,玩点权术,耍点聪明。即便如此,到他们离开这个世界之时,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着。

例子二:不走运的人,他们穷困潦倒,整日为衣食奔波,为钱财担忧;即使他们日子过得去,不愁衣食,整日忙忙碌碌中度过,被名利束缚,同样是混混沉沉,不知道一生为什么活着。

例子三:只有真正的有识之士才能理解,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指的就是这种人。但这段话说的含糊,请看原文:

这个道理在人类社会中只有少数有识之士才能理解。鲁迅先生所称之“中国的脊梁”,指的就是这种人。对于那些肚子里吃满了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到头来终不过是浑浑噩噩的人来说,有如夏虫不足以语冰,这些道理是没法谈的。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对人类发展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在文章的结束,季羡林先生用了一段话总结了自己所认为的人生的意义及价值观: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以上是关于“大多数人的一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这段话的由来,下面我说一下自己的一些观点

我认同这种宏伟,宽阔的世界观,但我不赞同这句话的观点。季羡林在创作《人生十讲》时已经到了奔九的高龄,其对人生的见解,让人可望而不可即。

我不敢也没有足够的阅历及相当文化素养去评价什么!我只说下自己的看法。

作为年轻人,我无法理解这句可能让我变得消极的话语。我想大部分人都抱有梦想,都喜欢让自己的人生道路走的精彩,但能让自己的人生道路辉煌灿烂的奔跑者,毕竟只占少数,而大多数还是平庸的路人,他们忙忙碌碌,为生活奔波。


举个例子:拿现在的房子来说,开发商、建筑商、建房的工人、销售人员、宣传人员、买房人员等等。

这里面离开谁,这项循环都无法建立:

开发商是组织者,缺少他将没有后续的工作;

建筑商是负责城建,没有他就没有大楼的建设;

工人负责盖房,没有工人就无法正常的盖房;

等等吧!

这其中每个人,都有他们的职责,我认为这就是他们所存在的意义及价值,而这种价值也是可以承上启下的一直传承下去。


对于这句的理解可能到我老了以后会有“相同”的看法,但现在不行,我很年轻,我抱有梦想,我对一切都充满着希望,所以,对于这句话,作为年轻人,我无法去深入的去理解。


立水



用户思己过


中国有些专家教授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就你自己活着有意义呗!往大了说,你发射一个卫星了还是生产一个大炮了。往小了说,你是种一粒粮食了还是挖一个水渠了?你是东海抗倭了还是西山驱寇了?你是南方救灾了还是北疆灭火了?为什么大言不惭的对别人说三道四。芸芸众生为自己的生活忙碌奔波有错吗?你给他们一分钱了还是一碗米了?你凭什么仗着自己有点学问在那里喋喋不休?



悦来阅美


季先生的这句话我不赞同。首先人活着就是生存的意义,再次只要是工作就是对社会有价值。


哪凉块在哪呆着


细琢磨大师的“大多数人的一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的确如此 ,只不过不自知而已。


无言2188


人类共生互存各有千秋,季羡林是怎样的存在不得而知,是否有另类看人类的意义和价值有待深看。每个人的存在都在为人类发展做着微小的贡献。傻子被有些人豆乐趣玩。乞讨者知道恩德轻重。精明者以引导启发。智者群首护邦卫土。善良者带着爱和温暖。凶恶终被除。奸诈者终被识。群才群力人间喜怒哀乐,没有什么人没有意义和价值。

季羡林之言有真空看世界的无光无明,把自己当成另类不入群。什么是大多数人,那么一小部分人又指的是谁、是什么人呢?这个世界就有那么几个人想当异类,也肯定是另类异类,自高自大像站在月球上看地球人。其实,什么也不是,只要你吃喝拉撒,闭眼口不进气一样的死亦亦。危言人类死后几百年还被骂祖宗,连一个傻子都不入!


Luzhanxiao


季羡林先生的这句话:“大多数人的一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应该怎么看?我想,本着客观的精神,首先要知道这句话的来处,然后结合上下文,结合季先生为文为人及学养来看,比较好。

但无妨先抛出我对这句话的看法。第一,这句话并不是指责大多数人,甚至有部分断章取义的认为是看不起大多数人。不是的,因为季先生认为自己就属于这大多数人。结合这句话的出处,季先生其实是探讨人生哲学问题。读了文章后,才发现写的好,鼓舞读者后辈积极生活、贡献社会的信心。

第二,如果人生不开悟,沉沦于财色名食睡这些转瞬即逝的东西,那断然是毫无意义的。抛开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人生天地宽,大了去了,从这个意义讲,就是作为人类进化、文明发展的其中一环,不但繁衍后代,而且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做一些有意义的好的事情,此后就交给倏忽百年好了。因为不开悟,只能是“如夏虫不足以与语冰”。

第三,我认为要更好地理解这句话,还是从季先生的文章谈起,本来这篇文章也确实非常好,其中蕴藏有相当大的力量,非常值得一读。如果能够就此读懂前辈大师的眼界、精神,实在是一种受益,如果不能,大师们很孤独,自己也进步有限,对于文化传承也是损失。

这句话出自季先生1995年写的一篇文章,名字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文章起笔,作者结合自己年轻时社会上的事情,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本身就无意义,无价值,不如实实在在地干几件事好。”

由此,我们可以大体明白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个是人生回望与总结,另一个更重要的是与读者、年轻学生辈交流,谈谈关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问题。因此,本文的潜在读者,更多的是志于学术研究的专业圈子类似季先生这样的人们。实际上,今天来看这篇文章,其价值早已超越知识分子圈子,影响了更多人。

季先生对中印文化和佛教文化研究非常深透,因此在写到这篇文章时,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学养是密不可分的。接下来,作者谦虚而婉转地写到:“人活得太久了,对人生的种种相,众生的种种相,看的透透彻彻……”

这样的结果就是,像我这样活得太久,其他好处没有,但“对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会有一些好处的”。由此,便引出了本问答的论题:“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

那么,“一无意义,二无价值”究竟指的什么?作者认为:大多数人并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然后,指出两种人,一种是走运的有钱人,“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0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一种是不走运的穷困潦倒者,“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索”。

这两种人的共同点,就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人生所过为何。既然不知道,那么意义与价值便无从谈起了。

作者非常自谦,认为自己“也属于芸芸众生之列,也难免浑浑噩噩,并不比任何人高一丝一毫”。但自己也有一点区别,就是“对人生有一些想法,动过一点脑筋,而且自认这些想法是有点道理的 ” 。

进入正题,那么怎样看待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作者认为,首先,面对“战火纷飞,人欲横流”,要对人类前途保持乐观主义态度,不管怎么艰难曲折,人类总会越变越好,人类大同绝非空洞的理想。

基于此,每个生命个体都好像一条链子上的一环,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又是必须的。因此,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 。

最后,作者笔锋一转,写到“这个道理在人类社会中只有少数有识之士才能理解。鲁迅先生所称之‘中国的脊梁’,指的就是这种人” 。并进一步指出:“把上面说的意思简短扼要地归纳一下: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先生一路走好!谢谢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