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根据什么提出“人之初,性本善”?与当时的血缘社会有关?

苏广龙


首先,应该确定——或者重新思考一下——我们一向从老师那里听来的“解释”是不是正确。尽管这种解释,已经被“摁”进“字典”,而成为权威与共识。

因为,被“共识”的东西,未必就是“真理”。

如果我们认识世界,不能突破这些所谓的“权威”认定与“共识”,世界将变得不再可爱。

“人从一生下来,本性都是善的”,本性基本上很接近,只是个体的习惯很不一样”——这大概率的是我们形成的共识吧?

其实,这样解,本就是废话与谬论!——因为是站在“后天那个自我”的角度上去废话的。

孔子儒家,是政治哲学思想的发现者与奠基人——而政治哲学面对的是“治者与被治者”——即君王皇帝与百姓民众。不是社会学层面上空洞的浮表的扯淡。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最早自《论语·阳货》,后被“植”于“独裁统治者愚弄民众”的“三字经”中,并按这些独裁者的“意志而成为“做人处事”经典。

实质上,孔子的本意是这样的——

百姓大众最初所接受的治理,

治者的心愿本是维护百姓的。

只要治理者以百姓之心为心,

他们就应环绕在大众的外围。


卜耐夫哲学


人性本根,有善有恶还有非善非恶,形成一个统一体。儒家讲人之初性本善,在于鼓励教化人们,行仁义礼智信忠孝,利已利他利国利社会。人之为人必不可少。法家强调,人之初性本恶,生发出军队法院警察,法制法律法规,这是国家社命的强力保障,更离不了。

世界就这么奇妙,人性善与恶和了,儒家法家不是对立的,亦是和的!和合统一于国家社命世界的稳定繁荣发展了。


用户8563907151856


我觉得并没有依据什么,就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这就和“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不可被剥夺”一样。

人性本善是儒家思想的前提,而其他思想都是从“人性本善”推导出来的。如果这个前提变了,那么其他思想也会发生根本改变。

例如荀子也是儒家,但却主张“人性本恶”,结果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就全都变成了法家。


省思斋


儒家最会的就是凭空捏造,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它要是以事实作为依据那就是老子所说的万物都是负阴抱阳,何来的善恶之说

亦如慧能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东方灚主


不是,孟子提出性善论来自于,尚书中宣扬尧舜治国的清明政治德行,其书最重要的就是德。这也是之后儒家始终将道义看得很重,在道统法统统一之前,哪怕皇帝也不能违背德,就是如此。根源是尧舜先王的清明仁德政治。

孔子非常喜欢周礼,为何?因为相比于春秋,周人善良啊,古书曾说,圣人治世,麒麟在野,哪怕到贞观之治时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个和当时的政治兴仁兴义有关。

儒家的最高原则是天,在地的政权应当守天之德,当然,化为德行就是仁义礼智信。儒生为了这个,被杀被贬者都有,日韩现在都兴儒家,都是发达国家,他们是什么社会?


师长366


这是很简单的逻辑推理呀。

善,为成全维护,恶,为损害消耗。人,或者任何具体存在,必然都是从无到有,其形成,必然是善的结果,只有善的成全维护,才能实现从无到有。

本,根本,生物之源。而要生物,必然是善,只能是善。

因为人之初,或任何事物之初,必然是善;因为任何事物之本,必然是善。所以,儒家如实描述了这个事实。


長風浩荡


人是善恶同体,开始处于半阴半阳状态,后来经历了变化,成变万花筒样,偏阴偏阳或偏中,像佛祖那种修维,应该基本上处于纯阳状态了


用户5151840093815


纯粹人为杜撰!

因为世间没有善恶,善恶也是人为杜撰的!


壶公89566331


我想这是作者以人生社会探导得出论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