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困境下,你会怎么选?不知道的话,就看看明太祖选择……


同样的困境下,你会怎么选?不知道的话,就看看明太祖选择……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1344年,元至正四年,朱重八时年17岁。这一年旱灾、蝗灾、大饥荒及瘟“”疫来了个大爆发,全国各地都是灾情重重。本就贫苦的老朱家,这下更是雪上加霜,朱重八的父母兄长,相继去世,但是穷到没有一块地可以下葬!幸好同乡的刘继祖还算是个不错的地主,给了朱家一块地,让朱重八父母兄长得以安葬,这就是后来的凤阳陵。

在古代已经是成年人的朱重八,孤苦无依,为了填饱肚子,活下去,选择当了和尚,到皇觉寺削发!

选择做一个和尚,也是为了活着不至于被饿死。但是也是寺庙里面最低等的那一个,在里面打杂,扫地擦佛像金身,苦活累活一个也跑不了,全是你干。干活多,不一定就能吃的多,吃的少,和尚也是分等级啊!更何况你年纪小且又是新来的,当然就被寺里的老人儿给欺负了。也真年少时是命不好啊,各种灾荒又是战乱四起的年代,粮食就更少了。所以寺里的大和尚就想出来个法子,对后来的新人、小和尚说,“咱这庙小,香火不多,粮食也有限,现在又是兵荒马乱的,更没有多余的粮食了,所以你们该投靠亲戚朋友的就去吧,或者去做个苦行僧,出去化缘讨生活吧!”无依无靠的朱重八只能再次踏上行程,开始身心的又一次磨炼、考验!

接下来的就是四处化缘,直白点儿就是沿街乞讨。先去了合肥,后来又到光州(今河南潢川)、固州(今湖北云梦县)、汝州(今河南汝州市)、颍州(今安徽阜阳)等地。史书中记载朱重八游历这些地方用了三年的时间,最后又返还到皇觉寺。“凡历光、固、汝、颖诸州三年,复还寺。”——明史(作者张廷玉)。对于朱重八来说,可不是简单的要饭,吃饱喝好填饱肚子,他利用好了这三年的时间,来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底层老百姓的疾苦,这也为日后他建立严苛的制度有直接关系。他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让自己的思想开窍,不再是单纯的为了糊口而已。沿街的乞讨,与各形各色人接触,对于人性也有了更加深层的理解,懂得如何与个样的人打交道,人际关系的维护与发展。为他以后的发展可以说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他一步步从小步兵到大将军,再到大元帅,最终成为一个王朝的开创者!

别人做不到的他做到了。三年时间,一步步的行走,开阔了眼界,也积累了经验,了解了当时战争状态下的民心之所向往。之所在后来的起义军中能在他人之上,是因为大多数人不具备这样的基本素质,而朱重八却具备!沿街乞讨,所遭受的痛苦,辱骂殴打,被人所唾弃及冷眼旁观。让他更加坚信自己要改变命运。逐步的形成坚毅、果断且狠辣的性格。不断的吸引着身边武将人才的钦佩,自己的领导地位也在不断的稳固且上升,团结有识之士,加强自身的军事实力,为以后对抗各个枭雄盗贼打下坚实基础!随着自己的强大,朱重八也更加确定了内心的信仰,坚持完成自己的大业。人一旦又了信仰,就会更加的有目标方向,会尽一切方法手段去改变,会运用自身的所有有利资源,即使身处困境,也会尽一切可能的去改变,去创造出有利环境,从而实现那个看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所以,作为现在的普通人,我们要找到目标方向,要做一个性格坚毅刚强的人,不能被眼前的处境所困,要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行常人之所不敢行。

为梦想而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