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的第一部武俠小說叫什麼名字?

古梁鏞


大概在14歲左右,在父親的一大堆棋譜裡翻出的《書劍恩仇錄》!



然後悄悄的拿回自己房間,藏在墊被底下,在每天完成作業,睡覺的時候躲在被窩裡,偷偷的用手電照著看。

慢慢的被文中內容所吸引,那時還認為這故事是真的,認為這世上有高人;一直夢想能遇到他們,希望他們能教我高深的武功等。

時間過的較久了,書中內容有點模糊,只記得紅花會--反清復明;主人公陳家洛,還有霍青桐、失手殺死自己兒子的周什麼、駱冰等有限的幾個人了!

看過這本武俠書後一發不可收拾,怎麼說呢,就是有種慾望被引出來了。急忙找到同學告知的租書點後,交了押金,找了半天,只有臺灣一個什麼作家寫的武俠系列,主角人物全部都是身背血海深仇,然後掉進什麼地方,得到靈丹妙藥和高深武功秘籍,然後出來報仇,對抗最大幕後黑手,拯救江湖,最終抱得美人歸。看了十幾本後,看吐了……
後來高中、大學,逐漸的把金庸的其它小說拜讀完,也看過幾本古龍的,不是很喜歡,其他的作家寫的武俠,簡直不能比。


痕跡證明曾來過


我看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金庸寫的《神鵰俠侶》,當時對我觸動和影響很大,可以說點燃了我心中的武俠豪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的性格。

當時看《神鵰俠侶》是在十年前我上初中時候,那時候特別喜歡看武俠類電視劇,當時看了這個小說的電視劇後覺得特別好看,故事非常吸引人,非常喜歡楊過的武俠豪情,也喜歡小龍女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後面就非常想看這部電視劇的小說書,於是四處打聽跟同學借書,恰好有個同學有《神鵰俠侶》的書,當時就開心地借了他的書回家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

每天中午下午放學吃過飯就看,沉浸於武俠世界,看著主角楊過一步步成長變強,看著他克服重重困難,看著他的情感世界,看著他所做的事情和發生在他的身上事,就好像感覺那是自己一樣,這部小說當時就是有這樣的魔力能將人完全帶入主角的世界中,一展武俠豪情,讓人心生嚮往。

這就是我看過的第一部武俠小說,也因此而跟武俠玄幻小說結緣,很多小說情節還歷歷在目。你看過這部小說嘛,感覺咋樣,歡迎留言評論。我是馬兒啦,一個啥都懂點會點的媒體人,喜歡請點贊關注。


馬兒啦


這個我記的很清楚,讀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上同學家玩。看到他家有一套武俠小說,就坐在那看,這一看不要緊,整個人迷住了,到點回家了還不捨的回。

最後跟同學好說歹說把書借回家去看,那本書是金庸寫的《書劍恩仇錄》。

當時這些書外面沒有賣的,都是人家香港親戚帶過來的。

後來上了初中,同學中有一個家裡是擺書攤租書給人看的,他父親總委託走香港輪航線的船員幫忙帶過來。

我們總叫這個同學偷偷帶出來看,書都是繁體字的,那一陣看的武俠小說最多。


東嘮西叨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很多金庸小說迷肯定知道這句話,沒錯,就是金庸先生對自己14部最出名的武俠小說的概括。小塵看過的武俠小說不多,卻都令小塵印象深刻,而小塵看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正是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

說到《射鵰英雄傳》(後省略為《射鵰》)小塵其實早已在電視劇上看過部分的內容,但是小時候看電視的時間甚少,《射鵰》電視劇從小時候到高考已不知重播過多少回,小塵從電視上看到的劇情總是斷斷續續,直到高考過後,小塵才在假期閒餘在縣城的新華書店一口氣看完了(一個下午看完四冊😁,看完後都站不起來了)。

《射鵰》主要講述小說主人公郭靖,從小喪父,他出身在大漠,和母親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好在郭靖和成吉思汗的第四個兒子託雷結為安答,又因為郭靖仗義,,成吉思汗很看重他,讓他和託雷跟著哲別學射箭。此後,郭靖又拜江南七怪為師,也學到了一點武功。雖然郭靖天資很差,但是他有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一遍不會沒關係,兩遍,三遍……總會練成的。一個人成功的背後總是不懈的努力:郭靖晚上勇敢地爬到懸崖上,找馬鈺練內功;為了幫助王處一拿到解藥,他和黃蓉不顧身命危險闖入趙王府,正好天賜良機,讓郭靖和寶蛇搏鬥,郭靖趁機喝乾了樑子翁苦養了10年的寶蛇血,使他不僅功力大增,而且百毒不侵;此後,他向洪七公求學,練降龍十八掌的時候,亦是沒日沒夜的苦練。

就這樣,一個什麼都不懂、資質平平的傻小子,憑藉著自己的毅力與決心,一股蠻勁,敦厚善良的內心還有堅持不懈的奮鬥努力,歷經一路坎坷磨難,終於成為武功絕頂,英明震中外的一代大俠。從某種程度來說,這也算是一部勵志的小說,而且是精彩絕倫的小說,輕易引人入勝,營造了一個並立著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武俠世界,身處當時代武功頂峰的幾大高手齊聚華山,已大毅力競技,傳出”華山論劍“這一個光聽起來就激情澎湃的詞語。

不得不說,小塵在都《射鵰》時覺得和看電視劇感覺完全不一樣。書中塑造的每一個人物的形象都是那麼的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即使沒有電視劇中演員的精彩演繹,生動的人物刻畫卻能在閱讀過程在腦海清晰的浮現。這樣的一個武俠世界是讀者嚮往的,當你一讀開書,就如身臨其境,流連忘返。所以喜歡武俠小說的條友一定不能錯過,小塵強烈推薦安利(≧▽≦)!

我是小塵,喜歡的朋友歡迎點評和關注呦😉


鄲攬風塵


十一二歲吧,2001年左右,無意中得到的一本破書,書皮都爛完了,書名都不知道是啥,不過內容非常精彩。記得當時我上課看,下課看,走路看,打牌時也看,吃飯看,拉屎更是一定要看,半夜睡醒了也得翻兩頁,搞得那段時間我爺爺逢人就誇我,說我學習太過用功,是我們家的驕傲,整的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不過可惜的是那是一本殘書,沒結局的。這特麼對我的打擊是非常沉重的。殘書結局是一個殺手集團的殺手,也就是男主,帶著他的僕人,是一個大力士到一個堡裡做任務,半路被一個千斤閘堵住了去路,大力士甩開膀子正準備發飆,完了,太監了,氣的我幾天沒吃好飯,沒睡好覺,整天想著那力士到底給不給力。。。幸好趕上好時候,現代化建設,網絡時代來臨,2017左右年被我找到了那本書《銷魂十指令》,滿足了我的遺憾,力士很給力,果然很是銷魂,強烈推薦,大家有時間記得去看看哦


懷揣音響的鳩摩智


1984年剛讀完老派武俠小說《玉嬌龍》,忽然在同學之間傳說有一本小說,非常好看。於是向書主人報名排隊,等了好幾天,輪到我班的一個同學,他在看,邊上幾個同學陪著看,從人逢中只看到題目,《七劍下天山》,作者梁羽生。

那時看武俠小說是人歇書不歇。有課的請病假在宿舍讀,下課是圍著一圈子人讀,晚上這個人讀著睡著了,那個人接著在被窩裡蒙著被子用手電筒讀。書主人絕對的大爺級別的人物,有好吃的,他一過來,得他先吃,否則以後有好書會不給你排隊。

在焦急的等待中,在一次次的詢問下一個是誰,自己前面還有幾個人排隊,恐怕有人插了隊,飯不思,食無味的等待了半月後,終於輪到了自己。實際上很多內容,人物都知道了,因為沒有事的時候都聚在一起談論這本書。

一看這本和以前讀的武俠小說截然不同的小說,真是廢寢忘食,在別人不停地催促下,匆匆讀完了,真好,什麼人的腦子能寫出這麼好的書,非常佩服。比課文好上千萬倍。

我們那一級二百多人,男同學讀完,女同學讀,

書頁有點髒了,但封面猶新,有書皮包著。

現在很懷念讀的第一本新派武俠小說,懷念青春年少如飢似渴讀書的日子。


南山一花奴


我最早是從二年級開始看的《射鵰英雄傳》。

小時候,家裡農地裡種了好多棉花,每天最不喜歡的就是去地裡摘整棉花,晚上又點燈扒棉花。我們兄妹倆雖然小,但也要幫我媽幹活,又困又累又無聊,對於七八歲的小孩是怎麼也坐不住的。



我媽為了哄我們兄妹倆,晚飯後一邊扒棉花一邊就開始把她從孃家帶來《射鵰英雄傳》像連載故事講給我們聽,聽的我和妹妹如痴如醉,睡意全無,手腳麻利的幫媽媽幹活,三個人順便等著每天出去做小生意的爸爸回家。印象最深的是在荒島上洪七公幾次幫助歐陽鋒反遭其害的憤懣,以及黃蓉坐著大樹彈弓彈落大海割破歐陽鋒叔侄木筏樹皮的暢快,想想以前的時光真是一去不復返了。



後來二年級後,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媽媽衣櫥裡發現了這本殘書,前後都有脫頁,憑著大概認識的漢字,驚喜的發現這就是媽媽每晚講的故事,非常開心,就趁媽媽不注意,每天都美美的看上幾十頁,不認識的字就連蒙帶猜,順便查查字典,語文成績在農村小學裡也是突飛猛進,沒人能比。

記得有一天,我在院子裡手壓水井邊,按照媽媽命令,要壓滿一缸水,站在凳子上正壓的起勁的我,突然聽我爸爸在堂屋門口問我:最近成績可有下降?正好這個降字我有查過,跟降龍十八掌的降字一樣,我心裡暗想,這是個好的字,我只需正面回答就行了,然後就很開心的回答下降了,結果我爸爸雷霆大怒,我囧了好一會兒,才慌忙說沒有下降。現在想想也是非常搞笑。



射鵰是我的啟蒙,陸續後來一發不可收拾,農村正經書沒有,八九十年代大家都愛看武俠,俗稱看大書,沒少挨家里人的罵,怕耽誤學習,現在轉眼三十多了,當時的事情想起來還跟昨天似的。

謝謝關注。


文旅蘇州


記得我看武俠小說是源於瓊瑤的。在看了好幾部瓊瑤小說之後,終於受不了了,想著換換口味就說試試武俠吧。反正打發時間,聊以自慰,就打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本武俠小說——梁羽生的《大唐遊俠傳》,從此,一入江湖歲月催。

當初被武俠小說的情節和想象給震撼到了,好像發現了新的天地。當時有空時間就看,上課時也想著小說中的情節人物,近乎三天看完了,後面寫著後續故事見《龍鳳寶釵緣》,就找同學想辦法弄到,一發不可收拾。

故事情節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人物也大致只記得幾個段圭章,空空兒,鐵摩勒安史之亂這些情節,其他全部想不起來了。再後來,就不停的瘋狂看武俠小說,開始只看梁羽生的,覺得梁羽生是一帶大師。直到後來看了《倚天屠龍記》接觸到金庸,又再次顛覆了我對武俠小說的認識。慢慢地後來看到了古龍,蕭逸,臥龍隱,溫瑞安等人風格各異但都很精彩的武俠世界,主要還是以金梁古的為主。都說武俠是成人世界的童話,我是認同這句話的,喜歡武俠的人基本都是內心善良的人,要不然是沒法體會武俠世界的那份快意恩仇和恣意瀟灑的。隨著金庸的離去,香港電影的沒落以及那些熱愛武俠,心中有江湖的人的老去,可能以後再也不會出現那些年讓人意猶未盡而又痴狂的武俠世界和江湖影片。那些年藏在課桌下偷偷看武俠的歲月一去不復返了,那些在放學後扮演各種江湖人物的孩子也長大了,好像一下子就長大了。我們都是歲月的流浪狗,終究不是大俠,不能給心愛的姑娘所需要的,我們也不是大俠,要真是大俠的話,那該多好,江湖!






小生氣啦


我看的第一本武俠小說沒有封皮所以不知道叫什麼了。

這書也是從我爸的舊書堆裡翻出來的書,只記得男主好像叫什麼小寶,最初身邊有個老僕,也是被奸人追殺,也是掉落懸崖不死,奇特的是掉落山崖的過程和別的書不一樣,所以印象很深,男主並沒有掉到山崖谷底,而是掉到一半,被懸崖上的一個圓形洞口時,給吸到一個洞裡的。聽明白沒,就說這個洞口平時是往外噴火的,聽聽,奇不奇,懸崖峭壁上開一洞口居然可以往外噴火,你說奇不奇,作者這腦洞咋想的,這個噴火是有間歇的,不噴火的時候,洞口就會產生吸力把洞口邊的物事吸到洞裡,如果主角是在恰好噴火時掉到洞口就會計被直接烤熟了,而更扯淡的是,只有主角可以安然被吸到洞裡,可是主角進到洞裡出不去用來裹腹吸到洞裡的小鳥可是全都是烤熟的,當時看這書時就老納悶了。更神奇的是主角的神功,居然不是練出來的,也是撿來的。說洞裡有個盒子,主角打開盒子,裡面有一個心形的石頭,直接就跳到了主角口裡,然後就吞肚裡去了,主角就有了絕世的武功。然後又解釋說這是一種道士練的外丹,是春秋戰國時期道家某一派最愛練的一種外丹,,以至於之後很久,我都以為外丹就是這種的,後來才知道外丹特麼就是指的丹藥,現在想想真是誰傻逼了,練這種替別人做嫁衣的外丹,便宜外人啊,😂😂😂😂😂😂然後主角就一路平趟掃怪了。


雙劍向天


我看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戊戟的《神州傳奇》。

記得在剛讀初中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堂兄家開的書攤上看到的。當時是在我們當地的一本叫《佛山文藝》的雜誌上連載發行,而市面上還沒有整書發行。從那次看了之後,就好像著魔了一樣,經常會在腦海裡浮現書中描述的情景。第二天一放學,馬上騎著自行車飛奔過去,想找新一期的看,結果沒有,最後問堂伯母才知道這本雜誌是半月刊,要等兩個星期後才有,那時的心情感覺好像丟了什麼貴重東西一樣很失落。在這等待的兩個星期裡,我不斷地在腦海裡構造下期的故事情節,完全把自己套進了書中的主角。就這樣兩個星期過了,第十五天就衝著過去,一本嶄新的《彿山文藝》出現在眼前,那種心情高興得無法形容,就地坐著,拿著書看完了才走。因為當時家裡窮,沒有閒錢用來買書,堂伯母很好人,不計較我在那裡看書,所以就這樣風雨不改地準時到書攤看書,直到把這部武俠小說看完……。

我後期熱愛閱讀,熱愛看書,跟這次看武俠小說的經歷有緊密的聯繫。它讓我知道了書也可以很精彩,能從書中尋找快樂,它更讓我懂得要想改變命運就要多讀書,用知識去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