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大会上虚竹两不相帮,是偏向于少林还是偏向于萧峰?

己莫V


我是觉得虚竹这个承诺的两不相帮,在实质上应该是偏向于少林的。大家对比一下就能看出来。



先交代下背景。

  • 此节出于《天龙八部》最高潮精彩的一段。主角三兄弟少室山上大战慕容复、游坦之和丁春秋。哥仨敌前义结金兰。萧峰开团,虚竹、段誉先后参战,完败敌方三人组。而后慕容博和萧远山现身,不但揭开玄慈丑事,也就是虚竹的身世,同时挑明萧远山当年遇伏的一段公案。然后慕容博遁走少林寺,萧远山、萧峰父子紧追而去。

  • 接下来在全冠清的有心挑拨下,在场的中原武林人士纷纷鼓噪起来,意欲剿杀身为异族的萧峰父子。少林忝为地主,自然被推为领导者。方丈玄慈刚死,长老玄寂主事。这才对灵鹫宫主虚竹有此一问“咱们擒杀萧峰,你相助何方”。

  • 而虚竹回答:“少林派是我出身之地,萧峰是我义兄,一者于我有恩,一者于我有义。我……我……我只好两不相助。”



当然后续发展并没有出现萧峰父子被围攻的情节。但如果出现,虚竹这个承诺和坐视萧峰身亡没有区别!

  • 要知道萧峰父子不仅仅是辽人,更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萧峰官居南院大王,妥妥的敌酋。萧远山偷学了少林七十二绝技,为复仇还残杀了不少中原知名的武林名宿。非我族类,自然越杰出,威胁也越大。在中原武林人士立场上,自然要扑杀之,也不需要讲什么道义。

  • 而萧峰父子在少室山上仅有带来的燕云十八骑,加上有心报恩的大理段正淳一行数人。别无他援。真陷入围攻,绝对是十死无生,跑都跑不掉!

  • 另一面则是以少林、丐帮为首的中原武林人众,还有慕容博、鸠摩智这样的绝顶高手。所以虚竹的两不相帮明显就是在帮少林!



当然相信虚竹是不会坐视萧峰身死的。

  • 虚竹做出两不相帮的答复,同时还弱弱的请求玄寂不要杀萧峰。还被玄寂狠狠鄙视了一回。这源于虚竹的性格。

  • 虚竹就是个逆来顺受的肉蛋性子,跟他从小的生存环境、成长过程是密不可分的。他后来开挂般的奇遇也基本是老天爷硬塞给他的。本身也没有领袖主事的能力和魄力,甚至不如手下的女人。燕云十八骑要被围攻之际,还是他手下的余婆下令保护起来的。


  • 不过虚竹还是有热血的。挺身而出在敌前与萧峰、段誉结拜,并且主动攻击丁春秋,为萧峰除去一个劲敌。而且虚竹对萧峰的为人、气概非常心折。再加上他的慈悲心怀,即使出于本能,他也绝不会任由萧峰被人杀死。


如切如磨


立水来回答。

个人觉得,虚竹在当时的情况下无心想这件事,当时的环境也不允许他去仔细琢磨,加上虚竹本身性格原因,所以无法说他具体是偏向谁。

背景

少林寺英雄大会可谓是一次武林盛世,也是江湖联盟的一次机遇,但却被丁春秋和庄聚贤的从中干扰,变成了一个“笑话”。

萧峰率众来到少林,往日的仇怨与萧峰辽国南院大王的身份,加上恶意之人从中作梗,使得萧峰成为了武林的公敌,丁春秋、庄聚贤、慕容复也是各怀鬼胎联手对付萧峰,刚开始只有段誉从中帮助,但因其武功不稳定,萧峰不忍义弟因战受损,命人将其保护起来。

之后,虚竹出场,这也是他跟萧峰的第一次见面,两兄弟初见没有同甘但却一起共苦,从此可见虚竹本人重义,三兄弟联手打退敌人。而这时却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萧峰的亲生父亲。

萧峰父亲的到来,为萧峰澄清了一切,但却指出了雁门关一事的带头大哥,随之发展虚竹的身世也被揭晓,母亲叶二娘,父亲少林方丈(也是带头大哥),乔峰起报仇之心,但看在虚竹的情面上,萧峰转移话风,矛头指向当事造谣传信之人。

方丈为维护少林声誉,自领少林棍杖200且不动用内力护体,加上身年时过高,最终坐化,叶二娘也为之殉情,场面异常伤感,虚竹刚认下亲生父母却又阴阳两隔,心情悲痛至极。

事件

虚竹悲伤之时,少林为捉拿萧峰父子,特问虚竹帮谁,虚竹答:少林是我师门,萧峰是我义兄,一者于我有恩,一者于我有义。我只好两不相助。

纵观整个场景,萧峰父子虽武功高强,但他们面对的确实整个江湖,如果没有扫地僧的及时出现,我想萧峰父子,必然不敌众人,暴毙少林。

其实,这已经不是帮不帮的问题了,如果当时没有扫地僧的出现,大战开始,即便是加上一个虚竹,成功面并不会增加多少,但如果萧峰生命危在旦夕,我想虚竹也绝对不会袖手旁观的,要么一起战死,要么为义兄力荐群雄。

所以,我觉得虽然虚竹当时说的是两不相帮,但如果少林被萧峰打的无喘息之地,虚竹一定会站出来,维护少林;同理,虚竹也绝对不允许自己的义兄萧峰死在自己面前。


立水


在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少林寺武林大会可以说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因为围绕着少林寺大会,带头大哥终于浮出水面,而虚竹的身世也大白于世,同时方面雁门关惨案的始作俑者慕容博也来到了前台,萧远山、慕容博两人各自和自己的儿子相认,最终眼看着要毁灭少林寺的两方势力(萧远山、慕容博)被世外高人扫地僧尽受座下,将一场血腥惨案华于无形。

少林寺武林大会,丐帮前帮主、现任辽国南院大王的萧峰出现在少林寺,引起了中原武林人士的围攻,那么,如果虚竹不出手相助的话,他的做法是偏向萧峰还是偏向少林寺呢?

小哥详细分析。

(《天龙八部》剧照)

武林正道领袖少林寺

在《天龙八部》中,丐帮是天下第一大帮,而少林寺则是天下第一大派,两者同为武林泰山北斗,引领江湖的发展。

但是自乔峰离开丐帮后,丐帮的发展进入混乱期,后来在全冠清的怂恿下,居然沦落到和大恶魔丁春秋所创的星宿派为伍,让天下英雄耻笑。

而少林寺发展稳定,自丐帮没落后,少林寺则成为江湖第一大门派,在《天龙八部》中,少林寺举办武林大会的目的,就是要选出武林盟主,带领大家一起抵抗外族侵略。

所以说,能来武林大会的,大部分都是少林寺邀请的,而个别则是不请自来,比如鸠摩智、四大恶人之流。

(少林寺方丈玄慈大师)

外族领袖萧峰

在《天龙八部》中,中原归宋国管理,其他的国家有大理、吐蕃、西夏、辽、金,其中辽国最为强大,和宋国边境斗争最为激烈,所以《天龙八部》时期,宋国百姓对辽国人是恨之入骨,他们称之为“契丹狗”。

萧峰作为辽国的南院大王,掌握辽国兵马,同时是辽国直接和宋国正面接触的高级官员,因此萧峰一出现在少林寺,不管是慕容复、丁春秋一类心怀鬼胎的人,亦或者是江湖小辈,大家马上目标一致对抗乔峰。

所以说自打萧峰现身少林寺后,除了和他有情谊的人,其他人都把他当做了敌人,这其中包括正道领袖少林寺。

(萧峰剧照)

虚竹的帮与不帮

在乔峰即将独斗慕容复、丁春秋、游坦之三人的时候,段誉首先气愤不过,站出来指责慕容复恩将仇报,明确表示要帮主萧峰,然后虚竹也跑了出来,和大哥相认,三人再次结拜。

也就是说,在萧峰独自对抗中原江湖的时候,段誉和虚竹的加入,形成了三人独抗中原武林的局面,因此此刻的慕容复三人明显可以代表中原武林,他们做的事是联手击杀契丹狗。

所以很明显,虚竹这个时候站出来是明显帮助萧峰,但是虚竹如果这个时候不站出来,即便他不动手,考虑到萧峰的处境和虚竹的实力,那么也可以说虚竹是在帮助少林寺。

因为假如虚竹实力很一般,那么他不帮主萧峰,我们也可以看做他是两不相帮,但是虚竹的实力是如此的强悍,因为虚竹和段誉的加入,萧峰不单单扭转了战局,更是让在场很多受过萧峰恩惠或者和萧峰有交往情谊的人大感惭愧,这种对人心的引导至关重要。

小哥点评

后来发生的悲剧想必也是虚竹和萧峰两人万万料想不到的,因为萧远山的出现,揭露了虚竹的母亲叶二娘和父亲玄慈方丈的爱情故事,致使玄慈羞愧难当,为了少林寺的百年声誉间接选择了自杀谢罪,而叶二娘更是殉情。

从小孤苦伶仃无父无母的虚竹,一日间得父母双亲又痛失父母双亲,这件事的导火索就是萧峰的父亲萧远山,小哥认为这件事确实是非常非常残酷的一件事。

谢谢大家。


古梁镛


当时的情形是萧远山说少林武学绝技都背熟了,要回去教给大辽军民,实际上他并没有这个打算,只是30年前雁门关外,这些南朝武林人士因慕容博挑拨,错认为他会偷窃少林武学秘籍,他只是一时激愤说出了这段话,但是中原武林群雄当然不答应了,要擒拿萧氏父子(少林玄苦大师被萧远山一掌震死),而且少林作为执牛耳者,肯定还要出手的。

虚竹是个诚实质朴的老实和尚,毫无机心,当少林玄寂问虚竹帮谁是,虚竹很为难,一者有恩,一者有义,只能两不相帮。

按照当时的形式,少林还有几位玄字辈高手,丐帮4大长老加上游坦之慕容复,以及群雄,萧峰父子根本没有生还的可能,除非两人跑路。但以萧峰父子的为人,他们宁愿血溅当场也不会临阵退缩。因此,当虚竹两不相助时,在客观上就是要看着萧峰父子为众人群殴而死。当然,如果虚竹相助少林,那么少林一方则如虎添翼,擒拿两人不在话下。如果虚竹相助萧峰,萧峰父子还有一线生机,但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可能仍会死在少室山。

因此,虽然虚竹说两不相助,这句话并没有什么问题,也是无奈之举。所以说,在客观上还是相助少林一方,但并不是有意为之。


火大怎么办


萧远山的出现,揭破了玄慈的面纱,导致玄慈圆寂,虚竹悲痛,而萧远山和萧峰为报仇直追慕容博而去。此时,戒律院首座问虚竹会帮哪一方?虚竹的回答其实是在帮助大哥乔峰。



少林寺是武林泰山北斗,不会因为玄苦之死而大开杀戒,只为澄清事实。

少林寺武林大会,乔峰率领十八骑契丹武士赴少林救阿紫,机缘巧合,乔峰出场时不仅救了阿紫,更是救了玄慈方丈。但因为庄聚贤一战,众多武林人士的亲人、朋友、师长们被乔峰所杀,武林人士欲除之而后快,在未知萧远山是真凶时,少林寺没有和丐帮、慕容复、丁春秋以及其他武林人士站在一起对付乔峰,足以说明,少林寺的大佬们敬重乔峰,他们也是对此深信不已,一直围追乔峰只为澄清事实,并非为玄苦报仇。

虚竹理解和了解少林寺的做法,少林寺绝不会伤害义兄父子。

萧远山和乔峰出逃,没有灵鹫宫的协助,根本抓不住。

这是虚竹看到最主要的一点,萧远山父子武功超一流,少林寺除了扫地僧没有人能阻止得了,当初一个乔峰在少林寺随意出入,再加上一个萧远山,少林寺弟子虽然众多,但对萧远山父子毫无威胁。

少林寺人多,但难以追捕飘忽不定、武功高强的萧远山父子,但若是灵鹫宫帮忙情况就不同了,灵鹫宫人数也很多,而且灵鹫宫的武功并不弱,于婆婆和梅兰竹菊都是准一流的高手,倘若虚竹帮少林,在少林寺和灵鹫宫的帮助下,萧远山父子恐难以逃脱。



虚竹两不相帮,于婆婆最明白虚竹的心思,她请示虚竹以兄弟之义为由保护契丹武士,虚竹也是明白这一层关系,他不能直接下令去保护,由于婆婆通过兄弟之义来请示保护,谁也没有话说。

戒律院首座听到于婆婆的请示,也是一声阿弥陀佛,他明白虚竹两不帮就是在维护义兄,又同意保护契丹武士,乔峰没了后顾之忧,谁能拿下?所以这一声阿弥陀佛也就意味着少林寺放弃追捕乔峰了。


令狐冲和乔峰


换一个角度来考虑一下,如果你是虚竹,在当时的情况下被这样问道时,你会怎么回答呢?

如果公开表态要帮少林,那就是对兄弟不义,若是反过来,公开表示要支持乔峰,这简直就是找死了。

所以这个问题,没办法回答, 只能是“两不相帮”。

我是读《论语》的,给大家讲一个论语里的故事吧。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述而第七》)】


冉有问子贡:“老师支持卫君吗?”

子贡说:“好,我去问一下。”

子贡进到屋里,问:“老师啊,你说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回答:“是古代的贤人啊。”

子贡又问:“那他们心里有怨气吗?”

孔子说:“求仁得仁,他们追求仁德,也得到了仁德,何怨之有?”

子贡出来,说:“老师不支持卫君。”

这里面有两个故事,一个是父子争国的故事,一个是(伯夷叔齐)兄弟让国的故事。

卫君,是当时的卫出公辄。他爷爷是卫灵公,就是宠幸南子,被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那位。

卫出公的父亲蒯聩(kuai kui)是卫灵公的太子,因为他得罪了当时权势熏天的南子,被迫逃亡到晋国。

卫灵公死后,国人立了蒯聩的儿子辄做国君,就是卫出公。

可是蒯聩是太子啊,他得到了晋国的支持,晋国派兵护送他回国继位,但辄刚做国君,也不大想让他爹回来,就派兵跟晋军打了一仗,结果卫国胜利。蒯聩没能回来。

就在这个背景下,冉有不知道老师是不是支持卫出公,就问子贡,子贡说我去问下老师。

子贡真是聪明。他进去不直接问卫国的事,而是问伯夷、叔齐。


——不直接问,就避免了老师直接回答表态,当时孔子个人影响很大,而且师徒众人都身在卫国,要避免表态站队的嫌疑,避免因言惹祸。

而孔子既然赞成伯夷叔齐让国的事迹,那就一定不赞成父子争国的事了。


所以我认为,虚竹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问题”不在虚竹,而是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太没有水平,虚竹只能回答“两不相帮”,至于到了关键时刻会怎么做,那是另一回事。


之乎者也说


一部《天龙八部》聚齐了五湖四海的英雄,展现了复杂多面的人性,虚伪的或者真诚的,慷慨的或者是猥琐的,威震天下、悲壮凄厉的是萧峰,而不是养尊处优的段誉,这是天性和出生所致,慕容复即便有旷世奇才却不能踌躇其志,这是环境和他人所致。



在《天龙八部》中虚竹是绝对受到金庸老爷子眷恋的那个,谁也那没有他那样的经历,峰回路转,在处处风波处处愁的江湖中他是个被馅饼砸中脑袋的家伙。最初,他的梦想不过是在少林寺当中做一名武功很浅地位低下的和尚,念经、敲钟平凡又快乐的度过一生。只不过,谁也不能左右人生道路前进的方向。

在一次执行任务当中他遭遇了一连串的事情,因为他的宅心仁厚无意当中救了天山童姥一命,天山童姥是个怪异的人物,她硬是逼着虚竹破了戒,吃肉、喝酒、杀人,甚至破了色戒。他与梦姑在西夏皇宫冰窖中上演了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与梦姑的缠绵悱恻、恩爱与共让他感受到身处于这黑暗的寒冰地窖当中也不输佛家的极乐世界,又何必皈依我佛寻求解脱呢?



从这之后,虚竹的人生像是开挂一样,逍遥派掌门人、缥缈峰八洞十二主的主人,然后又成为西夏国的驸马爷。虚竹的好运一波接一波,拦都拦不住。

中原武林大会上,虚竹展露头脚,处事越发成熟稳重,他身为曾经的少林寺弟子,是绝对不可能与养育他成人的少林寺众人动手,但是同样他也不可能与他的结拜大哥乔峰动手,书生以为虚竹的决定谈不上偏向哪一方,他的行为但凡有点情商的人都是可以理解的。



论武功,少林寺高手如云,更有扫地僧这样的压轴人物,而萧峰的降龙十八掌威震江湖以一敌万也不在话下,所以虚竹的决定绝对是明智的,手心手背都是肉,他所能做的就是不使任何一方遭到更大损失。


顽石说名著


虚竹虽然不好选择,认为少林对他有恩,乔峰是他义兄对他有义,但是两不相帮的结果,却是实实在在偏向于少林了。


当时乔峰孤身一人赴会,身边只有契丹一十八位武士。

而少林寺是主场作战,又和丐帮燕子坞联手擒拿乔峰,乔峰势单力孤。


虚竹当时灵鹫宫有八部在场,又有三十六洞七十二岛洞主岛主想帮,甚至还有新投降的星宿派门人归附。

在玄寂的眼里,灵鹫宫是少林的劲敌。


如果虚竹要是帮乔峰,乔峰一定能全身而退。

反之,虚竹两不相帮,乔峰生死难料。


孙少侠品金庸


大家好,我是小小影视驿站,天龙八部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少林寺武林大会,除了逍遥派三老外,几乎天龙八部里面的所有顶级高手都到场。

作为天龙八部故事的三大主角,萧锋段誉虚竹肯定少不了,虚竹也是这个时候第一次看到这个所谓的大哥乔峰,三人算是真正结拜为兄弟。那么在武林大会上虚竹两不相帮,是偏向乔峰还是少林呢?

我认为虚竹所谓的两不相帮,一方面萧锋是结拜大哥,虽然没有多少感情,到对于老实人虚竹来说,这份情谊很重要,虽然后来萧远山揭开了玄慈就是带头大哥,间接逼死了虚竹的父母,但这个时候虚竹也没有记恨在心,毕竟是上一代的恩怨情仇,而少林寺作为虚竹曾经的门派,养育了虚竹24年,这份情谊更加重要。

虚竹明智的选择了两不相帮,萧远山父子武功位列天龙四绝,除了少林寺通神的扫地僧,江湖上恐怕没有任何人可以留得住他们,帮了乔峰就得和少林寺为敌,这点虚竹绝对接受不了。

换一个角度也是一样,如果帮了少林寺,就要和新认的大哥为敌,正所谓手心手背都是肉,虚竹只有置身事外,两不相帮,这样不用和少林寺为敌,也不用违背自己的良心去伤害结拜大哥。

总之, 虚竹的两不相帮,表面上是置身事外,但在我看来整个江湖上除了三弟段誉外,所有人都想杀死乔峰,在这种紧要关头,乔峰明显更加需要帮助,而虚竹不帮等于是不顾乔峰生死,这和结拜时候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背道而驰。






人见人爱云中鹤


其实在我看来虚竹这样的做法是偏向于乔峰的。

很简单的把这件事看做是家人和外人打斗,你就感觉出来了。

如果某一个人的家人,和他的朋友因为某件事打了起来,这个人却说,一边是朋友,一边是家人,所以两不想帮。那大家怎么看待这个人?要换成是我我肯定是要帮家人的,毕竟亲情在人的心中还是更重要一些,看看你身边的朋友吧,从小到大已经换了几波了,还有几个真拿你当兄弟的?

很多时候你有了事情,愿意拉你一把的,还是你的家人,朋友不能说没有,帮助真的很有限。

虚竹从小是在少林寺长大的,主持又是他爹,少林众僧跟家人又有什么分别,看似两不想不帮,其实已经代表了站在乔峰的位置上。

所以我认为,虚竹这样的做法,是偏向于乔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