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羅奇:一個缺乏緩衝的全球經濟

史蒂芬·羅奇:一個缺乏緩衝的全球經濟

文/史蒂芬·羅奇( Stephen S. Roach)

史蒂芬·罗奇:一个缺乏缓冲的全球经济

史蒂芬·羅奇,耶魯大學傑克遜全球事務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兼管理學院高級講師,曾任摩根士丹利亞洲投資有限公司主席,著有《失衡:美國和中國的相互依存》一書。

直到拿到了全年數據,我們才意識到全球經濟在2019年是涉險過關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估算,去年全球GDP增長僅為2.9%,也是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探底式大幅緊縮以來最差的表現,與2010~2018年間的3.8%復甦增長軌跡相去甚遠。

乍一看這2.9%的增長似乎並非特別黯淡,但如果把時間拉長到40年來看則截然相反。自1980年以來世界GDP的平均增長趨勢為3.5%,對於任何經濟體,包括整個世界而言,評估各項增長影響因素的關鍵點都可以從趨勢中的某些偏離因素上找到——也就是所謂產出缺口的替代指標。而去年增長與長期趨勢之間的落差(0.6%)則使增長令人不安地掉落到了各界普遍接受的全球經濟衰退門檻(約2.5%)附近。

與通常在大幅衰退中陷入萎縮的單個經濟體不同,世界作為一個整體很少出現這樣的狀況。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世界經濟狀況的大範圍研究(涵蓋對194個國家的廣泛抽樣和剖析)我們可以得知,在一場全球經濟衰退中全球通常會有大概一半的經濟體出現收縮,而另一半仍在擴張——雖然步伐可能略顯緩慢。十年前的那場全球性經濟衰退卻是個明顯例外:時至2009年初全世界起碼有3/4的經濟體實際仍在收縮。這就指向了一場罕見的世界GDP大收縮,也是自1930年代以來全球總體經濟的首次下滑。

就全球商業週期分析而言,2.5~3.5%的增長區間被視為一個危險區域,當世界產出增長(如2019年那樣)下滑至該區間的下半段時就必須認真考慮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依照官方或機構的典型預測套路,世界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0年和2021年的世界GDP年增長率將適度加快,分別達到3.3%和3.4%。但正如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所說:“預測其實非常困難,尤其是對未來的預測。”此話也適用於已連續六次下調其全球增長預測數的世界貨幣基金組織,因此也無法保證其最新的樂觀預測必定能兌現。

而下行風險之所以尤為令人擔憂,是因為這2.9%的世界經濟增長意味著在遭受衝擊時缺乏足夠厚實的緩衝。正如我最近指出的那樣,預測衝擊何時到來是傻瓜才會做的事。而中國當前為遏制致命的武漢冠狀病毒所採取的嚴厲措施則提醒我們這些衝擊可比想象中來得頻繁。就在幾周前美國和伊朗之間還可能爆發熱戰。更早之前則是不斷升級的中美貿易摩擦。

關鍵在於低於趨勢線的全球增長,尤其當其進入2.5~3.5%區間的下半段時,意味著增長已經接近停滯了。與全球增長高於趨勢線的蓬勃發展狀況相比,我們現在這個世界更容易遭受衰退的影響。

而同樣的信息也在衡量全球貿易週期所面臨的風險時明確清晰地傳達了出來,因為該週期長期以來都是日益一體化的、用供應鏈連接起來的世界經濟的主要全球增長引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評估顯示2019年全球貿易增幅僅為1%——也是其連續第七次向下修正。

無須諱言,去年的貿易表現也是自2009年曆史性的10.4%暴跌以來最為疲軟的,而後者也是自1930年代初以來最嚴重的收縮。與2010~2018年期間5%的平均增長水平相比,2019年世界貿易增速放緩到僅有1%的情況更為令人憂慮。事實上這是自1980年以來第四弱的年份,而最糟糕的另外三個年份(1982、2001和2009)都與全球經濟衰退有關。

全球貿易增長從未恢復到危機前的速度,而這一缺陷一直是近年來激烈辯論的主題。最初人們認為這是商業資本支出異常萎靡的結果,但在中美貿易摩擦後也不能無視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既然雙方都已經同意以“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形式休戰,那麼貿易前景就有望改善。而與這一希望對應的則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1月的更新預測——在2020~2021年間全球貿易平均增長將溫和反彈至3.3%。但在協議簽署後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率可能會維持在19%左右,依然是貿易戰前3%關稅率的六倍以上,同時鑑於有令人擔憂的跡象表明美歐貿易緊張局勢可能升級,因此基金組織的這一預測可能還跟過去幾年一樣純屬一廂情願。

上述這些都密切關係到全球商業週期的不穩定狀態。從歷史上看,跨境貿易的迅速擴張一直是全球增長緩衝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使世界經濟免受過於頻繁的衝擊。從1990年到2008年間世界貿易的年增長率則比世界GDP增長率高出82%。

但如今,在危機後全球貿易增長異常急劇放緩之下,這一緩衝已大大縮小,在2010~2019年間降至僅高出13%。隨著世界經濟正以接近失速的速度危險運轉,不斷出現的衝擊再加上急劇減少的貿易緩衝將使人們對金融市場日益樂觀的全球經濟前景展望提出嚴重質疑。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0.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