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生的内衣什么样?

放纵3


现代的内衣什么款式都有,要性感就能性感到流鼻血,要保守、小清新都有100种方式达到你想要的效果!而我们看到过的很多古装剧里面,女生晚上就穿着肚兜,没有钢圈,没有任何束缚,而且还有精致的刺绣,加上露出的肩头,其实还是很“性感”的。但其实古代的内衣并不是只有肚兜哦,她们竟然比现代还会“玩”~下面就跟着小编看看古代有哪些种类的内衣吧~

汉朝——报腹、心衣

在汉朝就出现了“内衣”,有点类似现代的小吊带,不过背后的部分却是“另有乾坤”,交叉、系带等设计,既别致又舒适,这么一看,在夏天睡觉时也很清凉呢~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创造力啊。

魏晋——裲裆

魏晋的地理位置特殊,连内衣都要加上御寒的作用,所以所用的材质也相对来说,也要厚实一些,比如双层之余还要加上一些棉料,这样穿在身上。亦或是晚上睡觉也会温暖一些。而它在款式上就更加贴近我们现代的小背心了,不过我们穿小背心几乎就是纯色的款式,古人就会加上绣花、蝴蝶结的“小心机”了。

唐代——诃子

唐代以肥为美,在很多影视剧中就可以看到,波涛“胸”涌,而她们所穿的内衣更是让她们更加性感。在穿裙装的时候,就会穿上这样的内衣,没有肩带的款式,能够凸显胸部的曲线,套上之后,就把内衣上的带子扎紧,就相当于有了“钢圈”的效果。

宋代——抹胸

宋代的内衣相比于唐代的,保守了很多,整个正面都包裹到哦,加上脖子处的系带,还有背后的系带,也是简洁的不行。

元代——合欢襟

元代的合欢襟有些类似于现代的塑身内衣,抹胸的款式,加上一些拉伸细节,将腰围凸显得更细,胸部更挺,不得不佩服古代女子的智慧了。

清代——肚兜。

肚兜是我们最熟悉的内衣了,而且总是会把影视剧中各种古代内衣都成为肚兜,但其实也是不够全面的,而清代的肚兜不仅女性在穿,连刚刚出生的小孩子也会穿,这是对小孩子出生时一种祝福哦。








闺蜜内衣顾问


1、抹胸  

是一种“胸间小衣”是“肚兜”的前身,始于南北朝,是唐宋时期内衣的称谓,结构上以紧束前胸为特征,以防风寒,用于约束和固定乳部。


  

2、主腰 是明清时期妇女的贴身之衣,“主”是指系扣的意思,通常为宫女所穿的款式,强调刺绣装饰。 


   

3、亵衣  

女子贴身穿的上衣,也就是肚兜中的上兜,它以不能轻易示人的服用性质而得名,造型如同今日的汗衫。 


 

4、肚兜  

也称“兜肚”以正方或菱形的衣片,有素色和刺绣纹样之分,贴身护在胸乳腹部位,有束带套于后颈,左右两角装有绳带,系于后背,还有有袋无袋之分,袋中通常装有姜桂及麝香等药物,用作治腹部冷痛虚寒。  

中国古代女子内衣是一部寄情的文化史,它在“仅覆胸乳”的不同几何形态分割中达到身体与社会表情、身体与人生价值的交相辉映,并通过这个表现的平台来传递女子不同时代与文化的价值理念,吐露内在情愫。

  清代肚兜

  红色的莲花池肚兜,菱角分明,下方留出尖尖的角,据传世宝物绘制。

  五福祥集纹刺绣肚兜

  五福捧寿,寄寓“寿福双全”的生命理想。祈望长寿是人类共同的心愿。在寓意纹样中,通常以仙鹤、青松、寿桃、寿山石、绶带鸟或“寿”字为长寿表号。

  戏曲故事刺绣肚兜

  肚兜上端成凹形的浅半圆状,于两端钉带挂颈脖上,下角或尖或圆,横两角各设带扎于腰间,护住胸腹部,使胃肠不受风寒,兼有乳罩和裹肚的作用。兜面上大多有饰花,常见的有开口石榴、并蒂双莲、寿桃、鸳鸯戏水等表现美好情感与吉祥寓意的图案。


 中国古代女子内衣,它是女性私密空间的悄悄话,欲遮还休,一经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充满文化寓意的图腾纹饰、独具东方魅力之美,在众多古典服饰中独树一帜。


璐璐说时尚


说白了就是一块布,哪来的钢圈?

中国的内衣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先秦。《礼记·檀弓下》记载:“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敬姜曰: 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于斯? 命彻(撤)之。”



上面所谓的亵衣即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内衣,因古人思想保守,认为内衣是轻浮放荡的象征,是不能公开讨论的东西。

1、“抱腹”、“心衣”。这是两汉时期的叫法,特点是背后裸露,多用绢丝制成,图案多体现爱情主题。



2、“两当”。魏晋南北朝时期叫法,和两汉不同,此时内衣既遮住前胸,又挡住后背。多由色彩丰富、内有衬棉的织锦制成。



3、“诃子”。唐朝的叫法,无带,常用“织成”制成(织成为一种名贵布料)。



4、“抹肚”。宋朝的叫法。此时的内衣既要遮住胸部,又要挡住肚子,整个胸腹全被盖住,故名之。



5、“合欢襟”。元代的叫法,它是个奇葩,一般我们很容易想到内衣都是从前向后系,而它是从后向前系,系束方式有纽扣、绳带等等。多以织锦制成,图案为四方连续。



6、“阑裙”。明代的叫法。外形与背心相似却为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有系带,可起到调节腰部的效果。



7、“兜肚”。清代的叫法。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或菱形。上面用布带系在脖颈上,下面两边有带子系于腰间。



参考文献:

1齐风:《古代女子的内衣》,《文史精粹》。


理工科直男


现代女性穿的内衣,除了花色、材质等一些细微的不同以外,其他地方都是差不多的。但要说起以前的内衣,那形状和设计可就千奇百怪了。

泰妃尔就带大家来见识一下,那些离我们差好几个世纪的女人们,都穿些什么样的内衣。

中国古代内衣较早的称谓是“亵衣”。“亵”意为“轻簿、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的心态。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内衣历史线索是从汉朝开始的。

汉朝:抱腹、心衣

心衣”的基础是“袍腹”,“抱腹”上端不用细带子而用" 钩肩”及”裆”就成为“心衣”。两者的共同点是背部袒露无后片。

魏晋:两当

两当 两当”与“抱腹”、“心衣”的区别在于它有后片,“既可当胸又可当背”。材质多为手感厚实、色彩丰富的织锦,双层,内有衬棉。

唐代:诃子

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种无带的内衣,称为“诃子”。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装”,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然后在胸下部系一阔带,两肩。上胸及后背袒露,外披透明罗纱,内衣若隐若现。

因为唐代追求胖而美,所以为了让这种半露胸的裙装更显美丽,内衣面料十分考究,色彩缤纷,与今天所倡异的“内衣外穿”颇为相似。

宋代:抹胸

这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抹胸可不一样,它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用纽扣或带子系结。

元代:合欢襟

由后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点。穿时由后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绳带等系束。

明代:主腰

外形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

清代:肚兜

清代“抹胸”又称“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小马甲  

小马甲形制窄小,通常用对襟,襟上也施数粒扣,穿时将胸腰裹紧。进一步发展并吸收了西方的某些特点便成了现在的胸罩。面料以棉、丝为主。

再后来,中西方内衣开始逐渐受到统一。均已海绵材质为主,背后有锁扣,带到定型的目的。


Thaifele泰妃尔


古代女人上衣是肚兜,那她们穿内裤吗?古人说的衣裳,上半身为“衣”,下半身为“裳”。“裳”有点像裙子,说白了就是块遮羞布。直到春秋时代,才有了裤子。后来,女性月经时会多穿一条旧裤子在内,避免弄脏外裤,慢慢地男人也效仿,逐渐演变成今天穿的内裤。如今,不穿内裤却成为另一种性感的表达。

肚兜是什么?

肚兜是中国古代的内衣之一,多为女性和小孩所穿。关于肚兜,说来话长,其来源可追溯到天地混沌初开之时。女娲和伏羲兄妹二人在漫天洪水以后通婚,生儿育女,创造了人类最初的服饰--肚兜,目的是用来遮掩人体之羞。

根据中国历史记载,它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818年,《左传》“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姖,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这里所说的衵服就是近身衣,也可能是后来的肚兜。先秦称“膺”,汉谓之“抱腹”,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亦有一说肚兜是杨贵妃为遮掩她和安禄山私通的痕迹而发明的。民间亦有一说肚兜起于汉时,独身女子因怕被粗鲁汉子欺负,所以用布缠胸,再以带子系至背后,称之为“缚胸”。


趣闻故事


当然没有钢圈啦!!!没有钢圈没有海绵没有聚拢!就是一层布而已!上面用布带系在脖颈上,下面两边有带子系于腰间。所以朋友们不要再胡乱YY啦~

最早的内衣其实就是一件被称为亵衣的贴身衣物,后来普遍就用肚兜了。

关于肚兜的起源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天地混沌初开之时,女娲和伏羲兄妹二人在漫天洪水以后通婚,生儿育女,创造了人类最初的服饰——肚兜,目的是用来遮掩人体之羞。传说嘛,随便听听就好~

而根据历史记载来看,它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818年,《左传》“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姖,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这里所说的衵服就是近身衣,也可能是后来的肚兜。

也有一说肚兜是杨贵妃为遮掩她和安禄山私通的痕迹而发明的。民间亦有一说肚兜起于汉时,独身女子因怕被粗鲁汉子欺负,所以用布缠胸,再以带子系至背后,称之为“缚胸”。肚兜的长度也随着时间的推进越来越短,但是绝对不是像当今的文胸一般哦!!


小蚂知道你知道吗


古代内衣较早的称谓是“亵衣”。“亵”意为“轻簿、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的心态。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以下所诉的内衣历史线索是从汉朝开始的。汉:抱腹、心衣,“心衣”的基础是“袍腹”,“抱腹”上端不用细带子而用"钩肩”及”裆”就成为“心衣”。两者的共同点是背部袒露无后片。平织绢是汉朝常用的内衣面料,其上多用各色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称彩绣),图案多以“爱情”为主题,在当时用素色面料来制作内衣的情况是不多的。

古代女子内衣:汉代抱腹、心衣

唐代称为“诃子”


宋代称为“抹胸”,《西厢记》中的宋代女子,用抹胸裹肚,一根幼带围颈,一块菱中遮胸,掩起千般风情,万种妩媚,堪称保守。直至清朝末期随着洋纱洋布进入中国。

元代称内衣为“合欢襟”。

明朝称内衣为“主腰”。

你所列举的是清代的内衣,清代“抹胸”又称“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肚兜”上有各类精美的刺绣。红色为“肚兜”常见的颜色。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它是没有钢圈的,但是它的绑系功能应该起到钢圈的作用。


手机用户51931606506


“肚兜”一词大概在明清时流行,


明清之前不叫“肚兜”!!!




至于“为什么现在肚兜已经不是常见的内衣形式了呢?”,


肚兜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局限于“内衣”,开始外穿了!






中国古代内衣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暂且从秦汉到明清“胡扯”一番,抛砖引玉!


仅涉及“上衣”部分。


一、秦汉
其实早在秦汉之前就有了“内衣”这个制式,也有“蔽膝”“芾”“袏衣”“裎衣”等等各类内衣,但是这个时期的内衣形制并不完备,也没有形成正式的体系,直到秦汉时期才开始系统化 。
汉代内衣形制已经相当完整,常见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汗衣:原称“泽”,是贴身穿的内衣,又叫“汉衣”、“汉衫”;
2、帕腹、抱腹、心衣:“帕腹”是包裹在腹部的帕巾、“抱腹”是加布带的“帕腹”,肚兜的前身、 “心衣”是加肩带的“抱腹”,这三种分在一类是因为都“有前无后”;
3、裲裆:又叫“两当”,这个时期的“裲裆”专用于内衣,到魏晋时期发展成内外皆可穿,成为“背心”的前身;


二、魏晋
魏晋时期服饰特点是“宽衣博带”,内衣也比较宽松,主要流行以下几种形制:
1、衫子:敞口,分单层、夹层;

2、裲裆:开启内衣外穿潮流;
3、反闭:类似“裲裆”,背后开襟,可系结;
4、抱腰:形制类似衫子在腰部加布带;
5、袜(mo4):类似抹胸;
6、 心衣:这个时期的“心衣”与汉时“心衣”形制差别不大,有吊带和束带,抹胸的前身;


三、隋唐
隋唐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吸收胡服特色,服饰色彩艳丽,款式多样。由于民风开放,内衣风格流行“轻、薄、透、漏”,甚至流行不穿内衣,这个时期内衣制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襦裙+半臂

袒领半臂+襦裙


1、襦衫:又叫“半臂”,宽领坦胸;
2、袔子:无带内衣,系于裙腰,遮盖胸部;


四、宋金
宋时期理学盛行,对内衣发展略有约束,主要形制是襦、袄、背心、衫子、抹胸、裹肚。
襦和袄形制相似,宋时期不可单独穿,必须外加其他服装;
宋代衫子主要以单层为主,形制基本与唐代衫子类似;

背心在宋代已经可以外穿;
抹胸能够遮肚覆乳,裹肚主要是包裹腹部;

五、明清
明清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尤其是明中期开始,传统礼教受到冲击,服饰也发生变化。
明代主要内衣制式:
1、抹胸:紧身内衣,遮盖于胸前;
2、主腰:形制类似“抹胸”,用于腰部;
3、衫子:也叫“半衣”,长至腰或膝,内外皆可穿;



清代内衣形制也不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小袄:贴身内衣,类似衬衣;
2、抹胸:这个时期的“抹胸”制式与宋明时类似,只是色彩和纹饰更丰富;
3、肚兜:类似抹胸,“抹胸”重胸乳,“肚兜”重肚腹。

晓木曰兮历史系


古人把贴身穿的内衣称作衷衣、亵衣、贴身穿的下装裤子,也是亵衣的一种。

西汉司马相如《美人赋》:女乃驰其上服,表其衷衣,皓体呈露,弱骨丰肌。

古代女子内衣不仅有衵服、心衣、抱腹、裲裆、反闭、宝袜、抹胸、主腰、诃子、合欢、肚兜、抹肚、抹腹、裹肚、兜兜、兜子等几十种,更有长方形、菱形、三角形、半圆形、优雅的倒花蕾形、吉祥的如意形、仿动物形款式之多,超越了现代文胸。

古代女子内衣运用了极富艺术创造力的装饰手法,包括绣、缝、镶、贴、补、嵌、缀、盘、滚等几十种技法。单在手工针法上就讲究不皱、不松、不紧、不裂。

制成后追求外观的平服、顺直、薄松、轻软。强调局部缀饰的魅力,如在乳房部位的吊带与衣片的连接部位,采用不同的盘花图案扣来装饰,奇巧动人;有的盘扣还镶有金银丝线,显得精美绝伦。

刺绣方面采用平针绣、绕针绣、编针绣等技法,尤其喜用定针绣,大胆地在纹样上用钉针、盘针、连物、堆绫、辑珠、贴布等方法在内衣上作二度装饰。

仅贴布种类又分为贴羽、贴绒、贴毛发等不同的处理。女子们巧手缝制内衣时,会在拼接处以彩绣图案来遮住线的结点,保持整幅画面完整,符合触景生情的审美,而图案多以爱情为主。

因此,古代女子内衣非常富有情趣。


青果儿


中国古代女子内衣最早称作“亵衣”,“亵”意为轻薄,不庄重。

广泛流传的古代春宫画,影视剧里香艳的闺阁密事,不难发现女性总会身着各式胸衣;

关中人迎娶新娘的花轿前,也常挂着一对高挑的花肚兜,绣着大蛤蟆的花肚兜是新嫁娘的“开路神”;可见中国女子内衣历史源远流长,

秦汉:抱腹、心衣

汉代刘熙在《释名·释衣服》称:"帕腹,横帕其腹也。抱腹,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无裆者也。心衣,抱腹而施钩肩,钩肩之间施一裆,以奄心也。”

说明在帕腹上端缝上系带就是抱腹,心衣是在抱腹上端不用细带子而用钩肩及裆就成为心衣。抱腹和心衣的背部都是裸露的,非常性感,大概也会很凉快吧。

而汉代常用平织绢作为内衣面料,以各色丝线绣出以“爱情”为主题的花纹图案。

虽然穿起来看着很麻烦,同时也显示汉代女子对美的追求也是很用心。

魏晋:两当

“两当”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后传人中原,后被汉族女性接受,属异族文化。

“两当”顾名思义,前后有两片,后背不是裸露的,通常为两层,手感厚实,冬天夹层可衬棉,贴身保暖。

馆长大人觉得造型类似现代的“吊带”。

唐:袔子

大家都知道唐代是个以“胖”为美的时代,所以出现无肩带内衣,称为“袔(he)子”。

这和当时的外衣制作习惯有关,唐代女子喜欢穿“半露胸式裙装”,将裙子高束在腰际,胸部地方系一飘带。肩部,胸部上部及后背裸露,外披透明罗纱,内衣若隐若现。

馆长大人不禁感叹这和现代的“内衣外穿”很是相似呢,唐代女子还真时尚。杨贵妃穿起来也是春光无限,十分妩媚呢!

“袔子”面料为“织成”,富有弹性,手感厚实,能保证胸部有挺立的效果。

从著名的《簪花仕女图》中得以欣赏唐代女子着“袔子”的婀娜多姿,风情万种。

这大概是女性服饰最自由的年代。

宋:抹胸

宋代的衣冠服饰相对保守,女子内衣就是很好的证明,“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

用纽扣或带子系结。平常人家多用棉制品,俗称土布,贵族人家用丝质品并在其上绣以花卉。单的夹的,形式不一。

现代的“抹胸”和宋代的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处。

元:合欢襟

“合欢襟” 的特点是由后及前在面系扣子或者绳带。

合欢襟的面料用织锦的居多,图案为四方连续。

明:主腰

“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形成明显的收腰效果。

贾仲名《对玉梳》第四折写到:“到晚来贴主腰儿紧搂在胸前。

《水浒传》第二七回也有相关描述:“那妇人便走起身来迎接。下面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

由此可见,宋代女子以知晓如何突显身材曲线之美。这应是中国服饰最早的“性感”萌芽。

清:肚兜

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下面呈倒三角形,直至盖过肚脐,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

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

肚兜”上有各类精美的刺绣。红色为“肚兜”常见的颜色。

常常有古装影视剧中不管是什么朝代只要出现女性换装镜头就有肚兜,美妆博物馆温馨提醒大家可不要被迷惑了,肚兜是清代才有的,敲黑板的重点哦!

中国古代女子内衣蕴藏着不尽的昔日情怀,无论是方寸之间的精巧造型、富有内涵的结构理念,还是颇有讲究的色彩都大有学问,都体现了古代女子在内衣这件事上的匠心独运,尽心尽力,对美孜孜不倦的追求,作为现代人我们是否该有所感悟?

纵观几千年中国女子内衣发展演变史,或繁或简,欲语还休或半遮半掩或显山漏水,无一不体现古代女子对身体线条塑造的渴望和对美的追求,如今更有中国超模成为维密常客,和欧美模特同台争艳。虽内衣制作工艺越来越先进化,但传统不应被遗忘。让传统时尚经由你我的传承能流芳百世!

中国美妆史源远流长,多少美人、美事、美物无人知晓,美妆博物馆还会持续为大家带来古代流行史的奇闻趣事,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