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31戰機到底有多厲害?

小小醫學生


目前沒有殲31,只有“鶻鷹”。只有當國家立項了才會有“殲某某”的編號。

“鶻鷹”肯定沒有殲20那麼強,至少在航程和超音速性能上。這是從公佈的數據和分析中可以看出。

從中航工業發佈的數據看,鶻鷹的作戰半徑1250公里,最大表速1400公里/小時(這是低空的數據,對應同樣的速壓,在高空對應的速度是1.8馬赫)。內部攜彈量為6枚中距空空導彈,或者4枚500公斤級深侵徹制導炸彈或中遠程空面導彈。而殲20的作戰半徑有多種說法,從1500公里到2000公里的都有,還是取比較保守的1500公里吧。殲20這就已經強出一截子了。

超音速性能上,殲20的機身修長,機身截面積的數據不知道,但從殲20的軍方要求來看,一定是把超音速性能與F22相當作為硬性指標的,所以,殲20無論如何都要實現兩個指標上的相當:一個是隱身性能,主要是頭錐方向的;另一個就是超音速性能。為此,殲20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即便成本高些也可以忍受。而鶻鷹只是給殲20打下手的,主要是隱身性能必須過關,超音速性能上能對F35佔據優勢就可以了。顯然並不追求一定要和F22旗鼓相當。

就隱身能力而言,鶻鷹應該與F35不分伯仲,甚至要略好一點。主要是鶻鷹的機身更為平滑。有些人以為F35的曲面更為隱身其實是不懂裝懂地聽老美扯淡然後就人云亦云,用常識就可以判斷出:黑夜裡,用手電照射遠處一面鏡子,只要不是鏡子正對著你,幾乎看不到鏡子的反光;但照射一個曲面,總能看到一些微弱的曲面反光。所以美國人的第六代戰鬥機設計中幾乎就是個平板,如果曲面有那麼好的隱身效果,幹嘛不繼續沿用?

與F35類似,鶻鷹在設計上應該也是強調打群架,所以,會有戰術數據鏈系統以便在機群內部分發各類數據。不過這類設備從外部看不到就是了,能看到的會是安裝與F35類似的EODAS系統,這在鶻鷹2.0上已經能看見一些預留的傳感器位置。


asiavikin


有人認為沈飛研發的FC-31戰機,也就常說的殲-31戰機的性能很厲害,媲美F-35隱身戰鬥機。不過,毫無疑問的是,美國的F-35隱身戰機顯然要更勝一籌。儘管F-35從誕生之日起就備受爭議,但是在美國強大航空研發體系的支撐下,F-35已經撐過最難的研發階段了,目前已經開始大規模量產交付了。而中國的殲-31戰機在誕生後也是帶有很多缺陷,備受爭議的。但其沒有F-35那麼幸運,目前還沒有發展到量產交付階段,目前殲-31只造出兩架原型機,後續發展前景並不明朗。

的確,除了發動機數量不同,F-35和殲-31在機體大小,基本外形設計上都是比較相似的。但這對殲-31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原因是兩款戰機在技術線路相似的情況時,戰機的最終性能就主要取決於研發方的機體材料水平、工藝水平、機載設備研發水平了。而沈飛的研發實力自然和洛馬公司存在一目瞭然的差距了,所以殲-31項目發展不如F-35也自然是理所當然,情有可原了。

而且F-35隱身戰機還能夠得到美國航空體系的強大支持,例如在發動機領域,F-35裝備了美國普惠公司研發的F135發動機。單臺F135發動機的最大推力已經突破20噸大關,達到了創記錄的20.4噸。如果沒有這臺性能逆天的發動機,F-35整個項目恐怕也面臨下馬。

而殲-31能夠得到的同類支持就少了很多的,現階段殲-31並沒有合適的發動機,目前殲-31原型機裝備的是兩臺RD-93渦扇發動機,RD-93發動機在使用壽命,推力,可維護性等方面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的。如果能夠有更先進的發動機支持,殲-31的綜合性能將會有巨大的躍升。

對比可以知道,美國的F-35只裝備一臺F135發動機,推力就已經超過了20噸。殲-31在裝備兩臺RD-93發動機後,總推力才在19噸左右。而F-35和殲-31的機體大小、起飛重量是比較接近的,F-35只有一臺發動機,機體內部空間自然更大,可以設置更大的彈艙,搭載更多的燃油設備,這對於隱身戰機來說是個不可多得的優勢。

綜上所述,美國的F-35比中國的殲-31是要更勝一籌的,這個差距是需要正視。在中國開始裝備明顯更先進的殲-20隱身戰機後,殲-31不敵F-35的這個問題已經不重要了。實際上,殲-31是擁有成為一款優秀隱身戰機的潛力的,只是需要得到更先進的發動機、更先進航電系統的支持,未來滿足這些條件後,殲-31才能具備和F-35競爭的能力。


科羅廖夫


要想更好的瞭解殲31(準確說法是FC-31)到底多厲害,需要從其誕生、發展,以及中航對其的性能描述與規劃來看。

2007年,我國4代機競標結束,成飛獲得下一代戰機(殲20)的研製資格。根據沈飛李天院士的說法,沈飛601所為了讓研究所具備對4代機的研發能力,為了培養人才,決定自籌資金,研發一款以外銷為主的4代機。這個方案得到了中航的資金支持,於是,FC-31誕生了。在誕生之初,FC-31主打的是性價比,也就是利用成熟技術研製出的一款價格低廉(約7000萬美元/架),性能跨入了4代機門檻的外銷機型。

我們知道,殲20是集全國之力,利用各種高精尖技術打造的“國之重器”,而FC-31要求卻不同。FC-31主要利用現有成熟技術,或者吸收殲20項目已經成熟的成果,其對航電系統的要求並沒有那麼高。如果要進行一個類比的話,FC-31最初的定位,有些類似於FC-1“梟龍”戰機。

2012年,FC-31的第一架驗證機31001首飛了。

31001雖然研發、製造速度非常快,但卻顯得有些粗糙。比如,其機身後部與機翼處過渡比較僵硬,稜角比較明顯,這樣不利於隱身;其機身蒙皮之間的結合處也缺少類似殲20那樣的鋸齒狀的隱身設計。由於其體型相對殲20較小,所以沒有格鬥彈倉,腹部彈倉寬度也有些小。在性能數據方面,中航給出了相應的說明:

從數據看,其尺寸明顯大於F-35,接近米格29;最大飛行速度接近F-16,比F-35稍快;內油作戰半徑比F-35A多100公里;最大掛載能力接近F-35;機身壽命方面也接近F-35。由於F-35的定位為“聯合攻擊機”,所以其設計更偏重於對地、對海攻擊能力;FC-31更強調空優能力,兼顧多用途能力。所以,F-35機身偏胖,內彈倉掛載能力強,而FC-31機身偏薄,空重比F-35要輕0.5-1噸。在動力方面,F-35的F135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為19.5噸;FC-31開始使用兩臺RD-93/WS-13發動機,每臺最大加力推力8.3噸,雙發推力16.6噸。很明顯,儘管FC-31因強調空優而減輕了機身重量,但由於發動機太不給力,其空戰推比要明顯低於F-35A。然後,就是02架驗證機的誕生了。

圖片鳴謝“罪/惡大天使”

02架的變化是很明顯的,其機翼進行了修型處理,腹部彈倉加寬,機身與機翼結合度過渡已經很平順;機翼蒙皮結合處,不少地方也出現了鋸齒型隱身設計。而其發動機,也換裝了推力更大的WS-13E,最大加力推力8.8-9噸。不過,因為機身“變胖”了,所以其空重也有所增加,變成了13.3-13.5噸。這樣來說的話,02架的空戰推比依然略小於F-35A。02架上面依然還未出現類似殲20原型機上面的EODAS(光電分佈式探測系統),不過卻留有相關的接口,所以判斷應該還是處於驗證機階段。中航依然給出了02架的具體數據,不得不說,以外銷為主的型號,在性能公開方面就是大方。

從數據看,02機身加長到17.3米,這下在長、寬、高方面“徹底、全面”的跟米格29差不多了(不過在航程、掛載、最大起飛重量等方面大多了)。其最大起飛重量增加到28噸,內油作戰半徑小幅增加到1250公里。02架的最大起飛重量依然小於F-35A的31.8噸,從數據看,主要是內油方面的差距。F-35內油達到了8.3噸,FC-31的根據數據推算,在7噸左右。FC-31以小不少的內油,實現了大不少的作戰半徑,這是一個令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這一方面得益於其更大的升阻比,另一方面的原因就很難說了。由於F-35的作戰半徑是按照內彈倉接近滿掛載,也就是掛載2噸炸彈和2枚AIM-120C空空導彈的結果,所以,不排除FC-31是按照3代機的作戰半徑標準,也就是在只掛了2枚導彈的情況下換算的結果。

然而02架並不是結束,FC-31還將繼續改進。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發動機了,我國新一代中推進度不錯,其最大加力推力將提高到10噸左右(有說可能會達到11噸),FC-31的空戰推比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雖然FC-31開始主打的是外銷,但是看中航,特別是沈飛的意思,“外銷”以幌子居多,主要還是想爭取國內軍方的訂單,特別是海軍新一代艦載機的訂單。總師孫聰稱,FC-31就是以F-35為作戰目標的;中航林/左鳴稱,“FC-31一上天,就能把F-35幹掉”,這應該是為未來完善型號的期許。央視多位專家是經常給FC-31爭取訂單的,甚至喊出了“要裝備1000架”的話語;網絡上各種“已經獲得立項”的私人消息也是頻傳。不過,FC-31真要獲得了軍方訂單,其航電系統將會明顯升級,比如加裝EODAS系統等,其隱身設計也會更加細化,甚至不排除機體進一步放大的可能。

FC-31未來會如何發展,主要還是看軍方的需求,特別是海軍方面的需求。以未來戰場作戰需求為引導,來進行戰機設計,這是目前的大趨勢。


晨曦談兵


實話不好聽,殲31戰鬥機的性能不如F35!但畢竟為隱身戰鬥機,對上三代以及三代半戰鬥機來說,那還是沒有問題的。


目前看來,殲31的第二架原型機已經在試飛過程中了,對比兩架原型機可以的出的結論是。為了更有利於隱身性能,殲31第二架原型機的垂尾,主翼,平尾進行了切尖處理,明顯是借鑑了殲20的成果。此外,殲31戰鬥機的主翼後掠角相比F35來說,比較大;相比殲20來說,比較小。這就可以看得出來,殲31不像殲20那樣追求超音速性能,又不像F35那樣放棄超音速性能。


殲31是追求亞音速和超音速性能之間的平衡,由於殲31安裝的兩臺RD-93發動機的軍用推力為98.8千牛,加力推力為162.8千牛。還不如F35的單臺F135發動機的18噸大。由於殲31的競爭對手是F35,無論是在國際軍貿中,還是空戰中。所以說,為了有實力與F35競爭,殲31的性能不能與F35有太大的差距。

F35作為F22的低端搭配機型,空戰並不是其注重的,而聯合打擊則是F35研發的初衷。如此一來,F35的氣動佈局就必須向著多用途方向發展。可以知道的是F35的亞音速機動性十分優秀,而超音速機動性則差勁的很。畢竟對美空軍來說,制空有F22,F35乾點對地攻擊的活就行了。所以說,F35對超音速機動性要求不高。但是也不要輕視F35,其機載EODAS配合著AIM-9X導彈的威力還是挺大的。



F35的航電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航電之一,能夠與其匹敵的就只有殲20的航電系統了。殲31完全可以移植殲20的航電系統,稍作改進,使之更適合。最起碼在航電系統上,殲31和F35還拉不開距離。不過,觀察殲31的二號原型機。其機身上並沒有見到類似殲20EODAS系統的窗口,也沒有看到EOTS的窗口。這麼來說的話,殲31的探測方法還是比F35少點。


所以說,殲31的超音速機動性或許會比F35好一點,但由於發動機推力的差距,這點優勢也不算什麼。(圖片來自網絡)


江山何沉


殲31是一款相當不錯的戰鬥機。是雙發隱身戰鬥機。面對龐大的國際市場這款戰鬥機的未來前景非常廣闊。就目前中國的水平而言。需要在戰鬥機這塊有重大的飛躍。目前的中國空軍的實力佔到全球第三的位置。

殲31還有很高的優異的電子對抗技能。空中格鬥能力也是不輸給任何對手的。

其綜合作戰能力並非輸給美國的f35。但是這架飛機的體積比較小,所以說載彈量要少。載油減少航程也受到了影響。

當然殲31是未來輕型戰鬥機中的翹楚。再加上他具有隱身性能。可以與殲20做一對黃金搭檔。替代目前的f16戰鬥機。

這些裝備是媲美美國裝備的。


長纓在手束蒼龍


殲31戰鬥機是沈飛研發的一種中型第五代隱身戰鬥機,被軍迷們稱為“海東青”,因為他很有可能會成為我國海軍的艦載選項。殲31目前的代號是FC31,畢竟他現在還沒有真正成為我國空軍或者海軍的裝備發展計劃,還只是一種面向外貿市場的戰鬥機。

圖為我國的中型五代機殲31。


FC31戰機的尺寸不大,和俄羅斯的米格29戰機非常接近。事實上,FC31和米格29一樣,都使用了RD93發動機作為自己的主要動力。FC31機長17.3米、翼展11.5米、機高4.8米,他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28噸,算是比較重的,非常接近重型機的標準。FC31戰機因位尺寸不大,而且發動機推力較小,因此最大飛行速度為1.8馬赫,他的最大作戰半徑是1250公里,整機壽命達到了6000小時。以上數據均來自於珠海航展上的FC31戰機展板,還是很權威的。

圖為FC31戰機的基本性能數據和結構。


根據這些數據,我們基本可以知道,FC31戰機是一種和美國的F35戰鬥機很類似的中型隱身戰機,他的體積不大,但是機體較重,美國的F35也有30噸的重量,這一點他們很接近。從發動機推力看,FC31使用2臺RD93發動機,每臺的單發推力是9噸,雙發總推力18噸,F35戰機使用1臺F135發動機,單發推力也是18噸,這一點他們也是一致的。

FC31戰機的氣動佈局和美國五代機很類似,圖為FC31和F35以及F22A戰機的對比圖。


另外,FC31戰機沒有裝備側彈倉,只有一個大型的腹部彈倉,僅能在腹部彈倉內以空投方式發射導彈,因此更加側重於對地、對海攻擊作戰,不擅長對空作戰,這一點也和美國的F35戰機一致,F35也沒有側彈倉,而且是作為攻擊機研發的。所以說,種種跡象表明,FC31就是對標F35開發的專用對地、對海攻擊作戰的戰鬥機,他也很有可能會成為海軍艦載機,畢竟艦載機也是以攻擊作戰為主。

上圖為殲15戰機,他的尺寸過大,被認為是影響航母載機量的原因;下圖為放大的FC31戰機,可見其增加了側彈倉。


但是FC31戰機和F35戰機一樣,都在空戰性能有缺陷,同第五代的重型戰鬥機,比如殲20和F22A這樣的戰機差距較大。殲20最大飛行速度2.8馬赫,可以實現超音速巡航,這些FC31做不到,殲20有EOST合成孔徑系統,FC31也沒有,殲20有全動垂尾、雙發大推力發動機,這些FC31都不能比擬。但是FC31藉助其較小的機體,可以在航母上搭載更多,因此海軍對其比較感興趣,畢竟現在的殲15體積較大,限制了載機數量。

圖為珠海航展上的FC31戰機,如今是外貿戰機。


不過海軍也需要戰機具有較大的作戰半徑,較強的單機作戰能力,畢竟在海上,飛機非常有限,總是要1架飛機頂幾架去用,所以海軍很可能要以FC31戰機為基礎開發一款放大型的重型戰機作為未來的艦載機,所以總體來看,FC31戰機的戰鬥力屬於典型的第五代中型戰機戰鬥力,不過比起重型戰機顯然還有一定的差距。


海事先鋒


沈飛所型號FC-31,網友稱F-31,我國研製的第二型隱形戰機。2012年首飛(只比殲-20晚一年),公開曝光過兩架原型,另外還展出過艦載機模型。近一兩年來,她積極參加國內外各大航展,2014年還在珠海航展進行過動態飛行展示,發動機尾噴管吐出的一團黑煙被廣大愛國愛軍網友大加吐槽與惋惜。


自從鶻鷹誕生後,就遭遇到國內外軍事分析人士以及軍迷的一籮筐非議。她蹉跎七八年仍然看不到前途,不像殲-20含著金鑰匙出生,自帶光環,首飛之前就取得了戶籍。但是,中航工業與沈飛所並不服輸,當人們似乎要忘掉她的時候,有關她的傳聞又會見之於報端,艦載機型號、裝備國產渦扇19發動機,讓人們對她浮想聯翩。

鶻鷹FC-31最新宣傳資料顯示,性能參數又一次突破了人們的想象。起飛全重28噸,12掛點(內置6個),8噸載彈量(內置2噸),機內油作戰半價1250公里(應該包涵外掛副油箱)。作為一段定位為中型機的戰鬥機,上述硬性指標無疑是達標的,可觀的。宣傳冊中還強調,FC-31具備多頻寬頻隱身能力,先進的戰場動態感知與電子戰能力,配備國產發動機,擁有不輸於現役三代機的機動能力。從官方宣傳看,FC-31的確是一款合格的五代戰機,而且是全世界第五款飛上天的五代機,更可能是未來大批量裝備使用的五代機,殲-31的表現無疑比英法德印土韓的模型機好得多。



殲-31機頭特寫

“戶籍”與訂單無疑是F-31面臨的最大困局。但是沈飛沒有放棄她,中航工業沒有放棄她,就像當年命運多舛的飛豹戰機一樣,自籌資金的自研型號,最終還是獲得了海空軍的青睞。與天府之國敢於創新的川渝子弟不同,闖關東的東北大漢繼承了祖先堅韌不拔的闖勁,他們並不滿足於部隊交付的研發任務。當殲-7戰機被選中,海空軍全疆域大批量部署時,沈飛所著手研發雙發殲-8戰機,有幸成為我國第一款打中距彈的戰機,至今殲-8F仍然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高空高速偵察機之一,十分鐘穿越海峽南北,一覽寶島無虞的能力非常重要,不可替代。



美軍假想敵中隊

沈飛的中國側衛系列更是海空力量的中堅,近二十年的積累讓沈飛人更有信心製造一款先進的五代機。殲-31與殲-20並不衝突,航程適中,價格更低,可高低低配,互為補缺。中型機是未來艦載機的主流,航母可以搭載更多的艦載機,提高出動強度,殲-31無疑是上艦的最佳選擇。一款廉價的五代機可為外貿打開了大門,再怎麼不濟,對付三代機綽綽有餘,殲-31將成為中等軍事強國的剛需。當我們還在懷疑的時候,美軍假想敵中隊已經將一架F-35戰機塗上了殲-31的黑色塗裝。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展望未來,殲-31戶籍與訂單都不是問題。


紅龍軍團長



殲-31(中國編號:J-31,代號:鶻鷹,英譯:Gyrfalcon,英文:Shenyang J-31)戰鬥機,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第四代(俄國標準第五代)雙發中型隱形戰鬥機。

殲-31飛機,是針對國際市場需求研發的中型多用途戰鬥機,綜合作戰效能優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該機採用單座、雙發、外傾雙垂尾、全動平尾的正常式佈局,兩側佈置大S彎進氣道,配置內埋武器艙。

殲-31飛機具有高生存力:低雷達可探測性、低紅外輻射特性、優異的電子對抗性能、低易損性設計;多任務能力:強大的目標探測和外部信息綜合能力、優異的態勢感知和信息共享能力、超視距多目標攻擊和大離軸角全向攻擊格鬥空戰能力、對地和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適應複雜氣象條件和廣地域使用能力;優異的綜合保障能力;高性價比。

殲-31戰鬥機從總體上來講,在氣動、隱身設計等方面,具備了四代機的所有特徵,在空戰方面對任何第三代戰鬥機,無論是F-15\\SU-27還是所謂的三代半戰鬥機颱風\\陣風都具有絕對優勢,但是其面對第四代戰鬥機的效果則難以確定。


阿爾法軍事


殲31戰機自從公開後,就是軍迷們關心的熱點。尤其是殲20戰機在航展上多次飛行展示後,人們對航空的熱情空前高漲。甚至買中高端手機,還送殲20合金模型。隱形戰機已經不再是一個專業話題,成為普及話題。殲31代號“鶻鷹”,是中航工業沈飛研發的最新隱形戰機。殲31的首次亮相,是以全黑色塗裝出現在媒體公開的照片上,採用的氣動設計是比較傳統的模式。

殲31戰機是一款中型戰機,而殲20是一款重型戰機。殲31的定位似乎從一開始,主要是針對出口外銷。同時國內也可以列裝殲31,用於輔助殲20戰機,形成高低搭配的戰術體系。因此在性能的要求上,自然不會特別高。如果性能要求太高的話,成本就很難控制,無法實現大規模列裝和出口外銷。

中型戰機具有一些天然優勢,比方說性能更均衡,性價比更高等。但也存在不足,其載彈量和載油量都受到影響,武器系統的強化可以通過壓縮導彈的尺寸來實現。而燃油則無法壓縮,如果在飛機外部外掛油箱,又容易影響隱身性能。因此中型戰機需要做的適當大一些,才能滿足高強度的實戰需要。

最早公佈的殲31由於存在一些不足,後來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裡。但殲31並未就此沉寂,殲31的2.0版出現後,讓大家看到了希望。殲31的新版本有了一些新調整,性能有進一步提升的可能。

殲31的整體特點其實也適合擔當航母艦載機的重任。航母上的空間非常寶貴,如果想要搭載更多的戰機,則戰機尺寸需要有嚴格的限制。殲20尺寸偏大,如果經過改裝,加強結構強度,噸位增加後的殲20會對航母彈射系統提出更高的挑戰。殲31則能避開一些問題,從未來的情況看,殲31或許有機會成為航母隱形艦載機。


兵說


殲-31戰鬥機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第五代單座雙發隱形戰鬥機,代號“鶻鷹”。

殲-31戰鬥機是沈飛面向國際市場研發的隱形多用途戰鬥機,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綜合作戰效能極為優異,代表沈飛工業航空科技最高成就,可比肩著名的美製F-35隱形戰鬥機。該機採用單座、雙發、外傾雙垂尾、全動平尾的常規氣動佈局,兩側佈置大S彎進氣道,設內置彈艙。

由於殲-31戰鬥機廣泛採用了最新最前沿的科技成就,使其具有低雷達可探測性、低紅外輻射特徵、優異的電子對抗能力、全面的多任務能力、強大的目標探測和外部信息綜合能力、優異的態勢感知和信息共享能力、超視距多目標攻擊和大離軸角全向攻擊格鬥空戰能力,使其能夠在複雜氣象條件和不同地域環境下,對各種地面和海空目標進行精確打擊,是一款標準的第五代隱形戰鬥機。自2012年10月首飛,標誌著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同時擁有兩款隱形戰鬥機的國家。

殲31隱形戰鬥機,配備兩臺高性能矢量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28噸,最大飛行速度1.8馬赫,作戰半徑1250公里,可以搭載4枚導彈,內置彈艙載彈量超過7噸,具備強大的打擊能力,其綜合戰鬥能力不在F-35之下。

隨著中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持續取得突破,困擾我國戰鬥機多年的“心臟病”已經得到有效解決,有理由相信,在未來,殲31戰鬥機在國際戰鬥機市場上將成為F-35最強勁的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