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度腦血管堵塞者,可不可以適量的喝點白酒?

手機用戶55735574357


輕度的腦血管堵塞者,如果每天來點白酒,是不是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腦血管堵塞的地方儘快暢通?答案是:想的太美了!

著名的醫學雜誌《柳葉刀》上面,曾經發表過一個經歷了十年的研究,發現哪怕是少量喝酒,也沒有什麼好處,對於已經有了輕度的腦血管堵塞的患者來說,也更沒有什麼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恢復的作用,你喝的越多,腦卒中風險就越大。

所以,以前的那些少量喝酒促進血液循環,少量喝酒可以幫助保健的說法,不過都是我們的想當然,自我安慰罷了。喝酒並沒有好處,最起碼對於你的健康來說,最好的永遠是不喝酒。

喝酒,不會降低血壓,也不會保護血管,更不會軟化血管,而且也根本沒有什麼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腦血管梗塞恢復的功效,可以保護心腦血管,更是謊話!

所以,不管你是重度腦血管堵塞也好,輕度的腦血管堵塞也好,都不建議喝酒。喝酒也不能幫助腦血管堵塞的恢復,也沒有好處,最好的方法是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加強鍛鍊!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輕度腦血管堵塞者,可不可以適量的喝點白酒?

長期以來,適量喝酒可以預防包括冠心病、腦卒中(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即腦梗塞和出血性腦卒中,即腦溢血)在內的心血管疾病的說法廣為流傳。

當然,這些說法也並非空穴來風,確有大量 流行病學研究為此提供了證據。

研究發現,喝酒與冠心病、腦卒中之間存在著“U”形相關關係,即淤不喝酒者相比,適量喝酒可以降低冠心病和腦卒中風險,但是隨著喝酒量增大,大量喝酒卻又增加冠心病,腦卒中的風險。

在我國民間,支持這種說法的一個流行觀點是說,喝酒可以活血,加速血液循環,因而具有預防作用。

題主的問題已經有“輕度腦血管堵塞”,也就是說已經是腦血管病患者,面臨的預防屬於“二級預防”。這時,適量喝點白酒,會不會有好處呢?

涉及我國50萬人的大型遺傳流行病學研究:適量喝酒不能預防腦卒中,反而會導致腦卒中,尤其是腦出血的發生

是的,你沒有看錯,研究得出的不是相關性結論,而是“因果關係”:即使是適量喝酒也可以增加腦卒中的發生。

最新發表在著名的《柳葉刀》雜誌上的這項研究由英國牛津大學與北京大學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合作完成,利用中國嘉道理生物數據庫超過50萬成年人的數據,經過10年隨訪,得出上述結論。

具體來說,在2004年6月25日至2008年7月15日期間在中國十個地區招募了512 715名成年人,記錄了他們喝酒和其他一些特徵。經過大約10年(至2017年1月1日)的隨訪,獲得了包括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腦內出血和心肌梗塞)在內的健康數據。

採用的分析方法不同於一般的流行病學方法,而是使用名叫孟德爾隨機化遺傳流行病學方法,就是以檢測到的影響人們喝酒模式(喝酒習慣和喝酒量大小)的基因型來直接替代實際的喝酒量(不考慮實際的喝酒情況),從而避免了傳統流行病學分析中的反向因果關係和其他混雜因素的影響,可以直接推斷出基因型代表的喝酒量與心血管病風險之間的因果關係。

而傳統流行病學得出的只能是相關性關係,而且由於受很多因素影響,這種相關性關係也往往不是真實的。

結果,超過16萬人完成可以改變酒精代謝的兩種基因變異ALDH2(乙醛脫氫酶2)-rs671和ADH1B(乙醇脫氫酶1B)-rs1229984的基因分型。

將這些人以基因類型分為六組,發現他們的喝酒模式和實際喝酒量與 實際調查的喝酒量之間有很好的一致性,說明基因分析可以代替喝酒量。

儘管喝酒量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比如,最能喝的四川男性每週平均酒精攝入量,最不能喝的AA / AA基因型均為2克,最能喝的GG / GG基因型的人為443克(相當於2斤2兩50度白酒);而在最不能喝酒的甘肅(應該受宗教影響),最不能的人每週1克,到最能喝的人每週也僅29克(相當於50度白酒1.4兩)。

——補充一句,原來最能喝的既不是山東淫,也不是東北淫,原來是南方的四川娃子。

平均來說,以基因型預測的的每週平均喝酒量從4克到256克。

經過統計學處理,喝酒量與腦中風之間的關係呈現單一正向的對數線性關係,就是喝酒量越大,腦卒中風險越大。

其中,腦出血風險增加效應更為突出,以每週280克酒精的適量喝酒來計算,腦出血風險增加58%,腦梗塞風險增加27%——下圖中下排。

而在同一人群,採用傳統流行病學分析方法,重複了此前大量研究獲得的結果,即喝酒量與腦卒中和冠心病之間存在“U”形關係(下圖中上排),適量喝酒對腦卒中具有“保護作用”。

下圖所示是傳統流行病學(上排)和遺傳流行病學(下排)喝酒量與心梗之間的結果。

如上所述,遺傳流行病學可以排除傳統流行病學中反向因果關係和混雜因素的干擾,可以推倒到更為實際的因果關係。

這項在我國進行的大型研究再次證明,此前有關適量喝酒對心血管疾病的保護性影響是研究假象。

同時,研究也揭示,只要喝酒就會升高血壓,傳統流行病學少量喝酒可以降低血壓也是一種假象。

但是,喝酒引起的腦卒中風險的增加並不能單純用喝酒導致的血壓升高來解釋,說明喝酒還通過其他途徑增加腦卒中的發生。

總之,在我國進行的這項歷時超過10年的大型研究以有力證據告訴我們,喝酒,即使是適量喝酒也不會降血壓,預防腦卒中;相反,只要喝酒,就會升高血壓,增加腦卒中,尤其是腦出血的風險。

孟德爾隨機化遺傳流行病學研究

傳統流行病學研究存在一個致命性缺陷,就是所觀察目標項目往往受到混雜因素和因果關係順序的干擾,得出的結論即使是相關性的,也不能確保是真實的。

以喝酒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為例,此前大量流行病學研究得出適量喝酒對冠心病和腦卒中具有保護作用。

但是,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這種結果很可能是研究假象。

因為,傳統流行病學調查中,能夠保持常年適量喝酒的人,往往社會經濟地位更高,更注重健康,更注重運動,更少抽菸,而這一些因素都有助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

更關鍵的是,傳統流行病學還會受反向因果關係干擾。比如,不喝酒的人群中,很多都是由於健康狀況原本就不好才不敢喝酒,另一些則是此前喝酒導致健康狀況惡化才戒酒的。

另一方面,能一直保持常年喝酒的人,跟更可能是那些最喝酒的健康危害易感性低,即使喝酒多年健康狀況仍允許他們可以繼續喝酒的人。

這樣,喝酒導致的健康損害反而歸罪於不喝酒的倒打一耙,卻把少數人喝酒也健康的倖存者偏見當成一般性結果,最終造成適量喝酒對心血管病具有保護者作用的假象。

近年來的研究已經很大程度上糾正了這一偏差。

尤其是英國,已經將去偽存真後的研究結論轉化成了政策,據此重新修訂國民飲酒指南,明確指出適量喝酒保護心血管疾病是假象,喝酒沒有安全劑量標準,只要沾酒就增加健康風險。

而孟德爾隨機化遺傳流行病學研究的理念是,基因型必然表達一定的表達型,決定著很多人的行為,不受其他因素干擾。

就喝酒來說,廣泛存在於東亞人群的12號染色體上rs671的ALDH2基因的變異,導致乙醛脫氫酶失活,嚴重降低乙醛的分解速度,導致血液乙醛集聚,導致被稱為“亞洲紅”的皮膚潮紅,以及其他不適,這些人通常不喝酒或者極少大量喝酒。

4號染色體上的rs1229984的ADH1B基因變異增加了酒精轉化成乙醛的速度,也會一定程度上引發亞洲紅,減少喝酒量。當然,這種變異的影響要小得多。

這些基因變異決定著相關人群的喝酒習慣和喝酒量,不容易受混雜因素影響,更能推導出喝酒量與健康影響之間的因果關係。

也就是說,遺傳流行病學的研究結論可能更反映實際情況,更可能是真實的。

研究為什麼在中國進行

孟德爾隨機化遺傳流行病學研究也是有條件和限制的。

觀察目標需要有一定的遺傳背景可用。

就遺傳對喝酒的影響,最顯著的是乙醛脫氫酶2基因變異,這種變異只存在於東亞地區,因而中國天然存在開展這項研究的天然資源。

而除東亞人之外的其他人群沒有這種遺傳背景,根本不可能進行這種研究。

研究的結果只適合於東亞人?

並不是。

研究中直接影響的是遺傳基因型導致的人的喝酒模式和喝酒量,而不是基因型本身。

因此,得出的結論反映的是喝酒模式和腦卒中之間的因果關係,而不是遺傳基因與健康後果之間的關係。

因此,研究結論“放之四海而皆準”。


掙脫枷鎖的囚徒


  在伴有輕微腦血管堵塞情況下是也是不建議飲酒的,應忌菸忌酒,尤其是白酒啤酒等紅酒之外的酒,能戒則戒,能限則限。

  雖然會有酒精有活血的作用,但是它對於血管的刺激和對心腦血管的影響還是存在的,因為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即乙醇,對人體各種組織細胞都有損害,飲酒過多使膽固醇增加,促進動脈硬化。易引發腦出血或腦血栓加重。所以,對於治療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突發,應該忌酒。

  此外,建議輕微腦血管堵塞患者要注意以下相關事項:

  一是吃清淡飲食,二是多運動,三是休息好保持心情舒暢,四是謹遵醫囑服用藥物以及定期體檢。



不管是輕度還是重度,在伴有腦血管賭塞情況下都是不能喝酒的,白酒會使血脂升高,容易發生意外。為了自己的身體著想,還是忍著吧。若是實在想喝酒,可以少量飲用一些紅葡萄酒,對血管會有一些保護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