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二本畢業生出來,靠什麼和211、985的畢業生去競爭?

微笑職場


人生起點不重要,人生終點靠自己!大學只能代表你牛叉的過去,不能決定你未來,如果一切從考上大學那一刻就已經決定,那麼人生也就太單調了,是吧?

馬雲和俞敏洪,都是高考的落榜者,都是復讀了三年才考上大學的,不同的是馬雲考上了杭州師範的專科,而俞敏洪考上了北京大學的本科,在這一刻,二人沒有可比性。

而今天,俞敏洪卻承認,他不如馬雲,阿里巴巴和新東方雖然都非常厲害,但是二者的市值差距已經非常大了。

馬雲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經歷的失敗!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本身是沒有錯的,馬雲大學畢業之後,也是開了一個培訓班,但是失敗了,而俞敏洪則一舉成功了,所以馬雲經過4次失敗之後,積累了經驗,最後在第五次創業取得了成功,而俞敏洪則一直非常順利,結果卻是是二者差距越來越大。

馬雲和俞敏洪的差距在哪裡?用俞敏洪的話說就是八個字:“越敗越戰、愈挫愈勇”。其實,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也是這樣,很多時候,不逼你一下,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strong>

想想當初我師範畢業的那些同學,那些一畢業就找到工作的,而且是到了一個不錯的學校當老師的同學,現在基本上是各個中學的骨幹教師,而那些沒有找到好工作的,有的被迫考研,讀博,現在已經到了大學,成了副教授;那些考了鄉鎮學校或者鄉鎮公務員的同學,因為不滿現狀,奮發圖強,現在很多也都考走了,有的還非常成功。

二本的大學生和211、985大學的學生,平臺是不一樣的,你也因此會失去很多機會,但是這並不代表你沒有機會,如果你有幸和211、985的大學生在同一平臺上競爭時,你要有這種“越敗越戰、愈挫愈勇”的精神,你可能就是最後的勝利者。如果沒法在一個平臺上競爭,也不用妄自菲薄,社會是一個更大的大學,他是高分考進來的,誰能最後畢業,但是還不一定呢?你說是吧?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第一、靠習慣,靠毅力,靠實力,靠拼搏!

我的學生高中畢業以後,有考上985、211、一本、二本、三本的學生。

一般說來考上985、211、一本的學生,他們當年讀初中、高中的時候,智商高、習慣好、學習能力強。

考上二本的學生一般說來當年讀初中和高中的時候,基礎知識差一點、學習能力低一點、習慣差一點。

曾幾何時,我對徒弟們說過:你們的習慣和意志力,一步領先,步步領先!一步落後終身難受!

你不管讀二本、一本、211、985,你只要努力4年,你就有實力,你就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如果你仍然不思上進,那麼你畢業後就沒有實力,那麼真的就終身落後了。

送你一副對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第二、考研究生。

我的91年初中畢業的學生黃某貴,勉強考上普通高中,高中補習兩年,考上一所普通農業大學,大學畢業,工作的地方很差,待遇很差。他就一邊工作,一邊學習,考上碩士,後來考上博士。

我已經忘記那個當年初中、高中時,智力一般、學習一般的黃某貴的時候,他回來看我,說在某某研究機構工作!我真的震驚了!後來我一直教育學生向他學習!

🌻🌻🌻有目標、有理想、有壯志,心無旁騖、韜光養晦、努力奮鬥,10年以後的你,完全有可能超過985、211!💪💪💪👍👍👍🙏🙏🙏


平淡是真oymlq


又到了畢業季,二本畢業生出來,想和985、211的畢業生同場競爭,應該說是好事,是有上進心的表現,值得鼓勵;但同時,書生又有幾分擔憂,二本的畢業生,總想著和985、211的畢業生競爭,而且還想要取勝,是不是有點不自量力呢?

從總體上,書生是不建議二本畢業生和985、211畢業生去競爭的

在這裡,書生覺得,總拿985、211、二本學校來進行比較,其實是在用學校的等級掩蓋學生的真正實力差別;

就在本月一號,書生正好回答過一個關於一本二本有什麼差別的問題,也正好收集了查看了一些去年河北一本、二本考生的數據,覺得用在這裡也非常合適。

去年河北理科一批線為511分,二批線為358分,二本院校的學生,基本上是從這個區間被錄取的,換算成百分制,二本的學生在高考的時候,成績在47.4分~68分之間;

而去年河北考生被北京大學錄取的最低分為707分,投檔分最低的蘭州大學,也要634分才能進校,而這個分數摺合成百分制的話約等於85分,這應該是很多人在大學四年裡都拿不到的一個分數了;而707分摺合成百分是94分還要多一些,更可以說是神一樣的存在。

只要人理智一點,就應該明白,一個考試平均60分的人,怎麼可能拼得過考試成績平均為90分的人呢?

而根據資料顯示,去年河北的985錄取率為1.48%,211的錄取率為4.42%,合計為5.9%,去年河北的高考人數為48.64萬人,那麼985211錄取的人數不到2.9萬人;而截止到這個人數看,河北理科的成績為589分,在此,書生不準備確定211學校的最低投檔線到底是多少,但可以肯定,211院校招收的學生多數也是在600分以上!而就算是589分,摺合成百分的話,也近似79分,而600分為百分制下的80分。

所以,書生在此,想提醒一下二本學校的畢業生,高考平均60分的學生,真的沒必要和平均分為80分的學生較量!

一個60分的人,總也不服考試成績為90分的人,總想比個高低勝負,有意義嗎?

這就像一個校隊裡的籃球運動員,總想要和姚明比試一下,總想著靠什麼和姚明去競爭一樣,為什麼一定要和姚明去競爭呢?在自己的院校裡,得到自己學校校花的尖叫聲,不也一樣過的很快樂嗎?

書生覺得,找工作,其實和談戀愛結婚成家是一個道理,同樣要講究個門當戶對。

按照門當戶對的思路,書生做為上面的這個圖,需要說明的是,對應關係並不準確,只是為了說明學生在選擇企業和地域的時候,需要認清身份,沒必要都要奔著好城市和好企業而去。

只要認清自己的身份,做好職業定位,就一般不會存在和985211畢業生競爭的問題。

書生曾經說過,如果一個縣辦的普通企業裡,跑去了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去應聘,完全可以認為他們是騙子!因為正常情況下,類似大學的畢業生,是不會去這樣的企業找工作的。

而反過來也一樣,為什麼普通大學畢業的學生,就一定要去大城市大企業找工作呢?

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兵對兵,將對將“,如果兵一定要找將廝殺,就要做好失敗的準備;否則,自己是兵,還是最好找兵去打吧。

當然,書生不否認,二本三本甚至專科或者更低的層次的學校中,都是可以培養出優秀人才的。

從個體的角度看,二本學校完全可以和985、211的畢業生同臺競爭

剛才,書生從總體上是不贊成二本學生和985的學生競爭的,但如果某位同學實力不凡,卻是完全可以和985同臺競技的。

比如,有的學生可能進校分數就很高(一本退檔),有的只是本次高考不理想,卻又不想去復讀;這樣的同學,自身實力就是一本以上的水平,大學四年,臥薪嚐膽,奮發努力,一舉考取985的研究生,是完全有可能的,從而也就可以和985學生一決高下了。

而有的就算不考研,憑實力也可以說話,像學習軟件工程的學生,只要編程水平高,就不用怕是一本還是二本,若干年前,書生也幹過計算機培訓,就有兩個學生免費負責看機房,並負責日常維護,兩個人一個吃苦耐勞,自覺性高,相對另一個就比較懶散;結果是畢業之後一個去中關村發展了,而另一個回他們縣城去了。

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杭州師範大學(杭州師範學院)不也在有的省份屬於二本招生錄取嗎?還不一樣出了風雲人物馬雲。

而如果二本的同學在校期間能考取相關的證書,也一樣可以去和985的學生競爭;像英語專業的學生,過了專四專八,就說明了英語具備一定的實力,因為就算是985的英語學生,也不是全都能通過考試的;而如果二本同學能拿出更多的證書,和985的同學去競爭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書生綜述:對多數同學來講,二本學生最好不要專門去找985的畢業生競爭,因為雙方不是同一量級的選手;對個別同學來講,如果實力確實非凡,那就為名或為利,在大學裡的認真努力,畢業之後去挑戰985211的同學吧。

認清自己,奮發努力,畢業之時,才有資格讓別人看得起自己。


一介書生945


二本生畢業出來靠什麼與211、985大學畢業生競爭?我的答案是靠明確的目標、不怕失敗的勇氣、和持之以恆的匠人精神。

什麼是匠人精神?它是指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



且看以下兩個案例:

案例一:十多年前,我的高中同學小燕,是位刻苦學習的女孩,性格也活潑開朗,平時成績不錯,本以為可以考上不錯的大學,將來成為律師。但是放榜那天,聽到分數只考到專科線這個消息時,她嚎啕大哭,感覺上蒼給她開了個無情的玩笑。但是哭歸哭,前程的規劃還是要的,於是她擦乾眼淚,決定就讀她考到的專科,只是倔強的她不服從命運的安排,她決定讀完專科後再插本。三年後她如願插本到了某重點大學的法律專業,然後通過了司法考試,拿到了律師證,通過多年的深耕,成了小有名氣的律師,還成為所在城市的人大代表。在我們同學中,她成了佼佼者。

這是個勵志的故事,小燕她連二本都沒考到,但通過多年的深耕,她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而成功的背後浸潤著她多少艱辛的淚水和汗水!她的成功,離不開明確的目標,在失敗中不氣餒的勇氣和在工作崗位上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匠人精神。



案例二:而小輝是我的另一個高中同學,小輝人很聰明,高考考到一所985大學讀金融專業,可是上大學時卻天天打遊戲,專業科老掛科,通過多次重修才勉強及格拿個畢業證書。畢業後找到一家銀行工作,由於靜不下心來工作,屢次參與賭博,業績也不怎麼樣,最後在一次業績考核中慘遭淘汰,快四十的人了,不得不天天在人才市場找工作。


以上兩個案例可謂教科書式非黑即白的經典,但確確實實發生在我身邊。雖然現實中的故事並不都按照這個劇本進行,但我們知道,人的一生是否成功起點很重要,而明確什麼是我們想要的,並持之以恆付出努力更重要。平臺可以決定你的起點有多高,而在人生的奮鬥中明確目標、越挫越勇,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則能決定你可以走多遠。



又是一年高考季,廣大學子們終將通過高考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無論你考上二本還是985、211,都是命運對你努力拼搏的饋贈,請帶著這份饋贈開啟新的征程,只要努力拼搏,永不言棄,帶著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哪所學校都是你的發祥地!


想要怒放的生命ing


無需因為二本而自卑。

這個世界是由偉大人物創造的,卻是由眾多小人物支撐起來的。地不長無名之草,天不生無用之人,一草一木尚能裝扮這個世界使她繽紛,何況貴為萬物之靈的人呢,更何況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呢?

在我們生活中出生平凡而又普通的人超越那些出生高貴受過良好高等教育的人,比比皆是。中國有多少上市公司的創始人不要說是二本,由的就是大專、高中,他們依然能夠創造別人無法企及的高度,為社會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這些社會精英或許離我們太過遙遠,我就分享我身邊的例子給題主聽一聽,也許能夠鼓起你的勇氣,提振你的信心。

第一個例子,是我的學生。當年也是一個二本,並且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地方院校。進學校之後,他積極規劃自己大學生涯,結合自己擅長計算機的愛好,自學編程。後來受聘於上海一家網絡公司,現在已成為公司副總,全款為自己在上海黃金地段購買了一套商品房。

另一個例子,是我同事家孩子,省屬二本院校會計專業。畢業之後,受聘於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在應聘時“無領導小組辯論會”中表現出色,超過了許多985、211大學畢業的學生,也勝過了許多碩士、博士畢業的學生,還有許多國外著名大學畢業的學生。

有人說,清華北大是軟臥,重點大學是硬臥,普通大學本科什麼的就是硬座,專科職校的就是站票。等火車一到站,所有人都要下車。那時候就看自己本事了,誰會看你什麼票啊!

綜上所述,每一個人都有與眾不同之處,作為二本院校的學生就是要努力地發現它,挖掘它,使其成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分工越來越細化的今天,你在某一細分領域特長越具有競爭力,你立足社會的能力就越強。


青衫李探花


我想說 的是學歷是就業初期的一個平臺,但不是唯一,不決定人能走到的高度和所走的速度。

馬雲專科,英語老師。

北大陸步軒,豬肉賣了好多年,才創業成功。

這樣的例子身邊比比皆是,博士不就業,啃老也不罕見。

你的理想,你的鬥志,你目標,你的努力,命運掌握在你自己的手裡。

考學考不過985,不代表創業你不如他,和他比學歷你沒有資本,就認輸,只能說找理由。

社會平臺,道路多,為啥非要比學歷,做事業,照樣可以彎道超車。

有草根明星,也有農民企業家,有學霸平庸,也有農民科學家。有北大才子範跑跑,也有90歲老人上985,有北大清華學霸退學,也有保安門衛考進北大。


bingdaobaihe


學歷vs能力

龜兔賽跑的童話在現實生活裡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龜有龜的活法,兔有兔的生存之道,大學生壓根不用等到畢業再考慮競爭,不同學習能力的生源,不同的培養環境,真要討論競爭的話題,當踏入不同學校大門的那刻起,資源的配置已然不同。

觀察同一地區某985和某普二本有段時間了,該985經常曬領域突破性成果,說明學校科研力量從物力到人力都在全力以赴,那所普二本偶爾出項成果遠無法與同地區985的光華爭輝,資源配置差距本來就存在,學歷含金量的差距也是不爭的事實,倘若只講學歷不論其他,普二本的畢業生肯定競爭不過985、211的畢業生。



但學歷是死的,人是活的,鷹擊長空,魚翔淺底,世界這麼大,沒必要打破腦袋往一個地方擠。前幾天有熱心讀者回復我“拿過了國獎,畢業了還不是一樣在工地搬磚”,我的想法是“國獎對每個人的意義是不一樣的,當成天花板和當成起跑線決定了人未來的走向”。

同樣道理,學歷是起跑線還是天花板也分人怎麼看,人生是長跑,學歷是開啟下一段行程的敲門磚,敲開了門,考驗能力的時候也就到了,在新環境裡,學歷的光環只能錦上添花,絕不可能雪中送炭,能力是虛實兼顧的綜合實力,正如我們常看到的一些吐槽,一個985畢業,一個普二本畢業,同時錄用,一段時間後被提拔的是普二本學歷的,不足為奇,誰也不能躺在曾經的輝煌裡靠吃老本兒過一輩子。



最後回到問題本身,普二本畢業生怎麼和985、211畢業生競爭?學,不停地學,多學本領,做個斜槓青年,都說人生象長跑,跑步的真實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跑步的真諦在於堅持,而堅持很難。人生猶如長跑,每一次的突破都是你人生中的挑戰,每一次挫折都是在鍛鍊你的意志,當你發現生活上的每一個挫折,都比跑步要困難時,跑步就變成一塊糖,給你堅持的信念。 ——查理·恩格 《奔跑的查理》


阿娥你好


我不知道你為什麼會問這樣的問題,但這樣的問題屢見不鮮,也正好證實了生涯教育的可貴。

如果你有系統的看過我的文章、問答,這些問題都是那麼的顯而易見,但是我知道你可能是不會有那個時間的,我們還是來一起思考一次吧!


二本的學生靠什麼競爭?當然是智慧!

但智慧是建立在熟知真相的基礎上的。所以,我們先梳理一下真相。

1.田忌賽馬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但它告訴我們211、985也有很多一般的學生不見得我們都正視過。也就是說二本最優的學生,和211、985的差學生相比大概率是更優的。

2.211、985的教學器材可能更好,院士、教授的水平可能更高,參與的教學項目可能更新,但是由於知識信息的高度透明化、互聯網化,高校大門並沒有對知識限制、隔絕,只要你有心,是不影響你學習世界最優秀的知識。更何況本科階段所有高校的知識並沒有太多區別,通過互聯網,你可以學習哈佛、劍橋的知識,你也可以選擇考研、讀博,讓自己有機會學習前沿的研究。

3.211、985學校的教學以培養研究型人才為主,如果你更適合技術運用,成為一個技術達人,不是也很好嗎?要知道,科學研究是很苦的,也不見得那麼容易出成果。而作為二本類的院校,專業知識比較紮實,而且一般情況下綜合能力更強,在組織中做做綜合管理也不見得比做研究員差。畢竟每個人擅長的方向不一樣,幹嘛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相比呢?

4.好的企業確實更願意去好的學校招聘,因為一般情況,那裡的學生質量更高。但是,這並不代表你的能力水平就比那些學生更差,你可以通過自己主動的能力證明,獲得企業的認可。雖然,這可能更麻煩一些,但是為了未來,值得。

5.有太多的案例證明選擇企業的重要性,如果有興趣,去讀讀趙正寶老師的《趨勢的力量》,或者也可以看看我之前關於行業選擇的文章,你會發現,即使是專科生選擇企業正確了的回報也是不可限量的。雖然華為的員工工資平均為70萬+,但是依然有很多優秀的二本生、三本生、專科生的收入遠超華為水平。可以說,真正決定差距的時刻,往往開始於工作,而不是學校。

6.普通的學生,畢業的時候才思考工作的事情,而優秀的學生一開學就已經有了既定研究對象。也就是說智慧的學生早已分析清楚未來的就業方向,確定了目標行業,研究了典型企業的痛點。一般人大學4年是在學知識,而智慧的學生是在解決典型企業問題。你就說說,當你帶著研究了幾年的成果去企業談合作時,企業會拒絕嗎?


總之,可以肯定的是,勝負永遠都是階段性的,生涯就是這樣。承認階段性的落後是實現強行超車的基本心理條件,只有當我們冷靜客觀的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才能保證我們智慧的贏得競爭!

篇幅有限,就不做更多展開,希望瞭解更多,可以查閱我之前的文章、問答。希望可以幫到你!


透過現象看本質,我是愛拓生涯,讓我們一起發現快速成長的規律!

你的點贊、評論、轉發、收藏、關注是我持續分享的動力,謝謝!

歡迎交流,接受吐槽!


愛拓生涯


既然學歷競爭不過,只能靠自己的個人能力提升來競爭了。學歷只是一個門檻,如果有幸進入同一家企業,不一定就是211、985的畢業生站上風,二本逆襲的也是大有人在。

我們學歷與他們拼不過,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的就是如何增長自己的個人能力了,我們更應該放低姿態,也許只要給了我們機會,誰贏誰輸還不一定呢。就如烏龜與野兔賽跑的故事,野兔總會覺得自己會贏,感覺有點飄飄然了,結果疏忽大意,烏龜戰勝。多麼簡單的道理,只要持之以恆的努力,就會成功。儘管他們在應聘上站有優勢,但這不能就說明,我們一點機會都沒有。

所以在日常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應該時刻保持一種低姿態,謙虛去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這裡的能力可以是任何的領域與行業,只要你將它做精,做頂端。一樣可以和他們競爭,那個時候你們是同一個起跑線,誰跑得快,那就看動力如何了。

還記得我在大學期間參加的航模比賽,因為機會難得,我們奮鬥了三個月。調試、試飛、失敗、補休。我不知道飛了多少次,也不知道熬了多少夜晚。最後比賽之時,拿到了三等獎,與清華學生並列。而我的學校只是一個普通本科。所以我覺得,雖然我們學歷不同,但是我的能力卻不是最後,我一樣可以和你競爭。我也一樣能達到優秀水平。我們都看過“我愛發明”節目。那裡的發明家不是什麼重點畢業生,也不是專業搞科研的研究人員,就是普通人,可是他們一樣可以申請專利,一樣給社會帶來創新。這就是我說的,我們雖然沒有耀眼的學歷,但是我們有拼搏精神、有持之以恆的自信。

所以不要覺得他們有高的學歷,我們就是弱者,連競爭的機會都沒有。不是這樣的,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沒有認輸,奇蹟就會出現。

現在的你,應該找到自己的位置,並且努力提高自己,尋找自己擅長的領域,將它做精,成為這個領域的佼佼者。也許,我們就是那隻勝利的烏龜,儘管我們只是慢慢的爬著走。


強子書屋


對於二本院校的學生來說,如果你想和211 、985院校的畢業生去競爭,那麼從進入大學的第一天起,你就應該做好準備,而不是等到本科畢業時,才想著我應該做點什麼事情,才能和名校的畢業生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雖然高考成績不能夠代表一切,但是別人能夠考上211、985院校,而自己只考了一個普通的本科,那就證明自己在學習能力,或者學習品質方面和別人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既然你發覺你在學習能力上和別人有一定的差距,那麼這時候你要麼揚長避短,要麼奮力直追,除此之外真的沒有別的辦法。

1.第一種辦法就是奮力直追

奮力直追,並不是說你要在學歷方面和211、985院校PK。

除非你在大學期間,退學之後再次參加高考,不然從你去大學報到的那一刻起,二本學歷已經成為了事實,這個是很難改變的。

但是很多人在考研和找工作時,卻忽略了這樣一個前提條件。

在網上隨便搜索一下,就會發覺有很多普通院校的學生遭受歧視的案例。比如有應聘者吐槽說“自己10個證書比不上一個985學歷”,還有些已經讀到博士的畢業生,在找工作時因為第一學歷是專科而被應聘單位拒絕。再比如在研究生入學考試中面試環節,有些考生因為本科畢業於非211、 985院校,而慘遭淘汰。

很多人把這種現象簡單的歸結於“出身論”“唯學歷至上”。其實,這就是典型的只看表面,不看本質的思考問題方式。

知名企業會優先去名校進行校園招聘,並不是他們覺得名校的學生的能力都比較強,他們當然也知道在好學校裡面也有一些熬夜打遊戲,談戀愛逃課,能力低下的學渣,但是這類學生的比例比較小。

而普通本科院校的情況則完全相反,很多人在剛進入大學的時候,還是信誓旦旦的要堅持早睡、早起,每天上自習,積極參加社團活動,但是到大二、大三真正能堅持下來的學生比例非常少,大部分學生就開始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覺得自己學歷低就永遠沒有翻身的可能。

所以,大部分用人單位去名校進行招聘,並不是覺得學歷是等於能力,而是因為名校有較大的概率能夠找到有能力的人。

名校的研究生導師不願意招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也是同樣的道理。

假設有兩個同學,一個學生用來兩年的時間來準備考研,初始成績是390分,而另外一個學生,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參加各種社會實踐、跟著導師和學長、學姐做做項目,最後用了半年的時間準備考研,初試成績是350分。

如果你是研究生導師,你會選擇哪個學生?相信所有的人都會為第一個學生的精神感動,但如果確實只能選擇其中一個學生,一定會選擇第二個學生,因為第二個學生的實踐能力更強,效率更高。

你以為你與名校的學生之間,相差的就是一張學歷,而在用人單位和碩士生導師眼中,你們的差別是在行為習慣、實踐能力和意志品質等方面。

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學習已經不再受大學校園的限制,如果你對縮小的專業不感興趣,對學校不太滿意,你完全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適合自己的講座公開課的。這些資源只要你願意找都能找到,但是真正能夠堅持下來的人並不是很多。

所以,對於普通本科院校的畢業生來說,如果你真的想和211、985院校的畢業生競爭,你最需要改變的是你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而不是陷入到“學歷至上”思維怪圈當中,覺得自己與別人之間的差距僅僅就是學歷,認為考上名校就可以萬事大吉了,而是要不斷的努力,改掉自身的壞習慣,並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

2.第二種辦法就是換個賽道。

並不是所有的用人單位都看重學歷,除了像醫院、學校、研究機構、金融機構等這樣的公共事業單位之外,大部分用人單位更看重的,還是你的工作經驗和實踐能力。

如果你在學習能力和意志品質等方面,PK不過211、 985院校的學生,那麼你就要在其他方面做的比別人更好,更出類拔萃。

現在這個社會價值觀更加多元,成功的道路也不止一條,東方不亮西方亮,最害怕的是你各方面的能力都不行。

最近幾年,有很多知名企業在進行校園招聘時,越來越看重學生的實習經歷,如果有比較好的實習經歷能給自己加分不少。

同樣的,每年也有不少二本、三本的畢業生能夠拿到像騰訊、普華永道、保潔、聯合利華等這樣知名企業的offer.

很多人的周圍都有這樣的二本、三本院校的畢業生,成功逆襲的案例。這些案例即便是發生在自己的身邊,很多人也寧願選擇相信學歷更重要,而不願意相信努力和能力更重要,因為大部分人都想著一勞永逸,都想著走捷徑,都想以最小的付出獲得最大的回報。

特別是有一部分普通本科院校的畢業生,考上名校的碩士之後,就帶著一種莫名的優越感,在找工作時,遇見用人單位設置“第一學歷門檻”,就覺得這非常不公平。但換個角度想一下,如果你努力兩三年,就能有和努力七八年的人有一起公平競爭的機會,那麼努力的意義有何在呢?

因此,如果你在學歷方面PK不過211、985院校的畢業生,那最好避開那些對於學歷門檻要求比較高的行業,比如像諮詢業、金融業等,而是選擇一些,對於學歷要求不太高,但是發展速度比較快,增長潛力比較大的行業或公司。

在工作中先打磨自己的手藝,提升自己的能力。當你在行業裡做出一定的成績,在相應的行業有一定的知名度時,其實你對所有的用人單位釋放了一個信號:我是一個優秀的人。這時候如果你再想跳槽到知名公司,或者是找一份高薪的工作,那麼就變得非常容易了。

我是“升學與考試”---分享學習方法,關注教育時事,指導升學規劃。期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