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哪幾款飛機可以做落葉飄動作?

我心飛翔


落葉飄(pedal turn),並非是一架戰鬥機所必需的動作,也不是什麼飛機都能做出來的。各種航展上展出這種動作的目的是為了直觀地讓觀眾看到飛機強大的機動性。從目前看,已經公開展示了落葉飄動作的有:Su-57,Su-35,F-22,J-10B TVC驗證機及F-35。這裡面只有F-35是個異類,我們待會再說。

Su-57,Su-35和J-10B的落葉飄展示


是不是隻要有矢量發動機就都可以做落葉飄了呢?也不是,還要有先進的飛控軟件才行,也就是飛行員本身不需要參與矢量發動機偏轉控制,一切由機載數字計算機全權控制才行。所以裝備了矢量發動機,但是噴口人為操縱矢量噴口偏轉的Su-30mki就出局了。畢竟,這不是開著AE86在玩秋名山飄移,這是極為複雜的飛行控制。

F-35是個異類,因為它並沒有矢量發動機,其他的都有矢量發動機。2019年初,F-35在一段面向公眾的表演中也展示了落葉飄動作,展示了其強大的飛行控制技術,打碎了F-35機動性差的傳聞。為啥F-35沒有矢量發動機也能做這個動作呢?這是因為F-35的飛行控制軟件極為強大。其實落葉飄是一種超小半徑轉彎,而且整個過程飛機無需作出滾轉。這是一種水平速度掉到了0還能控制機頭指向的機動,所以矢量發動機不是必須。當然有矢量發動機這個動作可以做得更好,幾乎可以做到轉彎半徑為0,而F-35因為沒有矢量發動機,轉彎半徑還是要大一些,完成轉彎的速度也慢一些。下圖是F-35的落葉飄,大家可以和上面的矢量機型對比一下。

F-35展示落葉飄

需要說明的是,落葉飄並不是過失速機動。但是F-35由於超強的氣動設計和飛行控制能力,使得其在無矢量發動機的情況下也有55度的時速攻角,這也是很了不起的。


紙上的宣仔


目前能夠做出“落葉飄”動作的戰機並不在少數,僅僅是在航展上公開展示過“落葉飄”動作的戰機就分別有美國的F-22A隱身戰機、F-35隱身戰機、俄羅斯的蘇-57、蘇-35S戰機以及中國的殲-10BTVC戰機。

而沒有在正式航展上展示過“落葉飄”動作的戰機就有更多了,包括有F-15 STOL/MTD戰機、F/A-18E/F“超級大黃蜂”艦載機、X-31驗證機、F-16MATV矢量驗證機、米格-29OVT、蘇-30SM、蘇-37、蘇-35BM等一大堆現役戰機/技術驗證機。

此外,外界還推測部分戰機也可以做出“落葉飄”動作,只不過是沒有公開展示過,或者是現階段受發動機影響還暫時不具備能力的“準選手”,其中的典型代表有中國的殲-20隱身戰機。

“落葉飄”動作顧名思義就是和樹葉落下來的動作一樣。相信大家都見過樹葉從樹上掉下來的樣子,樹葉是打著轉旋轉飄下來的。

戰機做出“落葉飄”動作正是打著轉掉下來的,所以“落葉飄”動作又被稱為“踏板轉彎”動作,是一種飛機大偏航率原地旋轉下降的機動動作,非常具有觀賞性。

當然了,戰機追求擁有“落葉飄”機動能力絕非是為了高觀賞性,而是“一切為了實戰”。在作戰中,“落葉飄”動作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它能夠讓戰機擁有高轉彎速率,戰機此時的轉彎半徑基本為零。

戰機在以機尾為中心,緩慢旋轉下墜時,將獲得近乎360°的機頭指向能力,可以指向幾乎任何方向上的敵機,而且此時飛行員承受的過載也遠低於那些高G機動動作。

此時如果搭配有頭盔瞄準具和大離軸角紅外成像空空導彈,戰機將擁有無與倫比、史無前例的機頭指向能力和大離軸角攻擊能力。“落葉飄”動作還是一個可攻可守的機動動作,既可以用來快速指向鎖定敵機,也可以用來改變戰機航向,快速躲避敵機的尾追。

當然了,“落葉飄”動作並非是無敵的,萬能的,任何戰機機動動作都有它的最優發揮場合。有時候“落葉飄”動作能夠一招制敵,而在有些場合下,做出“落葉飄”動作就是自尋死路,這就取決於飛行員的空戰意識水平了。


科羅廖夫


就當前來看,全球目前一共有F22、蘇57、蘇35和殲10B矢量驗證機四種飛機可以做落葉飄動作。落葉飄動作實際就是一種可控的尾旋動作,在基本不改變水平距離的情況下,戰機的頭部圍繞中軸或者尾軸進行旋轉,快速調整機頭指向的動作。

圖為殲10B戰鬥機進行落葉飄表演,有很明顯的圍繞尾軸的尾旋。


有人指出,F35也曾在2017年的巴黎航展上表演過落葉飄的動作,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在F35表演過所謂的落葉飄後,引起了媒體的一片惡搞,原因就在於F35表演的所謂落葉飄動作,連基本的尾旋都不是,而只是在大角度俯衝向下飛的情況下,在垂直高度完成翻滾動作,以此來作出一個非常類似落葉飄,但是完全不是尾旋的動作,這個動作也許叫做俯衝翻滾更合適。

圖為F35戰鬥機所謂的落葉飄,根本不是過失速機動,而是近乎於一個俯衝的動作,飛機水平距離發生改變,而且飛機沒有進入尾旋狀態。


真正的落葉飄動作,飛機基本是處於水平姿態的,在尾旋條件下可以隨時改出,這樣的動作屬於過失速機動動作,F35的所謂落葉飄都不屬於過失速機動動作,也不是水平旋轉,因此並不能稱之為落葉飄。由此,世界上做過落葉飄動作的就只有F22、蘇57、蘇35和殲10B矢量改進型了。至於F18做的那次落葉飄,則也是和F35一樣的垂直向下翻滾。

圖為蘇35戰鬥機,他也裝備了兩臺三維矢量發動機。


另外,落葉飄動作體現的是飛機的飛控和發動機矢量尾噴綜合作用的結果,顯示出飛機很好的氣動性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F35這個對地攻擊機也沒有必要具備這項能力,實戰中也很少會有飛機去做落葉飄這個動作,畢竟近距離空戰還是以能量空戰為主。


海事先鋒


大部分用矢量發動機的戰機都可以!

我們國內軍迷對落葉飄動作更多的是在珠海航展上,殲-10矢量發動機精彩表演。但是這個動作很多機型都可以做出了,比如當前的F-22、蘇-57、蘇-35戰鬥機等,甚至很多驗證機也是可以的。這個動作主要是因為有了矢量噴管發動機技術,而通過殲-10矢量發動機精彩表演,也是首次證實了中國戰鬥機矢量戰鬥機的發展情況。

而矢量戰鬥機很多國外驗證機也是可以做出來,包括美國和德國聯合開發的X-31驗證機,美國F-15 ACTIVE矢量驗證機、F-16/MATV矢量驗證機等。這些戰鬥機都可以漂亮的做出落葉飄動作。

這主要是依靠的強大的矢量技術,而殲10B用上了矢量發動機後做出落葉飄機動動作也並不奇怪而,而且殲-10戰鬥機是使用機腹進氣的單發鴨式佈局平臺驗證TVC技術,也很容易讓人想到美國的X-31驗證機。當前殲10戰鬥機出現的時候甚至有美國網友說抄襲了X-31驗證機。

但是X-31矢量驗證機主要目的是驗證大迎角控制結束,並且矢量發動機也不是十分完善,使用了簡單的折流板樣式,而日本心神驗證機也是採用了折流板。折流板就是驗證矢量發動機最為快速,簡單的方法,缺點顯而易見,推力損失太大了。

而殲10B矢量發動機版類似美軍F-16/MATV型號,通過增加尾旋改出傘支架,新式矢量發動機與系統相互匹配,等很多特點和F-16相似。而我們沒有采用專用驗證機,所以在矢量驗證方面我們和美軍一樣直接使用了主力F-16、F-15戰鬥機。這樣矢量發動機形成技術更快,對於戰鬥機戰術、動作研究會更為迅速。


南國軍情


“落葉飄”機動(又稱無半徑下降轉彎超機動、零半徑轉彎機動)是一個難度非常高的過失速機動,飛機在進行該機動時,由於升力大於重力,導致飛機有規律地搖動機翼,在視覺效果上類似在空中“飄動”故而得名。

“落葉飄”機動本質上是一種失速狀態下的尾旋,如果一款飛機要確保能夠完成“落葉飄”機動,首先其氣動佈局要確保能提供足夠的升力,另外還需要具有矢量推進噴管、且推力足夠大、響應速度足夠快的航空發動機,以及控制效果較好的差動翼面,此外敏捷可靠的飛行控制系統也必不可少。

(上圖為鐘錶機動)綜上,能完成“落葉飄”機動的機型少之又少,只有部分技術驗證機、“四代半”戰機和第五代戰鬥機能夠完成該機動動作。目前能夠完成“落葉飄”機動的機型包括美國的F-15 STOL/MTD、F/A-18E/F、F-22、F-35,俄羅斯的米格-29OVT、蘇-30SM、蘇-35、蘇-37、蘇-35BM/蘇-35S、蘇-57,中國的殲-10B-TVC、殲-20。

另外,YF-23和FC-31兩款第五代戰鬥機原型機沒有展示過“落葉飄”機動能力,但這兩種戰鬥機在氣動設計上符合過失速機動的設計要求,如果具有性能較好的飛控系統和具備矢量噴管的發動機,實現“落葉飄”應該不在話下。

可以說,“落葉飄”機動雖然在實用性上有所爭議,但只有具有多方面先進技術相結合的機型才能完成該動作,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落葉飄”機動可以視為檢驗一個國家航空工業和空氣動力學水平的標杆。


軍機圖


結合各戰機在歷次航展和實際訓練過程中的表現,目前已經有4款戰機成功做出過“落葉飄”,它們分別是俄羅斯的蘇57、蘇35戰機,美國的F22戰機以及中國的殲10B戰機。此外,外界普遍認為,我國殲20戰機也可以做出“落葉飄”動作。

那麼,“落葉飄”究竟是什麼呢?簡而言之,它其實就是一種可控的過失速機動正尾旋(機頭略微向上),談到這裡,我們首先需要弄明白,什麼是過失速機動,在什麼情況下,戰機才會進入上述狀態?從字面意義上,我們就可以猜到,過失速機動必然是不可控的,一旦戰機進入這種狀態將會很危險。歷史上,有不少戰機因為“過失速”而墜毀。

至於過失速機動的成因,其實很簡單,就是戰機升力不足,或者是機翼升力失衡,進而導致戰機以高速翻滾的形式不斷下降,並伴隨著一定程度的旋轉(可分為正旋和反旋)。而“落葉飄”則是可以控制的“過失速機動”。

那麼,如何才能保證戰機在過失速機動的狀態下還能被有效控制呢?這個問題其實不難,無論過失速機動的成因是什麼,其最終表現形式就是,戰機的實際迎角超過了它本身的承受能力,因此,只要儘可能得加大戰機的迎角控制能力,落葉飄這個動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人認為,只有安裝了矢量發動機,戰機才有可能做“落葉飄”,可事實上,矢量發動機只是一種方式。如果在設計之初,能夠充分考慮戰機的迎角限制和氣動水平的話,相關戰機也可以輕鬆完成“落葉飄”動作,F22戰機的實際迎角限制就達到了60噸,這麼強的可操控性,當然可以做“落葉飄”了。而俄羅斯的蘇35戰機在進行“落葉飄”時依靠的主要是其後期換上了矢量發動機。

不過,凡事都有個例,就算安裝了矢量發動機,也仍然有“落葉飄”失敗的可能,美製F35戰機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該戰機安裝了普惠F135加力渦扇發動機,但它在兩年前巴黎航展上的表現卻差強人意,要知道,戰機在進行“落葉飄”時,通常都是水平正旋轉的狀態,可當時的F35戰機則貌似一枚急速翻滾的炮彈,與“落葉飄”完全無半點關係,F35還真的是不愧其“肥電”的稱號呢。

話說回來,“落葉飄”雖然炫酷,但它終究是一個高難度戰術動作,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它的實戰作用也微乎其微。而飛行員技術不過關就盲目玩火的話,很有可能造成機毀人亡的慘劇。因此,航展上的那些動作完全就是為了展示戰機的操控性能,能夠“落葉飄”也不一定說明相關戰機百戰百勝哦。


軍武視界


簡單的說不下百種。

但能夠做落葉飄的飛機大多數是螺旋槳動力的飛機而已。

如果是噴氣式飛機的話,能夠做落葉飄的就不多了。

落葉飄實際上在是咱們的一個俗稱,有個“落葉飄”的英文的詞彙叫做“Pedal Turn(踏板轉彎)”,從原理上說的更直接一些。

這是一個自行車運動的術語被借用到了航空上來,指的是0半徑轉彎,當然瞭如果放在汽車上來說就是——漂移。

相對於自行車和汽車來說,飛機的飛行是在一個更廣泛的三維空間內的的。如果固定翼飛機不向前方飛行的話,那麼機翼會失去升力導致飛機飛機掉高度。

由於這種飛行姿態酷似落葉下落所以叫做“落葉飄”了。

在落葉飄過程中,由於飛機的迎角和氣流的方向基本保持垂直方向,所以飛機的大部分氣動控制面將失去效果,這種情況也叫做“螺旋”,進入螺旋的噴氣式飛機是十分危險的情況。

不僅僅是氣動控制面無法工作,而且發動機會因為無法吸入足夠的空氣而導致熄火的現象發生,所以說能改出的螺旋叫做落葉飄,不能改出的螺旋叫做墜機前兆。

在改出螺旋這一問題上螺旋槳飛機則有一些先天優勢,但是由於螺旋槳飛機的推力本身並不算大,因此會顯得笨拙一些。

說會噴氣機的落葉飄,噴氣機在進入螺旋的時候可以做的兩件事情,第一加大發動機推力,使噴氣機獲得水平動力逐漸的改出螺旋,或者通過氣動控制或者動力控制制止螺旋趨勢改出。


帶有大功率矢量發動機的噴氣式戰鬥機基本上都可以落葉飄,這裡就包括了我們的殲-10B矢量版、Su-30MKM、SU-35、Su-57、以及帶有適量發動機的Mig-29 OVT型。


另外剛剛說了,能夠改出螺旋的還有一個因素是發動機的推力,在螺旋過程中加大發動機推力的話,進入螺旋的噴氣機也是可以改出螺旋的。那麼裝備高等級大推力發動機的戰機也可以落葉飄,這裡就包括了F-22、F-35以及歐洲戰鬥機“颱風”,這三款機型的發動機推力足夠大,是可以改出完成落葉飄機動的。


軍武數據庫


所謂落葉飄,應該是圍繞方向軸的單軸螺旋。此時不是機翼失速,是方向舵失速,空速小,機翼升力不足。維持飛機姿態不能只靠氣動舵面,還要依靠非氣動力。現在只要是有推力矢量裝置的,都可以實現。

1987年開始,NASA在F-18上試驗採用推力矢量研究大攻角飛行。

1988年,安裝三維噴口的F-15首飛。早在1977年一架預生產的F-15B就安裝了二維噴口 (USAF S/N 71-0291)。

1990年,X-31首飛,

1992年,F-16 VISTA首飛。該機採用了多軸推力矢量(MATV)發動機噴口,可在失速後更加主動地控制飛機。由此該飛機具有超強的機動性,可以在大攻角保持俯仰和偏航控制。可控仰角達到80度。

1997年俄羅斯用安裝了改裝推力矢量發動機D-30F11的蘇-47研究了俯仰和偏航性能。

1990年,一架改裝了推力矢量發動機的米格-29OVT從事試飛研究。

除了殲十B技術驗證機之外,已經裝備的飛機包括蘇-27系列、F-22、蘇-57,據說米格-35發動機是帶有推力矢量的。有推力矢量的都可以達到大迎角姿態控制,飛出眼鏡蛇機動。失速後進入螺旋時也會受到非氣動力控制。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所謂的“落葉漂”高機動性動作,從飛行技術術語上講叫“尾旋”。尾旋有正尾旋和倒尾旋。尾旋是飛機飛行過程中一種危險的現象,(失速造成的尾旋最多)。現代各個國家的飛行部隊都要進行改出尾旋的專門的針對性飛行訓練。

新型號飛機還必須進行尾旋的飛行試驗,編寫造成尾旋的失速極限,改出操作技術手冊。

也就是說,常規佈局,裝備非矢量發動機的飛機,“落葉漂”是飛行安全的攔路虎,是飛行安全的再大威脅!

裝備矢量發動機的飛機能夠輕鬆的隨心所欲的玩這個高難度飛行動作,意義重大!

飛機玩“落葉漂”要具備優秀的氣動外型,高性能的電傳操作系統,動力強大的發動機,缺一不可。

能輕鬆自如,隨心所欲玩“落葉漂”的現代作戰飛機有俄羅斯的S27系列飛機,j11系列,(j16.j15艦載機)F22,F35,最優秀的是j10驗證機。

最早展示“落葉漂”的是俄羅斯的S27系列飛機,之所以s27能夠完美的展示“落葉漂”高機動性動作,就是s27憑藉其優秀的氣動外型,功率強大的發動機。(非矢量發動機)!

正是有優秀的氣動外型加高性能發動機這類飛機才不會發生失速尾旋現象。


孔乙己亂彈


說這個之前我們首先的說清楚落葉飄是什麼東西。

首先落葉飄並不是什麼正常的機動動作,它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失速尾旋,如果僅僅只是進入失速尾旋那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飛機都能做到,但問題在於大多數飛機在進入失速尾旋之後,飛機就很難改出這種狀態只能任憑任憑飛機像一片飄落的落葉一樣高度不斷下降最終墜毀在地上。而有部分飛機卻卻能依靠其特殊的設計,在飛機進入失速尾旋之後依舊能以可控的方式將飛機從這種狀態改出,這就是我們在航展上見到的落葉飄特技動作。

所以如果你的要求僅僅只是飛機進入這種狀態那所有的飛機都行,只是幹完這個動作之後大部分飛行員就只能跳傘了。如果你指的是進入了這種狀態之後飛機依舊能改出,那就不太好說了,有些有大量經驗的飛行員飛行普通飛機的時候也能在進入尾旋之後將飛機改出,當然這得看飛機員的技術和運氣。而另一方面如果飛機的設計足夠可靠,有時候也能幫助飛機以更簡單的方式從尾旋狀態改出,比如我國的初教6教練機即使進入了尾旋,只要你雙手放開操縱桿飛機過會就自動從尾旋狀態改出了。

而另一種就是通過發動機的改變了,你如裝備三維矢量發動機的飛機,就能通過發動機的推力控制將尾旋狀態緩解下來進而改出這種狀態。在航展上炫技的大多數就是這種飛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