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富翁,从不捐款济贫,他认为应兴办实业,让穷人就业,才是真扶贫,他说得对吗?

浪花一朵广雪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钱财救急不救贫,灾难捐款积德的事得自愿,不能道德绑架


围我绕圈儿


休假的时候,在乡下见了表弟,他中等个头,话不多,对人极有礼貌。我说:“表弟,你开着工厂,乡邻都去你那儿上班了,也算是在扶贫吧!”他微笑着摇摇头说:“不不不,我招聘的工人,他们凭劳力赚钱,是自食其力的啊!”

我说:“是你给了他们就业的机会,如果呆在家里没有收入,岂不成了贫困户了吗!”表弟谦逊的说:“现在政策这么好,实业经济又很发达,他们有一身的力气,到哪里都能以勤致富啊!”他思忖片刻,说到:“真正的扶贫,是扶的老弱病残,和那些失去劳动力的人哪!”

我们正说着话,他的助理打来电话,他们厂子里下午要进行扶贫看望。原来,村子里的孤寡老人,还有残疾人孤儿,总共有二十家。年底了,厂子里给他们每人一千块钱。表弟说:“钱是不多,总共两万块钱。厂里效益好的话,我们还要多给的啊!”

表弟匆匆忙忙的出去了,我默默祝愿他,愿他厂子里的效益越来越好,愿他的扶贫梦想也如日中天!





一蝶咏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



花满楼68212547


不能确定富翁说这句话的目的,但仅从这句话上来讲,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同的。

当前,感觉社会普遍存在着这么一种看法:有钱人就应该帮助穷人;我穷,我有理。我不是有钱人,我也不会为有钱人争辩,虽然他们中肯定有不少人让我们不耻,但这也不能成为穷人高尚、自豪的理由。对于许多穷人我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穷人大概有两种:一种是懒,一种是没找到门路。

对于懒,个人认为不用救,也无药可救。以前救灾,有个词叫做以工代赈,东西不会平白无故给你,而是要自己付出相应劳动才能换取。听过两个故事:其一,一富人上午让难民把石头从房前搬到房后,换取午饭,下午又让把石头从房后搬到房前换取晚饭。其二,晚清时期,一传教士,让难民盖教堂,盖好后,又拆除,然后继续重盖,工钱嘛就是管饭。古往今来,总会有一些游手好闲,不务正为的混子,如果这样的人也能舒适的生活,那是对辛勤劳动者最大的讽刺和打击。这样的社会也是畸形的社会。

对于第二种穷人。古人也给我们总结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物质而言,他们不怕辛苦,他们需要的是机会,方法。这个时候如果有足够的实业让他们能有工作,这远远比几百上千的物质更有意义。通过自己劳动所得到的东西也能让劳动者更有尊严,更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我理想中的社会:让劳动者有尊严的活着,让有能力的劳动者舒适的活着。而富人、上层人士尽力创造、维持这么一种公平、向上的社会环境。


洗洗睡了


这是错误的想法!有钱了,再去兴办企业会造成企业过剩,对中小企业形成掠夺!使资本更加集中,贫富差距更明显!现在穷人吃不起饭的几乎没有,人们追求的是幸福,是有亲人可以养,想取老婆,想生孩子,有病治得起,有人看得起,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所以,兴办实业还是省省吧!你不来,其他企业不会倒,一样有3000块一个月的工资可以拿?何必多此一举呢?不过是想垄断市场罢了!越这样做穷人越多,这是杀人不用刀啊!有钱了,您可以不捐,但您别留太多,花出去,买东西,让卖菜的老阿婆赚点,养鸡的赚点,中小企业赚点,他们再花出去,让更多的人有钱可以赚!这样才是扶贫!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可以花钱鼓励创新,提高我国的研发水平,这个领域还没有过多的企业涉足,但是您得做好花出去的钱打水漂的准备!如果您还是觉得您做实业是慈善,那我不妨告诉您,别装着装着就真觉得自己也当真了!


小事烦心


做慈善和兴办实业,两者不矛盾,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但有一点,必须要坚持住,救急不救穷,帮笨不帮懒,这一条没坚持住,慈善无意义


艾克5080


我以前的老板,工厂雇了一些聋哑人专门打扫卫生和做保卫工作,这些人工作非常认真,政府也高兴,帮他们解决了残疾人就业的问题!所以说,利益都是互相的,何乐而不为呢!


濤叻的哥


其实是善意表达方式不同罢了。兴办实业当然是善莫大焉,但问题是如何才能够吸纳正真的贫困人口就业,这是才是善意表达的根本所在。如果仅仅是以扶贫为借口,招募的并不完全都是贫困的人,而是一些家境比较好的大中专毕业生,目的是骗去国家的就业补贴,这就不是什么善心,而是赤裸裸的恶意。重要的不是看他怎么样说?而是看他怎么样干。


风雨之彩虹137536760


对滴,经常给别人捐款,就是相当于养别人一样。而且别人还不感恩。还不如办实业让别人通过劳动来取得财富。


日识一方


说的也对。这就是"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的道理。兴办实业,造富一地,也不失为带动乡邻,勤劳致富的好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