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明:共和国不该忘记 是他发明的“双黄连”药剂

李永明:共和国不该忘记 是他发明的“双黄连”药剂

清代的《温病条辨》记载的银翘散,是双黄连的祖方之一

李永明:共和国不该忘记 是他发明的“双黄连”药剂

1984年发表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的论文。

李永明:共和国不该忘记 是他发明的“双黄连”药剂

1998出版的《中成药名方药理与临床》。

李永明:共和国不该忘记 是他发明的“双黄连”药剂

韩太云年轻时代照片。

【提示】双黄连是一个古方新用的现代药剂,在中国一直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外感疾病。双黄连治疗新冠肺炎是否有效尚不得而知,寻找原创人却有惊奇的发现。

最近新华视点报道,武汉病毒所和上海药物所研究发现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这则新闻迅速将双黄连推向了新闻热点。不但药品马上被疯狂抢购,还有很多评论文章和专家观点,引发了关于此药是否治疗新冠肺炎有疗效的热议。

其实,科学家们在临床急需抗新型冠状病毒特效药时,能迅速报告在试管内的初步研究发现是件好事,只是应该更清楚和谨慎地向大众公布信息,避免对焦虑等待的消费者造成误导。

从新冠肺炎首次确诊到现在不过一个来月,而新药的研发周期通常是以五到十年来计算的,马上逼问研究人员说出某个中药或西药是否有效是不现实的。而药物疗效的最后判断必须等待正规临床试验的结果,这是对公众教育的要点。

需要澄清的是,双黄连是个颇有渊源的老药新用,其原创研发同上述两个研究单位并没有直接关系。双黄连出现在中国缺医少药的年代,是中药西制或中药西用的典型代表。半个世纪以来,双黄连的多种现代药物剂型在中国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小儿肺炎,包括细菌和病毒感染等多种疾病,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和科研数据,现在科研人员用此药试验治疗新冠肺炎并不是空穴来风。

●“双黄连”出自何方?

双黄连中成药方的名由所含的三味中药名的第一个字组成,双花(金银花)、黄芩、连翘。此方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和肺炎,症见发热、咳嗽、咽痛。这三个药都是中医治疗外感的常用药,可见于很多古方剂。

清嘉庆年名医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就是以”双连”(双花即金银花、连翘)命名,此方共含九味草药,应该是“双黄连”的祖方之一。至于是谁最早将古方简化为只含“双黄连”三味药的一个小方,单独在临床使用,已经无法考证。毕竟,把古方灵活加减使用,制成传统的丸、散、膏、丹和汤液等传统剂型是很多中医诊所和药房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是谁首先将双黄连制成现代药剂?

双黄连是列入中国药典的中成药,有颗粒剂、口服液、注射剂、粉针剂、气雾剂等多种现代药物剂型,中国现在有十几家药广生产不同的产品。

据深圳商报2月2日报道,双黄连口服液为太龙药业总工程师邢泽田“发明”。于1990年开始,邢泽田研究申报双黄连口服液,做了一年的临床试验,疗效显著。

而检索中国知网文献库结果显示,与“双黄连”有关的文献有2.5万多篇,最早的专门研究新剂型的文章发表于1984年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第二期,来自哈医大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

找到原文一读,今人眼前一亮,原来文章发表时,该医院已使用了双黄连注射液达九年之久。即在1974年就完成新药剂的制作,年产量达数万支,有大量临床病例支持双黄连的疗效,还引用了儿科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研究报告,有效率达92.5%,治愈率为80.8%。

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成药名方药理与临床》一书记载,双黄连一药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过研究和临床应用高潮,主要药理作用有抗细菌、抗病毒、增强免疫等作用,用于治疗各种呼吸、消化等系统感染和炎症。还有一些研究报告表明双黄连能抑制多种流感和呼吸道病毒,在体外细胞实验及病毒感染动物实验中有效。书中共列出在学术杂志上发表的双黄连研究报告108篇,可见双黄连当时是中成药名方中最热门的药剂之一(编者:于梅,吴秉纯,1998)。显然,这个中成药在中国药品匮乏的年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一个“老药”,在广泛使用了近五十年后,还能在新的领域“焕发青春”,实属罕见。

●发明人原来是“他”

再仔细一看1984年文章的第一作者,又让我吃了一惊,原来是大名鼎鼎的韩太云先生。

我熟悉韩先生是因为曾经研究过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历史。史料表明,是韩太云先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从民间治癌的药方中发现了砒霜的抗癌作用,并首创“癌灵一号”注射剂,开启了发现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特效疗法的研究历程,在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实现具有世界水平的治疗APL的“哈尔滨方案”。

有关韩先生对发现砒霜抗癌的贡献,我在美国世界周刊(1999.2.1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4)以及南方周末(2018.2.12)等刊物发表的文章中有过介绍。南方周末的记者后来还做过深入的调查,发表了题为“砒霜治白血病世纪悬案”的长篇报告(马肃平、袁端端,2018.4.12),较全面地介绍了当年哈医大的研发过程及各科专家的具体贡献。以上文献基本澄清了“是谁发现砒霜治疗白血病”。

●“药神”韩太云

继公众了解了韩太云先生发明了癌灵一号”神药“以后,我们又一次将他的名字联系到另一个“神药”双黄连,时间追溯到1974年,也正是最初发现砒霜抗癌的时间。且不说能否最后证实此药治疗新寇肺炎有效,仅仅是双黄连在中国半个世纪的广泛临床应用的历史就足够辉煌了。能够原创这样两个经得起临床和时间检验的新药剂的人,在我看来,够称为“药神”了。更何况,韩先生的发明还不仅限于此。

韩太云(1931-1988),朝鲜族,原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药剂师,建国初期开始在哈医大从事药剂工作,曾跟随日本药剂专家学习,受过严格现代药剂学训练。文革期间,响应国家西医学习中医号召,研究中药制剂,主持开发了癌灵一号、双黄连、甘遂和半夏注射液等多种新药剂,很多药剂延用至今。

据韩太云的儿子韩洪泽先生介绍,韩先生是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支起几口大锅开展中药研究的。因无必要的防护,韩先生及其他同事的身体受到了化学试剂的严重伤害,韩先生还有其他药剂科成员英年早逝。

同今天各种科技奖满天飞相比,韩先生对中国药剂学的贡献,还远远没有被公开承认。他儿子回忆,韩先生得过的一个最高奖是黑龙江省科技三等奖。

据韩先生的同事介绍,双黄连的注射剂研究是非常困难的,质量要求很高,他们生产的产品质量很好,副作用少,效果要胜于抗菌素。当时出厂价三毛钱一支,而在哈尔滨儿童医院被黑市炒到五元一支。后来双黄连技术转让给了哈尔滨的一家药厂,质量有变化,还出过药物严重反应事故。这位一生从事药剂生产的专家怀疑,后来出现的医疗事故可能同产品的质量有关,不能简单地归为处方的药物组成。

而双黄连口服剂,相对简单和安全,当时哈医大也产生过双黄连口服糖浆,但疗效不如注射剂。至于90年代后市场上出现的双黄连口服液,只能算是剂型上的改进。

总之,无论是文献中的白纸黑字,还是留在人们心中的记忆,都指向哈尔滨医大韩太云药剂师是双黄连现代药剂的发明人,这应该成为国家的记忆。

(作者是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会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