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當春節假期遇上肺炎,一切都亂了。悶在家的番茄,好奇的看著窗外,問道:“媽媽,為什麼不能出去玩了?為什麼叔叔阿姨都戴著口罩?當動畫片已經不能打發孩子的無聊時光,你會選擇怎麼做?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用畫畫或者角色扮演,告訴孩子發生了什麼?

面對疫情,看著每天上漲的數字,很多家長其實也存在內心恐慌,尤其是疫情嚴重的區域,但是父母的情緒會很大程度的影響寶寶的心態。那麼,不妨靜下心來,跟孩子一起畫畫,用圖畫告訴他們發生了什麼。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 可以跟寶寶一起畫一個冠狀病毒,告訴孩子它源於野生動物,可能是蝙蝠攜帶的,這個病毒傳染性很強,可以導致人類生病,比如發燒、呼吸困難,所以很多人都生病了,要去醫院治療。
  • 家長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畫出醫生和白衣天使的,讓孩子進行塗色,告訴他們叔叔阿姨正在進行偉大的事業,與病毒抗擊。

除了畫畫以外,大一點的寶寶,家長也可以進行角色扮演,扮演醫生與患者,告訴孩子,正在發生的一切,更通俗的讓寶寶理解。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3-6歲的孩子對死亡充滿了好奇,又很敏感,因此可以趁這個機會,讓寶寶瞭解。

互動遊戲大盤點

趁疫情假期,來親子互動吧,寶寶媽媽齊上陣,讓寶寶在愛的環境中!

1、 鍛鍊寶寶大運動能力

隨著寶寶長大,從坐到爬,從爬到走,從走到跑,整個個過程媽媽都很高興。我們提倡寶寶室外運動,既可以曬太陽,又可以鍛鍊身體,但是疫情期間,就不適合出門了。

媽媽可以帶孩子在床墊上進行蹦蹦跳跳,增加孩子感統訓練;

爸爸也可以帶孩子練習一下我們中華民族的“八段錦”,帶孩子強身健體。

第一式:兩手託天理三焦↓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第二式:左右開弓似射鵰↓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第三式:調理脾胃須單舉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第四式:五勞七傷往後瞧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第五式:搖頭擺尾去心火↓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第六式:兩手攀足固腎腰↓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第七式:攢拳怒目增氣力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第八式:背後七顛百病消↓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2、 精細能力鍛鍊

小一點的寶寶可以抓握積木:把寶寶熟悉的積木塊放在他面前(放在手能抓到的 地方),訓練他能用拇指和其他指配合抓起小積木,每日練習數次。

大一點的孩子,媽媽可以與其一起摺紙,或者進行一起塗鴉,積木接火車,搭高樓。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3、 智力鍛鍊

爸爸在家也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可以與孩子玩找不同,數人數、找到相同顏色的物件、模仿動物叫聲或者下象棋等。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4、 親子閱讀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從寶寶出生就開始親子閱讀,並至少持續到寶寶上幼兒園。

有時我們家長總是在抱怨,太忙,沒時間陪孩子閱讀,那麼,何不趁這個機會,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呢?

0到5歲,是寶寶培養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一旦養成良好的習慣,可以為寶寶的語言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專注力打下堅實的基礎,不能說一定可以培養成學霸,起碼在起跑線上可以領先一大步。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寶寶飲食護理

疫情期間,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是吃了睡,睡了吃的節奏,我們在保證寶寶適當運動的基礎上,一定要保證飲食的護理性,充足但不過量,避免寶寶積食。

1. 堅持母乳餵養6個月以上,甚至1歲以後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有的媽媽後臺諮詢問,添加了乳鐵蛋白的奶粉是否比母乳質量好,更能增強孩子免疫力?可以肯定的說,這種理念是錯誤的!

WHO2013年指出:嬰兒純母乳餵養 >4個月,其1歲內下呼吸道感染的發病風險會降低72% 。母乳餵養兒抗感染的優勢被歸結為母乳中的免疫物質。

在疫情期間,對於嬰幼兒,最好的食物便是母乳,尤其是媽媽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質,母乳含有雙歧桿菌、寡糖分子(益生元),遠比補充的營養品效果要棒。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2. 嬰幼兒奶粉餵養寶貝,一定要奶量充足

對於嬰兒而言,奶液是寶寶的主食,保證足量而不過量;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對於幼兒而言而言,即使寶寶已經吃大量輔食甚至開始吃大人飯了,一定不要停止寶寶奶液的補充。

  • 大於2歲的寶寶,餵奶頻率減少至每天2-3次,奶量不低於500 毫升/天,可以保證鈣營養需求。
  • 12月齡開始學習用吸管杯飲水,15月齡起應棄用奶瓶,用杯子飲奶或水。

無論是奶粉還是奶粉中,都含有優質蛋白質,補充充足的奶製品可以基本滿足寶寶大部分蛋白質的需求。蛋白質是建造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人體的發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都離不開蛋白質,對於維持免疫系統功能發揮巨大作用。

3. 寶寶飲食要均衡,多攝入蔬菜與水果

其實沒有哪一種單獨的營養素就能提高免疫力的額,寶寶飲食必須要均衡,能量攝入要充足,蛋白質必不可少,礦物質和維生素同樣不能忽略!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因此,在搭配寶寶飲食過程中,媽媽要注意,不要過於油膩,切記大補!尤其注意一下營養素攝入,其與免疫系統息息相關。

  • 維生素C - 促進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吞 噬和殺菌功能
  • 維生素D - 促進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吞 噬和殺菌功能
  • 維生素A - 誘導TH0向TH2轉換,互助B淋 巴細胞進行Ig合成轉換
  • 鋅/鐵 - 誘導TH0向TH1轉換,互助B細胞 Ig合成轉換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4. 控制寶寶零食,切忌積食

對於孩子而言,過年最開心的就是有吃不完的好吃的額,同時嗎,每年也會有大量的孩子因為暴飲暴食而導致積食。

在疫情期間,千萬小心寶寶積食,一旦寶寶積食,脾胃便虛弱,進行會影響孩子腸道功能,進而降低孩子免疫力。

因此,家長在給孩子準備零食時,一定要有度,儘可能減少孩子糖果、膨化食品等垃圾零食的攝入,此時,一定要格外小心。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5、 關於營養品,有沒有必要吃?

這裡首先說一下建議吃的,對於孩子,目前不能去室外,一定要注意補充維生素D,尤其是母乳餵養的寶寶,保證每日400IU,妊娠後期媽媽其實也是建議補充的,保證400~800IU。

乳鐵蛋白和益生菌最近也是大熱,有媽媽問到底有沒有必要吃?首選,明確一個概念,目前都沒有證明其能夠預防冠狀病毒。但是在臨床研究上數據顯示乳鐵蛋白具有一定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從機理上確實是可以調節免疫能力。臨床上關於益生菌確實也有幾個菌株是證明有增強免疫力,降低感染的。

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吃一下增強寶寶免疫力,但是其僅僅是提高免疫力方式中的一種,效果性也跟攝入量以及時間有很多關係。

  • 如果選購乳鐵蛋白,一定認準調製乳粉生產標準的,對比於固體飲料,其乳鐵含量高
  • 如果是選購益生菌,建議選擇乳雙歧桿菌BIi07和HN019、發酵乳桿菌CECT5716,這3個菌株關於提高免疫力臨床研究相對較足。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家庭如何預防冠狀病毒?

隨著冠狀病毒感染的年齡越來越小,甚至出生後30h便感染,家長們也是越來越揪心。相信家長們都知道,預防冠狀病毒要消毒、勤洗手、戴口罩,針對於孩子,有哪些技巧呢?

其實針對於寶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減少外出

即使外出也一定要戴好口罩,建議家長做好示範,可以給寶寶選擇卡通型護著色彩鮮豔的口罩。但是注意的是,1歲以內寶寶是不建議戴口罩的,由於孩子過小,可能存在窒息的風險,建議小寶寶是不要外出的。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針對於1歲內寶寶的護理,建議專人看護

而且看護人最好不要外出,比如媽媽專門負責寶寶護理,那麼對外採購食材等事情就要寶寶專門負責,看護人不建議接觸外界。

尤其是爸爸們都要開始上班了,回家之後,如果要親近寶寶,不僅僅是洗手那麼簡單,爸爸需要洗澡、洗頭、清理鬍鬚,同時換上潔淨的衣服,最好可以選擇戴口罩,將風險降低到最小。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如果寶寶有發燒了怎麼辦?

1. 如果寶寶體溫對於38,5℃,孩子其餘一切正常,可以照常玩耍,可以先進行物理降溫,不建議去醫院。

2. 如果寶寶溫度高於38.5℃,及時給孩子食用退熱藥物,常用的藥物有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若高燒不退,及時就醫。

3. 孩子精神差,嗜睡或不易叫醒;孩子呼吸時有喉喘鳴聲;

疫情期間宅家如何科學帶娃?這份親子互動、飲食、護理指南請收下

4. 無論低溫還是高溫,媽媽一定要留意孩子呼吸,如果一旦出現呼吸急促,鼻翼煽動,呼吸困難,一定要及時就醫,尤其是6月齡以後孩子發燒後引起肺炎的風險高。

  • 感冒後孩子呼吸加快(2個月以下的小嬰兒呼吸次數每分鐘≥60次,2個月至1歲的兒童每分鐘呼吸≥50次,1~4歲的兒童每分鐘呼吸≥40次),可能引發了輕度肺炎。
  • 孩子呼吸加快並出現上胸凹陷(指孩子吸氣時胸壁下部凹陷,這是由於肺部組織彈力差,吸氣費力所致;若孩子吸氣時僅有肋間或鎖骨上方軟組織內陷,則不是胸凹陷)。有此特徵說明孩子已經出現了較明顯的呼吸困難,可能是重度肺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