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學會管教之法,輕鬆搞定“熊孩子”

點擊上方關注 創騏雲課堂

親子-學會管教之法,輕鬆搞定“熊孩子”


現在二胎家庭越來越多,面對“熊孩子”的到來,家長們可以說是痛並快樂著。一方面,孩子給家庭帶來無限歡樂,另一方面,家長們面對孩子的管教問題,時常感到有心無力,即便是用盡方法、軟硬兼施,孩子也不一定肯乖乖聽話。

頑皮是孩子的天性,但只要方法得當,“熊孩子”也可以變成聽話懂事的乖孩子。今天,創騏君就給大家分享來自正面管教講師 “涵爸”邱伯森管教孩子的3個錦囊妙招:


親子-學會管教之法,輕鬆搞定“熊孩子”


01

“不講道理”的家長更容易取得孩子信賴

現代心理學研究證實:一個人能否接納別人的觀點,首先取決於情緒,其次取決於對方的行為,最後才是對方的語言。

在孩子吵鬧的時候,家長往往喜歡跟他們講道理,可孩子根本聽不進去。想要引導孩子解決問題,家長首先需要跟孩子建立情感共鳴,再通過問答的方式,理性調動孩子去思考,刺激他天性中善良的一面。

只有當家長跟孩子真正建立起平等信任的溝通基礎,才能有效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親子-學會管教之法,輕鬆搞定“熊孩子”



需要注意的是,創騏君建議大家做“不講道理”的家長,並非完全否定合理使用言語的必要性,而是強調口頭教育的適度性和行為教育的重要性。改變嘮嘮叨叨的“講道理”思維定式,少說教多鼓勵,增強孩子的信心,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02

把孩子從問題製造者變成問題解決者

換種方式教導孩子,結果截然不同。

▍當問題產生的時候,如果家長把焦點集中在已經發生的問題上,揪著孩子的缺點不放,一味地指責只會讓孩子遭受打擊而感到自卑,往往會導致孩子為逃避責任而撒謊,產生消極的教育效果。

▍相反,如果家長把焦點集中在希望孩子如何處理和解決問題上有利於引導孩子思考和行動,積極主動去解決問題。

實際上,這兩種不同的操作方式反映的是兩種處理框架,前者是問題框架,後者這是結果框架。

比如當發現杯子裡的水被打翻到地上的時候,家長如果對孩子說:“誰把水打翻了?”往往會得到“不知道,不是我”這種逃避責任的答案。因為,當你把焦點放在已經發生的問題上時,孩子往往會因為害怕被追究責任,而不敢承認自己犯下的錯誤。


親子-學會管教之法,輕鬆搞定“熊孩子”



可家長如果這樣問:“誰能幫我把地上的水收拾一下嗎?”這時候你的焦點不是追究誰把水打翻的責任,而是希望有人幫忙一起收拾乾淨,這種提問方式讓孩子感覺到被需求,來自家長的請求幫忙。無形中把孩子從問題製造者變成問題解決者,成功實現教導孩子的目的。

03

有限制的選擇,讓孩子遵守自己的約定

孩子們為什麼喜歡和家長對抗?很多時候是因為家長的控制慾過強,替孩子做決定卻沒想過徵詢孩子的意見和想法,不知不覺間把孩子的自主選擇權剝削掉,導致平時在詢問孩子意見的時候,得到的答案大多都是否定的。因為孩子認為與家長對抗能夠彰顯自己的權利和價值。

想要改善這種情況,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有限制的選擇。

比如,家長在跟孩子表達:“是時候回家吃飯了,我們回家了好不好?”的時候,可以嘗試這種表達方式:“好了,快要回家吃飯了,你是想再玩五分鐘還是再玩十分鐘呢,你來做決定。”當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的時候,孩子覺得在這件事情上是自己做決定,無論選擇五分鐘還是十分鐘,他都會願意遵守自己的約定。


親子-學會管教之法,輕鬆搞定“熊孩子”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選擇必須是家長和孩子都能接受的,有限制選擇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發揮自己的自主權,在家長的支持下,和孩子共同遵守約定,而不是家長用來控制孩子的工具。因此,家長應發自內心地把決定權交給孩子,孩子才願意遵守約定。

以上就是正面管教講師 “涵爸”邱伯森對如何管教孩子的部分內容分享,想要獲得更多育兒乾貨,點擊下方更多PD先生兒童成長教育機構創始人邱伯森的育兒課程【如何做一個不焦慮的父母】


親子-學會管教之法,輕鬆搞定“熊孩子”



END

致力把最好的經驗,共享給最需要的人

為企業協同一切

企業諮詢/商務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