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螟:蔬菜頭號隱形殺手,造成畸形萎蔫、缺苗斷壟,防治有何訣竅


菜螟:蔬菜頭號隱形殺手,造成畸形萎蔫、缺苗斷壟,防治有何訣竅

菜螟成蟲


菜螟,俗稱鑽心蟲,屬鱗翅目螟蛾科, 別名蘿蔔螟、甘藍螟、白菜螟等,主要寄主有甘藍、花椰菜、蘿蔔、大白菜、青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是十字花科蔬菜上較難防治的害蟲之一。此蟲是一種鑽蛀性害蟲,其幼蟲鑽蛀菜苗的心葉及生長點,並有轉株危害的習性,一隻幼蟲一生可危害4~5 株菜苗。菜螟每年發生3~4 代。受害幼苗因生長點被破壞而停止生長,或萎蔫死亡,造成缺苗、毀種。甘藍、白菜幼苗生長點受害後,重者死亡,輕者發出分枝不能結球,且可誘發、傳播軟腐病,引起嚴重減產。

一、怎樣判斷田間有螟蟲為害

1.從為害特點識別。菜螟是一種鑽蛀性害蟲, 初孵幼蟲潛葉為害, 隧道寬短; 2 齡後穿出葉面, 在葉上活動; 3 齡吐絲綴合心葉, 在內取食, 無法抽出新葉致死;四五齡幼蟲一般從心葉或葉柄為害,然後慢慢蛀入莖髓及根部,生成粗短的袋狀隧道, 蛀孔顯著, 孔外綴有細絲, 並排出潮溼的蟲糞。幼蟲可轉株為害4~5 株。被害蔬菜由於中心生長點被破壞而停止生長, 形成多頭生、小葉叢生、無心苗等現象, 致使植株停滯生長, 或根部不能加粗生長, 最後全株枯萎, 整株蔬菜失去利用價值。

2.從蟲態特徵識別。可以從菜螟的成蟲、卵、老熟幼蟲和蛹體等方面來識別菜螟。

菜螟的成蟲,為灰褐色小蛾, 體長約7毫米, 翅展15~20毫米。前翅灰褐色或黃褐色, 內、外橫線灰白色波浪形, 灰褐色鑲邊, 因而成雙重線紋。腎形紋明顯, 深褐色, 周圍邊緣顏色為灰白色。後翅灰白色, 外緣稍帶褐色。

菜螟的卵,長約0.3毫米, 橢圓形, 較扁平, 表面有不規則網狀紋。初產時淡黃色, 後逐漸出現紅色斑點, 孵化前橙黃色。

菜螟老熟幼蟲,體長12~14毫米, 頭黑色, 胸腹部黃色或黃褐色, 背面有7 條深灰褐色縱線, 中、後胸各有6 對毛瘤, 排成一橫行。腹部各節背側面著生毛瘤2 排, 前排8 個, 後排2 個。

菜螟蛹體,長約7毫米, 黃棕褐色。翅芽長達第四腹節後緣, 腹部背面隱約可見5 條褐色縱線。無臀刺, 腹末生長刺2 對, 中央1 對略短, 末端稍彎曲。

菜螟:蔬菜頭號隱形殺手,造成畸形萎蔫、缺苗斷壟,防治有何訣竅

菜螟幼蟲


二、菜螟的田間為害規律

菜螟在9 月底或10 月上旬, 主要以老熟幼蟲、成蟲白天隱伏在菜葉下,夜間活動,趨光性不強,黑光燈下很少見到成蟲。飛翔力弱,多在離地面1米左右的上空飛行。成蟲產卵前期約2 天。卵多散產在菜苗嫩葉葉脈處,常2~5 粒聚在一起,其次為葉柄和露根上。每隻平均可產卵200 粒左右。成蟲壽命多為5~7 天,最多不超過11 天。卵期2~5天。幼蟲孵化後晝夜取食,大多潛入葉表皮下,啃食葉肉,形成小的袋狀隧道,隧道短,易被忽視。2 齡以後又穿出葉面,在葉背啃食葉肉,留下上表皮成天窗狀,蛻皮時拉一薄絲網。

3 齡後,多穿入菜心,吐絲將心葉纏結,藏身其中,食害心葉基部,受害植株心葉枯死,不能抽出新葉。4~5 齡幼蟲向上蛀入葉柄,向下蛀食莖髓或根部,蛀孔顯著,孔外有細絲掩蔽,並有許多潮溼的淡黃綠色蟲糞。受害植株枯死或葉柄腐爛。幼蟲可轉株為害,一頭幼蟲可危害4~5 株,並能誘發、傳播軟腐病。幼蟲經5 齡老熟,幼蟲期在5—9 月份為9~16 天,在寒冷季節可延長到3~7 周。幼蟲老熟後變為桃紅色,開始拉絲網,24小時後又變成黃綠色,多在表土層做繭化蛹,也有的在枯枝殘葉下和葉柄的基部縫隙間化蛹,蛹期15天左右。

菜螟:蔬菜頭號隱形殺手,造成畸形萎蔫、缺苗斷壟,防治有何訣竅

菜螟低齡幼蟲危害花椰菜心葉


三、引發菜螟為害的主要因素

1.雨量及氣溫。菜螟適宜發生的溫度一般為20~35 ℃ ,較為溫暖的環境;最適環境溫度為26~35 ℃,相對溼度60%左右,降雨偏少、氣候乾旱的年份菜螟發生較重,尤其是夏秋季發生為甚。

2.育苗方式。隨著保護地育苗栽培的推廣應用,特別是實行工廠化育苗,採用中棚避雨育苗,即使是雨量中等的氣候,由於育苗環境適宜菜螟的發生,菜螟為害的概率大大提升,若不加強預防,工廠化生產的蔬菜秧苗菜螟的為害尤其嚴重。

3.寄住作物的生長期。菜螟的發生和寄主作物的生長階段密切相關,最容易遭遇的為幼苗3~5葉期,比其它生長期的著卵量高4倍以上,要是菜螟的產卵盛期與感蟲期正好遇到一起,又遇乾旱天氣,那為害更重、損失更大,成株以後只查看到為害狀,大多查不到蟲體,因此不易被正確診斷。

4.蔬菜種植茬口及地勢的影響。秋天,氣候涼爽,農民為了搶時間,十字花科蔬菜連茬栽培的面積更大,尤其是與十字花科蔬菜毗鄰的秧苗田,因為受相鄰田塊蟲源較多的影響,受害相對加重。另外地勢高、灌溉不便、苗期澆水不及時等的地塊,受害程度也相對重些。

菜螟:蔬菜頭號隱形殺手,造成畸形萎蔫、缺苗斷壟,防治有何訣竅

菜螟低齡幼蟲危害花椰菜心葉

四、菜螟的綠色無公害防治策略

菜螟是鑽蛀性害蟲,又有絲網掩蔽,給防治帶來困難,但幼齡期在葉片及心葉為害,有轉株為害習性,發生期比較整齊,如能掌握好成蟲盛發與卵盛孵期進行噴藥, 同時結合栽培管理進行防治,仍不難消滅。

(一)農業防治

1.消滅越冬蟲源。菜螟老熟後,在蔬菜心葉或菜根附近的土表、土縫及其周圍的殘株敗葉間吐絲結繭化蛹。蛹體長約7毫米,黃褐色,腹部背面有5條縱線隱約可見。夏、秋季十字花科蔬菜收穫後,要及時清除田間殘株敗葉,深埋或燒掉,並深翻土地,消滅大量蟲源,減輕對下一季蔬菜的為害。

2.茬口調節。儘量科學安排茬口,十字花科蔬菜不宜在夏秋季節進行連作,育苗田儘可能遠離十字花科菜田。

3.改善田間小氣候。

結合田間管理,在間苗、定苗時抹去蟲卵、拔除蟲害苗;高溫低溼有利於菜螟的發生。在乾旱年份,要注意早晚勤灌水,增加田間溼度,改變適宜菜螟發生的田間小氣候,有利於減輕蟲害。

4.調節播種期。加強蟲情預測、有條件建立測報點的地方,注意蟲情發生預測;十字花科蔬菜可調整的栽培時間的範圍相對寬裕,在瞭解菜螟發育進程的情況下,在維持高產、優質的可調整範圍內,適當調整播種期,使幼苗3~5 片真葉期避開菜螟為害的高峰期,達到少用藥、減輕受害的效果。

菜螟:蔬菜頭號隱形殺手,造成畸形萎蔫、缺苗斷壟,防治有何訣竅


(二)物理防治措施

十字花科蔬菜苗期覆蓋聚乙烯防蟲網可有效阻隔成蟲產卵,減輕蟲害發生;利用成蟲趨光性,在田間設黑光燈誘殺成蟲,一般每公頃設1~2 盞,可減輕成蟲產卵危害。

(三)生物防治

可利用赤眼蜂防治菜螟。放蜂時應選擇晴天上午8~9時, 露水已乾, 日照不烈時進行。一般發生代數重疊、產卵期長、數量大的情況下放蜂次數要多, 蜂量要大。通常每代放蜂3 次, 第一次可在始蛾期開始, 數量為總蜂量的20%左右; 第二次在產卵盛期進行, 數量為總蜂量的70%左右; 第三次可在產卵末期進行, 釋放總蜂量的10%左右。每次間隔3~5天。放蜂的方法有成蜂釋放法和卵箔釋放法, 亦可將兩者結合釋放。

(四)化學防治

菜螟是鑽蛀性害蟲, 不防治會造成較大損失, 但該蟲對各類農藥較為敏感, 一般情況下在對其他害蟲用藥防治過程中便可有效兼治, 不需採取專門措施。如需用藥, 應在菜苗出土後掌握幼蟲初孵期和蛀心前進行施藥。

噴藥時要特別注意中心生長點著藥, 施藥1~2次。最佳的防治時期在幼蟲孵化始盛期施藥,如沒有蟲情測報,則以生育期(幼苗3~6葉期),發現幼苗初見心葉被害時,為防治適期的參考指標,施藥時儘量噴到心葉上,防治間隔期7~10 天,連續噴霧防治1~3 次。

菜螟:蔬菜頭號隱形殺手,造成畸形萎蔫、缺苗斷壟,防治有何訣竅

注意在一個生長季節內,每一類殺蟲劑只用1~2 次,並要與其他類型農藥輪換使用,以免菜螟產生抗藥性,增加防治難度。

如首次噴藥可選用抗生素類殺蟲劑,如0.2 %愛諾蟲清1 號750 倍液,或1.8 % 愛諾蟲清3500~4000 倍液噴灑;二次噴藥則轉用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如2.5 % 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噴灑;三次噴藥可用Bt殺蟲劑科諾千勝500~800倍液噴灑。注意避免中午噴藥,以免強光直射引起藥液分解失效,如噴後遇雨需補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