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先锋:带病上岗的感染科好医生梁利民

梁利民,合肥市滨湖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从医26年,入党10年。在这场突然起来的新冠肺炎战“疫”中,他首当其冲、临危受命,带领科室完成2000余人次的接诊任务,留观近50名疑似患者。在疫情不明、防护用品急缺的紧急时刻,他带病上岗,身体力行;在疫情好转的当下,他不惧不退,誓与疫情奋战到底。在他身上能看到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的无畏,更能看到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本色。

战“疫”先锋:带病上岗的感染科好医生梁利民

从医26年,治病救人是他的初心和使命

1994年,22岁刚从医学院毕业的梁利民来到了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一名消化内科医生。经历了消化内科与急诊科的历练,2012年,当医院筹划组建感染性疾病科(以下简称感染科)时,梁利民主动请缨,来到了这个风险极高的科室,担任集团医院感染科副主任,负责南区滨湖医院感染科的各项工作。

接诊的病人以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最为多见,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还总要冲锋在前,为什么选感染科?梁利民的回答是:治病救人做好事,在哪儿都一样,不挑。

对工作,梁利民从来都是个不挑的人。参加工作26年来,从非典到HINI,从禽流感到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每一次他都不退缩,服从安排,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战“疫”先锋:带病上岗的感染科好医生梁利民

带病上岗,疫情来了他冲锋在前

在感染科同事的印象中,梁主任从来没请过长假,唯一的一次,是2018年。

“单位组织体检,查出来肾脏方面有问题。”当年的年末,泌尿外科同事为梁利民完成了这个肾脏大手术。从术前准备到术后康复,大概有2个多月的时间,这是梁利民成为一个医生以来最长的一次休假。

他需要休息,但工作需要他。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他把自己的身体状况抛在一边,毫不犹豫地冲锋在前。他说,这是一个感染科医生,尤其是一个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0年1月18日开始,梁利民就带领科室人员在感染科开设了发热门诊,从流程梳理到人员调配,从疫情分析到病例判断,他们吃住都在感染科病区,没有一个人回家。“一方面是为家人的安全着想,另一方面工作量太大了。”没有人知道,梁利民这时候已经是感冒后挂水的第五天。他知道,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身体力行,他是感染科的大家长

1月23日,除夕的前一天,合肥市滨湖医院被指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市级定点救治医院,该院发热门诊当天的接诊量已经达到170人次。1月24日除夕当天,接诊量更是飙升到260人次。

感染科为了把好“确诊关”,所有人员都是24小时连轴转,年夜饭也是在办公室里将就着吃的盒饭。“不能让这些孩子们回家吃团圆饭,对他们、对他们的家人我都很自责。”

梁利民给记者看了一张照片,在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已经连续上班12小时的感染科值班医生李筠竹太累了,只能穿着防护服在检查床上躺一躺,等待随时可能来就诊的患者。作为感染科的大家长,他一边要身体力行在抗“疫”一线,一边还要守护这些年轻人的成长,这些年轻人每一次的勇敢逆行都让他内心充满感动。

不惧不退,这是他共产党员的担当

梁利民也许不知道,他才是大家想要守护的“好人、好主任”。从筹备发热门诊到疫情不断升级,梁利民带病上岗,24小时坚守在医院,每天晚上就凑合在二楼的小办公室里躺一会,这让科里的年轻人很心疼,他们担心主任的身体吃不消。

梁利民坦言,术后自己的复查指标一直不是很理想,一部分数值不达标。但看着从他这儿确诊的病人一天天好转,前来发热门诊就诊的人数一天天降低,他说曙光就在眼前。不惧不退,在疫情面前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即使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感到心力憔悴,但这是他作为医者,作为共产党员的担当。

他们的西藏梦,也许终将成为一个梦

每天晚饭时间,梁利民都会主动跟妻子、女儿视频。“报喜不报忧吧,这时候只能这样互相安慰。”梁利民的妻子邹蓉是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护士长,1994年与梁利民在消化内科共事并结缘相伴。同样是冲锋在前的白衣战士,俩人都见惯生死,对于一线的各种艰难也都习惯轻描淡写。

“他是个善良的人。”邹容这样评价自己的丈夫,这也是大多数同事、朋友、病人对他的评价。记者问道,如果疫情结束了,最想一家三口聚在一起做什么?“我们一家三口都向往西藏,但考虑孩子她爸的身体……我们拒绝带他去。”邹容半开玩笑的说。梁利民说,疫情结束后,只想好好休息休息,陪陪自己的家人,至于西藏,那可能终将成为一个梦,一个不可达的梦。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梁利民只是一个缩影,他代表了一个群体,他们把对党对人民的忠诚书写在抗“疫”第一线,他们相信凭借自己的医者仁心与仁者医心,胜利不远了。

(费秦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