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市發佈重點人群、重點場所“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為指導全市重點人群、重點場所開展預防性衛生防護,嚴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蔓延擴散,自貢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自疫領辦〔2020〕33號文印發了《自貢市重點人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一版)》《自貢市重點場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一版)》

自貢市重點人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一、老年人防控指南

(一)確保老年人掌握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個人防護措施、手衛生要求、衛生和健康習慣,避免共用個人物品,注意通風,落實消毒措施。倡導老年人養成經常洗手的好習慣。

(二)老年人出現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噁心嘔吐、腹瀉、結膜炎、肌肉痠痛等可疑症狀時,應採取以下措施: 1.自我隔離,避免與其他人員近距離接觸。  

2.由醫護人員對其健康狀況進行評估,視病情狀況送至醫療機構就診,送醫途中應佩戴口罩(建議使用醫用外科口罩),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曾與可疑症狀者有無有效防護的密切接觸,應立即登記,並進行醫學觀察。

4.減少不必要的聚會、聚餐等群體性活動,不安排集中用餐。  若有老年人被確診(疑似)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其密切接觸者應接受14天醫學觀察。病人離開後(如住院、死亡等),應及時對住所進行終末消毒。具體消毒方式由當地疾控機構的專業人員或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操作或指導。未消毒前,該住所建議不予使用。


二、兒童防控指南

(一)不去人多的地方,不參加聚會。

(二)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同時家長要佩戴好口罩。

(三)作息規律,健康飲食。飯前便後認真洗手。在家多和家長一起做體育運動。

(四)養成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袖肘遮住嘴巴、鼻子的習慣。

(五)如果有發燒、生病的情況,戴好口罩(建議使用醫用外科口罩)及時送醫。


三、學生防控指南  (一)寒假期間。  1.有湖北疫情高發地區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學生,自離開疫情高發地區後,居家觀察14天。  2.應儘量居家,減少走親訪友、聚會聚餐,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  3.每日進行健康監測,並根據學校要求向學校指定負責人報告。  4.寒假結束時,如無可疑症狀,可正常返校。如有可疑症狀,應報告學校或由監護人報告學校,戴好口罩(建議使用醫用外科口罩)及時就醫,待痊癒後再返校。  

(二)返校途中。

  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全程佩戴口罩。  2.隨時保持手衛生,儘量避免接觸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  3.旅途中做好健康監測,自覺發熱時要主動測量體溫。  4.留意周圍旅客健康狀況,避免與可疑症狀人員近距離接觸。  5.若旅途中出現可疑症狀,應主動佩戴口罩(建議使用醫用外科口罩),儘量避免接觸其他人員,並視病情及時就醫。  6.旅途中如需去醫療機構就診,應主動告訴醫生相關疾病流行地區的旅行居住史,配合醫生開展相關調查。  7.妥善保存旅行票據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關密切接觸者調查。


四、公共場所工作人員防控指南

  (一)注意個人防護。在人群較為密集的公共場所,應佩戴口罩(建議使用醫用外科口罩)。建議穿工作服並保持清潔,定期洗滌、消毒。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鐘,或先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鐘,然後常規清洗。當有疑似或確診病例出現時,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個人防護。  (二)注意手衛生。應加強手衛生措施,隨時洗手或使用速幹手消毒劑進行手衛生,有肉眼可見汙染物時,應用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  (三)注意身體狀況。在崗期間注意身體狀況,當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時,要及時按規定去定點醫院就醫,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醫院路上和醫院內應全程佩戴口罩(建議使用醫用外科口罩)。


自貢市重點場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防控工作指南


一、學校防控工作指南

(一)開學前如何防控。

1.學校(含托幼機構)及培訓機構開學前,要根據疫情防控情況,實施檢疫查驗,做好進校(園)人員管控,密切關注人員健康情況。

2.掌握並登記每名師生及工作人員的健康狀態、節假日期間出行和參加集會、聚會情況。

3.開學前應提前對校(園)內公共場所、人員聚集場所的設施設備進行清潔消毒,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鐘後,清水擦淨。


(二)上下學途中如何防控。

1.儘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班車。

2.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儘量避免用手觸摸公共物品。


(三)入校(園)前如何防控。

1.進入學校、園內和學生宿舍樓,均需接受體溫檢測;體溫正常方可入內。

2.出現發熱、乏力、乾咳及胸悶等症狀的人員,應主動戴上口罩(建議使用醫用外科口罩)到就近的醫療機構就診。

3.如果有相關疾病流行地區的居住史、旅遊史,以及發病後接觸過什麼人,應主動告訴預檢分診或發熱門診的醫務人員和接診醫師,並配合開展相關調查。


(四)公務來訪如何防控。

1.學校(含托幼機構)、培訓機構要根據疫情防控情況,實施檢疫查驗,做好進校(園)人員管控,密切關注人員健康情況。

2.安保人員工作時須佩戴口罩,並認真詢問和登記訪客狀況,進行體溫檢測。體溫正常,方可入內。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

3.接待來訪的人員及來訪者均須佩戴口罩。


(五)公共區域如何防控。

1.開學前應提前對校(園)內的教室、教研室、音樂室、舞蹈室、閱覽室、保育室、宿舍、餐廳、電梯(建議頻繁為電梯間消毒,特別是按鈕區)等各類學習、生活、娛樂、公共場所及人員聚集場所的設施、設備進行清潔消毒,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鐘後,清水擦淨。每次使用完畢後及時進行清潔。保持空氣流通及室內外環境衛生整潔。

2.原則上不舉行校(園)內各種大型師生集會和大型會議等活動,集體性活動儘量安排在室外進行。確需開會、集會時,與會人員須佩戴口罩,合理控制時間。會議結束後及時對會議室的地面、物體表面進行清潔。

3.疾病流行期間禁止使用中央空調,防止病毒交叉感染。


(六)食堂進餐如何防控。

1.要採用分餐進食,儘量分散就餐。開始吃飯的最後一刻才脫口罩,避免面對面就餐,避免就餐說話,避免扎堆就餐。就餐前、後洗手。

2.食堂(餐廳)從業人員(食品採購、加工製作、供餐等與餐飲服務有關的工作人員)均應佩戴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食堂採購人員或供貨人員避免直接手觸肉禽類生鮮材料。摘除手套後及時洗手。

3.操作間要保持清潔乾燥,嚴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類生食。

4.餐具、用品使用後須高溫消毒。《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熱力消毒包括煮沸、蒸汽、紅外線消毒。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作用10分鐘;紅外線消毒一般控制溫度120℃,作用15—20分鐘;洗碗機消毒一般水溫控制85℃,沖洗消毒40秒以上。

5.食堂(餐廳)每日消毒2次;就餐結束後,要對餐桌、椅進行消毒,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鐘後,清水擦淨。


(七)健康宣教如何實施。

1.加強疫情知識宣傳普及。各類學校開學第一課均要宣講公共衛生健康知識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範知識。設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防控知識宣傳欄。可利用電子顯示屏、微信公眾號、宣傳橫幅、工作群、電話通知等方式,宣傳新型冠狀病毒和冬春季傳染病防控知識,提升疫情防控意識,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儘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與他人談話時儘量保持1米以上距離。多人同室時須佩戴口罩。

3.注意咳嗽禮儀和手衛生。咳嗽或者打噴嚏時用紙巾或用肘護、衣袖遮掩口鼻,摘口罩前後做好手衛生,用過的紙巾、口罩等放置到加蓋垃圾桶內。

4.保持勤洗手、多飲水。在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應立即使用流動水和洗手液洗手。餐前便後、擦眼睛前後、接觸寵物或家禽後應及時洗手。

5.毛巾採用一人一巾一用原則,使用後懸掛於通風乾燥處。

6.疫情防控期間,每日兩次使用75%酒精或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對垃圾桶進行消毒處理。


二、機關事業單位防控工作指南

(一)上班之初如何防控。

1.掌握並登記每名機關工作人員的健康狀態、節假日期間出行和參加集會、聚會情況。

2.排查並登記確認返崗職工節假日期間密切接觸者中是否有疫區人員。

3.對機關內公共場所、人員聚集場所(辦公室、會議室、餐廳等)的設施設備進行清潔消毒,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鐘後,清水擦淨。


(二)上下班途中如何防控。

1.儘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上下班。

2.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儘量避免用手觸摸公共物品。


(三)入樓前如何防控。

1.進入辦公樓前自覺接受體溫檢測,體溫正常可入樓工作。

2.出現發熱、乏力、乾咳及胸悶等症狀的人員,應主動戴上口罩到就近的醫療機構就診。

3.如果有相關疾病流行地區的居住史、旅遊史,以及發病後接觸過什麼人,應主動告訴預檢分診醫務人員和接診醫師,並配合開展相關調查。


(四)入室辦公如何防控。

1.保持辦公區域空氣流通,建議每日通風3次,每次20—30分鐘,通風時注意保暖。

2.座機電話及常用辦公用品保持清潔。

3.傳遞紙質文件前後均須洗手;傳閱文件時、搭乘電梯時均須佩戴口罩。


(五)參加會議如何防控。

減少不必要的各種大型會議等活動;集體性活動儘量安排在室外進行。確需開會時,要控制時間,與會人員須佩戴口罩,保持距離。會議結束後及時對會議室的地面、物體表面進行消毒、清潔。


(六)食堂進餐如何防控。

1.要採用分餐進食,儘量分散就餐。開始吃飯的最後一刻才脫口罩,避免面對面就餐,避免就餐說話,避免扎堆就餐。就餐前後洗手。

2.食堂(餐廳)從業人員(食品採購、加工製作、供餐等與餐飲服務有關的工作人員)均應佩戴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食堂採購人員或供貨人員避免直接手觸肉禽類生鮮材料。摘除手套後及時洗手。

3.操作間要保持清潔乾燥,嚴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類生食。

4.餐具、用品使用後須高溫消毒。《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熱力消毒包括煮沸、蒸汽、紅外線消毒。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作用10分鐘;紅外線消毒一般控制溫度120℃,作用15—20分鐘;洗碗機消毒一般水溫控制85℃,沖洗消毒40秒以上。

5.食堂(餐廳)每日消毒2次,就餐結束後,要對餐桌、椅進行消毒,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鐘後,清水擦淨。


(七)公共區域如何防控。

1.保潔人員工作時須佩戴口罩,戴一次性橡膠手套,工作結束後洗手。

2.每日對門廳、樓道、會議室、電梯(建議頻繁為電梯間消毒,特別是按鈕區)、樓梯、衛生間等公共區域進行消毒,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拖地),作用30分鐘後,清水擦淨。

3.各區域的保潔用具要分開,避免混用。


(八)中央空調如何管理。

疾病流行期間嚴禁使用中央空調,防止病毒交叉感染。


(九)公務來訪如何防控。

1.機關安保人員工作時須佩戴口罩,並認真詢問和登記來訪者狀況,進行體溫檢測,並詢問有無疫區接觸史和發熱、咳嗽、呼吸不暢等症狀。

2.無上述情況,且體溫正常,方可進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

3.接待來訪的人員及來訪者均須佩戴口罩。


(十)健康宣教如何實施。

1.加強疫情知識宣傳普及,設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防控知識宣傳欄。要利用電子顯示屏、微信公眾號、宣傳橫幅、各類工作群、電話通知等方式,宣傳新型冠狀病毒和冬春季傳染病防控知識,提升疫情防控意識,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儘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與他人談話時儘量保持1米以上距離。多人同室時須佩戴口罩。

3.注意咳嗽禮儀和手衛生。咳嗽或者打噴嚏時用紙巾或用肘護、衣袖遮掩口鼻,摘口罩前後做好手衛生,用過的紙巾、口罩等放置到加蓋垃圾桶內。

4.保持勤洗手、多飲水。在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應立即使用流動水和洗手液洗手。餐前便後、擦眼睛前後、接觸寵物或家禽後應及時洗手。

5.疫情防控期間,每日兩次使用75%酒精或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對垃圾桶進行消毒處理。


三、企業單位防控工作指南

(一)開工前如何防控

1.掌握並登記每名企業員工的健康狀態、節假日期間出行和參加集會、聚會情況。

2.排查並登記確認返崗企業員工節假日期間密切接觸者中是否有疫區人員。

3.開工前應提前對廠區、車間內公共場所、人員聚集場所(宿舍、餐廳等)的設施、設備進行清潔消毒,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鐘後,清水擦淨。


(二)上下班途中如何防控

1.員工上下班儘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班車上下班。

2.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儘量避免用手觸摸公共物品。


(三)上班前如何防控。

1.員工上班前自覺接受體溫檢測,體溫正常可進入廠區、車間、辦公樓、工地等工作。

2.出現發熱、乏力、乾咳及胸悶等症狀的人員,應主動戴上口罩(建議使用醫用外科口罩)到就近的醫療機構就診。

3.如果有相關疾病流行地區的居住史、旅遊史,以及發病後接觸過什麼人,應主動告訴預檢分診或發熱門診的醫務人員和接診醫師,並配合開展相關調查。


(四)參加會議如何防控。

減少不必要的各種大型集會和大型會議等活動。集體性活動儘量安排在室外進行。確需開會、集會時人員均須佩戴口罩,要控制時間。會議結束後及時對會議室的地面、物體表面進行消毒、清潔。


(五)公務來訪如何防控。

1.企業安保人員工作時須佩戴口罩,並認真詢問和登記來訪人員狀況,進行體溫檢測,詢問有無疫區接觸史和發熱、咳嗽、呼吸不暢等症狀。

2.無上述情況,且體溫正常,方可進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

3.接待來訪的人員及來訪者均須佩戴口罩。


(六)公共區域如何防控。

1.開工後,每日對廠區、車間等公共場所、電梯(有條件的單位一定要頻繁為電梯間消毒,特別是按鈕區)等人員聚集場所的設施、設備進行消毒、清潔。

2.加強衛生與通風,保持空氣流通,保持室內外環境衛生整潔。

3.疾病流行期間辦公區域不使用中央空調,防止病毒交叉感染。


(七)食堂進餐如何防控

1.要採用分餐進食,儘量分散就餐。開始吃飯的最後一刻才脫口罩,避免面對面就餐,避免就餐說話,避免扎堆就餐。就餐前後洗手。

2.食堂(餐廳)從業人員(食品採購、加工製作、供餐等與餐飲服務有關的工作人員)均應佩戴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食堂採購人員或供貨人員避免直接手觸肉禽類生鮮材料。摘除手套後及時洗手。

3.操作間要保持清潔乾燥,嚴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類生食。

4.餐具、用品使用後須高溫消毒。《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熱力消毒包括煮沸、蒸汽、紅外線消毒。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作用10分鐘;紅外線消毒一般控制溫度120℃,作用15—20分鐘;洗碗機消毒一般水溫控制85℃,沖洗消毒40秒以上。

5.食堂(餐廳)每日消毒2次,就餐結束後,要對餐桌、椅進行消毒,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鐘後,清水擦淨。


(八)健康宣教如何實施。

1.加強疫情知識宣傳普及,設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防控知識宣傳欄。可利用電子顯示屏、微信公眾號、宣傳橫幅、各類工作群、電話通知等方式,宣傳新型冠狀病毒和冬春季傳染病防控知識,提升疫情防控意識,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儘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與他人談話時儘量保持1米以上距離。多人同室時須佩戴口罩。

3.注意咳嗽禮儀和手衛生。咳嗽或者打噴嚏時用紙巾或用肘護、衣袖遮掩口鼻,摘口罩前後做好手衛生,用過的紙巾、口罩等放置到加蓋垃圾桶內。

4.保持勤洗手、多飲水。在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應立即使用流動水和洗手液洗手。餐前便後、擦眼睛前後、接觸寵物或家禽後應及時洗手。

5.疫情防控期間,每日兩次使用75%酒精或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對垃圾桶進行消毒處理。


四、養老院防控工作指南

疾病流行期間建議養老機構實施封閉式管理,原則上不接待外來人員走訪慰問,老年人不能離院外出,不再接受新入住老年人,若必須外出的老年人,回到養老院後應密切觀察。

(一)確保工作人員和護養老年人掌握相關知識,避免共用個人物品,注意通風,落實消毒措施。建立老年人和工作人員的健康檔案,每日開展晨檢和健康登記。


  (二)工作人員一旦出現可疑症狀,應立即停止工作戴上口罩(建議使用醫用外科口罩)並去醫院就診排查,排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和其他傳染性疾病後,方可重新上崗。


  (三)建立探訪人員登記制度。如有必要的探訪,應對所有外來探訪人員登記、測量體溫,戴好口罩。如探訪人員有發熱、咳嗽、乏力等可疑症狀,應拒絕其探訪。


(四)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至少每半日開窗通風30分鐘以上;不宜開窗通風的,應配備機械換氣通風設備。冬季開窗通風時,應注意避免因室內外溫差過大而引起感冒。


(五)倡導老年人養成經常洗手的好習慣,確保環境清潔衛生。


(六)預備隔離房間,以供有老年人出現可疑症狀時,及時對該老年人實行單間隔離。由醫護人員對其健康狀況進行評估,視病情狀況送至醫療機構就診,避免傳染給其他老年人,並暫停探訪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