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单干能发展农业吗?

用户4664821406


我们亲身经历了人民公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岁月,亲自参加劳动,也思考了两种管理模式的优劣。应该说,人民公社、大队和生产队管理模式有它的优势,即规模经营,便于耕作灌溉和生产管理;但这种模式很难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平均分配,吃大锅饭,再加上当年管理水平限制,农业生产力水平极低,粮食亩产仅三四百斤。单干,则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有经营权自主权,粮食亩产量翻番,当年亩产就七八百斤。农民有了粮食,养鸡鸭鹅猪……副食品马上丰富起来了,农村陡然富裕起来。再后来,粮食产量随着品种逐年优化而提高,但一亩三分地再努力也种不出金子。这种体制,限制了三农发展。规模经营受限,农业机械化受限,科学种田受限,一家一户的管理落后。农业处于瓶颈状态,所以说,农民单干不能发展农业。要把人民公社的规模经营和单干时的积极性主动性,两方面优势结合起来,走家庭农场等模式之路,既规模经营,迎接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到来;又能让种田能人发挥农业管理才能,促进三农快速发展。


南湖印801


农民单干能发展农业吗?

我很高兴回答此类问题:

作为农民,只要肯努力,勤奋,埋头苦干也会发财的!我隔壁家的大叔种稻田!大娘种玉米,以前就凭靠10斤大米与8玉米种子种着几亩地,现在已经发展到种一百多亩田地,夫妻单干农业加起来年展280吨粮食!后来卖出去,成为村里的土豪之一。

如图所示:





壮乡wei春明


历史几千年单干农业也没有什么发展,唯有人民公社成立后,人民公社社员,在毛主席号召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社员们共同奋斗,挖渠修水库,深翻改良土壤。耕地面积没有抛荒。在毛主席一系列号召下:农业学大寨。深挖洞,广积粮。公社成立农机站,农业实现机械化,二十几年使农业突飞猛进。基本解决了几亿人的温饱,为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定基础。


bWcX不忘初心


我是农民,并亲自经历了大集体和大包干两个时代,是有发言权的。大集体时种田一般是三犁三耙,到少是两犁两耙,秧至少要䒵草两次,

旱地作物要䒵草扯草,那时农民种地干活出力很多,为什么单产只有四五百斤?那时没有良种,没有多少化肥,没有农药。常规品种经受不起干旱,经受不起病虫害的侵扰。那时产量低,好粮首先要交国家,必须留足种子,剩下的才分给社员。那时在家吃饭人多粮少,怎不饿肚?田地下户后,农民种田积极性是高了,又逐步推广良种良法,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民种庄稼出力比原来少,但单产量比常规品种高出一倍,同样交清国家的,剩下的当然比原来多,当然吃得饱。那些说大集体农民出工不出力是造成饿肚的根本原因,这是片面的,也是对那时农民的误解和污蔑。大包干人们吃饱了饭,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两者缺一不可。不信你种原来常规品种,少用化肥农药来试试看,莫说包产到户,就是包产到人都吃不饱肚。所以人们吃饱肚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袁老在六十年代带队研究、培育杂交水稻,尼克松访华和中方达成协议,向中方提供化肥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农业科技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为农业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来看田地下户只解决了一时问题,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程,大量土地荒废,大是进口粮食,这个问题政府是要想办法解决的。


良心157554189


农业的发展是走集体化生产还是走分田到户的生产说到底是走什么路的问题。毛泽东曾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试问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能实现机械化吗?不知当年代头搞包产到户的小岗村现在怎么样了?有人说走资本主义的路好比吃臭豆腐,嗅嗅很臭,但吃起耒还是蛮香的嘛。不知这种理论害了多少人,走了多长的弯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我国农业从单干到合作化。从初级社到高级社再到人民公社走向了集体化生产的大农业。虽说其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坚持下去我们一定会成功。如果单干這些困难能克服的了吗?我个人看法农业生产应坚持集化的大生产。


老顽童154320162


包产到户就是单干,单干是农民原始的产物。农村要发展单干是不行的!单干大田分成了小田,农作物种植不统一。大型机械用不上,人心不一,无法有更大的发展。走集体化道路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唯一方向。土地流转最后的归宿,土地到了个人和利益集团手中,最后吃亏的仍然是农民。如同建国前土地在地主资本家手中一样,说到底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才能更好的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农村缺少的是有知识,懂科学,会管理和大公无私的当家人。人民公社好!


清风63186


中国人多,一人不到一亩三分地怎么去发展农业?说分田单干大丰收那都是吹牛逼!中国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是走集体之路,南街村这个典型走人民公社集体之路的例子还不够说明姓资姓社的问题吗?中国的开放是对的,但改革是否正确还要经过更长时间的检验.。


用户42656119684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单干,不符合发展要求:1、土地分割过细,各人耕种品种不一,水利灌溉干湿要求不一,严重造成邻里矛盾。2、不利大面积农机收种作业;3、不利于推广优良品种的种植开发;4、不利于实行村民自治,乡规民约的贯彻执行;5、散沙一盘,不利于社会稳定治理………


少马儿327


大包干确实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粮食增产当年见效。但如何认识这个现象?我认为要全面分析。

一,“大包干”释放出的积极性,本质上是私心,而不是公心,扭转了大集体时“出工不出力”的问题。

二,“大包干”虽然解放了生产力,但同时也破坏了生产力。农业合作化以来修建的水利设施大量毁坏,大型农业机械废弃,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只不过无人统计,全国共毁坏和损失了多少?

三,“大包干”的政策,只能解决大部分农户的温饱问题,而不能解决致富问题,尤其是不能解决共同富裕问题,这是肯定的。

四,“大包干”在打破大锅饭上,是灵丹妙药,但在需要解决当前农村土地大量撂荒、农业萎缩的问题时,它就不是灵丹妙药了。任何政策都要因时因地因事而制宜,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五,客观分析小岗村的致富之路,农户富裕是因为劳动力转移,外出打工。村貌变化是由于国家扶持,各部门的支援。难以相信,仅靠单干,农户就能盖得起一排排楼房,村上就能修得“攺革大道”。把这些说成是大包干的成绩,这不是在哄鬼吗。

六,“新时代”要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力,其方向必然是新型的合作化,既不是倒回到大锅饭,也不能固守大包干。农村发展应以南街村、大寨村为旗帜,而不能把小岗村当成引领新时代的榜样。

七,解决农业发展问题,要着眼于调动两个积极性,一个是个体积极性,一个是集体积极性。只有一个积极性,农业就搞不好。

八,如何将两个积极性结合好,要探索和总结各种具体方式。例如:股份合作制,公司加农户,效果就比较好。

九,制度再好,终究要人的思想好。人心坏了,再好的制度也搞不好。搞社会主义,不管有没有特色,破私立公,仍然是个关键问题。


手机用户60725421010


又一个幼儿园的问题。中国单干几千年有哪个农民富了,要说富是占有土地的地主、富农靠土地剝削富的。解放后在毛主席英明领导下农民有了土地,生活有了保障。尤其人民公社后,土地归集体所有,集中精力大搞农田水利建设,解决了过去种田靠天的大问题。大寨的精神,南街村的富裕都离不开集体,都离不开走共同致富路,都是毛泽东光辉思想所指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