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到底是不是几千年来的一场骗局?

“上火”这个词,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听说过,比如:

“少吃点辣,小心上火!”

“橘子别多吃,这东西上火!”

“羊肉虽然大补,但要少吃,容易上火!”

但上火到底是什么意思,却很少有人能够说的出来。

因此有人就怀疑,“上火”是不是个伪概念?是不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一场骗局?

辟谣 |“上火”到底是不是几千年来的一场骗局?

谣言一:“上火”是中医术语——这是个误会

首先,现代医学(俗称的西医)里确实没有“上火”的概念。所以很多人认为,“上火”必然是中医带来的名词,玄乎其玄,神乎其神,飘飘渺渺,感觉常常在你身边却又捉摸不透,是“中医的风格”。

但如果你有机会去翻翻中医所有的现代教材、古代典籍,“上火”这个名词也极其罕见,更没有它的释义。因此,它其实也不是中医的专业术语

那么,上火究竟是什么?

上火,准确地说应该算一个民间俗语,它是多年来中国老百姓对于一类疾病、症状的概括。这类疾病基本涵盖了头面部、五官部位的发热、红肿、出血、疼痛、干涩等的一切病症,包括牙龈出血、牙痛、口腔溃疡、口角生疮、咽喉干痛、眼睛干涩、眼睛红、舌尖红、舌痛等等。有时也会包括一些便秘、肛门灼热感、小便黄赤等其他部位症状。

所以,“上火”如果非要说和中医有什么关系的话,其实是由中医证候中“胃火炽盛”、“肝火炽盛”、“心火亢盛”、“肺热炽盛”等证的民间简化版,属于中医热证(火证)范畴<strong>,以机体功能亢进为主要表现,表现出“热、动、燥”的特征。

为什么吃辣椒会上火?

因为辣椒素会刺激神经产生一系列反应,扩张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导致血浆外渗,引发局部肿胀,是一种“功能亢进”的表现。

为什么民间会把这一类病症统一概括为“上火”呢?

确实,在我们过去的文化和民俗中,是没有引进现代医学和现代技术的,所以,中医就是那时候的最主要的医学。

民间词汇和中医术语相同的地方在于,它们都是来自对人体的变化与大自然的现象的之间的联系的一种观察和总结。除了热证之外,湿证是一种重着、黏滞的感觉,寒证是像掉到冰窟窿里的感觉,非常形象。

老百姓一来喜欢总结得病的规律,二来也没有看过多少本医书,但也都看过病,了解一些中医术语,于是把自己能感受到的头面部发热、疼痛、火辣辣的感觉,结合自己了解的医学常识,统一称作“上火”,就像有一种火从身体里往上冲、往外冒的感觉。

全世界只有中国人上火吗?

很有人说,你跟外国人说上火,人家听不懂。但是,你如果把上火翻译成头面部某器官功能亢进的一类疾病,再解释一下,感觉就像有一种火从身体里往上冲、往外冒,人家会听不懂吗?全世界的感受是一样的,只是解释和描述不同罢了。

辟谣 |“上火”到底是不是几千年来的一场骗局?

上火的感觉

谣言二:上火的说法并不科学,应当抛弃——并不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曾经有过反中医史的“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也就是知识网红罗胖,曾在节目中大张旗鼓地反中医。但是后来,他不怎么反了,这是为啥呢?

因为他视角更多元化了。

辟谣 |“上火”到底是不是几千年来的一场骗局?

罗胖早期《罗辑思维》节目

后来,还是在“罗辑思维”节目里,他又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医生常遇到来看口腔溃疡的患者。现代医学的常识是,轻度的口腔溃疡,往往不用治疗,一周左右就会自愈。但如果医生这么跟病人说,有些病人就难免会觉得医生不负责任——我来都来了,你干嘛不给我开药?

于是医生只能给病人解释说,你这就是上火了,没事,多喝点水就行。病人一听,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以下是他的原话:

很多人都讲“上火”不科学,但是你如果是那位医生,面对病人这种情况,有更好的解释吗?

一个不是“科学”,但让各自都满意、安心的答案,一定是不好的吗?

我们到底是更需要坚决地捍卫科学,还是要为他人的难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呢?

辟谣 |“上火”到底是不是几千年来的一场骗局?

是你会怎么选?

像“上火”这样,乍一听都像中医术语,但中医学术界却并不经常使用,或者意义并不相同的民间俗语还有很多,你肯定也都听过,比如:

宫寒——是胞宫虚寒和寒凝胞宫证的民间简化版。泛指一些因寒加重,遇热缓解的痛经、月经推迟、闭经,也常作为不孕症的原因之一;

肾虚——是肾阴虚、肾阳虚、肝肾亏虚、肾气不足证等的简化版。但民间的肾虚大多是委婉特指成年男性性功能障碍,与中医本义的肾虚不同。

气虚/脾虚——民间使用“某虚”的名词很多,但多是看到一个症状就片面地概括为“某虚”,并不严谨。比如经常有病人问医生,我消化不太好,是不是脾虚啊?但其实,中医判断疾病和证候,需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单看某一个症状是不是脾虚,其实是比较片面和武断的。

所以,“上火”、“宫寒”、“肾虚”这些虽与中医术语有出入,但民间用之自有其道理,

是拉近医患关系的有效桥梁,是除了分子、原子、细胞之外另一种解释世界的方式,这个解释不一定绝对“正确”、全面,却让中国人相对容易理解。

好的医生应该能理解老百姓的理解,对于不全面的地方,加以引导和解释,告知他们更全面的理解方法,但不要认为他们就是错的。

辟谣 |“上火”到底是不是几千年来的一场骗局?

患者对疾病的理解,离不开医生的引导

谣言三:“上火”=炎症——不完全准确

既然“上火”有对应的中医名词,那有没有对应的现代医学名词呢?也有。

牙龈炎、牙周炎、龋齿、结膜炎、口腔溃疡、唇炎、口角炎、咽炎、感冒,以及多种头面部的病毒、细菌感染,这些疾病都类似于“上火”。而这一类疾病现代医学也总结了四个特点:红、肿、热、痛——这也通俗意义上“炎症”的发病特点。

辟谣 |“上火”到底是不是几千年来的一场骗局?

发炎

那我们可以说,“上火”=炎症吗?

炎症,英文名inflammation,民间俗称发炎,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主要表现就是红、肿、热、痛,以及一些功能性障碍。

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现代医学虽然不承认“上火”,却是有“炎症”一词的,民间叫做“发炎”,而“发炎”的“炎”字,里面竟然有两个“火”。

“炎”字的本义,是火苗升腾向上的样子。最初把inflammation翻译成炎症的译者,一定也是观察到这种生理变化和自然现象两者之间的某种“相似性”。

辟谣 |“上火”到底是不是几千年来的一场骗局?

火曰炎上

但是,病理学里炎症原因分为两种:

一种是受到了外界刺激,如生物因素病毒、细菌,这种炎症才称为感染;

或者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电击、机械性创伤;

或者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或者坏死组织的病理产物如尿素等;

或者一些坏死的组织,也是炎症的致病因素。


另一种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异常,引起的过度免疫反应,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所以,你可以发现,只有外源性因素导致的炎症,尤其是细菌或者病毒感染,而且是头面部、五官科的感染,才与“上火”有交集

而我们如果碰到了电击或者外伤,或者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炎症,比如过敏性鼻炎的打喷嚏、流鼻涕,以及荨麻疹的瘙痒,或者平时我们说的肝炎或胃炎等,

我们是不会叫做“上火”的

所以,从这点上说,“上火”、“发炎”都是老百姓对于一种能观察到的热性疾病的概括,也是类似于“病菌感染”的意思,但都与现代医学上的“炎症”意义不完全相同。

谣言四:上火等同于所有感觉不舒服——范围扩大

很多人攻击中医,说你们把一切不舒服都叫“上火”,看了上面对于炎症的解释你就知道,这是范围的扩大。

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分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上火既然类似于中医的热证,那么就只有那些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者阴虚阳亢,导致机体功能亢进,表现出“热、动、燥”为特征的证候,才有可能表现为“上火”。

反之,那些感受寒邪,导致机体功能受到制约或者衰退,表现出“寒、静、湿”特点的,为寒证,基本上不会表现为上火。

没有人说:我今天感冒了,觉得好冷,不想动,也不想喝水,所以我上火了。——这是个病句。

只有人说:我今天感冒了,感觉嗓子好疼,眼睛疼,鼻子干,感觉上火了。——这是病人和医生都能理解的。

辟谣 |“上火”到底是不是几千年来的一场骗局?

寒和热

谣言五:“祛火”喝凉茶就管用——这是需要中医介入判断的部分

经常有病人来,进门第一句就说:医生,我上火了,给我开点泻火的药吧。

或者问:我上火了,能吃冰棍吗?能喝凉茶吗?

专业的中医不会只了解你上火了就完事了的,还得询问你到底是怎么上火了,哪个位置上火了,有什么症状,因为不同的位置、症状,上火的种类是不一样的。

上火的几种类型:

1、 胃火炽盛:

多因过食辛辣、燥烈刺激之品,如羊肉、辣椒等,或因情志不遂(心情不好)导致的肝火犯胃。

表现:口臭、牙龈肿痛溃烂、牙龈出血、便秘、小便短黄、舌红苔黄等。

2、 肝火炽盛:

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肝火旺”,也常常由于情志不遂引起,肝郁化火,或由其他脏火热累及所致。

表现:头晕、头胀、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易怒、耳鸣、耳聋

、失眠多梦,甚至有吐血、衄血(流鼻血),小便短黄、便秘,舌红苔黄等。

3、 心火亢盛

多因情志抑郁,气郁化火,或者过食辛辣刺激、温补之品,久蕴化火,内炽于心所致。

表现:口渴、心烦失眠、口舌生疮、溃烂疼痛,面红,小便短赤,灼热涩痛,或吐血,衄血舌尖红绛(红或者深红),苔黄等。

4、肺热炽盛

多因外感风热,热邪入里,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也就是由于感冒所致

表现:口渴、咳嗽、气粗而喘、鼻息灼热、咽喉红肿疼痛、小便短黄、便秘、舌红苔黄等。

5、肾虚阴亏,虚热内生

多因先天不足,或者虚劳久病,或温热病后期,或房事太过,或过服温燥食品或药品。

表现:眩晕耳鸣,口干咽燥,两颧骨潮红,小便短黄,舌红少津,少苔或者无苔。肾火的主要表现多以全身症状和生殖系统为主,头面部症状其实较少,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上火。

除了头面部表现之外,医生还会根据全身症状以及脉象综合判断。有时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多种上火的类型,比如肺胃热盛证,就是肺火和胃火都有。

不同上火类型的常用药品:

  • 黄连上清丸,泻肺胃之火;
  • 牛黄清心丸,清心火;
  • 黄连清胃丸,清胃火;
  • 龙胆泻肝丸,泻肝胆之火;
  • 蓝芩口服液,泻肺胃之火。

(以上药品请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广东地区因常年炎热,有喝凉茶的习惯,但凉茶的配方各不相同,但都以清热泻火的药材为主。如加多宝和王老吉的配方中,菊花清肝火和肺火,金银花清心、胃、肺三经之火,夏枯草清肝胆之火等

辟谣 |“上火”到底是不是几千年来的一场骗局?

广东凉茶

所以,“上火”并非只有一种,治法也都不相同,如果自身觉得有上火症状,随便拿一种泻火药,或者用寒凉之品败火,不仅不一定对症,反而还可能引发别的疾病。

总结——上火并非骗局,不用哗众取宠

综上所述,“上火”是一种老百姓对于疾病的形象化认识,当然不能说它就是严谨的医学名词,但却是人们对于身体变化和自然环境的一种关联性的理解。这种理解是从宏观角度来讲的 ,与现代医学的微观视角不同,但也不完全等同于中医的解释。

作为医疗工作者,要理解老百姓的这种理解,从正确的方向去引导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而不是一味地否定、抛弃它,这不是一名医生应有的医患交流方式。同时,也要向一些“伪科普”说“不”,把“上火”当做骗局,和把“上火”当作噱头卖产品的,根本就是同一种人。


1、《中医诊断学》王农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病理学》鲜于丽、叶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科普的战场在哪里?》罗振宇,“得到”App罗辑思维第77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