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高峰即将到来,信心不能散去,人群不能聚集

疫情还将持续多长时间,峰值何时出现,会不会集中爆发……这应该是目前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了。

有媒体分析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与2003年的非典有着惊人的相似,但与非典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们的科技手段更加先进,仅用两周就确定了病毒,试剂盒也很快被研制出来,让确诊变得更方便,再加上各地联防联控网也基本建成,故而疫情不会大规模增加。


疫情高峰即将到来,信心不能散去,人群不能聚集


如果大家对媒体分析有所怀疑,那不妨听听权威专家的意见。2月2日,钟南山院士接受了新华社、央视总台等媒体采访。钟南山院士认为“目前全国的疫情仍处于上升期,但我们判断应该不会产生全国性爆发,而可能只为局部爆发。”还表示“此次疫情有望在未来10天至两周左右出现高峰,但我们仍需加强防控,不可放松警惕。”

可见,抗疫仍在爬坡过坎,疫情高峰即将到来,我们不用惊慌。疫情虽然凶猛,但是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冲锋在前,有社会各方力量整体联动,有抗疫情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充足供应,有国各族群众的联防联控,我们战胜肺炎疫情的信心也在不断升腾。


疫情高峰即将到来,信心不能散去,人群不能聚集


在朋友圈中,我看到一张图片,名为“冷清的呼和浩特”,9张照片中包括大昭寺、中山路、海亮广场等原本很热闹的地方,如今安静和冷清了。我认为,这样安静和冷清,恰恰彰显了内蒙古草原首府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力度和效果,也显示了蒙汉各族群众对疫情的重视,对政府各项防控疫情措施的自觉遵守。这份安静和冷清的背后,是强大的力量,更是必胜的信心,让人看了十分感动。此外,我还看到内蒙古抗“疫”战场的好消息也不断传出:确诊病例增加速度正在放缓,首例确诊病例已经治愈出院,60名疑似病例解除医学观察……这些都极大鼓舞了自治区各族群众疫情防控的信心。我们当鼓勇而进,夺取疫情阻击战的全胜。

当然,在看到成绩、坚定信心的同时,也必须要认清疫情防控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当前,恰逢冬春交际的流感高发季,各地陆续迎来返岗开工的高峰期,人流密集的车站,单位的办公室和格子间,四处联通的中央空调,无一不隐藏着病毒传播的新风险,我们还需保持警惕,做好、做细、做实返工企业和人员的防控工作。

在宁波,一次祈福活动导致25人确诊;在杭州,一个30人的会议有11人确诊;在山东,发现聚集性疫情60起……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了一些新特征,那就是聚集性案例多发,聚集性病例增加,这种情况值得警惕。其实在疫情暴发之初,钟南山院士就叮嘱民众“不出门”“不聚会”。然而,大约是在家憋的时间长了,觉得疫情防控形势好了,怀着侥幸心理出门聚集的人就多了起来。这种行为,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疫情高峰即将到来,信心不能散去,人群不能聚集


抗击疫情,需要从每个人做起,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提高自我约束,拒绝扎堆聚会。唯有每个人都变成病毒防控的“长城”,疫情防控的防线才能安稳。当然,除了个人的克制和自觉外,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压实管理责任,切断病毒传染途径。在这方面,我觉得内蒙古自治区多地严格控制辖区居民出行、外地返工人员一律自我隔离14天等措施,就彰显了内蒙古抗疫指挥的雷厉风行。

2月3日上午10点,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校党委书记陈旭以直播方式为5万多名师生上了一堂特殊的课;同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局也发布开展“网上办”“预约办”“邮寄办”、减少到大厅办事的倡议书。可见,不倡导聚集,不意味着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和学习。如今的互联网这么发达,我们完全可以在家办公、网络办公、微信视频开会。特别是政府窗口单位和服务部门,完全可以采取“网上办公”,不仅能让服务始终“在线”,也减少了病毒传播的潜在威胁。

当然,有一些单位确实需要员工去上班,也应该提前制定好工作预案,搞好办公场所消毒,做好上班人员管理,不要握手,不要互相串办公室,戴好口罩,想说的话在微信说,尽量减少人员聚集,最大限度地阻断因人员聚集而互相感染的途径。在这方面,我觉得这两天火爆网络的“高考式吃饭”“排队隔1米”就是不错的选择。非常时刻,我们不能放过任何风险点,唯有科学应对、精准施策,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


疫情高峰即将到来,信心不能散去,人群不能聚集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2月4日17时03分,历经蛰伏和阴霾,带着希望和新生,冬日已尽,春天莅临。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人群不聚集、信心不散去,继续以静制动、全场紧逼,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必将以我们的最终胜利而载入史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