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农村兴起“伪过年风”,城里人还是要赶回村里过年,啥原因?

新大风歌


大部分城市都禁止烟花爆竹,农村相对来说监管没城市严力,燃放烟花爆竹能增加过年的氛围,且家族团聚都是选择留守农村的长辈身边团圆。


East117


城里人多数都是上班族,只有同事和朋友关系,过年了都放假了。回到家邻居谁也不识,只有农村的父老乡亲一年也见不上几次面。赶上过年回到老家给老少爷们拜个年,说点客套话,大方的送点礼物,小气的走过场。住一天两天就回城里的安乐窝了。


Liaokong了空


都说农村兴起“伪过年风”,城里人还是要赶回村里过年,啥原因?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叫做农村“伪过年”?其次,所谓的农村“伪过年风”是怎么个意思?其三,农村“伪过年风”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最后,农村传统的年味还能找回来吗?

1、什么叫做农村“伪过年”?

有人说,现在的过年已经不叫过年了,因为传统的年味已经越来越淡甚至找不到了。记忆里,过年是放鞭炮,拜先人和财神,年夜饭,给老人磕头拜大年。而今取而代之的是,没完没了的喝酒,打牌,吹牛逼,玩手机。而老人们负责打理饭菜,洗碗搞卫生,打理一大家子十几口子的吃喝拉撒。表面上儿子女儿一大家子回农村是陪父母过年了,实际上父母除了劳累一无所获。只等到儿女们吵吵嚷嚷离开的那一天,这个家又恢复了平静,平静的有些怕人。

2、农村“伪过年风”是怎么个意思?

其实,所谓的农村“伪过年风”就是说作为儿女,表面上是回农村老家陪父母过年。而实质上并没有让父母享受到欢乐,更别说传统过年父母应该得到的儿女的孝心和阖家欢乐的气氛。比如说,传统上农村过大年,小辈们应该给老人磕头拜大年说些嘱咐和吉祥的话。今天,这些小辈们,磕头是不会磕了,但是红包却是越收越多。你给个几十块钱人家看不上眼。几百块钱他还不乐意呢。再者,一回到农村老家,这些个在城里当惯了小公主小皇帝的孩子们各种不适应,特别是农村没有互联网的,更是让她们感觉比坐牢还难受。其实,注意力已经转移到这一家子“城里人”怎么伺候好,而对父母的孝心早就抛之脑后了。

3、农村“伪过年风”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其实,之所以农村“伪过年风”盛行是有原因的。其一是,年轻人都进城了,他们作为城一代而今带回儿子女儿作为城二代早就跟农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脱节。自然不懂得面前的这两位朴素的老头老太是谁,应该怎么和他们相处。更不要说,让她们有感恩之心有孝道之举,都已经是奢望了。其次,这些年,不让燃放烟花爆竹,祭先人和天地也被认为是封建迷信,这样自然有利于空气质量和科学素养,但传统的年味也就淡化了很多。

4、农村传统的年味还能找回来吗?

社会总是发展的,不可能一成不变,特别是这40年发展变化更是惊人。传统的习俗正逐渐凋零,而新的习惯和潮流往往不是农村的留守老人们能跟得上的。所以,传统的年味,包括燃放烟花爆竹、祭先人和天地鬼神及年夜饭,春晚等都在失去年轻人的青睐。相反,网络正成为过年必不可少的场景,比如说网络红包,网络拜年等。甚至,各种秀各种晒。我们注定不可能回到旧时代,但我们一样有义务让我们的长辈感觉到他们是真的过年了而不是让她们感到已经被时代的列车狠狠地拖在地上摩擦。


聚焦三农热点说


我是绿水泛轻舟,一个爱农事的农村人。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题目有一个词“伪过年风”,解释为城里人还要回农村过年,感觉不理解,这能叫好好过年吗?从农村出去了还回去过什么年呢?但是我认为什么“伪”不“伪”的,过年就是过年,至于说选择在哪里过年,怎么过年,那就是怎么好怎么过,想在哪儿过就在哪儿过,谈不上让别人理解主家的心,因为每个人不一样,每个从农村走出去人的心理怎么想的也不一样,何必这么纠结于这样的事呢?

题中的疑问在于,你都在城里买房了,你已经离开农村那么多年了,家里的人一般都不认识了,孩子之间更是陌生,你又何必放弃春节在城里享受清福的机会,来到这农村过年呢?

但别人不清楚,来农村过年的人他心里最清楚,不管是在城里买了房,还是家里人都不认识了,但一到春节,思家之情很浓的人具有很深的故乡情结,城里再好,找不到过年的味,家村再差,那是他儿时就待过的地方,认识的人再少,总有认识的,熟悉的家乡熟悉的路,熟悉的乡音熟悉的味,这些在多大的城市里都找不到,他们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过春节又有什么不对呢?

我们有些人不必替别人想太多问题,什么叫“伪过年风”呢,真正的过年风又是什么?如果他的家乡不在这里,他根本不是这个村的人,他来到村里过年房子是租的,一副全新城里人面孔,就是来体验一下乡风民风,这也不能叫“伪”,这是人家的一种过年理念,就象不想在家里过年,非要跑到国外,或者到一些名胜古迹过年一样,那又有什么不对呢?每个人的过年的理念不同,每个人过年的方式不一样,这都不是什么“伪过年”,这都是真的,他们自己的真,别人说什么真与假,又何必太在意呢?

只所以说别人“伪”过年,其实只是一种酸别人心态,你有钱了何必在这里过年,明明你吃的大鱼大肉又何必来农村吃些乡野平常饭?明明你住着冷热平衡的大房间,又何必来乡下过这种里外一样冷的生活?其实他们不懂主家这种浓浓的家乡情结。

个人认为什么”伪过年风“,不提也罢!


绿水泛轻舟


现在在农村过春节己不象以前那么热闹了,主要是现在生活水平己经大大提高,信息发达,吃、喝、玩多样化,年轻人喜欢玩手机不看春晚,庙会也少去,主要中老年居多,村里也就打场蓝球。城里人还回村过节,因为那是他们的根在,村里还有父母兄弟姐妹,还有亲戚朋友,那是乡愁所在。


秀哥6790993198373


过年还有虚伪的吗?还是第一次听说,真不知道怎么虚,难道不吃肉吗?还是不花钱,不清楚,过个年大家都是兴高采烈,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绝对不存在虚假和虚伪,毕竟要回老家看父母和亲戚,绝对是真心实意,大家说对吗?

你要是说城里人不想回农村这个肯定是真的,农村冷,没有暖气,生活不方便,过惯了大都市的生活,回农村确实不适应,但是作为男人肯定愿意回家,看看父母,走走亲戚,这也是大事,很多事情需要打理,亲戚长期不走就断亲了,邻里不来往时间久了就失去联系了。

城里人之所以赶回家过年,因为家里有老人,有亲戚,女方不喜欢回男方家过年,不信直接去她娘家看看她同意吗?肯定也是兴高采烈,毕竟她们老家也有父母和亲戚,她需要回家搭理,明白吗?

我有个朋友带媳妇回家过年,初一大早上起来挨家磕头,最后腿都肿了从此再也没有春节回过家,一次终身难忘,现在说起来都是眼泪,那个苦,说不完,道不尽,这也许是她终身记忆,很多时候不是天气打败了你,你最后败在了风俗里面。

城里人农村没有父母的一个回来的也没有 ,凡是过年回农村都是父母在农村的 ,这是根本原因,所谓虚伪就是原本不想回家,只是无奈,这也不是虚伪,过节回家这是应该,很多时候必须回家,一年了总得回家看看吧!大家说对吗?


大海传媒


题主好,大家好,我是老岳。近两年网传一句新名词“伪过年风”,那么这句扎心的话反映出现在农村过年的一种现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前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到每当过年的时候,人们总能想起王安石这首诗。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过年不仅仅只是休息这么简单,它更多的是代表了团圆和幸福,尤其是对于外出打工的农民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平常一直在外面忙碌,没有时间回家看望父母,如今等到过年了,终于可以回去孝敬老人,还有什么事值得这么重视吗?

过年是个阖家团圆的好日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最近这几年的年味的确越来淡了,在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如本题说的“伪过年”风,所谓的“伪过年”说的就是,亲戚不走,朋友不见,初三离家。按理说过年这么喜庆的节日,大家都应该高高兴兴的才对,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咋回事?


为此,老岳总结了三句话就和大家说一说,扎心哪!

一、亲戚不走

过年走亲戚,是我们祖辈传承下来的习俗,它是亲戚之间沟通感情的桥梁。但现在很多人却不想走亲戚,甚至过年的时候直接就不走了,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大家常年在外工作,彼此之间的交流太少了,双方的感情也越来越淡了,有的人就觉得没必要走亲戚,所以干脆就不走了。

还有就是现在走亲戚,不再是聊天唠家常了,而是比谁家更有钱,谁家房子盖的更好,这种攀比严重的现象,也让很多家境一般的农民,不愿再走亲戚了。


二、朋友不见

农民朋友回家过年,除了陪陪自己的父母以外,也会约上三五个知心好友,坐一起聊天谈心把酒言欢,这其实是件很惬意的事。但有的年轻人喝多了以后,就开始耍酒疯或者聚众赌博。大家许久未见本来是想叙旧的,结果旧没叙成,反而闹的心里不舒服,所以很多农民回到村里后,干脆就宅在家里连朋友也不见了。

三、初三离家

以前农民回家过年,都是过了初五才开始返程的,然而最近这几年,不少人到了初三就离开家乡了,这又是因为什么呢?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早点离开家乡,可以避开返程的高峰期,第二是想早点出去工作,多赚点钱养活家人,第三是现在的年味淡了,很多农民觉得没有意思,与其在家呆着无聊,还不如早点出去赚钱。


以上老岳总结的这三句话,算是比较中肯的,也说出了农民过年的现状,让人十分扎心,你们还有什么看法和想法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分享一下您的看法和意见。农夫老岳:2020.01.14.


农夫老岳


亲情!!!什么是亲情?大家是否有感受常在家里,是否父母在耳唠叨不停,一但在外边住,只要有机会总是有人带信回家看看,再不是就是父母思念。但从这方面考虑是否乘放假亲友们团聚一下以示亲情何常不可,非要那刻板吗?还有一种常年在外的思乡之情,恨不能马上回家的心烦如猫瓜?只要亲人们在一起比什么都管,亲情,亲情大似债。


98798798798


说农村兴起“伪过年风”是不是有些夸大了呢?以前农村里的人们都在家务农,大家的生活步调比较一致,过年的时候忙起事情来就是大家男女老少都一起参与,给人的感觉就是真的忙着过年,年味比较浓。

而随着农村里的人们外出进城上班、学习等等,不常在农村生活,也就春节等节日回去过年,看看农村家里的亲朋好友,吃吃家乡的饭菜,大家一起聊天、玩啥,这很正常。

乡居小菜也在农村生活,我认为有人说农村兴起“伪过年风”,可能就是看到了农村过年存在的一些不太好的现象,列举如下:

1、从城里回农村那些天,不怎么帮家里人干平常的一些农活,也不帮忙去买年货,就知道玩手机,家里人煮好饭菜了就吃,吃完也不收拾碗筷。

2、本来一年都没有回家几次、呆多久,回家了之后不是玩手机就是出去玩,没多少时间呆在农村家里,也就谈不上是陪伴父母了。

3、以前拜年是人到、礼到,大家见面能边吃边聊好久,而现在有些却是礼到人不到,缺了些年味;亲朋好友间见面聊聊少了,感情也在变淡。

4、过年本是忙碌了一年也就年尾那几天家里人相聚,然而现在人们为了生活,连过年都简化了,匆忙的一起吃顿饭就相当于是过年,之后又去忙工作了。

5、农村里的人们进城工作,收入高了,过年也舍得买好东西给家里老一辈的父母吃、用,表示孝敬,然而节俭惯了的父母却不舍得用,而有些吃的也不是父母爱吃的,最后那些东西也就家里的年轻人用、吃了。

6、过年贴对联、放鞭炮、串门等习俗以前都是一家人一起忙乎着,然而在城里生活久的一些人对那些习俗越来越淡化了,虽然过年人是回来了,但是没有参与做那些,而是睡懒觉、上网、看电视或者是出去玩找不到人,就农村里的老父母在忙乎着。


乡居小菜


很多城市都变成空城了,住在城里的人感觉无味,或无家可归的人才说是伪过年,过年是四海亲朋回归故里相聚的时刻,谈谈各自的经历,一年的收获和未来的向往,和亲人其乐融融,老人辛苦一点,但还是开心的。我亲眼见过老人不见儿媳孙儿回家过年泪流满面,他说吃龙肉也食之无味,这就是亲情的牵挂,我希望大家有钱无钱都回家过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