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有多不省心?有什麼好的辦法?

寶黛釵鳳璉平尤


我只有一個女兒,從小到大一直都讓我很省心,學習一直都是都是別人家孩子那種,現在已經參加工作。

但是我有兩個侄女,特別讓我不省心,小的才兩歲多開始,兩個侄女寒暑假都是跟我的,算來有6個年頭,我是個很喜歡小孩子的人,所以總是把孩子吃的白白胖胖的,穿的乾乾淨淨的,但是每次回去後就變了,變得黑乎乎髒兮兮的,變得不愛說話,變得很會吃,小的黑黑胖胖的,我覺得醜死了。

我家的人就是不吃多一口的那種 ,我3個人一頓飯,就是電飯鍋那種小杯子一杯米,4菜1湯,她們倆加一杯米,再加一個菜,我覺得營養夠了,再吃些水果差不多了。

她們倆從小就不愛學習,跟我女兒小時候比恰恰相反,感覺悟性和記性都太差,許多事都要經常去說才能記住,然後下次來又得重新去說,我覺得自己也夠耐心了。

可是這次初七來的,因為疫情嚴重,又在我家了,大的20歲了,從初七到現在跟我沒對過話,叫她也不應但是會跑過來,叫她什麼事也會去做,(其實我家也沒什麼事給她們做),但就是不開口,兩姐妹也不說話,中午起床就坐客廳裡,叫開飯就過來坐下自顧自的吃,開始我們家也都跟她們說話,叫她們多吃點,可是她們就像惜字如金,絕不會多半個字,大的甚至連眼皮都不抬一下,吃飽了就去客廳玩手機,我有時候也沒事找事,讓她們三個去樓上收衣服,就是想讓她們互動一下,可是大的就是不開口,昨晚吃飯我女兒問她,你學校有沒有新的通知,要幾號開學,3月一號,就這4個字。

我問我弟弟怎麼回事,他說在家裡就是這樣,鎖著門不開也不理會別人怎麼叫她,我弟弟氣的把剛住上的新房子門拆了。

我弟弟一直就是,她們小的時候就是把她們往我家一扔,一個月都沒一個電話,那弟媳說這個你們家的人,因為這句話,我好幾年沒管她們了,這次這樣,讓我直抓狂,我擔心她們會憋壞了,還有就是覺得太不懂事了,小時候雖然愛使性子,也沒這次嚴重。

我這姑姑也沒辦法了,她憋不壞,我快瘋掉了,我希望疫情快點過去,然後走人吧。


潑猴30


我可以舉自己的例子。

在高考的時候,我第一年沒考上,第二年沒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時間和我的同學拼了一年,我在北大畢業的時候,我們全班50個同學,我是全班倒數第五名,但成績並沒有阻礙我做成自己的事業。

人的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絕對不是你在小學、大學所得的分數決定的。分數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但是不能因為孩子分數低就認為孩子沒出息。

請家長一定要改一改判斷成功的標準。

孩子分數高是成功的標準之一,但是千萬不要把它當作是必然的標準,更不能當做是惟一的標準。

否則你的孩子就會受到無數的傷害,因為任何一次考試只有一個第一名。

如果一個班裡有40名學生,難道除了第一名,其餘的39個孩子都是笨蛋嗎?都是失敗者嗎?絕對不是!

所以我有一種自我解嘲說法:其實當第一名也確實不容易,因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個追趕的人都沒有,往後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沒有什麼好當的。

當最後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後一看,一個追自己的人都沒有,你想這種生活多瀟灑呀!

當然這種觀點不能和孩子說,你一定要學會怎麼鼓勵孩子。這次考倒數第一,下次我會鼓勵他考倒數第二,這次他考20分,下次我會鼓勵他考30分。千萬不要說你的孩子,這次考了60分,你告訴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別進家門。

你這麼說,有的孩子當然會拼命學,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麼辦呢?難道真的不讓他進家門麼?你肯定讓他進家門,你讓他進家門就意味著你說話不算數,孩子以後就知道了,我爸爸媽媽是說話不算數的,那我以後就無所謂了,他反正不會不讓我進家門,父母就這麼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記清楚,絕對不能讓孩子吃住你,絕對不能要什麼給什麼。

比如說這個孩子愛吃麥當勞,你就可以把它當成一種誘惑,答應孩子考到10分,就帶他去吃麥當勞,然後再把孩子的分數一點一點加上去。比如說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萬不要說下回你要考到90分,或者把孩子臭罵一頓。

你要對孩子說,60分已經不錯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70分,我不把你跟班裡的同學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進步,你明天要比今天進步,這個孩子的分數在潛移默化中就上去了。

他每上去一點,你都要鼓勵他。

當分數考得更低的時候,你要告訴孩子,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誤,爸爸媽媽支持你,千萬不要傷害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記憶力開發妞妞導師


為什麼你家寶寶不省心,因為你操了太多不該操的心

1 年前

我一向認為小孩不管多小,他都是獨立的個體,是一個“人”,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不是一件“物”。所以從他能表達自己的需求開始,也就是從出生開始,當父母的就需要學習把小孩當成“人”,尊重他、回應他、創造他成長過程中練習生存技能的環境。

雖然我當媽的這幾年很多時候做得並不好,甚至是很差勁,但目前我家這個即將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是非常帶得出去的:基本不打擾別人,自己吃喝玩、不需大人特別伺候,買東西知道取捨、只挑一件自己最喜歡的,等等---這麼省心的娃應該歸功於“放手”的養育方式。

1

睡眠

我家小朋友是剖腹產,出生後經歷了奶粉 -->奶粉加母乳(白天親喂、晚上瓶喂)-->全母乳(親喂)的過程,為期一個月左右。前面二十多天主要由外婆照顧,之後我身體恢復了些就自己帶。在沒有完全接手的期間,我能明顯的感覺到小朋友很戀母乳,似乎是天性想要和媽媽在一起,而只有喝奶的時候才能如此。

小朋友三個月不到的時候外婆回家了,而小朋友她爸工作比較忙,早上出門時小朋友還沒起床、晚上回家時小朋友已入睡。所以小朋友大部分時間是和我在一起、對我很依賴。加上我是新手媽媽,雖然草草的看過幾本育兒書,但對母乳這件事瞭解的還不夠透徹,也沒弄明白嬰兒的睡眠特徵,無形中給她養成了奶睡(喝著奶入睡,包括白天的短睡眠、夜醒後再次入眠)的習慣。

---這是不好的。給嬰兒養成好習慣的正確的做法是:睡醒-喝奶-玩-睡覺,而不是睡醒-玩-喝奶-睡覺。並且,最好是從出生開始就睡嬰兒床,不建議和大人一起睡,也不提倡抱著哄睡,最佳做法是小孩快要睡覺時把他放床上去,讓其自然入眠,最多是輕拍一會兒哄睡。在這提醒一下新手媽媽爸爸,相信科學,多讀育兒書,瞭解嬰兒的睡眠規律,尤其是淺睡眠的相關知識,不要僅聽信“經驗之談”或者“憑感覺”。

對,我錯過了育兒過程中應該“放手”的第一件事:正確認知嬰兒困了就會睡的自然需求及淺睡眠的表現(你們自己去查閱,才能印象深刻),不干擾其睡眠,不人為的養成奶睡、抱睡等不良習慣。這直接導致我非常長的一段時間身體累、心累,也不止一兩次在深夜崩潰。

後來,我不得不接納由自己的無知導致的糟糕狀況,不得不讓自己緩和焦躁的情緒。心態放輕鬆一點兒後,加之小朋友隨著月齡的增長消化等功能的完善,睡眠有所改觀。雖然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糾結她入睡所花的時間---超過一小時沒睡著我就沒耐心了、每天的總體睡眠時間---擔心睡得不夠多影響生長髮育、睡覺的時間點---大半夜的醒來到天亮了也沒睡著是鬧哪樣?

但目前狀態是小朋友洗漱完畢自己爬到床上、自己蓋好被子或毯子、自己一個人入睡。若說心得,就是放輕鬆,放開手,不強烈要求(越期望越容易焦躁),忘記時鐘的存在。

2

離乳

當小朋友兩歲多還沒斷奶時,不可避免的會聽到一些閒言碎語:這麼大了還在餵母乳呀,沒營養了、該斷奶了。聽多了那些“好心”的勸說,我有些懷疑自己了,於是嘗試了幾次拒絕小朋友的需求,強迫她接受不喝奶、換成抱抱拍拍的入睡方式,但是,第一晚是折騰了很久睡著了,第二天找奶喝的次數明顯增多、夜醒次數也超乎平常。我理解為小朋友缺乏安全感,以為媽媽變了、媽媽不讓掀開衣服喝奶是不要自己了。因為幾次嘗試的結果表現都一樣,我於心不忍,所以顧不得別人怎麼看,把喝或不喝、喝到什麼時候的決定權交給小孩。

然後經常告訴小朋友“已經長很多牙齒了,可以自己吃飯了,小寶寶才喝nie nie,你睡覺時媽媽會陪著”之類的“道理”,小朋友也逐漸有點明白了,後階段基本只是晚上睡覺前喝一次,走個入睡的形式,之後過渡為約定好只喝兩分鐘然後抱抱睡,再後來就不喝了只是抱一會兒,擁抱著時小朋友拍拍我胸前、自己唸叨“大寶寶吃飯,不喝nie nie”。就這麼自然離乳了,即使後來我逗她、問說:要不要喝nie nie、真的不喝了嗎?小朋友表示不要,我還小失落了一下。就這樣,再也沒喝過一次,徹底的自然離乳了。

所以,放手讓小孩決定其依賴的期限,不催促、不強迫、不因輿論而動搖親子相處方式,有耐心的引導,等他完全確認即使沒有這種形式、爸媽依然是愛他的,他就不會再堅持需要這個形式了。效果會比你想象的更好。

3

吃飯

在小朋友能坐得穩之後,我就讓她坐在餐椅上,給她一碗飯隨她自己吃。最開始是手抓食物,臉上、手上、圍兜上、餐椅上、地上,全是飯菜,天女散花一般。我沒在地上墊報紙什麼的,米飯粘地板呀,每頓飯後打掃都是一件麻煩事。

再後來,小朋友用勺子吃飯了。哎呀呀,勺子側翻了,好不容易舀起來的飯菜又掉回碗裡了。哎呀呀,偏了偏了,吃不到 --- 我在一旁看得那個著急哦,恨不得勺子有自動對焦功能,以便小朋友順利的把飯吃進嘴裡。哎呀呀,勺子掉地上了,換一把,掉了,再換一把,又掉了,還有一把,依舊掉地上了。。。那時候我忙著撿勺子、洗勺子、撿勺子、洗勺子、撿勺子、洗勺子。。。也真是有耐心。

再後來小朋友開始注意餐椅附近的東西,比如餐巾紙,抽一張扔一張,抽一張扔一張,因為我覺得掉地上的餐巾紙還能用來擦地上的飯菜、一次不需要那麼多下次再用,也不算是浪費,所以let it go。等我洗好碗一看,餐巾紙只剩包裝袋了。

忘記是天冷飯菜容易冷掉還是小朋友吃幾口就不吃了之類的什麼原因,改回餵飯了,但,是在固定的地方、專心吃飯。

再後來買了幼兒園那種小桌椅,給小朋友碗勺,讓她自己吃。不想吃了?收掉。餓了要吃零食?沒有。(但我下一頓飯會提前一點兒給她)不喜歡吃?哄騙著吃,吃在嘴裡依舊不喜歡的表情,那就算了,大人還挑食呢,允許存在個人喜好,實在不願意吃的放一邊、其他的吃掉。吃不完?我以盛的飯量做判斷,覺得的確吃不完的,可以剩飯。我家的吃飯原則是:以吃得愉快為目的,而不是一定要吃什麼、一定要吃多少。

我家還有個小原則:即使準備好飯菜了,但小朋友正在專注的搭積木、畫畫、玩遊戲之類的,那麼我不會打斷她要求她先吃飯。我覺得,比起吃飯不被打擾的完成一件事情更重要。所以我從廚房出來的第一件事是安靜的先看看小朋友在做什麼,而不是大聲喊:吃飯了,快來吃飯---與其日後想方設法培養小孩的專注力,不如從小就維護好本來就具有的專注力。

在外吃飯時我會給小朋友翻翻菜單,同一家餐廳吃過幾次後,她也能從菜單圖片中找出自己想吃的。雖然自帶叉勺,但她實在想用餐廳提供的餐具還是會滿足她的願望---讓小朋友覺得是“和”(有主動選擇權)我一起吃飯、而不是我“帶”(被動接受全部)她吃飯。

另外,藉助繪本的力量養成好習慣---自從給小朋友看了《肚子裡有個火車站》,和她講道理就容易多了,比如飯後不能馬上蹦蹦跳跳,因為肚子裡小精靈的火車會翻掉;比如零食不能吃太多,因為小精靈不喜歡吃、小火車裝滿了;比如稍微吃快一點兒,因為小火車在等裝貨、出發時間快到了。

長此以往,小朋友吃飯不需要我盯著,圍兜也是自己戴上、取下,吃飽了自己擦嘴擦手,喝水漱口。

看到小區裡那些追著在玩耍的小孩們餵飯喂水果的家長們,真想跟他們說:何必呢?吃飯,就應該在固定的地方專心的吃,不吃了就不要追著餵了。不要以大人的想法強迫他們吃,肚子餓了自然會找吃的,這是本能。不喜歡吃的自然會拒絕,這也是本能。放手,讓本能作主,你都不讓小孩有足夠的過程學會自己吃飯、就斷言他們不會自己吃,這是愛嗎?這真的是愛嗎?

4

穿脫衣

穿脫衣褲襪子鞋子,最難的是脫套頭款的上衣,我家小朋友是最後學會這一項的。衣服寬鬆還能脫一個袖子、再脫一個袖子,再往上完全脫下。衣服合身一點兒的沒有空餘空間,小朋友又還不會交叉雙臂抓著衣服兩邊一齊往上脫掉。所以家長可以給小孩穿寬鬆一些的衣服以方便練習。

紐扣,小朋友也花了不少時間練習,我只示範過兩三次如何解開和扣上。她最開始是解開了一顆紐扣,甚是開心。以為全部的都能順利解開,卡住了,不讓我幫忙,低著頭一直研究,終於做到了,得意地向我展示:媽媽你看,我會打開釦子了!我會打開釦子了,媽媽你快來看!

“哇~,寶寶你真棒,你又學會了一件事,太棒了!”我很配合的以誇張的語氣回應。

嗯,獨自的學會一件事情的確很了不起。得到誇讚後越加想表現,即使花上十幾分鍾甚至更多的時間(這期間我都忙自己的事,讓小朋友慢慢研究,不在旁邊看著她干涉她)一次、兩次。。。多次練習後,紐扣已經難不倒小朋友了。最讓我驚訝的是,某一天,她穿連衣裙居然扣上了後領的口子!是在背後耶!而這些我並沒有教過她,真是個大驚喜!

拉鍊,拉開很容易,拉上時合上拉鍊頭的地方有時需要幫忙。但小朋友不開口要求,我就不主動幫忙,或者我乾著急看不下去了,也會先徵求她意見“需要媽媽幫忙嗎”,她說要、就幫她,她說不要、就讓她繼續折騰。

穿衣服時會遇到正反問題,內外反的我家小朋友分得清的,幾乎沒弄錯過。前後反的經常有,沒有圖案或口袋標識的衣服褲子不容易區分前後,但只要她自己沒有覺得不舒服,隨她想怎麼穿就怎麼穿,我只提醒但不干涉,有時她是特意要穿反的。褲子歪了,她不讓糾正也都算了。

小朋友還經常因動畫片或過家家的角色換衣服,當她知道如何開合抽屜後,我就隨便她一天換幾套的,反正自己去衣櫃找衣服就是了。

頻繁的實踐機會,讓我家的小朋友出門時能自己迅速的換好衣服、穿好襪子,有時還戴好帽子。

網上經常看到說上幼兒園、上小學的小孩出門時磨嘰,要自己穿衣服鞋襪但又穿得慢,不讓家長幫忙但又快遲到了。那不妨像我一樣,早早的放手、給足夠的時間與機會讓小朋友練習穿脫,而不是等到上學以後。

網傳小孩的問題就是大人的問題之體現,我認同。所以責備小孩之前,請先審視一下大人哪裡做得不妥。要想小孩成為一個省心的寶寶,就不要操一些不需要操的心,就應當順應自然規律在他自發的有需求時放手,相信他、接納他、鼓勵他,給予充分的時間以練習掌握照顧自己的技能。


煜前輩


我有三個小孩,大的是女孩今年11歲,第二是男孩今年7歲,第三是男孩今年5歲。

三個小孩都是我一個人帶,從出生到現在,我老公也是有空幫幫忙。

我女兒腦癱患兒不能自理,大兒子從小就很懂事,小兒子雖然調皮但很會幫忙做力所能及的事。

兩個兒子從小我都是這樣教,在家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自己吃飯,收拾玩具),去超市以前能買一樣玩具,現在不能買了 ,因為長大了,我兩個兒子都做到了。在外面學校和同學和睦相處,有東西大家一起分享。


欣容媽媽


1、 首先要弄清原因

有時候帶著孩子跟朋友出去玩,如果小寶寶中途耍脾氣,會讓自己覺得特別沒面子,這時很多寶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衝著孩子大吼大叫,或者任由他哭鬧,不理不問。其實這都不是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如果寶寶發脾氣肯定是有原因的,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事情的原由,並且要坦誠的問寶寶,“你現在是不是特別生氣?”得到孩子肯定回答後,在和他講明道理,這樣寶寶會覺得你可以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並能夠接受你提的意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2、 先給他警告

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種事情,吃飯的時候,喊寶寶好幾遍都不作出回應,這時你可能特別生氣,衝著孩子一頓亂吼,雖然寶寶表面對你服從了,可是內心卻抱有抵抗情緒,因此這種情況不適合大吼大叫。在批評寶寶之前最好先給他提個醒,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經惹你生氣了,這時他的內心已經意識到自己犯錯誤了,等到你批評教育他時,會從內心接受你的意見,並且再有這種情況發生時,你不用發火,他就會乖乖的改正。

3、 最好給他一個選項

有時候自己帶著寶寶逛商場,去的時候他可能滿口答應,到了商場一定聽你的話,不亂要東西,可是到了地他就把這些承諾拋到九霄雲外了,見到什麼都想要,如果不給買,還可能哭鬧。這時寶媽應當心平氣和和寶寶講道理,既不要完全滿足他的願望,也不能全盤否定,應當告訴寶寶,如果想買A就不能買B,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這樣既滿足了寶寶的要求,也維護了寶媽的尊嚴,同時也讓孩子意識到,有時候哭鬧是不能達到自己目的的。

當寶寶犯錯誤時,家長們應該做的是分析出問題的根源,只有這樣才能孩子意思到自己的錯誤,並做出改正


彩虹姐的生活


1、 首先要弄清原因

有時候帶著孩子跟朋友出去玩,如果小寶寶中途耍脾氣,會讓自己覺得特別沒面子,這時很多寶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衝著孩子大吼大叫,或者任由他哭鬧,不理不問。其實這都不是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如果寶寶發脾氣肯定是有原因的,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事情的原由,並且要坦誠的問寶寶,“你現在是不是特別生氣?”得到孩子肯定回答後,在和他講明道理,這樣寶寶會覺得你可以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並能夠接受你提的意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2、 先給他警告

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種事情,吃飯的時候,喊寶寶好幾遍都不作出回應,這時你可能特別生氣,衝著孩子一頓亂吼,雖然寶寶表面對你服從了,可是內心卻抱有抵抗情緒,因此這種情況不適合大吼大叫。在批評寶寶之前最好先給他提個醒,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經惹你生氣了,這時他的內心已經意識到自己犯錯誤了,等到你批評教育他時,會從內心接受你的意見,並且再有這種情況發生時,你不用發火,他就會乖乖的改正。

3、 最好給他一個選項

有時候自己帶著寶寶逛商場,去的時候他可能滿口答應,到了商場一定聽你的話,不亂要東西,可是到了地他就把這些承諾拋到九霄雲外了,見到什麼都想要,如果不給買,還可能哭鬧。這時寶媽應當心平氣和和寶寶講道理,既不要完全滿足他的願望,也不能全盤否定,應當告訴寶寶,如果想買A就不能買B,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這樣既滿足了寶寶的要求,也維護了寶媽的尊嚴,同時也讓孩子意識到,有時候哭鬧是不能達到自己目的的。

當寶寶犯錯誤時,家長們應該做的是分析出問題的根源,只有這樣才能孩子意思到自己的錯誤,並做出改正。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c20005032f21b68e30\

Imshaofan


大家好,我是小翔哥,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關於小孩子有多麼不省心,我就給大家簡單地列舉幾個吧!有什麼好辦法,我一一簡單的回答。我想很多家長都有遇到過以下幾種不省心的孩子:

第一種太調皮的孩子:家裡有個調皮的孩子真的會讓很多家長很頭痛。只要放學回家家裡就會弄得亂七八糟。那麼調皮的孩子應該用什麼辦法去引導呢?其實調皮的孩子他的思維呀比較活躍,比一般的孩子要聰明,我們作為家長不應該過多的去指責,適當的引導這樣孩子將來會有一番大作為。

第二種太內向的孩子:往往內向的孩子,家長會比外向的孩子更擔心,因為內向的孩子在家或外面經常會孤僻少言,家長會擔心以後孩子長大後會沒出息。那麼內向的孩子,我們應該怎樣去引導呢?其實內向的孩子注意力會比較集中,做事情很仔細,我們作為家長要多鼓勵鼓勵慢慢就好了。

第三種太早熟的孩子:孩子太早熟,往往給家長又會帶來不少的困擾,因為早熟的孩子,他們腦袋思維比同齡的孩子更加聰明,說話經常語出驚人。那麼這種孩子,我們應該用什麼方法去引導呢,早熟的我孩子一般情商都很高,交際能力都很強,所以家長在後面要告訴他哪些事是可以做,哪些事是不能做的,正確引導就好了。

以上都是我個人的看法,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參考吧!如果你們有什麼好的引導方法也可以在評論區裡評論哦!





淘氣包小翔哥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任性是孩子的現狀,每個孩子都是令人操心的,都是“問題”兒童,作為父母,不能過於著急,要理解他們,因為他們還是孩子,他們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一個漫長的過程!“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這是中國五千年對養兒的總結!

我家有兩個孩子,一個上五年級,一個上二年級,圍著他們我可沒一刻空閒!正所謂三三不盡,問題無窮!主要包括幾點,搶玩具;懶學習;電視迷手機控!

對於孩子的種種問題,我經過觀察,根據孩子的特點,興趣愛好,作出相應的處理:

1.孩子搶玩具,是突發的興趣,也可能是孩子為引起父母關注的行為,當我第二個孩子會玩玩具時,我都會買兩個一樣的玩具,發現一個喜歡一個不喜歡,結果導致孩子鬧情緒,就帶孩子們去,讓他們自己選玩具,但回到家孩子還是會搶玩具,從中得到一個結論:玩具買回來不能說是買給誰的,是公共的,且交叉著玩,搶玩具的次數就相對少了!

2.學習是很多孩子的痛,也是很多家長的心頭大石!因為很多孩子都不能自控,都愛玩而不會自覺完成作業!剛開始我會用強迫手段讓孩子做作業,規定時間要孩子坐下做作業,讀書,後來發現,孩子雖然是坐在那裡讀書,但看了一個小時都是那一頁,根本達不到學習的目的,反而令家長和孩子都受苦,後來讓孩子自己安排做作業的時間,制定計劃,只要他們自覺完成作業(以學期為單位),就會給他們玩愛玩的遊戲或玩具,或承諾帶他們去旅遊等!這樣孩子的自覺性有了很大提高!還有,孩子還小,不要跟他們說長遠目標,如將來工作怎麼樣的,要把壓力往前推,如不完成作業老師全不會批評,同學會不會嘲笑等,因為將來太遠,孩子根本理解不了,只有眼前的壓力對他們能起作用!

3.電子產品現在已經普遍到每家每戶,是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元素!現在的孩子對電子產品非常沉迷!要想孩子遠離電子產品,唯有改變孩子的成長環境,制定規矩,電視每天限時播放,在孩子完成每天的作業後,可看一會,且在家裡家長很少玩手機,多陪伴孩子,與孩子玩一些益智類遊戲,孩子也就變得不太沉迷電視了,且與父母的溝通也多了,性格更開朗了!

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大責任,現在時代在改變,父母也要作出相應的改變,不能再用傳統的粗暴的教育方式了!





好奇人生彭琪皓


1 展示和交談:用冷靜的語言和行動教育孩子從錯誤中學習正確的、模範的行為。

2 設定限制:告訴孩子他們可以遵循的、明確且一致的規則,並用他們的年紀能夠理解的語言解釋給他們聽。

3 告知後果:請冷靜而堅定地告訴孩子如果他們表現不佳可能導致的後果。

比如,告訴他們沒有收拾玩具,那麼今天剩下的時間裡就不能玩。切實、及時地執行這些規則,不要幾分鐘之後就把玩具還給他們。

不過,不能剝奪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比如吃飯。

4 傾聽孩子:學會傾聽很重要。在解決問題之前,讓您的孩子說完ta這麼做的原因。

當不良行為有一定模式時,父母要注意並與孩子交流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而不僅僅是懲罰,比如有時孩子只是感到嫉妒。

5 注意孩子:所有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管教孩子最有力的工具是你的注意力——鼓勵良好的行為並勸阻其它不良行為。

6 學會讚揚:孩子們需要知道自己行為的對錯 。父母應該注意他們良好的行為,儘量具體地指出並表揚良好的行為和嘗試,比如“哇!你把那個玩具收拾好了!”

7 學會忽視:只要孩子沒有做出危險的事情,並且在作出良好行為時能夠足夠地關注,那麼學會忽視可能是阻止不良行為的有效方法。學會忽視能夠讓孩子瞭解他們行為的直接後果。

比如,有時孩子故意不斷丟棄餅乾,那麼ta就吃不到餅乾了;如果ta破壞ta的玩具,那麼ta就不能玩了。不久之後,ta就能學會不亂扔餅乾並好好地玩玩具。

8 準備迎接麻煩:在可能出現不良行為的問題之前就要想好該怎麼辦,為之後的活動提前做好計劃並想好孩子該如何表現。

比如,在乘坐飛機之前告訴ta不能大吵大鬧,教會ta如何緩解自己的不適。

9 重新定義不良行為:有時兒童行為不良,只是因為他們感到無聊或者不知道做什麼好,試著為孩子找點其他事情做做。

10 試著“靜靜”:當孩子打破了某些規矩,“靜靜”(time-out)可能特別有用。實行這個方法時,告訴孩子,如果他們不停止不良的行為,他們會被要求去“靜靜”。

用盡可能少、不帶情緒的語言提醒孩子他們做錯了什麼,讓他們從當前的情境下離開一段時間,一般幾歲就讓ta離開幾分鐘。對於不到3歲的孩子,也可以嘗試讓孩子自己安靜一會兒。

比如“當你感覺到準備好、能夠控制自己的時候就回來。”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實踐自我管理的能力。



米爸爸說


【我的觀點:】你的孩子有多不省心?有什麼好的辦法?你的孩子不省心,可能是你操了過多的心,我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男孩相比女孩調皮搗蛋一些,主要適當引導,辦法還是有的。

一、別對孩子不放心

1.孩子從哇哇下地那一刻起,做媽媽的就開始不省心了,過度的擔心孩子,怕孩子這怕孩子那。有些孩子天生就活躍好動,家長們總擔心摔跤。尤其到了上幼兒園要第一次離開身邊,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吃飯吃不飽,睡覺睡不著;擔心孩子有沒有被別的孩子欺負,老師有否發現;擔心會不會自己離開幼兒園不見了。

2.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好了,物質生活提升了,但依賴性強,自理能力比較差,原因是父母平時寵愛孩子過多,缺乏生活鍛鍊能力。孩子三歲左右開始好多事情該學會自己動手,例如吃飯、刷牙,穿鞋,穿襪子等等,這些事情父母大可必包辦,別總是對孩子不放心,而是從小培養孩子,學會要放手讓孩子去做他們能做和應該做的事情。





堂哥一家離開家鄉到外地做服裝生意,孩子很小的時候是奶奶幫忙帶,到了上幼兒園的時候,完全學會了自己穿衣服,穿鞋子,剛開始奶奶幫一下,多幾次不用奶奶幫忙,到了上小學,不用奶奶照顧他的日常,這是由於堂哥從小教他,說爸爸媽媽要很早出門擺攤。晚上不按時回家,讓他學會照顧自己。奶奶老了又有病。所以孩子早早學會了照顧自己的技能,如果堂哥總不放心,不嘗試,或許他孩子會是另一個狀態。

3.孩子玩的玩具必須從小教會自己收拾東西。很多家庭的玩具多到數不勝數,孩子一下子全部翻出來,這玩玩,那玩玩,然後就由大人來收拾。一天下來,就算是全職媽媽也會忙的團團轉,光是跟在孩子後面收拾東西就夠你累得慌了。家長不管孩子收拾得如何,教會孩子做,放手孩子做,才會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英國心理學家西爾維亞說: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二、給予孩子獨立

1.孩子是獨立個體,不會永遠在父母身邊不離開的,學校組織的活動,或團活動,或其它出門的旅遊活動,放心讓孩子去參考,獨立完成任務。

2.家長要出差或短時間旅遊,別擔心這樣那樣,要相信,你不在孩子身邊,地球照樣轉動。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要想孩子成為一個省心的孩子,就別操一些不需要操的心,有需求時對孩子適當放手,相信他、鼓勵他,給予充分的時間以練習掌握照顧自己的技能。





一個省心的孩子會是一個自信的孩子

3.孩子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家長不必樣樣參考其中,有時大人的好奇心往往會成了阻礙孩子成長的伴腳石。只要家長放開雙手,增強孩子獨立性,他的能力得到提升,不害怕過程中出現問題,及時發現,及時幫助孩子糾正。

最後:我想說的是,要想孩子省心,家長就不要過多操心,適當放手,給予孩子獨立生活,慢慢會發現孩子也是一個省心的孩子。如果你有不同建議,歡迎留言探討!

【我是小凌雲,喜歡寫作,從現實的生活中不斷增值自我,歡迎大家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