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55e4680


老子在德篇中提出:天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不残酷地盘剥百姓,终能纵横天下。“德篇”重在谈“道”的表现,与作用。说一个人有品德,就是说一个人表现好。至柔驰骋于至坚这里谈的是国家,一个国家如果遵循天道,按照规律去办事,道法自然,不违背事物规律,实行和风细雨的惠政,泽加于民,就能不怕天灾,不怕强敌,纵横驰骋天下。这也是老子反复强调的“无为之益”。当然,无为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有为,有弗为。为了私利,为了自己的贪图享乐,去损坏民众的利益,打死我也不会干的。西汉文景之治时,汉文帝,汉景帝,采用的就是废除酷刑,减少赋税,修养生息的政策,奠定了汉朝几百年的江山。我们今天称自己为汉族,就与汉朝有关。而强秦实行暴政,却很快土崩瓦解,四分五裂。这也包含了强横不能长久的道理。

你思想顽固,脑袋没有一条缝,油盐不进,怎么也说不服怎么办?没关系,那咱们就用另一个法宝,行不言之教。这就叫,无有入于无间。空虚无有之物能够进入没有空隙的东西中。这也是最高的教育智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着一点痕迹地改变一个人。

看来,老子指出的这两种现象,还是在告诫君王要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今天,这两句话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启发我们如何去“为”,要多动动脑子,不要计较个人的一时私利,要有大局观,要从长考虑。做事要合乎道义,有思路,才有出路。


江湖夜雨92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

无为之益,

天下希及之。

释文:

无间:无间隙。天地之气,本无形也,而能贯乎金石,无有入于无间者,此类是也。

天下至柔者,水也。天下至坚者,金石也。水能贯坚入刚,无所不通。

而真正至柔至弱者,莫过于道气也,道气即先天一气,先天一气化生万物,万物即器成,气至柔至弱,器至刚至强,先天一气贯穿其器内外始终。

天下至柔至弱的先天一气,能够生成、制约、驾驭万物内外始终。

无有者,道气也。道无形质,故能出入无间,道通万物也。

我知道:道之无为,万物自化生成,可以知无为之有益于人也。

法道之无言,师之以身,法道之无为,治身则益精神,治国则有益天下万民。

天下的君王很少能有以道无为治身治国者也。


逍遥谷逍遥


《老子》第43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废话少说,直入主题。

因为大道是以柔弱为贵,不贵刚强。刚不能克刚,强不能克强,以刚克刚,其刚必折,以强克强,其强必摧。所以,能够克刚强的只能柔弱做到的。

老子在第78章写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御”,水是天下最柔弱的,但却能穿金滴石,无孔不入,说明柔弱能胜刚强。

如果以气来比喻,更加可以证明能够以无入有,无有入无间,能遍入一切有形之物。水和气都是至柔的,有气而无形,但能无有不入,无坚不入。

这里也是用此来说明道的特点,体虚至柔,无形无物,所以能出入所有物体之中和之间,没有任何阻碍。

至柔就不可能折断,无有就不可能会穷尽,不说话就不会被测度,无为就不会被控制,这都是老子所认为宝贵的。



修行人


万物负阴而抱阳。

“母神”信仰的柔性,可以贯穿强硬的人心,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

黄帝的被秦始皇焚毁的《道经》留下的十六字真言,有八个字是描述这种“柔能克刚”情况的,叫做“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老子《道德经》中这一章,以及“上善若水”的论断,应该都是解释这八个字。

通俗易懂点的意思,天下没有比“母神”(妈妈)信仰无微不至的关怀了,人心是刚强的,但这种刚强当中隐含着极大的风险,只有“母神”才能不厌其烦进行细致入微的关怀,才能消除风险及危机,使人类族群克服困难,砥砺前行。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道家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天下人的“慈母”,也就是“母神”信仰,而作为其分支的法派,后来称之为法家,则是要做天下人的“严父”,则是要树立“父神”信仰。

道家造神有三个流派:偏重理论研究的道士流派、偏重规律研究的方士流派、偏重方法研究的术士流派。

法家造神也对应有三个流派:类道士的法派(代表人物是卫国的商鞅)、类方士的势派(代表人物是齐国的慎到)、类术士的术派(代表人物是韩国的申不害)。

但无论那种造神方法,都是要确立人们的信仰,放弃对“母神”或者“父神”思想的抵触,要“无为”,才能够“无所不为”。

这也才能够反映出“天下之至柔(道心惟微),驰聘天下之至坚(人心惟危)”的原理。


河东来


丶`天下丶之至柔者莫如水,上善若水,,似有若无,利万物而不争,夫唯无争而无常式(势:),因形而动,凡有罅隙则无不入,且无常式(势),因形而动,久滴可穿石,成势驰骋可摧坚。在养生学习方面,谦虚自守又善于向外学习,在兵法上,善于潜匿其形,避实击虚至终猛摧坚垒,制敌取胜。


庄宇长春子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我的理解: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克制天下最坚硬的东西,“天下之至坚。"至坚,代表任何有形的力量,老子推崇的大道的特性就是柔软,那么坚硬一类就属于背道而驰的一种力量,正所谓,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柔软胜于刚强。

“无有入无间。"无有,不是没有,而是有,是一种无法感知的能量。无间,代表具体的事物、物质,无有入无间的意思是:真正左右具体事物的,是无形的能量。看似无为,但无所不为。这才是老子想要表达的理念。


金星753


老子多次论述他的这一观点:柔弱胜刚强。柔弱的东西能够自由穿梭于坚硬的物体中。水滴石穿,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石头比水坚硬得多,最终却被水滴穿了。老子曾经用舌头和牙齿比较,人老了,牙齿可能会掉,但舌头是不可能掉的。其实,老子深层次的意思是对封建统治者说的,要施行仁政,不要用强力治理国家,用强力统治国家,会很快亡国,只有施行仁政,尽量不骚扰百姓,政权才能持久维持。


一修yixiu4791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什么意思呢?从字面上理解,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驾驭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没有形体的能量,可以自由往来于没有间隙的物质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说到至柔,什么算至柔呢?水,或者空气,虽然柔,但算不上至柔,因为,毕竟看得见,或者感受得到,那么,只要感官意识可以捕捉,就有了区间和范围,就谈不上至。

很多人把天下至柔,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解释成有形态的具体事物,比如空气和水,其实空气和水,并不能驰骋天下之至坚,因为,水可以穿石头,但是,靠的并不是自身的力量,如果阻力足够强大,水也会被降服,比如修坝筑堤,可以抵御洪水。至于空气什么的,也是一样的道理,所谓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和风细雨,弱水,这些柔软的东西,发动力量虽然势不可挡,但并不能旷日持久,也谈不上驰骋天下之至坚。

什么是真正的至柔呢?

根本无从感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声无息,无色无相,这才是至柔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无色无相,无声无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呢?——就是大道

天下之至坚——至坚,代表任何有形的力量,大道的特性就是柔软,那么坚硬一类就属于背道而驰的一种力量,正所谓,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柔软胜于刚强,才是老子想要表达的

驰骋,意即驾驭。大道可以驾驭任何有形的力量。为什么呢?——无为

随顺事物本性,随顺自然法则,事情可以迎刃而解,水到渠成。按规律,按规则,按部就班,自然而然的就可以促成一切

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面,凡是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事物,都绝不是孤立的,都不是单独的存在,都是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所以,再难的问题,只要你用心,一定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大道无为,圣人不争,无为并不是不作为,只不过是不用强力而已。

无有入无间。

无有,不是没有,而是有,但是无法感知。或者说形象一点,无有就是能量,无间,代表具体的事物、物质

无有入无间。真正左右具体事物的,是无形的能量

从实修这个层面上将,无,就是离,不着;有,就是相,是名,是感知。无有,就是不去感知所有的名相,一切具足,但是不着一物,即是万有,又是真空。这样的状态,也就是得道的状态

无有入无间,同于大道,就可以穿越一切阻碍,自由,通达,看似无为,但,无所不为,无所不往,无为而为,无往不利


石头521


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却能穿行天下最坚硬的物体。无形的东西却能穿透没有间隙的物体,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的益处。“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处,普天下很少有人能认识到、做得到。

解读:本章讲了“无为”的作用和效果,重在治国。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是老子反复强调的贵柔之道。《七十八章》就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由此可以看到无为的作用。然而,天下人却对此很少有了解,即使认识到,也未必能够做到。可见,老子反复强调的是“不言”和“无为”之道。

“天下之至柔”,什么是真正的至柔呢?就是大道。“天下之至坚”——至坚,代表任何有形的力量。大道的特性就是柔软,那么坚硬的东西就属于相对的一种力量。柔软胜于刚强,才是老子想要表达的思想。驰骋,意即驾驭。大道可以驾驭任何有形的力量。为什么呢?——因为“无为”。 顺应事物本性,顺应自然法则,事情便可以迎刃而解,水到渠成。按规律,按规则,按部就班,自然而然地就可以促成一切。

“无有入无间”,接近于大道,就可以穿越一切阻碍。自由,通达,看似无为,但却无所不为,无所不往,无为而为,无往不利。

大道无为,圣人不争,无为并不是不作为,只不过是顺应规律,顺势而为,不用强力而已。


趣味俱乐部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跳过之、乎、也、者,直入主题,天下本是一个整体,柔软且融合各种事物,而爱统治这融合各种事物的柔软体,必须有坚硬的物体为支撑,即政治手段来作为坚强后盾,而过柔即扶不起,像烂泥,过刚即易折,像脆钢,两者融合,相辅相成变成整体,有刚有柔的平衡,即无有入无间!我个人理解,勿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