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沒有誰慣著誰,所以別亂發脾氣,亂髮脾氣會很吃虧,對嗎?

滬歲月悠悠


社會不是你從小被嬌生慣養任所欲為的家,社會是一大熔爐,是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只有經過社會的磨鍊你才會真正懂得如何做人處世,正所謂:千錘百煉更堅勁,歷盡磨難好為人。



齊天俊美



鳳146983974


人在什麼時候會發脾氣?

1.不被尊重、被侮辱的時候

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自尊是驅使我們在人群中活下去的動力之一,一個人在自尊掃地的時候,常見的,可能會自殺求死。所以說,這是支持我們活下去的原始驅動力之一。那麼當你不被尊重的時候,你會不會有情緒?會不會發脾氣?

2.自身利益受到損害的時候

一句非常耳熟的話——“憑什麼?”

這是很經典的我們經常會用來維護自己利益的一句話,只要你的利益有所損失,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對待,覺得自己吃了虧,就會發脾氣。

這時候最經典且形象生動的一幕就是:桌子一拍,大喊一聲“憑什麼?!”“憑什麼我要吃虧啊?”“憑什麼是我喲?”……

3.急於求成,欲速不達的時候

越急越氣,人一急起來就很容易發脾氣。比如:“哎,行了你放,下你放下,哎,好了不用你了,我來,不用你了,我謝謝你,好吧?我不用你來幫忙了……”還經常看到那種趕火車、趕汽車、趕飛機的人跟趕投胎似的:“哎,你怎麼那麼慢啊,你能快點嗎?哎呀!不行啦,要遲到了,你快點啊,都是你,都怪你……”是不是一下子描繪出他們氣急敗壞的樣子?

4.情緒被壓抑了許久的時候

有時候會莫名其妙的發脾氣。

但其實沒有所謂的莫名其妙,一定是事出有因的,當生活中不順心的事情慢慢積累起來,情緒經過日積月累,是在憋不住了,爆發了。

5.沒有安全感的時候

人在缺乏安全感的時候,容易成為驚弓之鳥。

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可能人家明明沒有說你什麼,但你這時候變得特別敏感脆弱,動不動就發脾氣。主要原因就是:你沒有安全感。

6.自己做錯事情,為了掩飾錯誤的時候

你以為人做錯了事情就會自己反悔?悔恨?分析?提高?

非也。

其實很多人做錯事情之後,為了自己的掩飾錯誤,會通過發脾氣來掩蓋這件事。

比如遲到,這個遲到的人會氣狠狠地說:“他媽的,今天這個司機神經病一樣,堵了我的路,害得我等了多久,這些人真是他媽該死!……”在這些場景下,你應該聽過這些說辭。

但其實用一句話可以完全衝破——“你早點出發不就好了?”

那會兒上下班的很正常的,你早點出發就不會這樣了,為什麼跑到這裡來一張嘴就用各種難聽的話咒別人?

其實這都是他為了掩飾自己的錯誤,你看著他是在發脾氣,但其實他就是因為自己做錯了,在掩蓋這個錯。

7.情緒緊張,不知所措的時候

一個人越緊張,就越容易發脾氣,也越容易陷入情緒,不知道自己該幹嘛,變得很敏感,很脆弱。

最典型的例子:當你要準備某個節目或者是演講的時候,你身邊千萬不能有人,因為這時候你身邊這個人一定是炮灰。你會說這樣的話:“哎,你能不能不要擋著我呀?” “哎,你能不能別在那裡搗亂啊?你沒看到我在這裡背這個嗎?/你沒看到我在這裡複習嗎?/沒看到我在這裡……”特別是你要準備參加什麼考試之前,媽媽進來遞個水果,問你一句話,然後你:“你別吵行不行?不知道我要考試啊?”但其實都是因為自己緊張,不是真的想罵人。

8.諸事不順,遇到挫折的時候

人做事情,遇到挫折,累積到一定程度,就很容易發脾氣。

三個字:“都怪你”。有時候你找不出理由,你還會說:“都怪你這個烏鴉嘴。” 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想要把情緒發洩出來。

9.恃強凌弱,急於證明自己的時候

有的人一旦自己的實力跟別人有差距,就會急著想去證明自己,就會發脾氣,裝得自己很牛逼的樣子:“哎,你他媽什麼玩意兒?過來!信不信我弄死你?”

大家是不是經常看到這樣的人?恃強凌弱,牛逼哄哄,氣勢洶洶,這個發脾氣很多時候都不是裝的,有可能是真發脾氣,他們急於證明自己的存在,證明自己的“強大”。

10.身體不舒服,代謝紊亂的時候

這一點女生一定深有體會。

所以我們來講一個男女通用的例子:起床氣。

記住,身體代謝紊亂是很容易引起身體激素和內分泌失調的,而內分泌失調屬於人體控制系統中兩大體系(思維控制體系和腺體控制體系)之一的。思維體系是你想喝水了,就用手去拿杯子喝水;腺體控制體系是,你難受了會哭會流淚,你的思想思維控制不住。

腺體控制體系還包括性衝動等其他方面,所以當你控制不住腺體控制體系的時候,內分泌紊亂和失調,情緒也會失控,都是一樣的。

同樣的,我們可以看到,那些長期生病的病人,情緒是很糟糕的,是很容易發脾氣的。

這十個發脾氣的瞬間,刻畫了我們自己或是別人的醜態,這也只是告訴我們,哪些瞬間的發生是發脾氣。

有誰認為發脾氣是好的呢?

認為發脾氣是好事的人,肯定是虧沒吃夠,而且有人在幫你兜底,這個人可能是你的父母,也可能是別人,反正就是對你好的人。

還有些觀點認為情侶之間相處需要發脾氣來調節氣氛,這也是腦子犯軸,看多了雞湯,你能發脾氣是因為你有另一方的愛墊底。

每一次發脾氣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如果你沒有付出這個代價,是因為有人幫你付出了這個代價。

發脾氣這件事,當然不是說可以完全避免的,但是我們要認識到它是不好的,這樣你發脾氣的可能性才會減少。

發脾氣到底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

1.越親近的人越肆無忌憚的傷害,傷害也越深

如上文提到,你覺得發脾氣是好的,是因為有人給你兜底,而往往給你兜底的人,都是什麼人呢?

是不是都是你親近的人?

很多時候,發脾氣會造成最可怕的一個惡果——越親近,越傷害。

在這世界上被你的脾氣傷的最深的人,你知道是誰嗎?

不是父母。

就是母親。

這世界上,母親是最能夠包容你和幫你兜底的,所以很多人會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在母親身上,有時候爸爸還是有威嚴的,沒有那麼親近,你發個脾氣試試看,“揍死你”,而母親卻是被你傷的最深的,你經常會說:“知道啦,哎呀,你別煩我,走開了!……”

發脾氣一定是沒有好處的,因為發脾氣會傷害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你會不控制自己,會去傷害身邊的人。但也不是說一定要做到不發脾氣,但可以控制,可以減少。

2.誤會他人,傷害彼此

當你發脾氣的時候,你聽得進人家說什麼嗎?

“要你管,走遠點,不用你管我!”

當你聽不進人家說的話的時候,你往往會對人家說的事情、做出的行為產生誤會,誤解是會傷害彼此的。

3.一意孤行,越錯越離譜

一根筋軸到底。

有的人發起脾氣來就會一意孤行,越錯越離譜,錯上加錯。

比如兩個情侶之間本來就只有一個小錯誤,脾氣一來就開始吵,吵架只會吵得更加的沒有底線,更加沒有限制,到最後兩個人直接鬧掰。很多夫妻離婚,雙方吵架,其實都沒有芝麻大點的事,但就是不斷地吵,不可開交。但是很多時候這種脾氣性格一上來只後,你再回過頭去看,至於嗎?

很多時候你就是認為自己性格就這樣了,覺得發脾氣很難受就應發洩出來,但這種錯誤的想法會使接下來的行為越來越傷害彼此。

4.局面失控,最後一定自己吃虧

經常在電視上看到那些好勇鬥狠、打架鬥毆的事件,其實都沒什麼大事。打架——打贏了坐牢,打輸了住院。發脾氣一般都會升級矛盾,造成更多的問題和紛爭,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事千萬別做。

5.眾叛親離,形單影隻

那些說脾氣一定要發洩,絕對不能忍出來的人,那是你還年輕,只要你照著這個性子往下使,使勁的作死,等到你三十幾四十歲的時候,你身邊就沒有人了,沒有好朋友,沒有親人,不會有人怎麼搭理你的。

那些不收斂自己脾氣性格的人,等到了一定年齡就會知道自己吃的什麼虧了。

6.一時意氣,終生悔恨

發脾氣,很多時候都是為了逞口舌之快,為了發洩一時之氣,沒有考慮後果,但是有些事情真的是讓人悔恨終生,比如經常在電視上看到那種衝動型殺人的新聞,都是這樣引起的,其實都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就是因為自己的一時之氣得不到控制,造成終生悔恨。

7.事與願違,自己作死

“我就是要發脾氣,我不能憋著,憋著難受……”

恩,如果你就是要作死,那我也沒話講。你自己看看後果。

做到不發-脾氣,不是什麼深呼吸,吸氣,呼氣,冥想……這些都是扯淡,不是要講這些欺世盜名的雞湯和學說。

要控制自己的脾氣,是要化解其中的問題。要解一件事情,就要看其事實成因。

人為什麼會發脾氣?

從生物機制來說,發脾氣是自我防禦和攻擊侵佔的原動力。更多的是一種應激性直接反應。

為什麼發脾氣不能忍著?因為這是天生的,其實人人都會發脾氣,一個屬性人人都有,那就不是後天形成的了,一定是天生的,這就是我們的生物機制帶來的。

發脾氣總有很多理由,比如做錯了事會發脾氣,但是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一種自我防禦,就如我們看到一些弱小的動物會在有威脅接近它們的時候,它們會把自己的毛髮張得很大,雖然在我們人類眼裡這種行為很可笑,但是在它們同類動物眼裡,這是自我防禦的一種方式,在人身上表現方式不同而已。

還有攻擊侵佔的原動力成份。人是動物,只不過高級一點,是動物都會有領地意識。其實我們的自尊和他人認可程度評價也是來源於我們的領地意識,就是你要在自己的群體裡獲得自己的領地。認同感這些,都是需要通過自己的攻擊和侵佔去獲取的。

所以發脾氣是人的一種自然行為,發脾氣就是刺激人的腎上腺激素分泌,使得情緒爆發,這就是原動力,人就會動起來,一發脾氣就控制不住自己,開始進行攻擊行為。

我們並不否認發脾氣這件事情,但是我們要認識到它是有害的。

為什麼說發脾氣是有害的?

我們一起來看看脾氣的產生過程:

1.首先接收信息

我們從外界接受信息,比如人家說的話,使的眼色等等外界信息。聽到也好,看到也好,觸摸到,感受到,不管怎樣,你知道了之後,這些信息進入你的大腦↓↓↓

2.處理分析——比對自我價值體系

接收信息之後,你在大腦裡就會開始處理,將它們跟自己的自我價值體系進行比對。包括知識、教育、社會環境等等等等,比對完了之後,就會觸發一個點↓↓↓

3.觸點激發情緒產生

你對比完之後會產生結果:我吃虧了/我上當了/我受騙了/我被人侮辱了/我做錯了等等一系列前文所列十個瞬間,然後觸發情緒產生,“憑什麼是我?!”“你為什麼欺負我?”

這時候,情緒一產生,你的腺素體系受到刺激,然後開始快速分泌,你會在大腦裡明顯感覺到那“嗡”的一下(看到很多影視作品都會描繪這一瞬間),其實那“嗡”的一下就是腺素直衝上腦的瞬間,人是能感覺到的,這時候你的腺體系統就開始啟動你的攻擊和防禦系統並開始工作↓↓↓

4.腺體控制防禦系統,攻擊行為實施

這時候就真的控制不住了,比如有的人在腦袋裡“嗡”的一下之後張嘴就是“你什麼啊,你他媽……你再這樣勞資弄死你啊……”這種實施行為,可能是打人,或者是罵人。

5.對抗行為促使更為激烈的語言和行為產生

對方有對抗行為,有的人會更興奮,腎上腺激素分泌得更多,刺激自己產生更加激烈的行為和語言,剛開始是吵,後來就是打,再後面就出人命,矛盾不斷升級。

這就是發脾氣

的一半,

說完另一半你就知道為什麼我們說發脾氣是有害的了。

6.腺體激素消退,思維恢復正常

人就是這樣,不可能總是給自己打雞血,不可能一直處於高潮興奮狀態。

隨著時間推移,腎上腺激素和其他各種激素會消退,在這時候,情緒消退,思維開始恢復,然後腦子裡就開始想問題了,在剛才罵人和打人的時候倒不會想。

7.過程結果分析

這時候,腦子裡對過程和結果進行分析。

有的人打完架,稍微一收之後:“窩草,出事了……”然後趕緊跑。

有的人就想:“哎呀,罵了他,會…(怎麼樣怎麼樣),我還是應該做一些防禦措施……”

這個過程中,你的大腦對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判,就會產生後悔或後怕的情緒。

8.後悔/後怕情緒產生

要麼後悔,那麼後怕,因為自己生氣和發脾氣的行為有結果了(你的任何行為都會有結果的,如果你沒有感受到這些結果,一定是有人為你的結果買單了),後悔或後怕情緒產生。

9.規避和補充行為產生

有的人會逃跑,有的人會道歉(這就是道歉的由來)。

這才是整個發脾氣的過程。會發脾氣是天生的,就是這麼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中有理智行為嗎?沒有。生氣是理智的行為嗎?不是。這可控嗎?

所以為什麼發脾氣有害?

一個人做的事情,是在沒有理智、沒有條理、沒有邏輯並且不可控的情況下進行的,這種行為會帶來好的結果嗎?相信你也有了答案。

但是你忍不住,這怎麼辦呢?

其實,說的不好聽,脾氣就像我們的排洩物,亂髮脾氣就像人隨地大小便。拉屎拉尿也是人正常的行為,是人們天生的,但你為什麼不隨地大小便呢?你的脾氣也可以隨便發,但你還能算得上是一個人嗎?

我們確實不可能完全迴避或控制發脾氣這件事,但是它本身又是有害的,我們該如何控制呢?

越是無能、越是無知的人,越容易發脾氣。脾氣本身是不可控的,但是產生脾氣的過程是可控的。

拉屎拉尿是不可控的,但是你上哪兒拉是可控的,所以,不是說你不要發脾氣,而是要控制,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控制,一個人對自己的行為都沒法兒控制的話,那與狗畜何異?

發脾氣對人到底意味著什麼?

脾氣其實指的是一個人的性格,我們說性格決定命運,脾氣也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脾氣不好,那就要學會收斂,學會控制。

改脾氣,換人生。

【插圖7】

當你在思維上對事情邏輯更清楚,對流程更明白,自然會減少很多由於不確定帶來的恐慌,從而更為理智豁達。——邏輯現象

你知道事情應該怎麼做,還知道這件事做完了有什麼結果的時候,你就不會恐慌,而是一步一步地完成任務,處理事情,不再陷入情緒,爆發脾氣。

當一個人能更為他人著想,不是隻急著自己得到,得失心會更淡然,相應才會更加的溫良。——情商提升

看看自己身邊那些不怎麼發脾氣的人,你會看到他們的脾氣也更為溫良,這是一個人的品性中很難能可貴的一點。當你真的能夠設身處地地為人著想,學會站在人家的立場去思考人家的需求,換個角度看問題,你的眼光才不會僅侷限於自己的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的溫良,不會急著去證明自己,不會急於得到什麼,不會急著去較勁,才不會發脾氣。

當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增加之後,誤會矛盾摩擦就會減少,也會降低人發脾氣的可能性,所以我們看一個人情商高,往往他們對得失都更淡然,性格更加溫良。

一個人只有能通過具體的目標體系管理自我情緒,有清晰的自我定位,才能做好相應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定位目標

發脾氣是一種天生的行為,那麼我們要怎麼控制呢?

似乎聽起來很難,但其實很簡單。

你把過程做好的,把事情做好,有了好的結果,你還會發脾氣嗎?

事情進行得不順利,人才會發脾氣,但如果你把事情做的特別好,事情進展很順利,你的心情、情緒是不是會完全不一樣?

所以很多時候你會發脾氣是因為你本身沒有把事情做好,就像有的人做錯了事情也會發脾氣一樣,是為了掩蓋自己的錯誤。做了不好的事,會帶來壞的情緒,然後就會發脾氣。

所以要通過更加清晰明確的目標體系對自己進行管理,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把流程做好,把步驟做好,你才能夠獲得好的結果,也才能夠做到更好的自我管理,因為只有得到好的結果你才會減少自己壞的情緒,才會減少你發脾氣的可能性。

只有當一個人能夠擁有更多的辦法解決問題、化解矛盾,才不會產生急躁的情緒。避免心浮氣躁,從而歷練得更為沉著睿智。——方法論

這不需要再重複了,只有你有更多的辦法把事情解決好了,你才能有好的情緒,而不是在那裡生氣、發脾氣、抱怨,做出很low的行為。

情緒、脾氣天生就有,誰都不能迴避,那麼就在一開始就把事情做好,得到好的結果,才能少生氣,少發脾氣。

一個人懂得人際交往中的準則,知道如何有效的跟人溝通,通過溝通產生良好的情緒,才能讓自己與人交往更為放鬆,為人更友善和親切。——社交關係論與溝通技巧

不會跟人溝通,就會產生不好的情緒,在這過程中,不好的情緒又會造成雙方的對立, 產生更多的不必要的矛盾。所以,學會與人溝通,學會人際交往的準則方法,讓自己活得更輕鬆,品性更為優秀


邱妹妹日常生活


分場合,特定場合下發脾氣,更容易贏得尊重。絕大多數時間裡,能如魚得水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成熟的標誌


原滋情感


人不能亂髮脾氣,也不能沒有脾氣。親近的人會包容你偶爾的小脾氣,那是情趣。但不會縱容你一直不分是非的壞脾氣,人都會累的,不可能一直慣著。有時候你覺得脫口而出一句的話,心裡邊痛快了,聽的人可能會成為一輩子的傷痛。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而對於那些不好的人和事,就拿出你的脾氣吧,你太好了,只會讓壞人得寸進尺,只有脾氣強硬起來,才能震懾別人。


嘻嘻嘻12


對的!在外大家都是社會人,沒人會慣著你。但是什麼事都是事在人為。我在外人眼裡從來都是特別懂事的。儀表堂堂,與世無爭,吃虧讓人,談笑風生,還有分寸,還有眼力勁兒,還愛幫助別人。所以很招人待見的,自我感覺好極了。有什麼脾氣可耍的?根本就沒有脾氣!總是樂呵呵的。在外跟誰都嘻嘻哈哈!好壞心裡分。


賢惠151688966


現在有句話說得好“我可以慣著你,也可以換了你”,這話雖然很直白但確實是一針見血,都是第一次做人,憑什麼我都要讓著你?

  1. 兩個人在一起生活,時常會為了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情大發雷霆的爭吵或者發生冷戰。有可能只是對方吃飯掉了一粒米就會對另一半橫加指責,說:“我辛辛苦苦的做的飯,你就這麼浪費了,不吃就出去”。要麼就會無視對方,無論對方說什麼都當做聽不到,無論對方做什麼都當做看不到,兩個人相敬如冰,這是亂髮脾氣的一種方式。兩個人相處不可能一直相敬如賓,多想想對方的優點,試著和對方心平氣和談一談,不要總抓著對方的缺點反覆指責,兩個人在一起最好的方式就是一起成長!

2.現代生活中感情似乎成為了快餐,這個口味的感情我吃著不合胃口,我是不是可以換一種我喜歡的味道的感情。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快,人們對待感情的認真程度已經低到令人髮指的地步,感情已經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它更像一個調劑品,給平淡無奇的生活增加一些味道而已。

3.隨著新一代獨生子女逐漸長大成家,直至結婚前在家裡恨不得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一部分人養成了唯我獨尊的心態,只要某件事不合自己的心思,就要大吼大叫,就要用盡各種辦法來發洩自己的不滿心理,自私自利的本性暴露無遺。

平時兩個人要經常的溝通一下感情,考慮一下對方的感受,不要把不滿憋在心裡,要敢於面對面的和對方溝通。不能把發脾氣當做一個發洩不滿情緒的方式,一個人如果只顧著自己歇斯底里的發洩不滿,從來不會考慮對方的感受,那這段感情還會幸福嗎?這個時候不換了你還等著過年嗎?


全談百科


這件事分在哪說,你是未經過此事,經濟,人格受到汙辱,能不發脾氣嗎,除非是你欠他的,曾經我也是這麼想,但能容人且容人,可是誰容我呀。另外說誰欠誰的,誰慣誰,除非是自己父母,父母有養育之恩,兄弟姐妹有血緣關係,哥哥照顧弟弟,妹妹,其它姻旁另當別論。其它人能走就走,不能走,各奔東西。


盧教練6


對對對對對對,簡直是對極了。

沒有誰慣著誰,也沒有誰該你的,所以別隨便發脾氣,有脾氣撞牆去。

瘋狗似的發脾氣,哪天遇到了不慣著的了,吃虧的就是你自己。

這話說的對極了,都這樣想,這樣做,社會那得多和諧呀!



京西玉人


是這樣的

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喜歡平等對待,平和沒有紛爭 ,因此發脾氣的人自然不招人待見。

發脾氣的後果很嚴重,招人討厭、遠離、孤立、還會招來嗔恨,為自己設置了很多的障礙,很多好事都是因為脾氣不好,人的氣場就能感覺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