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應該從哪些方面抓起?

橙子味的是愛情啊


父母是兒童出生後的第一任老師,可見父母的言行和父母的教育對於兒童的發展至關重要。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父母要舒時的幫助和引導兒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兒童的首要和核心的問題。




古月凡58


那麼”寫作業需要一直守著”的效果如何呢?回想當年我累死累活的陪伴、督促著孩子寫作業,孩子的學習成績其實也不很理想,讓我常常“恨鐵不成鋼”。

在孩子小學一到三年級期間,我也經歷過“看著孩子寫作業”過,所以有下深深的體會:

1、在家長陪寫作業中,氣氛是比較壓抑的。“快寫,別發愣!”相信這些話語爸爸、媽媽經常會說出來,時常打斷孩子的思路。

家長的督促,給孩子增加很大壓力。父母檢查孩子的作業,實際上變成了針對孩子作業質量的“差評師”、“挑錯師”。誰願意自己的作業每天都被“差評”呢?因此,從態度上,孩子用磨磨蹭蹭、不情不願的方式來寫作業;

2、除了做孩子身邊督促孩子寫作業,一般家長們會主動批改孩子的作業,孩子不會做的數學作業,父母們還會給孩子講講。但是,小學的數學,父母對數學題的理解,與老師講的解題方式是不同的。

因此,孩子家庭作業答案寫正確了,並不意味著孩子真正掌握住了知識點,考試時,孩子還會出錯;另外,老師在改作業時,也會因孩子作業都做對了,而誤以為孩子都掌握了,在課堂上會忽略錯題;

3、孩子寫完作業後,家長一般還會佈置一些額外的學習任務,導致孩子沒有時間玩耍,因此孩子對寫作業這件事,特別牴觸,會故意磨蹭到很晚。因此孩子寫作業磨蹭,是孩子“無言的反抗”;

4、父母守著孩子寫作業,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孩子會覺得“學習是為父母學的事”。一方面孩子依賴於父母的晚飯後的輔導,上課不好好聽講;另一方面,孩子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反正不會也有家人輔導。

關於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個人建議:

1、一開始就告訴孩子“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做,父母也不會,不會代替老師,更不會“越俎代庖”;

2、寫完作業後,答應孩子玩一會兒的承諾,無論時間多晚都堅決兌現,有時候也可能是去樓下幾分鐘散散步;

3、小學一到三年級,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能放任自流,可以每天抽查孩子的作業。在孩子寫完作業,外出玩回來後,告訴孩子知識掌握的薄弱之處,讓孩子自己複習、詢問老師、克服困難,定期督促、檢查;

4、心裡卻上有種說法是“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在凝視你”、“你擔心的事情最後都會發生”。因此,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應當用理解、鼓勵、接納,放鬆,代替斥責、辱罵、說教、緊張的親子關係;

學習是一件自主性很強的事情,體現在生活中就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強、有主動閱讀的習慣。因此,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與孩子運動、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祝孩子學習進步!


秦凌


教育從哪裡入手?


一、德行


一個孩子第一重要的是德行。


很多家長經常問我,怎麼能提高孩子的成績,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孩子的德行,提高孩子的孝心。


一個經常愛護父母的孩子,他會學習不認真,讓父母擔心嗎?一個尊敬長輩的孩子,老師會不喜歡嗎?


只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生育之恩,養育之恩,教育之恩,父母的難處,父母的艱難。


用真心實意對待孩子,並不是溺愛,而是讓他感受家的溫暖,認識到人與人之間是應該有愛的,有尊重的。


切記,儘量不要以家長的身份自居,動不動就打孩子,小的時候可以,但是大了呢?你還靠打孩子教育他麼?


讓孩子多受點苦,理解生活中的艱難,貧窮人的苦日子,對孩子成長是有好處的!


很多孩子的德行就是在自立中建立起來的。


二、環境


古有“孟母三遷”。專門說的就是此事,一個孩子成長的環境太重要了。


尤其是家庭環境,如果父母經常打麻將,孩子肯定懂“十三么”“七對”這些麻將術語。


如果父母喜歡跳交際舞,孩子肯定懂“快三”“慢三”。如果父母流連於應酬之中,孩子對吃的東西也會很在行的。


我的一位朋友,他們兩夫妻,回家就是看書,電視三年沒碰,都不知道還能不能看了,兒子就考上了我們這的重點高中。


這兩口子可是從來都沒說過孩子,打過孩子的,完全就是靠家庭環境,靠父母的帶動,讓孩子自主去學習的。


三、語言


一定要交給孩子文明用語,多說“請”“麻煩您”“對不起”“打擾了”這樣的字眼。


一個人的語言很重要,多加上這些字眼會讓您的孩子顯得非常有教養。懂得文明語言的運用。


讓您的孩子從小就養成這樣的習慣,對孩子本身的成長也會有莫大的幫助。


你的言語文明,氣質才會有涵養,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尊敬,才會有更好的人脈,和上等的人脈圈。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四、行為


行為舉止不能猥瑣,動作要謙謙有禮,懂得最基本的禮儀。


比如吃飯時的禮儀:長輩沒坐,晚輩不能去坐,長輩沒動筷子夾菜,晚輩不要先動手夾菜。


吃菜的時候,要吃離自己這邊比較近的菜餚,夾菜的時候不要亂攪和,打噴嚏、擦鼻涕等行為都要背對飯桌等等。


行為好了,思想也會受影響而變得純潔,思想純潔才不會有顧慮,沒有顧慮才會萬事順心,有精力學習,有智慧處理事情。



五、燻修


一旦讓孩子從德行開始修行,就不要放棄,要一直執行下去,長時間的薰染孩子。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是不是呢?


孩子天性純潔,很多事情需要學習,千萬不可以讓孩子走彎路,走捷徑,等孩子的心性能夠定下來了,再去考慮效率的問題,不然孩子就會浮誇,經不起真正的大風大浪。



六、堅強


不要用溫室供養孩子,那樣只是害孩子,等我們家長老了,還會害自己。


末學教圍棋的時候,很多孩子輸不起,一旦輸棋,大哭,扔棋子者都有。這就是抗挫折能力不足。


這樣的孩子將來能成大事嗎?會是我們家長的頂樑柱嗎?老有所依,這樣的孩子我們能依靠嗎?


所以,從小,就要讓孩子學會自立,甚至可以獨當一面,這樣,您的孩子將來才會有所成就。能夠贍養好自己的父母和家庭。


七、智慧


等孩子的德行提高到一定程度,孩子的心能夠定下來,做什麼事都可以寵辱不驚、八風不動了,就可以開始提高孩子的智慧了。


讓孩子學習知識,學習技能,而這個時候的孩子他的學習狀態也是最好的。


可以教給孩子一些圓滑的處理事情的方法,找一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


我們很多家長就盯著孩子的考試卷紙,其實最最重要的就是孩子德行的修養,你大學畢業,讀研了,找到好工作了,結了婚,娶了嬌妻,把爹孃都忘了,這樣的孩子好嗎?


不好,所以第一要有德行,等德行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之後,再教給他靈活的想法,孩子在增長智慧的同時就不會跑偏了。


八、愛好


一定要培養孩子的一個以上的愛好,這個愛好要健康的就好。


有了愛好孩子學起來才不累,學起來才會用心。


這個愛好一定要是孩子自己的愛好,不是我們做家長的愛好。有的家長說我以前想學畫畫,後來沒學成,孩子,你得學畫畫啊。


那是你自己的愛好,不是孩子的愛好,如果孩子不願意去學,就會白耽誤時間和金錢,您說是不是呢?


九、總結


孩子的教育,必須先從德行開始,沒有德行的孩子,培養的再好,也可能只是“一表人渣”而已。


逸靜食品


如果這裡的教育是指某項品質或者生活技能的話,如自信、獨立、自律、樂觀、愛閱讀等,我的回答是:越早越好,但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孩子更早的獲得了這些技能,相對於父母的挑戰就會少很多,孩子也會因為不斷獲得正面的反饋而更加自信,形成良好的正向促進作用。

比如,在我兒子一歲不到的時候,我們便有意識的開始給他買些色彩鮮豔的布書、每天給他讀一個簡單的故事,隨著他的長大,書的種類和數量開始逐漸遞增,即使現在上了幼兒園,戶外活動和早教課佔據了他大部分的課外時間,但是閱讀已經養成習慣。在別人還在為孩子坐不住、不愛看書煩惱時,我們家經常出現的是兒子跟我討價還價,希望再多講幾本。

再比如,在兒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就一起建立了睡覺和晨起的日常慣例表,幫助他自己管理睡覺前和上學前應該做的事情和大概的時間,並花了大概兩週多的時間訓練他的執行。所以在別人還在為孩子不睡覺、早上起床磨蹭、不愛吃飯等問題抓狂時,我們家只要稍微提示下,就能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關於日常慣例表建立問題可以評論或者私信我)

(國慶旅行中,我之前的慣例表不在手邊,盜用網上一張,涉及版權請聯繫我刪除)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媽媽不敢自己一個人帶娃出門,經常要帶很多東西、孩子容易發脾氣、不配合、要抱著等各種突發狀況,很容易搞的做父母的脾氣如火山一般爆發,將大部分精力消耗在了與孩子的鬥爭上,從而得出一個結論:帶娃出門就是一場戰爭! 我們家(目前4週歲)一直都是孩子自己收拾行李,自己拿行李、自己安排在車上或者飛機上的消磨方式,有時候我說累了,他還會主動幫我拿一些東西。而且觀察力很好,對很多事情感興趣,有時候一些無趣的景點經他一描述我都能找到些樂趣。所以,旅行對我們來說,是件非常享受的事情。

每次說到我身上時,大家通常會用羨慕的眼光說:你們家孩子真好帶。其實我想說,孩子都是一樣的,這個“好帶”背後是父母有意識地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幫助孩子來培養的。

培養的越早,父母就越輕鬆,所以,從現在做起吧!


i有道父母學院


對孩子的教育是擺在每個家庭的頭等大事。孩子是家庭的未來,家長的希望,任何一個家庭都盼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將來有出人頭第的機會,給家庭帶來榮耀。然而,孩子在成長期必須把他打造成什麼樣的人才算是優秀呢?這是一個很大的論題。下面就我的看法談幾個觀點,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第一、習慣養成教育。人的習慣是多方面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鍛鍊習慣等,每個習慣又可細分成許多小習慣,比如學習習慣又包含閱讀習慣,作業習慣,聽課習慣,合作交流習慣等。然而,各種習慣又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孩子的生活習慣差會導致學習習慣差,行為習慣差會造成生活習慣差。因此,家長不要把目光只盯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要從生活的細節入手,隨時隨地捕捉孩子的行為習慣,及時現象“說教”。比如,家裡來了客人,要向孩子介紹每一位客人,從孩子的角度說出稱謂,這是對孩子進行禮儀、禮貌教育,一旦孩子有了“叫人”的習慣,那他上學後也會對老師禮貌,與同學也會友好相處。再如,讓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整理書包、收拾自己的臥室、打掃家庭衛生等,孩子這些事做多了,形成習慣了,那他就具備了做事、思維有條理性,這樣,做作業就會思路清晰、書寫工整,說話、寫文章也會條理清楚。一個平時生活拉里拉塌的孩子,寫作業馬虎可能再所難免。



第二、品行教育。一個人的品行一旦形成會影響他的一生。要讓孩子學會感恩,一個人有了感恩心就會熱愛生活,愛生活就會愛家庭、愛社會、愛本職工作等等。愛心要從小抓起,首先要學會感恩父母,然後才能談感恩社會,報效國家。怎樣讓孩子愛父母呢?簡單的做法就是在學習之餘讓他幫你做一些事,比如下廚房摘菜、涮碗,幫你幹一些農活等,此舉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做多少事,目的在於讓孩子親身體會到父母辛苦,錢來之不易,桌上的飯菜來之不易。平時要就事論事,告訴他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使他從小就有判斷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確的道德觀。



第三、學習一點也不要放鬆。在當今逢招必考的大背景下,學習成績是孩子進入社會的敲門磚,沒有好的成績,那隻能在低層社會奮鬥好多年才有可能成功,相反,如果有了好的成績,很年輕就能涉足中層以上的社會,對他將來的發展一定會有好處。不過,讓孩子具備一技之長未必不是好辦法,成績好一技之長能使他如虎添翼,成績差憑一技之長能很快立足社會。


第四、給他一副好身板。“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每天帶著孩子鍛鍊至少一小時,什麼項目都可以,只要達到鍛鍊的目的就行,時間最好安排在早上,這樣不僅達到鍛鍊的目的,還能養成孩子早起的好習慣。提醒一下,合理、科學地安排孩子的飲食也很重要呦!不要挑食,也不要暴飲暴食,更不能以零食替代主食。

對孩子的教育“方面”很多,試著做好這幾點,或許會給你帶來驚喜。


草屋閒聊


是的,教育必須從孩子小時候抓起

有權威研究過,孩子在15歲之後的智力,和小時候聽到多少言語成正比。因為聽得多了,想象能力也就多了,思維就更加活躍。

所以你看現在的幼兒園都開始教英語了,甚至一些名校還教韓語

小孩子剛出生後的前三個月特別特別重要,多跟孩子交流混動,可以豐富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更加快樂,加速孩子大腦智力的發育

那麼應該怎麼教育呢?

01.多跟孩子交流

像小孩子開心的時候,都發出會:“呵呵”,這時候如果你也跟他聊天,那他就會更主動跟你多交流,就這樣慢慢得引起他說話的興趣,慢慢的也就會講話了,還可以增進你們的感情。不會養成什麼孤僻的性格

02.多讓孩子接觸不一樣的聲音

這裡的聲音可以是鳥聲,音樂等,可以讓人有共鳴,有興趣的,不是噪音

現在有一些小寶寶聽到江南style,自己會跳起來,這就證明了共鳴的聲音可以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每天在寶寶開心的時候,用言語逗他,放著他喜歡的音樂再拿著他喜歡的玩具在他身旁搖動,這些都可以促使寶寶大腦和全身活動,智力發展,興趣培養。

03.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到了前幾個月,喝奶的時候基本上已經有規律可以看出來了,多幫孩子安排一個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儘量讓孩子跟大人的作息時間一樣,培養出晚上睡覺的習慣,我有個朋友看她孩子,2歲的孩子,就讓她玩平板到半夜2點才睡,每次一提她孩子我就會生氣,還可以這樣讓孩子熬夜的。

04.多給孩子做運動,特別是戶外

天氣好的時候,多抱孩子去戶外吸收新鮮的空氣,曬曬太陽,慢慢習慣於戶外活動,孩子長大了也變得活潑,沒有宅家、自卑的怪癖。戶外的運動不僅能增強抵抗力,還能促使孩子多曬陽光快高長大,身體棒棒的

總之,在孩子還沒定性的時候,一定要把他的基礎打牢


科普這世界


幼兒階段是人生的起始階段,既是幼兒是非觀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幼兒基本道德行為初步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內,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都將對幼兒日後的健康成長和身心發育產生深遠而重大的影響。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幼兒教育的成敗將直接影響到幼兒品格與行為的形成。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要抓緊、抓好良好的道德教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既注意一般教育,又注意個別幫助,既開導,又訓練做到循循善誘、因勢利導,為幼兒一生的良好道德行為打下堅實的基礎。

道德教育要從小抓起,每個成年人的世界觀和道德觀都是從小逐漸塑造形成的。幼兒會受其父母及其身邊的人、學校老師的各種行為、思想的影響,從而潛移默化地形成孩子的道德觀和世界觀,而這種道德觀和世界觀又指導著孩子將來的各種社會活動。正如俗話所說:“嫩枝易彎也易直”。孩子猶如幼小的樹苗,如果在其幼小時,受到不良思想和不良行為的影響而沒有對其及時進行糾正和引導,那麼在孩子的思想和性格成型之後,再去糾正他們的行為和思想將是事倍功半或無濟於事了,因此,培養道德公民,就要從娃娃抓起,就要從小事做起。

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幼兒的道德教育要從生活中的小事去引導,使孩子們的道德觀能健康地形成和完善。對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不良思想和行為,不能因為是小事而置之不理或縱容,孩子的道德教育件件都是大事,件件都是要事,每一件都有其不可估量的影響和後果。因此,父母和老師對孩子的正確行為要鼓勵,對不正確的思想和行為則應該及時地給予糾正。

寬容的對待和積極的引導。在生活中孩子們難免犯一些小錯誤,如果孩子犯了錯誤,切不可不分析原因就隨意地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批評和打罵。我們不贊成“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做法,我們需要的是合理、正確的引導,特別是在當孩子已經知道並承認自己的過錯時,我們就應該寬容地對待他們的錯誤。如果在對其行為進行嚴厲處罰,不僅不能使孩子以後能改正,反而會使孩子形成一種逆反心理,孩子會形成一種“承認錯誤也還被打罵,還不如不承認錯誤”的念頭,而且“不承認還可能不被發現”的僥倖心理。像“誠實比櫻桃樹更重要”的故事中,在華盛頓承認自己的過錯之後,父親不但沒有在嚴厲處罰他,而是給予了他關愛和鼓勵,這才是教育的正確方法。

要言傳更要身教。父母和教師對孩子的說教性教育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父母和教師要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化孩子,做孩子的學習榜樣。如果我們自身的行為都缺乏道德或違反道德準則,我們又怎麼能培養出有道德的未來公民呢?“人是環境的動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說明了外在環境對個人的影響。因此,我們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有道德的社會成長環境和制度。

幼兒行為習慣正在形成之中,易於接受外界的影響,所以其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都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師是幼兒園教育環境的核心,教師的待人接物,說話方式,行為舉止,穿著打扮都在有意無意地影響著幼兒。幼兒通過觀察、學習、模仿,被教師所影響,並按照教師的做法,學習限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方式。教師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質,向幼兒顯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為習慣,才能激發幼兒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時,教師要堅持正面教育,動之以情,以好雨潤物細無聲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潤幼兒天真無邪的心靈,提高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讓幼兒在懂得關心愛護自己的同時,能學會尊重別人,幫助別人和關心別人,並從中慢慢體會到樂於助人所帶來的喜悅心情,要教育和培養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懂得與人為伴,與人相處和與人為善的道理,正確處理好同伴關係,在交往中享受到童年的樂趣,從而有利於增強幼兒的群體意識和群體觀念,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要通過簡單易懂、形象生動的例子和故事引導幼兒熱愛家庭,熱愛生活,尊敬長輩,睦鄰友善和勤儉節約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缺點,努力培養幼兒樹立勤儉節約的道德觀念。每一位幼兒都有他自己的行為標準和道德標準,我們要細心觀察,並善於發現他們的優缺點。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努力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去,讓幼兒不知不覺地接受行為教育和道德教育,從而使每一位幼兒都成為講文明,有禮貌,守紀律的好孩子。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不僅需要科學文化和技能,以謀求生存和為社會作貢獻,他們更需要高尚的道德修養來生活。我們所憧憬的和諧社會是由具有高尚道德的公民組成和維持的,有高尚道德修養的公民是這個社會的需要。作為一個幼兒教育工作者,培養和加強幼兒的道德,不僅是我們的工作任務和職業道德,更是社會對我們的一種重託和信任。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於小飛製作


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品質和品格的教育,習慣也是培養品質品格的一個角度。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

自律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但卻值得我們投入精力去做,比如,從小的時候就要放手給孩子適當做一些決定,不要事事去控制,替孩子安排好。因為孩子會覺得自己的生活反正都已經被安排好了,每做一步都有媽媽爸爸替我們做好,他根本不用操心,就無所謂主動自覺了。當然在放手之前,也要幫助孩子反覆練習,當孩子有能力自立的時候就可以逐步放手。

培養孩子有好奇心

很多孩子缺乏好奇心,是家長習慣在生活中凡事去“告訴”和“命令”孩子該怎麼做,生怕孩子走彎路,犯錯誤。而且一旦孩子做錯事了,家長就責罵打壓。這些行為就會導致孩子最後對什麼事都失去興趣,做什麼事都縮頭縮尾,好奇心就無從培養。

保持孩子好奇心,要少用命令少說教教,平時就多用啟發的方式和孩子聊天,和孩子多點親子互動,少批評多鼓勵,一點點建立孩子的責任心。

培養孩子有責任心

有個小朋友出門的時候丟了一個小書包,回家的時候媽媽沒有責怪他,倒是問他因為什麼原因在哪裡丟的,跟這個小朋友一起聊他可能丟書包的地方和原因。聊了一會之後,就跟孩子說,那麼我們一起去找找書包吧,說不定還真可以找到。於是,媽媽就跟著孩子一起順著孩子剛才出門的路線找書包,結果書包找到了。

孩子非常高興,他覺得自己的能力又增加了,而且下次就算丟了書包他也不怕,也知道該怎麼處理問題。相反,孩子丟書包後,媽媽一頓罵和指責,那就算書包找回來了,孩子下次也不願意帶書包出門了,因為他不想承擔他自己可能犯錯誤的後果。

這小小的案例讓我們知道,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錯誤後的補救,而且也會直接影響到孩子責任心的培養。

如果我是家長,我更加看重孩子這三方面品質習慣的培養。


親子關係講師露宏


幼兒階段是人生的起始階段,既是幼兒是非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幼兒基本道德行為的初步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內,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都將是對幼兒日後的健康成長和身心發育產生深遠而重大的影響,正如俗話所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以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幼兒教育的成敗將直接影響到幼兒品格與行為的形成,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要抓緊、抓好良好的道德教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即要做一般教育又注意個別幫助,即開導又訓練做到循循善誘,因勢利導為幼兒一生的良好道德行為打下堅實的基礎!

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幼兒的道德教育要從生活中的小事去引導,使孩子們的道德觀能健康地形成和完善。對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不良思想與行為,不能因小而置之不理或是縱容,教育孩子道德件件都是大事、要事,每一件都有不可後量的影響和後果,對於孩子不正確的思想和行為則應該及時地給予糾正、寬容的對待和積極引導。

作為父母的要言傳更要身教,父母和教師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實際行為去感化孩子要做孩子心中的榜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說明外在環境對個人的影響,因此我們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有道德的社會成長環境和制度,幼兒時期,行為習慣正在形成之中,易於接受外界的影響,其行為方式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師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用自己的能力善於發現每一位幼兒的優缺點,平時教學當中,努力把道德教育慘透到幼兒日常的生活當中去,潛移默化從而使每一個幼兒都成為講文明、有禮貌、守紀律的孩子。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與明天,不僅愛學習科學技術、文化,以謀生存和為社會發展作貢獻,更重要高尚的道德修養來生活,還需要父母、老師及社會界發揮自資作用,撐起祖國的未來之棟樑,從小孩抓起!


小果養育經



教育從娃娃抓起,絕對不是一句空話。老話講“三歲老大,七歲看老”。便可以看出孩子的初期成長階段至關重要,此時許多優良的習慣,優秀的品格,文明的言行一但定型,足以影響此後冗長的一生!不管是對以後提升自身的自理能力還是加強進入社會的適應能力都將有百益而無一害!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要以身作則,立場分明,是非曲直清晰明瞭。不能過分寵溺孩子,對孩子的許多行為睜隻眼閉隻眼還說什麼大大就好了!小樹還要修枝剪葉呢!放任自流不是好辦法,而是有可能會長成歪脖子樹!為什麼同樣是孩子,有的孩子會打人?而有的孩子想要別人的玩具會徵求對方的意見,獲得同意後還會說謝謝?我覺得這些都是跟父母的教育引導分不開的。

新生嬰兒,世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給他們輸入什麼將來他們就會輸出什麼。那麼,找到切實可行的方法,溫和堅定地執行,正面管教,正確引導,那麼隨著孩子的長大表現會越來越好。所以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家長一定要跟上步伐,要用心,前期投入越多,後期的回報再差也差不到哪裡去。

個人淺見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