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買的汽車異味重嗎?都是什麼氣味?有危害嗎?

人人眾享傳媒


60秒動車,回答你的汽車問題。

我有三臺車,一個是福特的途銳歐,一個是本田的飛度,另一個是奔馳的e200。

不好意思都沒有異味,飛度車新車時有點新車味。

現在異味比較嚴重的事,奧迪的新車甚至有路邊社說,有發生白血病的危險。

所以必要的時候作個檢測,千萬不要玩兒,這個比室內的甲醛還要厲害。


60秒懂車


車內異味是目前很多車友關注的焦點問題,特別是在很多豪華車內部也出現了車內異味的問題,我們也見過太多的車子處理內部異味問題的案例,其中包含奔馳,寶馬,奧迪,雷克薩斯等等。

車內異味是一種不能讓人接受的問題,新車去問4S店,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新車就那樣,開一段時間就好了,有的好了,有的更加嚴重,去維權也得不到解決,雖然很多車廠都在召回處理,但是,解決的深度是不夠的,更換的材料品質也是極其有限的,比較廉價。

說到車內是什麼味道?常規的是皮子,內飾件的味道,其次,就是原車的止震墊,吸音棉的味道。特別是福特, 別克等是有種皮子的酸臭味。

車內異味危害肯定是有的,比想象下,人的鼻子會不經意間適應某種氣味,當習慣了車內異味後,自己可能不會有什麼感知,別人坐你車子的時候會很敏感的聞到刺鼻的氣味,這種氣味對人的鼻腔傷害是很大的,長此以往會使嗅覺敏感度降低,甚至失去,所以,遇到此問題要及時處理,早日健康。

建議大家,升級原車隔音,消除異味的選擇口碑好的,品質有保障的,否則,會產生二次汙染,導致重複施工,對車輛造成損傷,白花錢。


揚望天空


新車為什麼有異味?

簡單說就是一臺車有大量的非金屬件,而很多又與石油分不開。

1. 內飾塑料件:

儀表板、門板、各種內飾板都會用到塑料件。這些塑料,生產過程中會用到增塑劑、防老劑、穩定劑、阻燃劑、分散劑等各種添加劑,這些添加劑或者含有重金屬,或者在光和熱的作用下容易釋放揮發性物質。目前塑料大都含聚氯乙烯,這種化學物品本身是安全的,但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中,這種化學成分會迅速分解,散發出氯化氫氣體,對人的眼睛和呼吸道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頭痛、噁心、皮膚過敏等症狀;PVC常用添加劑DEHP也具有危害,因DEHP(鄰苯二甲酸二酯)容易霧化,也會釋放有毒氣體,而DEHP也易溶入油性液體中,2004年,瑞典和丹麥學者組成的研究小組發現,常用在PVC的鄰苯二甲酸酯DEHP和BBZP,和兒童過敏有相當強烈的關連性。

2. 內飾織物:

織物看上去樸素大方,想不到也是大奸似忠。甲醛是紡織品生產的好幫手,甲醛類助劑有助於保持織物印花和染色的持久性,還能防皺防縮。紡織品生產過程中,還會用到防老化劑、抗靜電劑、交聯劑、防水/防汙/防蟲/防黴劑、柔軟劑等。而這一堆化學制劑,大都是烴類和硅酮類物質,有毒還有揮發性。

3. 車內膠黏劑:

車內,好多地方都是用膠粘起來的,地毯、儀表板、門板、遮陽板、行李箱護板等地方,都要用膠,一輛車的用膠量是5到25公斤。膠這玩意兒大家不陌生,裡邊富含甲醛和苯類物質。

4. 真皮:

一般的皮革加工需經過鞣製、染色、噴漿和固定劑等工藝處理,必然會存在甲醛等汙染,而且甲醛被“包裹”後不易揮發,三五年都未必散盡。質量差的皮子,生產者為了讓皮子看著更亮,噴的漿和固定劑更厚,甲醛含量就會更多,對人體的危害也就更大。

5.泡沫:

汽車座椅內部填充、內飾板軟化層、一些隔音材料,都會用到泡沫塑料(俗稱海綿),這些泡沫塑料裡有苯類物質,可以持續揮發。

6.人造板材:

汽車頂棚、後備廂頂板和底板、遮陽板可能會用到人造板材,跟板式傢俱一樣會釋放甲醛。

7.橡膠件:

密封條之類的橡膠件,一熱就發出難聞的氣味兒;

8.塗料:

汽車內飾中有不少地方為了美觀要噴塗料,這些塗料中會有苯類等有毒物

質和多種揮發性汙染物。

9.阻尼片:

阻尼片就是在車身的內表面緊貼著車身的鋼板,貼有一層粘彈性材料,起到減少噪聲、減少震動,也就是說起到緩衝阻尼作用。

一般情況下,阻尼片的材料都選擇高分子樹脂、橡膠這類比較環保的材料,國內除個別高檔汽車外,絕大多數卻使用以瀝青為主的阻尼材料。對此,有專家指出,品牌車國產後,之所以不採用環保材料,一方面是因為國內沒有關於汽車零部件和輔助材料的相關國家標準,另一方面,使用瀝青可以降低成本。順便說一句阻尼片佔整車汙染6%左右。至於具體的異味的構成,不同批次的車都不會一樣,因為部件的異味不同批次也會有差異。

更多來源我們就不探討了,總之,新車的組成少不了非金屬部件,而這些非金屬物件會揮發出有毒有害物質。

“苯對血液系統有明顯危害,像白血病、慢性癌症,苯(的致癌性)是明確的。另外就是可以造成再生障礙性貧血。”接受央視採訪時,北京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如此說道。

而早在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中心便將苯、甲醛歸入一類致癌物。中國也已將苯致白血病列入職業性腫瘤名單。

需要選擇快速除甲醛類化學汙染物的車載空氣淨化器。

除甲醛快不快,誰能幫你除更多的甲醛,就看甲醛CADR值,越大,性能越好。

除甲醛:

A快風2.1智能車載空氣淨化器,甲醛CADR值55立方米每小時。

快風2.0,甲醛CADR值15.6立方米每小時。

B飛利浦GP9101,甲醛CADR值11立方米每小時。

C博世AM601,甲醛CADR值4.9立方米每小時。

D施凱西,甲醛CADR值5.1立方米每小時。

E 思樂智,甲醛CADR值沒標。

甲醛CADR值越大除甲醛速度越快。


母嬰車載空氣淨化器


其實買新車的時候就會出現異味問題。這個很常見,而且車內空氣質量一直是各廠家關注的重點。而影響車內空氣質量的揮發性有機物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是有一定影響的。

異味跟原料及製造工藝有著很大聯繫,主要來源包括了儀表臺、車門、地毯、頂棚、座椅一系列塑料件和皮革的包覆件。但這些看上去容易散發氣味的其實並不是最嚴重的。

對人體健康威脅最大的其實是地毯下邊的隔音棉,門板立邊的瀝青止震貼片。這是甲醛揮發大戶。如果想徹底處理,那隻能到美容店去換環保原生隔音棉和丁基膠止震片。其他的沒有辦法,因為甲醛的揮發週期很長,不是通幾天風就能解決的。

當然如果異味不嚴重的話,可以常通風再多放幾個炭包或者柚子皮,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牛咖說車


你們買的汽車異味重嗎?都是什麼氣味?有危害嗎? 關於汽車車內環境控制,在整個汽車工業體系中並不是什麼高新科技。可以說,成本控制是左右車內異味的根本原因。成本的高低,主要體現在車內各種隔音、止震、內飾蒙皮材料選用的價位不同,存在對人體危害的揮發物的量也會不同。這些材質是車內異味的主要來源,雖然說汽車線路等非金屬材質也可能存在異味,但由於這種材料相對比較少,因此,對車內環境的影響程度可以忽略不計。

一輛新車購買回來之後,或多或少的會有一些異味。哪怕在車內環境控制做的最好的沃爾沃也是如此。但對於車內各種揮發物對人體危害程度有個知識點大家要知道:車內沒有異味,不能說明它就沒有對人身體危害的揮發物!比如車內材料對人身體具有危害最普遍的就是甲醛。而甲醛只有濃度達到法規許可的很多倍時,才能聞得到異味;比如十幾倍!但是,當你的嗅覺聞不到任何異味的時候,也不能說車內沒有甲醛在揮發;而甲醛的濃度在國標超標3-4倍的時候,可能你聞不到任何異味;但是,它還在持續的揮發對身體有害的分子。



另外,還有種情況:當你能聞到明顯的異味時,甲醛也並不一定超標;這時異味揮發物對身體也不能確定就有危害。因此,有些汽車廠商宣傳:我們鄭重承諾車內甲醛不超標!而消費者買回來之後,卻明顯能聞到異味!這時就會讓消費者產生對這款車型的不信任感。而廠家也在大力辯解,我這雖然有異味,但甲醛不超標。這裡就有個文字遊戲了!雖然在車內對身體有害揮發物的主要來源是甲醛,但其他的同樣的材料也可能產生非甲醛揮發物!這些非甲醛揮發物對身體也可能有害;但法規僅僅要求甲醛含量的多少,卻不可能對任何材料可能產生的異味源進行國標化。這樣,有些廠家就利用這種漏洞來降低材料選用的成本。



但是,我們也要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有異味,但不一定有害。比如臭豆腐會有異味,但還能吃呢!反過來說,沒有任何異味的材料肯定比有異味的材料的成本要高。哪怕有異味的材料沒有任何危害,但總會影響駕駛員的心情!因此,我們在選車的時候,無論有沒有危害身體的車內異味,我們都不能接受。作為我們一個普通的消費者而言,也沒有技術和實力去分辨車內異味來自哪裡?異味有沒有危害?因此,對於汽車異味的態度應該一棒子打死!


汽車G值聯盟


車內異味主要分三種

一、材料自帶異味

這種異味一般又可以分為兩塊

1 原車自帶的異味,如地膠、車門隔音棉、車內儀表板、地毯、頂棚、座椅總成、各種粘合物、汽車線束等都有可能釋放有害氣體,尤其是在天氣炎熱溫度上升的時候,會快速揮發有害氣體,甲醛和苯,對人體是有很大傷害的(有害氣體含量的大小這取決於整車廠用什麼樣的材質)如果要去除車內異味,應該對所有可能的汙染源進行全面檢查。如果找不到汙染源,開窗通風是最好也許是最省錢的方法。



2 後加裝所產生的異味,這裡麵包括:坐墊、腳墊、靠枕、抱枕、兒童安全座椅、掛飾等。尤其是在選擇坐墊腳墊上,強烈建議不要貪圖便宜選擇價格低廉沒有品牌的產品,本人去參觀過臺灣的一個腳墊品牌,從原材料到成品一滴膠都沒有用過,生產出來一點味道都沒有。但是價格也是不便宜的。業內人士都知道無醛不成膠,膠水用的多必然該產品的甲醛含量肯定高,這時尤其在夏天的時候,甲醛的釋放量是平時的幾十上百倍。

二、車內異味源未及時處理

這種異味大部分是由於我們內飾長時間沒有進行清洗所導致的,我們平時在用車時甚至沒有考慮到。在我們用車過程中會經常將食物殘渣或者瓜皮果屑,煙味、火鍋味、海鮮味、寵物味等等,長時間沒有清理異味源而導致黴變從而產生異味,這種對身體也是百害而無一益的,因此定期的內飾清洗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建議不經常洗車的每個季度做個內情,經常洗車的每半年做一次。當然作為業內人士我是會非常挑剔門店,因為他們使用什麼樣的清潔劑來清洗我的愛車對我來說很重要,幾塊一瓶的萬泡我是堅決抵制的(如果想要知道為什麼請私信我,這裡就不擴張了)

三、空調異味

空調在一年當中估計也就兩個季度用的多一點,因為每年正值春秋之交和秋冬之交的時候我們都會打開空調冷風/熱風,在季節交替的時候也是細菌最容易滋生的時候,我們可以發現在生活中也是季節交替時最容易生病。

用車環境中,空調內部蒸發器陰暗潮溼,這時會產生大量細菌和黴菌,它們會隨著出風直接汙染車內空氣,當你聞到異味時,請注意,你的健康已經受到威脅了。這時可能存在的細菌或黴菌有:嗜肺軍團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黑麴黴和金黃色葡萄球菌。

這時候你可能想到或被建議的解決方法是:香水(掩蓋並不能殺菌)、活性炭(吸附不能殺菌)、蒸汽殺菌(對高溫細菌無效)、臭氧(對人和車都有害)等,這些都是無效的。建議你使用專用的或者品牌權威的空調殺菌,並且選擇可靠門店配合專業人員施工。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歡迎交流,感謝🙏


矮油撩車


汽車是一項綜合工程,類似於房屋裝修,汽車的內飾因為採用很多人工合成材料,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味道。在汽車組裝過程中,會用到很多膠粘劑,而膠粘劑中往往存在大量的甲醛,雖說甲醛無色無味,但如果濃度過高也會對人體呼吸道產生刺激作用,進而引發身體的不適。

除此之外,汽車內飾中不同顏色的噴塗、刷漿,車椅坐墊大量皮質軟材料的使用,都會產生一定的味道。最為明顯的是在炎熱的夏季,當汽車在太陽下暴曬幾個小時,進入車內便會聞到難聞的氣味。

祛除車內異味最好的辦法是勤通風,尤其在夏天暴曬後,開車前先要打開所有窗戶,開啟外循環大風量吹走車內夾雜著異味和有害物質的空氣。也可在車內不同位置放一些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淨化車內空氣。


三寶vlog


一般剛買來的新車都會有一點異味,這種異味以甲醛為主,不適合孕婦和嬰幼兒乘坐,如果經常坐會增加白血病發病率。


那麼我們生活中買了新車如何去除裡面的異味呢?以下有幾種方法僅供參考。

1.在車內放置活性炭,這是通過物理方式將車內汙染物吸附在上面,以去除汙染物,不過大家要記得經常更換活性炭哦,畢竟汙染物還在車內,只是吸附到活性炭上了而已。2.在車內放置少量水和醋,通過化學方式來吸收和中和甲醛,定期更換水跟醋即可,3.新車駕駛過程中儘量不要將車窗關的太緊,適當的開點使空氣流通,4.不要長期將車輛放置在露天暴曬,特別夏天溫度高,車內容易產生異味。


可帥了小時候666


夏天馬上到了,汽車內部異味又開始出現了,我們今天就來解釋一下這個異味,究竟如何去除呢?

對於現在市場上七萬八萬的緊湊型轎車,進去車後,一股塑料味,整車廉價感太強,從味道就可以把這車給聞出來,尤其是夏天,車內空氣溫度達到60℃左右,塑料味道佈滿整個車內,有種噁心的惡臭味道,真的是讓人無語。現在十幾萬的車,尤其是新車,在太陽暴曬下,都散發些廉價塑料味!



這氣味真是揮之不去,除非你把整個內飾全部換了,否則一直存在,但是還是有辦法把這些氣味變小一些的!


這種氣味對人體是絕對有害的,到底該怎麼解決呢?

1.車內放置竹炭,竹炭具有吸附功能,有助於吸附廉價內飾散發出的甲醛!


2.車內可以放著香水,味道沒必要太濃淡淡的香味即可遮住這氣味,雖然是治標不治本,但也不會讓人噁心,頭痛不是?

3.開車時候,經常打開窗戶,讓車內空氣流通一下,有效清潔空氣,去除異味!

4. 保持車內環境整潔,不要出現零食殘留物放在車內,只會讓車內環境更不好!

5.停車時,車窗戶留一個小縫隙,尤其是夏天,效果極佳!



以上僅是個人意見,可有效去除車內異味,歡迎提出更好解決方案!


汽車概況


上車前四門全開,尾箱開起,天窗開起。5分鐘後關車門和尾箱。天窗別關,上車起動。按下四門玻璃,把車開動幾百米後關後門玻璃。這樣動作能有效解決問題。冬天冷外循環還是要定時開一下。人總不能讓尿憋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