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內格力第一,到了美國第一名卻是海爾?

哈尼哈尼幸運


每個企業戰略方向不一樣。

先說一下海爾,海爾在早在20年前就開始了全球化佈局,進軍海外市場。

從全球品牌發展來看,海爾電器20年前在美國有很強的品質和價格(全球技術,中國製造)優勢。

20年的市場積累和佈局,必然會成為全球性公司(全球型公司和全國型公司的視野和管理是不一樣的),這是很多公司所無法比擬的。

(定位全球型公司,華為也經歷過全球化管理的不適應,因此花數億學習全球化管理模式。)

其實在國外,海爾品牌作為典型的商業案例出現在各個大學,張瑞敏也是很多國外大學的榮譽教授。

從運營戰略來看,海爾十年前就轉型成平臺型公司,每一個經營單元都是海爾生態平臺的一部分,當然美國市場也不例外,海爾利用強大的品牌力,產品力,服務力,為海外市場提供強大的平臺支撐,形成強有力的市場優勢,憑藉靈活的經營策略迅速的佔領海外市場份額(不僅在美國,很多歐洲市場也是一樣)。

另外海爾人單合一的模式,根據各個地區的習慣,進行靈活的產品製造,精準符合當地市場

需求。

當然,一個公司的全球化不能憑簡單的幾個元素來實現,必定是一個全球化的系統來支撐。

再看國內品牌,這20年裡,格力,美的等是國內市場的發展期。

從企業屬性來看,格力是單一的生產,技術,市場型公司,(特別是空調單品),聚焦技術和國內市場,從品牌,到渠道的聚焦策略,也讓格力成為國內第一空調品牌。

但由於側重點不同,海外市場並沒有實際性的佈局和運營,當然也不會成為美國人民喜歡的品牌。

企業家視野和企業定位不一樣,決定了企業對外反映出來的現象,而企業背後是一套系統的發展邏輯。


戰略視角


被誤解的海爾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在國內,作為白色家電行業的“三巨頭”,海爾智家和美的、格力的比較一直存在,但正是這種比較,給外界產生了很多的誤解。

外界一直熱衷於炒作的一點是海爾智家的盈利能力和市值與美的、格力相差較大,但事實上這種對比並不客觀。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將A股上市公司“海爾智家”等同於海爾集團。

分析三大白電巨頭你會發現,常被外界拿出來比較的海爾智家僅是海爾集團的四家上市公司之一。如果從整體營收來看,2018年海爾集團整體營收2661億,高於美的集團的2618億和格力電器的1981億。利潤方面,海爾集團整體也不弱。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美的集團利潤額為202億、交稅20億,格力電器利潤額260億、交稅17億,以海爾全球利稅總額331億元推算,稅後利潤大約在248-280億之間。由此可見,說海爾集團盈利能力弱是天大的誤解。

而且有一點需要注意,雖說都是白電企業,但很多人忽視了海爾智家、格力、美的三者之間的業務結構差別。海爾智家是冰箱、洗衣機、空調、廚衛等全品類的強勢白色家電企業;美的集團以空調、小家電業務為主;格力業務主要是空調。這就像同一個學校三個拔尖學生,海爾智家學的是文科,文科功課門門拔尖,理科(空調)有點弱;美的學的是理科,每門功課成績都靠前,但都不是最突出的;格力則是藝術生,藝術科目全國第一,但偏科明顯。單純看三個學生的考試分數(財務數據)並沒有多大價值,看的應該是他們未來的成長性。

當然,海爾智家有自己的問題,比如由於歷史原因,其股權結構複雜,很多投資者看不明白,海爾智家對海爾電器持股44.96%,海爾電器主營洗衣機、熱水器業務,這意味著海爾電器近六成利潤未並表海爾智家,也就是說,海爾智家的利潤要比公開的數據更有優勢,而這些數據之外的“秘密”是很多人不會去關注的。

這才是真實的海爾

總的來看,今天我們說起白色家電“三巨頭”,給出的標籤各不相同,格力專業化,美的多元化,而海爾智家除了廣為人知的全球化外,還有高端化和生態化。

作為中國家電企業最先做全球化的企業,很多人看到了海爾智家全球家電10連冠的榮耀,卻很少關注這背後的付出。

近些年來,因為國內市場的競爭加劇,很多企業都對全球化躍躍欲試,與大多數企業仍然選擇更為簡單的創匯模式不同,海爾智家一直堅持全球化過程中“自主品牌+本土化運營”這種最苦但最符合跨國企業運作的方式。

海爾智家是中國最早出海的家電企業,從1999年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建廠以來,整整20年,一直都在堅持“真槍實彈”的自主創牌理念。如今,他們在全球已經擁有了122個工廠,其中有54個海外工廠,在各地設立了10個研發中心,並牢牢掌控著各產業在各主流國家入駐的主流渠道。美的對外公佈的15個海外工業基地,主要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海爾智家的全球化更是帶來了巨大的品牌影響力。從2012年開始,海爾智家投入巨資併購日本三洋、美國GEA、新西蘭斐雪派克等全球一流品牌,2018年又以4.75億歐元併購意大利Candy。

創牌與創匯的不同選擇,也給上市公司財報帶來了不同的影響——2018年海爾智家766億元的海外營收,要低於美的的1104億元,並且利潤絕對值也不如美的。很多人據此批評海爾智家海外營收、利潤率偏低,卻忽視了海外擴張、品牌建設需要前期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製造等佈局,這是出海創牌必須付出的代價,而OEM出口貼牌,不需要海外佈局研發、營銷等等,短時間內能獲得不小的回報,財務數據好看,但從長遠看卻不利於自身品牌的發展。

讓人佩服的是,不管外界如何評價,海爾智家多年來始終堅持在海外市場推廣自主品牌,須知,自主品牌戰略在前期是要付出很高代價的,沒有勇氣很難做到。

據歐睿國際數據顯示:中國家電製造量大概佔全球40%以上,但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擁有率不到3%,而這3%裡面約84.5%是海爾。在國際家電市場上,海爾品牌幾乎代表著中國品牌,海爾為中國製造的高品質樹立了標杆。

對海爾智家來說,在今年的三季報中,海外市場實現整體20%以上逆勢增長,在國內家電市場增量放緩的情況下,海外收入佔比提升達到了47%,而且近100%為自有品牌收入。這說明海爾智家前期在海外的投入逐漸見效,經營成果逐步體現。

從“產品創新”到“生態創新”

除了全球化,海爾智家在高端化和生態化建設方面也不斷創新。

根據路江湧教授對企業創新的分類,企業的創新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分別是1.0時代的產品創新,2.0時代的平臺創新和3.0時代的生態創新。海爾智家的高端化與生態化,正是從產品創新到生態創新的成果。

早在2006年,國內品牌還在圍繞質量、價格做文章,“海爾智家”已經早早盯住了高端領域,創立了卡薩帝。這種超前的產品創新思路,代價是前期高昂的研發、製造、營銷,以及加大市場用戶交互上的投入。

當然,這種投入也是值得的,卡薩帝做到了用戶願意買、客戶願意賣、對手願意仿,是國內家電唯一能超越外資企業的品牌。財報顯示,1-9月卡薩帝品牌收入增長25%,其中7-9月增長42%;卡薩帝冰箱、洗衣機在萬元以上市場份額絕對引領,分別為40.6%、76.8%。空調方面,卡薩帝空調實現倍速增長120%,通過上市指揮家系列、拓展產品陣容,以高品質實現高端主流價位段的份額突破,在1.5萬元以上份額達到41.26%。

不過海爾智家在產品創新的過程中最大的收穫,除了在高端領域佔據絕對優勢外,更在於完成了生態創新。

自2006年開始,海爾智家開始探索平臺創新,經過十幾年的探索,迎來了物聯網的爆發期,並清晰地認識到,只有利用物聯網時代的大規模定製模式,才能真正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從2015年開始,海爾智家積極探索物聯網生態創新,於2018年提出“以三生體系引爆世界級物聯網模式”的目標,為用戶提供成套的解決方案,因此,海爾智家也成為第一個能夠為用戶打造高品質智慧家庭的品牌。

報告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海爾智家生態收入增長55%,達到33.7億元;生態收益率15%,衣聯網、食聯網、空氣網等生態圈覆蓋服裝、家紡、洗染、食品等行業、合作資源方1200多家。

海爾智家在生態創新的成績也很快引來美的和格力的注意,無論是美的旗下的工業互聯網、IoT公司,還是格力今年發佈的全屋智能解決方案,都是市場最為關注的“生態品牌”建設,只是相對於海爾智家十幾年在生態、場景這兩方面的差異化塑造,想要輕易跨過都不容易。

今天,海爾已經成為BrandZ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進入百強的物聯網生態品牌,而大部分智能家居企業還停留在做智能連接,背後漫長的投入所帶來的“副作用”,不言而喻。

在海爾智家發展歷史中,並不缺少高光時刻,因此也更懂得哪些是轉型必須經受的代價和為了長期佈局做出的短期犧牲,好在如今,這些“副作用”已經開始遞減。

正如2019年初在海爾創新年會上,張瑞敏提出“為‘人單合一’成為世界級物聯網模式而努力”,蟄伏內斂、投資未來、內外兼修的海爾智家無疑再度站在了起跑線的前端。


簡ruyi


品牌和標準決定了海爾第一,與銷量及技術無關。因為目前白色家電國際標準大多是海爾定的,國際的品牌化也是海爾超越了格力。雖然近十年格力在技術上有很大進步,銷量也長居第一,但在標準化方面話語權不如海爾,國際知名度和口碑也不如海爾,當然也就這樣排位咯。下圖為蘇州著名豬油糕








食鱷不捨錢勝賢


只能說格力眼光太短淺,只看到中國人的口袋。相反,海爾看到了世界上的大場面。我認為掙中國的錢不算本事。掙外國的錢那才是真本事。所以我給海爾點贊。


老怪148013080


華聲電器股份公司和日豐電纜供應所有空調廠家的帶插頭的電源線電纜,兩個廠各佔一半份額,其中華聲電器股份一年供應給格力9個億,美的5個億,志高1.5個億,TCL和奧克斯和海爾各1個億,其他科龍,格蘭仕,長虹等等各3千萬……美的有廣州南沙生產基地,順德總部基地,重慶基地,綿羊基地,武漢基地,蕪湖基地,合肥基地,邯鄲基地等等二十多個,還有旗下很多分公司,比如說小天鵝,華菱冰箱,庫卡機器人,接近十五萬以上員工;格力有珠海總部基地,長沙新基地,重慶基地,合肥基地,蕪湖基地,武漢基地,鄭州基地,石家莊基地,蘇州基地……旗下有晶弘冰箱,大松家電,TOSOT……接近十萬員工,


一生愛打籃球


美國空調市場的老大確實是中國品牌,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這個老大並不是國內排名一二的格力和美的,而是海爾空調。

海爾空調取得這個排名,與品牌本身選擇的全球化創牌戰略不可分割。在海外,大多數中國品牌選擇的是貼牌創匯,貼上別人的牌子銷售,所以自身品牌競爭力沒有提高。但是海爾選擇的是創牌戰略,用自己的品牌在海外市場競爭,所以品牌知名度比較高,用戶也很認可。

這一點,我們從2020美國製冷展就可以看得出來。在展會上,大多數中國企業展示的還是製造能力強。格力、美的雖然也開始重視創牌,但是起步晚,還未具備強大的競爭力,所以市場優勢並不大。


科技DoDo


我在美國旅遊時去過CosCo和比較大的家電商店,非常希望能看到國產品牌,但非常失望,很少見到中國品牌,主要是韓日的品牌,海爾收購了GE看到了GE品牌的家電,而海爾品牌只發現了小型冰箱。


dianyun


1902年美國人發明的空調不假,但是在空調行業的發展歷程中,美國並非一直是主力。特別是近幾年來,中國品牌出口創牌風潮漸起。海爾空調1999年進入美國就開始創牌道路,品牌競爭力逐漸增強,也正是題主說到的美國空調市場“老大”。像格力、美的海外創牌雖然起步晚於海爾,但是也開始重視了,競爭力也在增強。

除了品牌影響力之外,中國製造的影響力也非常大。從行業數據來看,2019冷年中國空調品牌的產量佔全球的76.5%,無疑是全球市場最重要的空調來源。製造能力中國企業沒問題,然後就是看品牌實力了,只有整體貼牌創匯現狀改變,多打自己的品牌,這樣將來美國市場的主流就會有更多中國企業的身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