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美国金融大萧条为什么会导致700万人死亡和上千万人像畜生一样活着?

西瓜鹏钰


简单的来讲就是没钱了。

其实对于美国经济大危机,也就是在1932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大家的直观印象就是很多人都从帝国大厦上面跳下去,至于说这些人为什么跳下去炒股炒的一分钱都没有,所以跳楼,但为什么炒股会有这样的效果呢?剩下的钱都去哪里了呢?

这里就不要说货币战争这样的金融类小说,我们就说一点儿实际的问题,准确的来讲,次贷危机是怎么产生的呢?首先,金融家的不停的生产东西,生产了东西,他们才能够获取利润,获取金钱,但是东西多了,那需要的人也就减少了,或者是能够花得起那个钱的人也就减少了,这个时候得增加一点社会上面的经济,如何才能够增加社会上的经济,本来大家收入都是一样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得从其他的钱上面增加点文章,就比如说购买房子购买房子,我给你减少首付款购买车子,我给你减少首付款,那你花的其他东西上面的钱减少了,我就能够花更多的钱在购买东西的能力上。

这些钱由谁负担?银行负担,由此增加的经济贸易,经济上面的有良好势头会反映在股票上面,股票的价格一下子飙升出去,那么股票有钱了,那大家肯定会去买股票,这个时候钱全部又转移到股票,房地产上面,也就是说你手里边的钱没有再继续存在银行上面,而是选择放在这些房地产,车子,或者是股票这些能够增值的东西上面,这也就埋下了一个危机。

当股票崩盘的时候,大家会疯狂的选择将现金提现出来,但是这样的话会增加银行本身的负担,银行本身要负担起别人的债务问题,还要负责去给你们兑换现金,这样的话银行的钱入不敷出了就会出现破产,这样银行破产了,那银行里面的钱和财富消失了,紧接着股票下跌,股票里面的财富也一下子蒸发掉了,很多人就一下子没钱了。这个时候你没有钱,你买不起面包,买不起牛奶,那政府需要提出申请,让这些企业降低价格,但是企业一旦降低价格,那企业将会面临破产的问题,所以企业不能够降低价格,那一下子姜局就出来了,你手里没钱,但是买东西必须要钱,这个时候你没钱买东西,你只能活活等饿死。

所以很多人都会看见一些老照片,或者是老的报道,说当时美国经济大危机的时候,美国很多企业家宁愿把牛奶或者牛肉等一些生活必需品全部浪费掉,(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也不愿意把它发放给穷人,也就是这个原因,穷人负担不起你生产这些物资的那些费用,与其这样,到还不如能够提高市场价格,保证你自己不亏本,保证你企业的存活。至于说别人的死活关不了你什么事情。

这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的残酷性,美国这场经济大危机,究竟有多少人受灾,有人说是700万人,但我觉得这个数目绝对不只,很多人肯定也承受了一定的损失,只不过比起这700万人的衣食不保,可能他们的处境要稍微好一点,但是起码也得饿两三天。

有人说这个时候美国政府在干什么,美国政府正在忙着发国难财,为什么美国政府又得罪不起那些资本家,资本家本身好心好意再说了,这个事情美国政府不参与其中,不调整一下美国的股市和银行,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美国政府肯定也分了一杯羹。此时此刻,美国政府不可能出卖队友,也就是美国的这些资本家,他的选择,那就是发国难财。

平民老百姓已经没钱了,这点是事实,大家都知道,那这个时候他们还有劳动力,有劳动力,那就好办,美国举行了一大堆的工程,这些工程让这些无家可归,或者是没有办法吃饱的人能够有一番工作可以做,能够有一份收入,起码可以吃饱饭,这是最重要的事情,美国政府也通过这种廉价高效的劳动力,快速的完成了一大批的工程。但是与此同时,这些人的劳动生涯可不是那么幸福的。


漩涡鸣人yy


1929年-1933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被称为“大萧条”。在此期间,美国人口罕见地下降了700万人。很多人想当然,认为这700万人都是饿死的,其实不然。

美国的人口增长主要靠新生儿和移民拉动。不过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这两项指标却连年下降。

首先是年轻人变得不愿意生孩子了。1920年代,随着一战的结束和科技的进步,柯立芝、胡佛两任总统奉行“自由主义”,使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黄金期,物质生活非常繁荣,就业岗位大量增加。

年轻人为了满足消费欲望,沉迷于分期付款、股票投资,买房、买车、超前消费成为时尚。而1920年,美国修宪第19条修正案通过,女性破天荒地获得了选举权,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已婚妇女再就业成为一种风尚。受此影响,女性的生育意愿大幅度降低,晚婚晚育变得普遍。这就导致了生育率的下降。

其次,美国政府开始限制移民。一战使美国跻身世界强国行列,欧洲的普遍衰退则掀起了移民美国的浪潮。不过美国人对此则比较恐慌,他们认为大量“贫穷”外国人的流入不利于美国社会的稳定。1921年,美国通过《移民紧急限额法》,1924年又通过《国别来源法》,从国别和名额上限制了移民的流入。

所以在经济大萧条之前,美国人口就呈现了下降的趋势,而大萧条又加剧了人口下降速度。

“大萧条”始于1929年的股市崩盘。1929年10月24日是胡佛总统上任的第七个月,这一天华尔街股价暴跌40个百分点。在之后的两个星期内,股价就像开闸的洪水一样持续下跌,300亿美元很快蒸发。

股市的崩盘让美国人措手不及。许多股民是贷款炒股的,他们不得不抵押住房,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企业也一样,商品卖不出去,导致资金链断裂,纷纷倒闭。美国人陷入恐慌,银行挤兑成风,又导致银行大量破产,一场空前惨烈的经济危机到来了。

在此期间美国失业人口常年维持在1300万左右,许多人不得不露宿街头,人们的生活水准大幅度下降。这样的条件下谁还愿意生孩子?所以美国出生率持续下跌。

另外,外国人看到美国这样也不愿意移民了,许多美国人选择逃离美国,这就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人口数量下降。

当然,700万的人口损失也有死于饥饿的,不过这并不是主要原因。美国政府的救济措施还算不错,美国人依靠救糊口还是不成问题的,但饮食质量就不比从前了。许多人因为营养不良诱发的各种疾病而丧失。

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而选择自杀。没有工作,没有住房,贷款到期了还不上,只剩下绝望了。


石头说历史


城里人不断饿死的时候,农民们正在含泪扔掉一车车的苹果……

1920年初期的美国,简直是天堂一样的地方。大量的人涌入城市,男人们身穿笔挺的西服进入豪华大楼工作,女人们在满大街的购物中心选购最时尚的产品……到处都是新产品,到处都是诱惑。

虽然每个家庭的存款不多,但是他们有工作,而且可以轻松用信用卡消费。所以,洗衣机、冰箱、烤箱、汽车等等明显改善生活质量的产品,大家都用刷卡的方式购买。

于此同时,股市也是异常的繁荣,到了1929年夏季,人们依然乐观的享受着生活。资本家为了赚更多的钱,不断的生产各类商品。农民们也不断的扩大种植范围,采用更高级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农产品也是越来越多。

结果,普通人的工资水平并没有大幅度上涨,为了刺激消费,银行开始“借钱”给老百姓用,先花钱,以后慢慢还。但是,有些独立经营的银行,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战胜金融上的危机。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暴跌,当天骤降12.8%;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股指一天下跌了40%。

经济瞬间崩溃,连锁反应让人们猝不及防。一些脆弱的银行破产关门,恐慌的人群开始涌向银行挤兑,商品也被抢购一空……银行一出问题,工厂得不到资金支持,也迅速停工破产,大量的工人失业。

没有了工作,也就没有了钱。没有了钱,只能“断供”,不仅欠银行的钱还不上,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大规模的失业,穷人们实在找不到食物,不少人都选择了自杀。

那些努力活下来的人,只能在城市中的垃圾桶中翻找可以果腹的东西。流量街头,饿死病死,成了常态。86000多家企业破产,约5500多家银行倒闭,城市中的人们彻底绝望了。

到了大萧条的第四个冬天,美国全国至少有1300万人失业,有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


农村呢?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大片的小麦倒伏在地里,没有人收割。因为收购价格太低太低,连收割费用都支付不了。

果园里的各种水果,只能整车整车的扔掉;养殖户们把数千只的牛羊宰杀之后,扔到了山谷中,因为运输费用太贵,收购价格又很低,卖不掉,养不起……

一边是正在饿死的城里人,一边是无奈扔掉食物的农民,讽刺不?

农民们的商品卖不出去,越来越贫困,失业的城里人买不起吃的,越来越难熬——可悲的是,无数的食物就这么白白浪费了。

关于这次经济大萧条的原因,无数的经济学家都有深入的分析,这里就不说太多不专业的话了。

总之,当资本完全控制市场,为了利润大量生产囤积,让普通人不断的透支自己的未来。看似繁荣的市场,看似美好的未来,看似奢侈的生活,都是不堪一击的。

超前消费、透支消费,买房买车买奢侈品——总是要还的。大萧条之前的美国人,觉得自己有工作,可以慢慢还。但是他们没想到,崩溃是瞬间的。

所以,1929年的大萧条,给了人们很多的启示,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七追风


在美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经济危机,但要说规模之大、破坏力之强和波及范围之广,当属1929年-1933年的这场经济危机,以至于美国人们都不得不用“大萧条”来特指它。并且,这场经济危机波及全球后,也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这场危机有多惨烈呢?据说,这场危机导致200—400万中学生中途辍学,1370万人失业,700万人死亡,千万人只能靠吃树皮、吃野草根才能生活。

在记录美国历史的《光荣与梦想》中曾这样写道:“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情况呢?

这个还要从1920年开始说起,当时的美国,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整个国家经济蓬勃发展。并且,由于欧洲的工业体系在一战中被摧毁,美国的工业商品在欧洲那完全是供不应求,这导致美国各个行业都蒸蒸日上。

于是乎,大量的资金不断涌入美国,不仅美国政府有钱,美国百姓们也变得越来越有钱。既然手上有这么多钱,那肯定要想办法进行投资。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府断扩大在海外的投资,还大量放贷给欧洲各国,于是美国很快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至于美国的老百姓们呢,则投资国内的股票,于是一时间,美国的股市那都是一路高歌猛进。因为财富得不断增值,美国百姓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改变,“炫耀性消费”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的潮流。

一方面,美国各大金融机构推出各种贷款项目,鼓励大家借钱来投资和消费;另一方面,资本家们进一步刺激消费,开始不断的研发新商品,例如:洗衣机、烤箱等。

这种能够改善生活方式的商品,在市场中总是热销,价格还十分的贵,同时汽车也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还有农民们也是扩大规模,买一些高级设备和技术,慢慢的农产品越来越多。

当然,因为这些商品价格都很贵,大部分百姓都属于是超前消费,换句话说,就是贷款买的这些商品。不过,因为美国股市在不断上涨,所以这点贷款也算不上什么,很多时候他们只需要把股票一套现,就足以偿还这种债务。

当时的美国有多疯狂呢?美国总统胡佛曾非常自豪的说下这样一句话:“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



但可惜的是,这一切在1929年10月24日嘎然终至。在这一天,美国迎来了它的“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

在其后两个星期里,美国股市一泻千里,近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眼睁睁看着他们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这是美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时刻,也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

接着,股市危机开始引发国民经济危机,86000多家企业破产,约5500多家银行倒闭。没了银行的资金支持,连锁导致工厂的停工,大量的工人失业,这些人当中不乏当初衣冠楚楚的中产阶级,比如意气风发的银行行长或者曾在著名报纸上发表评论的名作家,如今却在夜间敲门讨饭或蜷缩在城市排队领面包的人群里。

还有许多人,因为受不了饥饿痛苦,纷纷选择自杀,心态好的人只能流落街头,翻垃圾桶找吃的,苟活着。据说,在乡下,大量破产的农场主只能靠吃野草根、蒲公英、紫罗兰叶、野葱、勿忘我草、野莴苣等专给牲口吃的野草来生活。

在城市里,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人们还看到,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捡骨头和西瓜皮来啃。因为蛆虫多,芝加哥市有一个寡妇在捡东西吃时总是先把眼镜摘掉,眼不见为净。



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食物短缺,虽然经济危机导致生产量下降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社会的绝大部分财富都被那些大资产家给掠夺走,他们为保障自己的财富不贬值,就宁可将过剩产品销毁掉。

比如他们用小麦和玉米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把粮食锁在仓库里面腐烂,把数不清的牛羊杀死后,扔到山谷中等待,反正就是一句话,宁可浪费,也不白白送给或便宜卖给百姓。

当时,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如果真的白送或者低价卖掉,那本来还能继续活下去的企业也活不下去,因为赚到的钱根本不够继续生产的。然后会有更多的人失业,更多人失业又会导致新一轮的购买力下降。

客观来说,这话虽然有部分道理,但本质仍然是自由经济缪论,是资本家的贪婪在作怪。

这就和古代中国的那些地主阶级一样,找这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就是想继续维持自己奢侈的生活,即便是在国家经济走向衰落时,也不想让自己的生活水平降低,这样就只能让更多人走向更加贫困的地步。

也正因为此,在经过这一事件后,美国百姓的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不再盲目崇拜自由经济,于是罗斯福新政开始登上美国历史舞台,即用政府行政命令来部分干涉国民经济,调节国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与此同时,共产主义也得以蓬勃发展起来。


我是赵帅锅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不仅仅是美国一家的经济危机,更是全世界的经济危机,那次经济危机危害之大,影响之深,虽然不能说是所无来者,但至少也是前无古人了,以至于直至今日,“大萧条”基本就是特指1929年爆发的那次经济危机。

那么,为什么为引发这次经济危机呢?我们还要从当时的世界经济环境说起。

自由主义经济

西方一直奉行的是自由主义经济,即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尽量不干预经济,让市场就如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一般,自然地生长壮大。正如亚当斯密所说“政府离市场越远越好”

1920年代,正值一战结束,世界迎来了经济复苏的时代,由于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也逐步地发展了起来。

实际上,我们可以从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来解释那次经济危机。

当经济好的时候,比如你是一个牛奶生产商,你的牛奶一般就会卖的非常好,卖的非常好的结果就是你赚了钱,那么赚了钱之后呢?人性总是贪婪的,你就会想着扩大产能,生产更多的牛奶,占领更多的市场赚更多的钱。于是你扩大了产生,生产了更多的牛奶,占领了更多的地方,比如你一开始是在你所在的城市做的牛奶生意,于是你把生意扩展到了周边的乡镇,让乡镇的居民也喝上了牛奶,于是你赚了更多的钱。赚了更多的钱之后呢?自然就会更加地扩大生产,再占领更多的市场,把你的生意扩张到乡村,让乡村的居民也喝上牛奶,这样你就又赚了许多。

当然,我举的只是牛奶一个产业中的例子,实际上,当经济发展好的时候,人们收入水平会提高,人们收入水平提高了,自然消费能力也会增强,消费能力增强了,就直接提升了整个社会的购买力,所以在经济好的时候,大多数产能的扩张都会带来丰厚的回报,赚取更多的利益。

在自由经济体系下,政府不干预经济,任市场自由发展,也就是说,再拿牛奶商的例子来说,牛奶商要扩展自己的生意,扩张自己的产能,政府是不干预的,可以自由扩展,当然别人也能自由地进来和你竞争。

经济繁荣和人性的贪婪

所以在当时经济繁荣的时候,由于赚钱效应,人们总是热衷于各种投资,聆听着各种因为投资而一夜暴富的神话故事,人性的贪婪总是无止境的,正如经济学的开篇就会说,经济学就是为了解决在有限资源下满足人们无限的欲望的一门学问。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就业,人们都有了工作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有了稳定的收入就有了大量的闲钱用于投资,而在经济好的时候,投资大多数都是赚钱的,于是赚了钱的人们又开始贪婪地投资更多的投资标的,当时的美国全国上下都弥漫着这种氛围,甚至很多人都往美国以外的海外投资,这种背景下,美国大量地放贷给欧洲,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

再说说美国的股市,股市的上升实际上也是缘于企业利润的增加,当上市公司业绩好的时候,持有股票每年都能得到丰厚的红利回报,于是股票价格水涨船高,一路上涨,一路上涨的股票更是牵动了人们的心,于是在股市赚了钱的人们就会带动更多的人把钱投入股市,股市继续上涨,人们继续赚钱。

赚了钱的人们于是对未来的生活信心十足,开始了各种高消费,甚至是借贷消费,当时的美国社会消费主义盛行,尽管汽车当时还十分地昂贵,但也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商家开始研制各种消费品,如洗衣机、烤箱、电风扇等。当时的人们已经完全忘了风险为何物,只是觉得自己只要抛了股票就行了,或者自己只要把投资款收回来就行了。

泡沫的破灭

但是在一定时期之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总是有限的。

再拿之前的牛奶商的例子来说,当把生意扩张到了城市周边的乡镇、乡村之后,要再占领新的市场,就只好扩张到周边的城市了,但是这个时候牛奶商会发现,他周边城市的牛奶商情况也和他类似,人家也要扩张到自己的城市中来,因为他们也扩张了产能,自己的城市消费不了这么多产能,只有占领自己城市的市场才能消化掉产能。于是竞争就开始了,牛奶商即在自己的城市与其他进来的牛奶商进行竞争,也把自己的生意扩张到了其他牛奶商所在的城市进行竞争。因为大家的产能都扩张的非常大,只有不断地扩张才能生存下来,于是竞争就愈来愈激烈了。

为了打败竞争对手,于是各种招数都用了,降价促销、提升服务质量,但是这些手段用下来的结果就是利润在不断地减少,而在这些竞争中,失败的牛奶商由于大量的产生无法销售,导致了滞销的情况,再加上扩张的产能增加了大量的成本,所以经营每况愈下,最终倒闭。

市场的整体也是如此,当经济繁荣的时候,所有的产业都在疯狂扩张产能,但是社会的消费能力在一定时间内总是有限的,消费不了这么多的产能。

实际上,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都是这样爆发的,经济繁荣,扩张产能,导致产能扩张超过了社会消费能力,于是过剩的产能就导致了部分商家的倒闭和部分人员的失业。随着倒闭的商家越来越多,失业的人员也越来越多,经济陷入萧条。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整之后,多余的产能在经济危机中被去掉,市场的基本消费还在,最终还是有部分商家能够存活下来,市场重新回到了供求平衡,然后逐渐恢复,再展开新的一轮经济周期。

只是1929年的那次经济危机的爆发,是因为之前经济繁荣的时间较长,持续了长达约10年之久,人们的投资热情过高,信用扩张过快,各种产能增加过多,而导致的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也就是说,社会信用、产能、投资的增长超过社会发展平衡越多,所带来的经济危机就会越大,只是那次的增长超过社会平横点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所以早就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

比如股市,实际上股市的上涨是资金直接推动的,买的人多卖的少就上涨,卖的多而买的少就下跌。股票的上涨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的推动。比如当一只股票10元1股的时候,你买1万股只要10万元,但是当股价到20元1股的时候,同样的1万股就需要20万才能成交,所以股票上涨的越高,需要的资金就会越多,但是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一个市场上的资金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无限的上涨,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人类有史以来从来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当股价涨到一个非常高的价格,市场没有资金去承接的时候,自然就会出现卖股票的人多而买股票的人少的情况了。

☝☝1928年到1932年美国道琼斯指数走势

于是美国在1929年的时候就出现了企业大量倒闭,人员开始大量失业的情况。人员大量的失业就造成了很多人失去了收入来源,也就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而很多人由于破产,在此之前在银行有大量的借贷,就导致了银行坏账的大幅增加,银行坏账过多有导致了大量银行的破产直接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金融体系。

股市也是如此,在高位的时候实在没有资金能够承接盘面,导致了股票市场的疯狂下跌,从而引起了人们恐慌性的抛售,当时美国著名的股票大师利弗莫尔也是在那次股灾中亏的倾家荡产,最终自杀。

经济危机的危害

经济危机终于到来,当时的美国总统是胡佛,在他竞选的时候曾经承诺美国人民,选了他,人人都会住上好房子,家家都会有汽车,顿顿都是大鱼大肉。可这个倒霉催的总统,刚上台就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人们纷纷失业,86000多家企业破产5500多家银行倒闭,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失去了工作,许多人一夜破产,流落街头。

当时流落街头的人太多,往往都聚集在一个地方搭起了帐篷,这种地方被称之为“胡佛村”。失去了农场的农场主只能吃草根、挖野菜充饥。城市里孩子的母亲在街头徘徊,争夺从商店扔出的腐烂水果。

商家为了保住产品的价格,不惜销毁产品,如牛奶商,就宁愿把牛奶倒到河里...

整个危机导致了200-400万中学生辍学,1370万人失业,700万人死亡的惨剧。

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了全世界,也引发了世界各国的政局动荡。其中日本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曾经出现过很多家庭集体自杀的惨剧,而日本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的困局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意大利则引发了法西斯的上台;德国更是掀起了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最终导致了纳粹的上台。

二战的伏笔由此埋下。


老威观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萧条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特有现象、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直到今天不能确定。

一种观点认为,商品市场总是会出现周期性的动荡。

其中,市场会出现周期性的对商品总需求减少,这会产生经济上的衰退。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要政府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因为作为货币持有者来说,比如普通的老百姓或者小商人,在这时候总是会等待物价继续下降,然而买更便宜的商品。

这种思维会导致情况继续恶化。

实际上,市场对商品的总需求会越来越少。

开始是一些商品生产出来以后,无法出售,即便降低价格也卖不掉,被迫销毁。

这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将大量的牛奶倒入河沟,将农作物销毁。

这种情况恶化下去,商品生产会锐减到无法满足基本的社会需要。

同时,因需求少了,生产量也必须减少,由此出现可怕的失业潮。

工人、农民失业以后,手里连基本货币都没了,更无法购买商品,刺激市场自行恢复。

由此,恶化程度会越来越厉害,最终导致经济崩溃。

此时,政府必须采取扩张性财政策略来刺激需求,从而带旺经济,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美国大萧条是1929年开始,复苏开始于1933年初(罗斯福新政),持续了大概4年。

这一期间,最高失业率为25%,失业者被迫靠社会救济生活。

有一家公司要招十几个人,结果来了上千人应聘,甚至纽约百货公司招聘开电梯的岗位,都有很多大学生去疯抢。

失业者生活很困难,一些单身者开始流浪,试图在外地找到工作。

资料中这么写: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叫做“胡佛车”,甚至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上盖着的报纸也被叫做“胡佛毯”。而街头上的苹果小贩则成了大萧条时期最为人熟知的象征之一。在那些被迫以经营流动水果摊讨生活的人中,有许多从前是成功的商人和银行家。

由于成年人尚且难以为继,没有人还会生孩子,这一阶段美国出生率急剧降低。

为了避免生育带来过多的消费,避孕药攀上销售高峰,一年狂赚2.5亿美元

美国统计部门认为,大萧条导致减少了500万新生儿。

然而,饿死人基本是不存在的,因为美国福利是比较完善的,各大城市都有福利机构,经过登记就可以领取免费的食物。虽然食物很烂,但维持生命还是没有问题。


萨沙


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

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是是二战前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转危机从美国开始席卷全世界,国际贸易锐减50%,美国失失业率飙升至25%,资本主义全面受挫。


当时美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有高达400万的美国学生失学,有高达800万的美国人失业,经济严重受挫,问题的确很多。

但是所谓导致700万人死亡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1929年的美国GDP为1046亿美元,而1932年1933年分别只有595亿和572亿,缩水一半,但即便如此,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只是相对于更高变低了而已。

1930年的美国人口为1亿2000万左右,按照这个比例的话,1933年的美国人均GDP在476美元左右。



而当时的10美元在1933年可以买200斤猪肉或者是700斤小麦,费城每个月的救济金是22美元,纽约是10美元。也就是说1美元可以买20斤猪肉……

500美元可以买10000斤猪肉,35,000斤小麦,这样的数据,这样的消费水平和购买力,恐怕即便即便是现在的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未必达得到。

1930年的纽约人口为693万,1931年被标明由于饥饿死亡的人口为55人,1932年由于饥饿的死亡人口为139人,如果按照饿死七百万人的比例,那么这个数字应该乘以百倍。

当然,大萧条对于失业者打击最大,但是在当时的美国,是不是失业就代表只能饿死呢?

当然不是,面临经济危机是胡佛总统,虽然奉行不政府不干预市场,但是也采取一些措施…

诸如当时的胡佛在1929年就批准了墨西哥裔人口遣返计划,这个计划把墨西哥裔的50万人遣返回墨西哥,以降低对美国人岗位的竞争。

民间社团和政府组织的救济……

第二、大规模的社会福利,大萧条期间,由于失业人数急剧增加,高达24%的失业率使得救济需求大幅度增加,美国各级政府开始主导救济工作,比如在宾夕法尼亚州的12个城市中民间救济支出,从1930年170万元到1932年转变为900万元,官方的救济支出,从240万上升到1680万美元。

罗斯福上台之后,开始大力执行市场干预政策

包括对失业人口的救助政策,由新机构联邦紧急救济总署负责制定失业人士的救助计划;

建立公民保护队,雇用失业青年25万人进行地方性农村工作计划,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翻修农村道路,同时提供贷款抵押救济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和业主,成立复兴银行公司,将农业救济置于高度优先的位置。

同时成立国家救济机构,公共事业振兴署,振兴署雇用了200万家庭的一家之主,同时建立社会保障法案和社会安全体系,为老人穷人和病人提供经济保障,保障他们的最低生存线。

即便在大萧条中,美国救济机构也给超过300万的家庭提供了岗位,在失业的家庭中,美国在1933年,给占全国人口13.4%的404万个家庭发放了196美元救济金,这是什么概念呢?

当时纽约市场上的牛的批发价是6.4美分,猪的批发价则是4.6美分一斤,大家可以想一想。

而当时美国民众的月收入,白领的工资达到了166美元,蓝领的工资达到了76美元,在1933年纺织女工的月工资为55.4美元,面包师傅的工资为88.3美元,这种经济水平,再加上物价的大幅度下降,这些人依旧可以生活的很好。

至于那些陷在失业泥潭的老弱病残的人们来说,确实压力很大,但这种压力是精神上的和自尊问题,他们虽然没有充分的收入,由于强大的社会救助,依靠救济,和依旧能够保证他们的生存。

大萧条中的小人物:

服装贩子艾萨克斯,原本每周收入四五千块,如今身无分文,不得不放下身段去政府申请救济,他不止一次想到自杀:“如果不是为了孩子们,我死都不愿意领救济”。

你看到了,只要不选择自杀,光靠救济一家人就不会死……

而且还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数字,那就是在大萧条的30~40年代,移民比上一个10年少了300万,生育率也大幅下降,以及避孕措施普遍推广,生育率从1921年的2.425%下降到1933年的1.65%,但是人口在这个十年却仍旧剧烈的增加了800多万。

从人口死亡率上来看,经济最繁荣的1928年人口死亡率为1.2%,危机最为深重的1933年人口死亡率为1.08%,1921~1930年10年间的平均死亡率为1.18,1931~1940年10年的平均死亡率为1.09。

反而在大萧条期间,死亡情况却相比于黄金10年的死亡情况更好一些,除了医疗水平的进步,也就是说并没有出现美国大萧条期间没有出现所谓的饥荒的情况,否则死亡率怎么也要高点才是!

所以是怎么算的死亡七百万??

丰富的文化生活和无聊之余的精神享受

大萧条时期,梅·韦斯特一类的性感女星走红,物质匮乏时期的人们更喜欢“丰乳肥臀”。

阅读的人数大大增加。曼西城的公共图书馆图书流通率翻了一倍。

无所事事的民众突然发现,公共图书馆简直是穷人的天堂 —— 不仅可以在温暖的座椅休憩打盹,还可以用知识填补焦虑。

有顾客对图书管理员说:“要不是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或者自杀了。” 八卦小报也成了朝阳产业。



它们凭借报道上流社会的精彩生活,配上刺激的标题和露骨的图片,吸引了一大批百无聊赖的市民。

有一半以上的人每周看一次电影,只要花两毛五,就能进入由《金刚》、《绿野仙踪》 或者《乱世佳人》编织的梦境。



(无所事事的人只好在酒吧买醉)

股市崩溃的同年,好莱坞举办了第一届奥斯卡颁奖礼,如同一个电影辉煌的预言。接下来的十年,虽然全国电影院倒了三分之一,但全美票房收入增长到了近7亿美元。

普通人的生活缩影

虽然很艰难,但在1935年,一家人用攒下的闲钱,准备了圣诞节下午茶和巧克力蛋糕。



还有就是:

9岁女孩茱蒂丝看见父母辞退了保姆,从豪华的住所搬到狭窄的一居室,才知道并不是每间公寓都有餐厅。

只是从豪宅搬到一居室,没了保姆而已……

这恐怕也不能说明像畜生一样的活着吧?

统计数据来自:美国历年统计资料

斯特兹·特克尔,《艰难时代:亲历美国大萧条》

陈芥.大萧条之中和之后的生活世界博览

孙立平,普通人生活中的大萧条,经济观察网


历史好奇怪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各国遭到重创,美国便趁机进行经济扩张,一时间美国经济迅速增长,成为了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美国政府又极力宣扬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大规模减免赋税。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美国一些有钱人开始纸醉金迷,大肆享受物质生活。

▲ 纸醉金迷的富人阶层

就在资本家们信誓旦旦地认为他们的经济将会永久繁荣的时候,美国经济其实已经开始出现危机,因为20世纪的美国是靠债券发家,农业发展远远跟不上工业发展,物质基础薄弱,而且由于自由主义的宣扬,美国资本家们只顾自己发财享受,完全不在乎下层人民的生活,超过80%的财富集中在只有不到5%的人手中,为美国社会的发展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果不其然,1929年胡佛成为美国总统,并且继续放任美国经济发展,不对其进行任何干预,其实这个时候美国经济已经到了快崩溃的边缘,1929年10月24日,美国的金融中心华尔街股市崩盘,在短短两个星期内,就蒸发了300亿美元,引起了社会一片恐慌。

▲ 金融崩溃后的美国华尔街

这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让美国人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很多人有百万富翁,一夜之间变为了穷光蛋,前一秒还在宴会上谈笑风生,下一秒就要跳楼寻死觅活。

不但资本家们血本无归,就连银行也纷纷宣布破产,许多人不但存款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而且还丢掉了工作,根据数据记载,到1930年一月,美国失业人数已经达到了1300万,并且失业人员呈增长状态。老百姓没有了工作,存款也没了,也就没有了生活来源,他们不得不抵押住房来暂时获得生存资源。

▲ 经济危机中只能去住窝棚的美国穷人

因此在那段时间,许多人不得不挤在临时搭建的窝棚中,更有甚者,拖儿带女直接住在大街上。失业人员的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自然也因此而增加,抢劫、盗窃、强奸等罪行充斥在美国街头。

根据美国明确数据记载,从1929年到1933年四年期间,美国就有700万人非正常死亡,约占美国总人口的7%,大多数是饿死或者病死的,有上千万人像畜牲一样活着,每天趁着傍晚到城市的垃圾箱里翻找别人吃剩下的剩菜剩饭用来填饱肚子,在美国街头一块黑面包都能够成为人们大肆抢夺的对象,毕竟这一块面包就代表着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虽然穷人们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但讽刺的是美国的农场主却把小麦和玉米当作燃料直接在田里焚毁,将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其成为“银河”。

▲ 经济危机中等着领救济面包的美国人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有这样一个故事流传:

小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

妈妈回答说:“因为爸爸失业了,我们买不起煤。”

小女孩又问:“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妈妈回答:“因为煤矿生产的煤太多了。”

这个故事很讽刺地点明了,美国资本家和普通工人之间的关系,美国资本家们宁愿把产出的商品销毁也不愿低价卖给穷人,美国国内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这才导致了美国的经济大萧条。

这次经济大萧条,不仅仅给美国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在全世界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可谓是破坏极大!


海佑讲史


大萧条是一场持续了10年的全球经济萧条。它始于1929年10月24日的“ 黑色星期四 ”。在接下来的四天里,股票价格在1929年的 股市崩盘中下跌了23%。在 大萧条影响了 社会的各个方面。到1933年, 失业率 从全国劳动力的3%上升到25%。那些仍然有工作的人的工资下降了。由于通货紧缩,美国 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了一半,从1030亿美元减少到550亿美元。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下降了27%,



饿死700万人的说法是根据研究员鲍里斯·鲍里索夫在题为“美国饥荒”的文章中估计,美国金融危机的受害者人数超过七百万。研究人员还直接将美国1932年至1933年的事件与1932年至1933年期间在苏联的Holodomor或饥荒进行了比较。鲍里索夫它认为美国政府修改人口数量,出生率,它利用所认为正确的数据进行对比在1932年至1933年的饥荒期间,美国失去了700多万人。大家注意减少700万不一定是饿死的,在大萧条时期,大量的美国人离开了美国,约有五百万美国农民(大约一百万个家庭)。他们有的因为债务而被银行驱逐出境还有的因为没有工作而离开。这是美国罕见的对外移潮。


虽然饿死700万有些夸张,但是在这个时期的美国人的生活质量极低,大萧条导致许多农民失去农场。与此同时,多年的过度耕种和干旱造成了中西部的“ 沙尘暴 ”,摧毁了以前肥沃地区的农业生产。成千上万的这些农民和其他失业工人移居加利福尼亚寻找工作。许多人最终生活成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其他人则搬到名为“ Hoovervilles ”的棚户区,以当时的总统赫伯特·胡佛命名。美国城市里到处都是食物,但许多人没有钱购买,人们在街头挨饿,美国政府试图摆脱供应商无法出售的多余食品。严格遵守市场规则:未售出的商品应始终归类为多余商品,不能将其分给穷人,因为它可能对企业造成损害。各种方法被用来摧毁多余的食物。他们烧毁了农作物,将它们淹没在海洋中,将牛奶倒入河中。


经济爱好


这里需要纠正一下,不是金融大萧条,是经济大萧条,金融只是经济的一部分。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由华尔街牛市的崩溃导致的,也是华尔街真正走向历史舞台并成名的开始。

这几年的比特币

稍微关注过比特币的人应该知道,一款P2P虚拟化加密货币,就是在华尔街诞生的,由于在交易流程中不会留下顾客的真实姓名,所以也是备受欢迎,当其发行到21000个的时候,便成了固定数量。同时,在近年来一路高歌猛进,从09年发到17年,从0.1136到19850美元。这是一个华尔街的怪胎,它某种程度上再一次证明了华尔街的地位,投机者的天堂。

1929年华尔街

1929年10月29日,华尔街股票突然暴跌,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所以一切有如法,如梦幻泡影。美国金融街迎来了他的第一次崩溃,有人甚至说,当时的股票价格的变动连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也难怪,因为当时的电子计算机也还没有发明出来。不过我们不得不否认,跌幅还是相当令人恐惧的,无异于看着自己的钱被风吹走。这一天,又被称为“黑色星期四”,人们开始纷纷抛售,结果是一跌再跌,五天后,他们迎来了“黑色星期二”,这一天,很多人一生的积蓄化为了泡影。银行倒闭,工厂无法运营,工人失业,甚至国内发生有组织反抗,内战边缘。有人戏称比中国的“三年大饥荒”还要惨烈一点。工价下跌,物价上涨恶性循环犯罪率,上升。

经济危机的影响

美国人开始走上了吃野草,捡垃圾度日的道路。开始自己动手卷烟,开始用低瓦率灯泡,开始和野狗抢食腐烂的蔬菜。赫赫有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这场经济危机导致的,他们需要更多的殖民地,需要更多的廉价劳动力。那不是700万人死亡,是上亿的人被惨遭屠戮。使整个人类社会都在一同为之流血。经济危机称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噩梦,于是社会主义也随之诞生,美国也开始明白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开始发展自己的国有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