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臺區:全民志願駐守防疫一線

“防抗疫病,人人有責,我自願為防控疫情貢獻一些微薄的力量!”這個春節,印臺區的社區、村鎮行人稀少、略顯冷清,但在印臺區的每一個角落裡都有心揣“群眾”、身穿“紅馬甲”的逆行者們,他們就是印臺區奮戰在一線阻擊疫情的一個個“紅馬甲”。

深夜一鍋暖心湯 ,傳遞了志願服務的溫度   

1月27日深夜,在印臺區金鎖關檢查站,當地的一對夫妻為工作人員端來了一鍋熱氣騰騰的雞蛋醪糟。離開時,卻沒有留下姓名,他們的平凡之舉在這個寒冷而緊張的夜裡溫暖了無數人,朋友圈裡眾人轉發,各媒體爭先報道。

“這麼冷的天,你們冒著風雪嚴寒在檢查站查車,測量體溫,保護群眾,真是辛苦你們了,快喝些熱湯暖暖身子吧。”印臺區金鎖關朱先生夫婦對民警說道。   

送熱湯的人是金鎖鎮高崖底村的普通村民,家住檢查站旁邊。這幾天,他們看到檢查站的民警和醫生們都在冒著雨雪辛苦執勤,心裡滿懷感恩,於是,便出現了上面暖人的一幕。   

疫情在前,警察不退,無名的志願者也不退。有一種眾志成城,就是你們在一線堅守,我們在你們身後為你們駐守,心連心同舟共濟,堅定必勝的信心,早日打贏這場無聲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快遞代步者”舍小家、為大家,跑出了志願服務的加速度

。  

2月1日下午,鑫光社區書記馬篤恭和工作人員給社區居民“M先森”送去了他在平臺點的1斤辣子、1斤青菜、2斤西藍花、2斤茄子……

印臺區:全民志願駐守防疫一線

“非常感謝你們,在疫情期間為我們操心吃飯的事。”   

“M先森”接過菜的時候嘴裡還一直唸叨著這句話。  

“他們真是好人,都不知道怎麼感謝他們,只能在微信裡說聲謝謝,他們都是‘活雷鋒’,群眾的救命人。”63歲的楊春利通過電話告訴筆者。   

63歲的楊春利阿姨常吃的藥“腦安顆粒”沒有了,由於疫情的出現,暫時又不能出門,這時候她看到了微信裡這個及時的“服務菜單”,第一時間“下單”,一句“我現在就去”解決了楊阿姨心中最著急的“難題”。

印臺區:全民志願駐守防疫一線

與時間賽跑,與疫情搏鬥,社區防控是第一道防線。這個“服務菜單”是印臺區城關街道鑫光社區為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第一時間成立了三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黨員志願服務隊,黨員幹部舍小家、為大家,甘為先鋒、扛起責任,主動請纓擔任“快遞代步者”,把轄區居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在疫情面前,他們為群眾築起了一道堅固的生命防線。群眾參與 群策群力 彰顯了志願者服務的熱度  

“家宴酒席不能辦,人員密集要疏散,寧可少吃一頓飯,親情關係不會淡……”這字字句句接地氣的規勸,讓群眾們為之點贊。

印臺區:全民志願駐守防疫一線

農村疫情防控相對薄弱,一些中老年村民不習慣使用智能手機,村裡的大喇叭有效彌補了信息傳播的薄弱環節,將疫情防控的政策和信息傳播到家家戶戶。同時,各村的志願者們還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播出疫情防治相關內容,並在路口利用移動小喇叭巡迴廣播,為有效防止疫情擴散打下了堅實基礎。  

已經懷孕7個月的網格員惠慧是印臺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一名志願者,也是順金社區的一名普通的網格員。在疫情面前,她放棄休息,每天在小區裡給貧困群眾宣傳防疫健康知識。   

杜文斌,是阿莊鎮西溝嶺村的脫貧攻堅“一強四好”示範戶,家也住在惠慧所服務的小區。他最近看到社區工作人員的辛苦,也主動地當起了防控疫情的志願者,看到有群眾在樓下聚集閒聊,便帶頭協助社區工作人員上前做好文明勸導和知識傳播。

印臺區:全民志願駐守防疫一線

“深入基層不放鬆,立根原在群眾中。傾情服務暖人心,志願精神我踐行。”這便是對志願者以身作則最好的表達。在印臺區,到處都是紅馬甲的身影,他們從城市到鄉村,從一線奮戰的警察醫生到廣大群眾,一場眾志成城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正全面展開。

印臺區:全民志願駐守防疫一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