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妃子们是如何上厕所的?

kuaineinv


古人如何上厕所,有这么一则故事

文征明比较笨,经常被唐伯虎捉弄开玩笑。有一天,唐伯虎对文征明说,老文,嫂夫人屁股挺别致啊,有一圈青色,是不是你打的?

文征明虽然笨了点,不过也是有一般常识的。自己老婆屁股,他唐伯虎怎么知道?有奸情!文征明立马跑回家查验

到了家中,脱下他老婆裤子一看,果然,有一圈青。这文府,顿时鸡飞狗跳

眼看事情要闹大,唐伯虎也害怕了,边躲着文征明的拳头边说,老文,和你开玩笑呢,前天在你家恭桶上涂了一圈青色染料……

故事是故事,不过从故事中可以发现,至少从明朝开始,古代城里的大户人家上厕所,用的就是恭桶了

所谓的恭桶,和今天的抽水马桶有些类似,不过有的是一整体,而有的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椅子和盆盂组成,椅子面挖一大洞,洞下置盆盂,无论整体还是分体,都不能储水……

大户人家用恭桶,皇宫里的自然也是恭桶,这一点也在《宫女谈往录》中得到证实,不过皇宫中妃子用的恭桶不叫恭桶,叫“官房”

谈往录中,记载了宫女荣儿伺候慈禧时的一些片段回忆,是清廷皇宫生活的一手资料。在书中,就有慈禧出恭的一些描述。慈禧的恭桶是专用的,做的很精致,也很大气,是一个整体,檀香木雕刻,使用时就骑在上面,别人用的多是瓷盆

需要时,慈禧就会叫一声,传官房

听到指示,外头候着的太监,便会把专用恭桶用黄布包裹,头顶着送到门口。送桶太监不允许进入房间,而是在门口解开包裹,由房里头的宫女接过,送入内室,放置在铺上油布的地上,并在官房上放置专用手纸,备用

完事之后,再由宫女送出房间,交由太监用黄布包裹,顶出去清理……

官房内置有香料粉,屎尿一进去就会被香料包裹,臭气散不出去,房间里也不会有不好的味道……

据说,太后官房在慈禧归天后,一并烧给她了,并没有保留。慈禧如此,其她妃子也大约如此,差别也就是材料和排场了

至于早期皇宫如何,那真不知道……


灵石蕴珠宝


说妃子们如何上厕所就得明白一个词,起夜。这是晚上起来尿尿的意思。在当时,每个大户人家是有左右厢房的,分别住了两个丫鬟,她们晚上是要值班的,而职责就是等着主人想尿尿的时候,端上夜壶。让主人尿,尿完就得端走。尿尿的地方则有一个专门的隔间,这个隔间在屋子的后堂,主人可以选择直接在自己屋子里尿也可以去后堂方便,这也是最早的套房!主人方便完就叫通房丫鬟给端走,这样不会臭。所以古代刺客都是从后堂进入的。

在古代,皇帝的女人是分等级给配丫鬟的。比如美人是有四名丫鬟的,妃子则有十六名丫鬟。她们就是两人倒班,负责侍候妃子的起居,每班各有八个人。其中两名是需要负责起夜的,也就是守着王妃房屋,这两名专门守着王妃尿尿用的。因此,正常来说,王妃扣除两个端尿壶的人以外还可以有六名随从的。这六个人就有负责更衣的,负责倒茶水的,负责吃饭端盘子的,每样两人。


优己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真是一个臭中带香的问题,非要问那如花似玉的三千粉黛,一个如此让人作呕的问题,这个是,羞煞人也!

所以,我们长话短说,书说简短,尽快说明白这个话题。

曾经,人们在猪的头顶上如厕

先秦以前,人们要上厕所,就得去猪圈。

这朋友们就得问了,这怎么还要跑猪圈里去呢?

那时候的猪圈啊,是分成两层的,猪在猪圈的下层,人进去后呢,就蹲在上层的边缘,该干嘛干嘛。

那些东西,就全给猪当食物了。

那时候的妃子啊,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酋长的女人,也是一样去猪圈上厕所,可能她的猪圈要更大一些,底下的猪要多几头。

有钱的大缸子上面拉屎,没钱的野外解决

汉以后吧,猪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人们不再在猪的头顶上做那些不好看的事情了。

那时候的人家啊,把上厕所的地点移到了室内。

有朋友又要说了,敢情有专门的的卫生间了。

又错了您呐。

人们在院子里放了一口大缸,要拉屎呢,蹲大缸上去解决。

那个大缸还是有危险系数的,小说《活着》里面,福贵的老爹不就是在大缸子上面如厕时摔下来的嘛。

那个大缸也不分男女,谁去了谁用,用的时候还得讲究技巧,小心底下的东西溅到自己屁股。

那些住一间破屋,没有放院子的大缸的人家呢?

那就不讲究了,出门树林里、田野里,随意一蹲,爱咋咋的。

清代最讲究

到了清代,那可真是讲究。

我们直接说宫廷。

那时候的妃子上厕所啊,先坐在一个凳子上,这个凳子中间是空的,底下放一木制的便桶。

妃子上完厕所后,伺候的奴才会从后面将便桶取走。

为了掩盖臭味,边上一般还会点上檀香,真是老讲究了。

如果问穷人,怎么上厕所,一直都一样,野外一蹲,完事了随手捡片树叶,就好了。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都要上厕所。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王公贵胄,也不论是男是女。而如厕这件在我们看来很平常的小事,放到古代似乎有些难度,尤其是深宫后院的妃子们。



古人的智慧——厕所的进化史

原始人类解决内急时,厕所自然是无边大地。整个大地都是侧所,也不会红脸皮。后来人们学会了挖坑,即在野地上随便挖个坑,污秽造作满了就用土填埋上。

直到人们意识到了卫生问题,真正意义上的厕所才得以诞生。于是乎,室外的“坑厕”打开了这一领域的新篇章。

可考证的最早的厕所,是位于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遗址的一处距今5000年前的厕所。古时候的厕所于房舍外建立,上有茅草做顶,也因此有俗称“茅坑”、“茅厕”。和现在一些农村地区的旱厕情况类似。

当然了,这都是室外的如厕工具,多少有些不方便。为了晚上起夜轻松一些,就有了可以放在室内的夜壶,不过多是用来小解。

再到后来,上层人士等开始追求雅观。这才有了可以放在室内的移动厕所——“马桶”,不过此马桶非彼马桶。

中国人的马桶由木头制成,形如椅子,后有靠背,两侧有扶手。也配置盖子、香灰等防止臭味外露。
▲高级马桶

而古代妃子们用的正是这款终极厕所——马桶。由便盆和便凳组成,具体配置和装饰会因等级高低存在一些差异。

清理的时候只需把便盆取出,由宫人倒入粪车,每天固定时辰由专人运出紫禁城以保持宫中整洁。为了防止臭气熏天,紫禁城中没有设置一处蹲坑样式的公厕。

妃子出恭走流程,慈禧出恭最败家。

工具明白了,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妃子们出恭的流程。身为皇帝的女人,待遇就是必须得有人伺候着。

通常主子们有了便意时会吩咐传官房(厕所),宫女听到后就会扶着她们前去。到了官房,撒香灰的撒香灰,负责净手的就准备好水和帕子。

不仅如此,还要有人帮着更换衣物,因为妃嫔服饰繁琐厚重,如厕时不方便以免沾到污秽。

听起来,妃嫔如厕的排场还是挺费事儿讲究的。不过比起她们,慈禧出宫的排场完全可以用奢华二字形容。


妃嫔出场配置也就两三个人,慈禧得二十多个,而且一个都没闲着。慈禧一声令下,就要有一个宫女去拿铺马桶的垫子,一个端来手纸,一个去传唤官房的掌事太监。

到了官房,会有至少四个宫女服饰慈禧更衣。为啥要四个人呢?因为老佛爷的衣服金贵,不许有褶皱,得有两个宫女当衣服架子,把大袖举起来。

慈禧这排完一身轻以后,还需要有七个宫女负责给她穿衣服。最后这擦屁股用的纸也昂贵,是极其精致细软的白绵纸。

用的时候先由宫女在棉纸上喷水,这水还要喷得足够细才行,以保证棉纸细软不伤肤。棉纸喷湿后再裁剪成长条方能使用。工艺之繁琐令人唏嘘。

没有厕纸的那些年,古人怎样度过?

说到这厕纸,演变至今也是经历了不少样式材质。最早的时候是土疙瘩,后来树叶树枝小木棍儿。大多都是蹲着的时候旁边能捡到的东西。

后来条件好点了,就有人发明了厕筹。这是一种专门的小木条,端部圆滑似舌头,洗洗再用还有感情。有的甚至还有文人题字作画。


▲专门收粪的人

再发展一段时间后,上层阶级出现了帛,甚至还有蝉翼。到了元朝才有人大胆发现纸除了写字还可以擦屁股。

不过因为纸的做法工艺复杂,价格较高。且其作为文学的载体很受人重视,所以对它在厕所的使用并没有完全普及。

当纸真正作为如厕用具出现的时候最早是在清早期,此时厕纸工艺简单,手感粗糙。妃嫔们也不爱用,于是仍然是用绢布擦。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史的如厕文化了。相比寻常百姓,很明显,妃子们的如厕条件好的不只一星半点。无论如何,很庆幸古人有如此智慧,使我们免于用右手传承。


史之策


上厕所不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吗?难道古代的妃嫔公主们上个厕所还与众不同?哈哈,还真就是不同,要是连个厕所都“上不好”,又怎能得到皇帝的万千宠爱呢!先和大家说一位最具代表性的后宫妃子吧,她上厕所,那绝对是上出了一定的境界!再和大家谈一谈古代妃嫔上厕所的主流方式。

最奢华的“如厕”

历史上享受过最高配版的厕所的人是谁呢?仅此一位,她便是清朝咸丰皇帝的妃子叶赫那拉·杏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历史上名声最为响亮的太后——慈禧太后。

说起慈禧上厕所,那可谓是变着法的玩高端!我们先来看看她上厕所最有名的一样神器吧,其实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便盆(马桶),但在慈禧那名为“官房”,名字很高大上,当然和普通人家的马桶相比自然是非同一般啦。说起慈禧的这个“官房”,用价值连城来形容都不为过!做工精致,极尽奢华,全部由檀香木打造,外表雕成一只大壁虎,壁虎的四条腿就是官房的四条腿,壁虎的鼓肚是官房盆屉,尾巴是后把手,下颌是前把手,嘴微微张开,手纸就放在其中,壁虎的脊背正中有盖子,打开后就可以坐在上面“出恭”了,在官房里更是放有干松香木细末,慈禧的大便一入盆便立马滚入灰中,闻不到一丝臭味。

慈禧上厕所还有什么高端玩法呢?你一定想不到,也不敢想!像我们常人上厕所肯定都不希望旁边有人吧?不然浑身不自在,而慈禧却恰恰相反,她上个厕所,身边至少有四到五名宫女在一旁伺候着,有的负责请“官房”,有的负责宽衣解带,有的负责拿擦屁股纸等等!而其中最大的亮点还属这个擦屁股纸,慈禧对于用的这个手纸可谓是相当讲究,且不说是精加工的细棉纸,为了让慈禧用起来更加舒适,宫女们可没少吃苦,因为还有一道人工工序!宫女首先得将棉织一格格的剪好,再用嘴含着水,均匀细致地喷在纸上湿透,然后用烙铁烫平,这样弄下来棉织没有一丝的毛刺,用着特别舒坦。

这便是慈禧上厕所的方式,有没有被“折服”啊!

妃子们如厕的主流方式

当然,慈禧只不过是一个特例,古代妃子们的如厕自然是不像慈禧那般奢华的,但比起普通百姓那自然还是要高级多了。首先她们的厕所“装修”自然是豪华些,其次便是有一些辅助性的香料,毕竟厕所是有臭味的嘛,想想那些妃子要是上个厕所臭熏熏的出来,还有哪个皇帝愿意亲近啊。《世说新语》便记载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西晋大将军王敦被晋武帝招为武阳公主的驸马,在新婚当晚就闹了一个大笑话,怎么回事呢?原来他体验了一把公主的厕所,且不说装饰的富丽堂皇,内设香囊,而且在厕所旁还有个装有干枣木箱,王敦还以为是“蹲坑食物”,就都给吃了,上完厕所后,又有侍女端来一盆水和一碗“澡豆”

王敦不知这是干什么,还以为是送的吃的,有将“澡豆”泡水直接喝了。原来之前的干枣是用来塞鼻孔的,而水和澡豆是用来洗手的,哎,真是.......

而这种如厕的方式,也成为后来皇宫妃嫔们上厕所的一种主流!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古代的妃子算是最上层的女性了,她们不仅要显得文雅,而且还要特别讲究洁净,但是妃子们也要上厕所呀,而上厕所是比较污浊之事。在古代没有先进的马桶,那么她们上厕所时怎么办呢?

古代妃子们是如何上厕所的?

社会总是慢慢进步的。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上厕所的方式和工具。史记先秦时代上厕所简单易行,就在猪圈上直接搭了一个平台,拉下去的大便直接被猪享用,这样倒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可是这种方式太简陋了,让人感到恶心,场面实在不堪入目。



到了春秋战国时就开始改用大缸,缸里装着水,人都是蹲在大缸旁边上厕所。但是这种方式的最大缺点是,缸里的水经常会溅在屁股上,让人觉得不卫生,也不舒服,妃子就更加说不出的尴尬了。


而到了宋朝就又先进了一点。人们开始用夜壶,有瓷制的、木料的和铜器的,当然是根据自己的身份和条件进行打制。到了清朝,又比较先进和讲究一点,出现了类似于马桶之类的器具。妃子们需要上厕所时,就让伺候的宫女将马桶拿进来,等到完事了之后,再将马桶端出去。为了防止娇嫩的皮肉直接与马桶接触,她们会在边缘垫上最好的丝绸或者锦布,这样会更加舒服。而奢靡的慈禧太后,对自己的“三急”就更加讲究了,她的马桶是出了名的好。


总之,古代妃子上厕所的方式,还真是各有千秋。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古代的妃子们上厕所是专门有人伺候的,而在故宫没有厕所,所以妃子们用的是马桶来如厕。但可别小看古人的智慧,据考古发现,厕所在5000年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遗址中被发现,那时候的厕所是一排排的土坑。

先秦时期,聪明的人们就在猪圈上面达个台子,达到人猪和谐的效果,那时候的厕所叫“井溷”。

春秋战国时代如厕就开始文雅了,那时候的人们用类似缸的东西来如厕,里面放着水,而从这个时候开始无论是君臣还是妃子,都开始文雅的如厕,当然民间的百姓条件简陋就比较随便了。

汉代文明发展,厕所开始分男女,那时候使用泥土砌成类似坐式马桶的样式。唐朝时期厕所四周砌起来围墙,在蹲坑时前面会放置瓦片,预防污物溅到身上,并且在墙上还留有小孔,如果有人来了向里面喊一声,可以避免尴尬。

晋魏南北朝的风流名士风气不拘一格,他们可不会去固定的地方排泄,于是“虎子”变诞生了,早期的虎子并非男人专用,因为它不是尿壶,而是马桶。只因虎子的设计轻便小巧,使用方便,所以当时非常受皇室与民间百姓的喜欢。

明朝时期的厕所又得到改变,那时候的厕所砌的很高,然后在厕所下面放一辆车,这样方便打扫,但因空间没有封闭所以从民间到皇宫都是臭气熏天。

清朝时,皇宫作为最高权力统治中心,紫禁城不可能弄的那么臭,所以在皇宫内的九百九十九间半的房间里没有一间厕所。

时代在进步,民间的厕所得到普及,而皇宫内反而没有厕所,但这也不必担心,皇宫的妃子们“出恭”那是高级待遇。虽然没有厕所,但每个妃子的住所都有一个马桶,这些马桶的造型按等级来分,等级低的就是普通的马桶、等级中等的用瓷器做的、等级高的有紫檀刻的,而这些马桶的上面会有一个坐垫,这个坐垫是高级的丝绸和棉花缝制而成。

因为如厕时会有臭味,因此在妃子们准备如厕时,会有宫女在马桶里面放上红枣、花瓣、香木等去除臭味东西,等妃子们如厕完后,宫女把马桶端走。紫禁城每天都有来运送赃物出宫的马车,这些赃物在下午三点左右被运送出宫。

对于如厕的讲究,在历史封建社会中莫过于慈禧老佛爷了,她如厕的奢华已经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到的。

(这是袁世凯送给慈禧的马桶,壁虎马桶原图找不到)

据《宫女谈往录》中记载:

老太后一说“传宫房”,说明她要大小解了,而老佛爷用的宫房事一种便盆,这个便盆放在现在可以上万国博览会展览。
慈禧的宫房事檀香木刻的,外边刻着一只大壁虎,四只爪子狠狠抓地,尾巴紧紧卷起来,尾梢来回相交成一个8字,巧妙的做成宫房的把手。当太后传宫房时,就有几个宫女要行动起来,各司其职。太监用黄云龙套包着宫房恭恭敬敬地顶在头上,送在寝宫门外,请跪安。

接着黄云龙套打开,把宫房请出来,有宫女捧进更衣室,这时候太后开始宽衣解带,然后第二个宫女取油布铺在地板上。等太后解决完后,宫房由宫女捧出寝宫,寝宫外伺候的太监,垂首躬身等着,双手接过宫房,再用黄云龙套装好,头顶回去清除赃物,重新擦洗干净,再填充香木备用。

慈禧老佛爷的手纸不是一般的纸,是由宫女们加工好的。擦拭纸时细软的白棉纸,先把纸张摊开,再轻轻地喷上水,必须喷的比雾还细。而想把水喷的比雾还细是要长期练习才能做到的,练习时先要含一口水,然后用尽全力喷出,要喷的够原、时间够长,时间久了才能达到比雾还细的效果。

等纸喷的发潮发蔫了,再用铜熨斗轻轻走两边,随后再裁成长条,垫上湿布,再用热熨斗在纸上来回摊平,最后折成有棱角的样式,这样的纸张干净、柔软。

对于慈禧如厕的奢华程度,别说一般的妃子,就连先前的清朝皇帝也没有这样的待遇,虽然清朝前中期已经出现纸张了,但那时的纸张还是很粗糙,所以妃子们如厕后用的是丝绸来擦拭,这也还是因为中国的丝绸纺织技术的发达,换成当时的外国人,可没有这样的条件。


说到这里,很多小伙伴肯定想知道,古代的外国人用什么来擦拭屁股?

(图片预警,心脏不好或正在吃饭的小伙伴可别看哦!)

上面说了,皇帝和妃子比较贵气所以用奢侈的丝绸,慈禧老佛爷比较讲究,所以花样多。而平常的百姓可没有那么好的待遇,在古代民间不可能用纸或丝绸,所以只能用“厕筹”,其实就是经过加工后变得光滑后的竹片,用来“刮”。

  • 法国的古代,就简单了,包括法国贵族在内,所使用的是一根又粗又长的麻绳,皇室成员上完厕所后,用这根大麻绳来回摩擦,这就算擦拭干净了。

  • 15世纪前,英国王室用的是鲑鱼片来擦,因为说鲑鱼可以除臭和去痔疮。
  • 俄国就奇葩了,他们看大白鹅在水中游来游去身上却没有一滴水,于是在每次如厕后用抓一只大白鹅,用它们的脖子来摩擦。
  • 日本的想象力是直接飞到天际,他们用的是蝉翼,因为蝉翼又薄又小又透明,用蝉翼来擦拭的话可以看到“菊元”。

看完这些国家的奇葩擦拭工具,我有点崩溃,但这也侧面说明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真的是非同凡响。所以大家没事别动不动就想穿越去古代,如果真的要去,还是多倍点草纸吧,毕竟竹片刮的生疼。


大国布衣


俗话说人有三急,不管你是皇帝还是妃子还是平民百姓,上厕所是从古至今每个人每天都需要经历的事情,古代妃子上厕所的事,当然也是随着时代不同,工具也不同了。

我国最早的茅坑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氏族部落,不过那时候只有坑没有茅,坑满后就用土填上,另找新地。

到了先秦时期,就是在猪圈上搭一个平台,你在上面思考人生,下面冷风直吹,猪应声而来就帮你消化了,这种人猪和谐共处的建筑在周朝叫做“井溷”。


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大缸的如厕方式,缸里放满水,不管男女,都坐在缸边如厕,这可是件技术活,要懂得压水花,不然水会溅到屁股。

秦汉时期,就有了今日厕所的雏形了,不仅有蹲式厕所,连坐式的也有了,到汉代的时候,男女厕所就开始划分区域,还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冲水厕所。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上完厕所一般用小竹片来刮,当然妃子会用麻布、丝绸这些来擦屁股。


到了魏晋时期,名士的风流和潇洒,固定的厕所已经满足不了他们,他们需要的是随心所欲、随时随地、想拉就拉,于是就出现了风靡数百年的便器——虎子,四只坚实的虎腿,让使用者蹲下使用时,便可以连绵不绝一泻千里。

“虎子”这东西女性用的少,虎子名字到了唐朝因为要避讳李渊爷爷李虎的名字,改成了“马子”,这样用马来形容便器的传统保留了下来,到了宋代,“马子”经过不断的改良,由精致的兽形向简单的桶形或盆形改变,于是简单实用的“马桶”风靡全国,宫廷到民间都用上了马桶。


到了明清时期,就出现了类似马桶的“官房”,存放马桶的地方叫“净房”,需要方便的时候便传唤宫女或太监把“官房”拿来。这个“官房”是椅子形状,在便器上铺上软垫,而下面的便盆则是抽屉式,可以移动,盆内装有锡质内胆,在盆底还会铺一层干松香末,让如厕的人沐浴在芳香中。

关于慈禧太后的如厕记载

故宫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间,但是没有一间厕所,这是为了保证紫禁城的空气质量,当时宫里人无论身份高低都用便盆,排泄之后就有专人倒入粪车运出紫禁城。

慈禧太后想要上厕所的时候,便说传“官房”,就会有几个宫女行动起来,各有各的差使,一个去传专门侍候官房的太监,太监把用黄云龙套包着的官房恭恭敬敬的顶在头上,送到寝宫门口,然后把黄云龙套打开,请出官房,由宫女捧进更衣室,而慈禧太后则由宫女侍候着宽衣解带。还有的宫女赶紧去取油布,把地面铺起来。

慈禧太后使用的厕纸,都是宫女加工好的 ,将领来的细软白绵纸,一大张裁开分好,然后轻轻的喷上一点水,喷的比雾还细,把纸喷的发潮发蔫了,然后用铜熨斗轻轻的走两遍,随后再裁成长条,垫上湿布,热熨斗再一来一往,这样又柔软、又干净、又有棱角的便纸就可以放着备用,纸熨两遍一个是为了干净,还有一个是把纸毛熨倒,这样的便纸就不会因为没有纸毛发滑,也不会因为有纸毛而发涩!


慈禧用的“官房”是檀香木做的,外边刻着一条大壁虎,四只爪子抓着地,就是“官房”的四条腿,身上有隐隐的鳞,肚子鼓鼓的憋足了气,正好做官房的肚子,官房的肚子里,是香木的细末,便物下坠后,就会被香木末包起来,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恶气味了!

一切完毕后,官房由宫女捧出寝宫,在门外侍候着的太监,双手接过官房,再用黄龙云套包好,头顶着官房回去,清除脏物,重新擦抹干净,填充香木末等着下次使用!

古代妃子上厕所当然都是有宫女和太监侍候着,只不过应该没有慈禧太后这么讲究吧!


历史红尘


犹如女人如何清理月经,上厕所也是近似一部中国史。先说说我所见到的上厕所方式的转变,那些年,在农村嘛,小便是木桶,大便是蹲粪坑(方形且深的坑旁边蹲)。之后上学了,小便是尿池,大便是“一条沟”,又臭,又防流水。现在小便是小便器,大便是大便器,一些家里是马桶。



明清时候,原来是紫禁城,现在是故宫嘛,里面没有厕所,基本上用“马桶”,另类的马桶,椅子下面接一个盆子(或瓷器),简称“坐便器”,妃子皇帝所用的叫“官房”,由专门的太监宫女负责,放这玩意的地方叫“净房”,太监宫女的则是“便盆”。



慈禧所用的“官房”豪华,檀香木做成,做工精细,外面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壁虎,官房外貌也似壁虎,“肚子”便放盆子,里面装着粉末的香木,东西进笼,没有恶臭味,没有响动。



先秦时期的人不叫上厕所,而是蹲猪圈,那叫“圂”,在猪圈上搭两块板子,居高临下,著名的一种死法,就是“上厕所”淹死,这人是晋景公。发展到后期,又用一口大缸,人便坐在缸沿,这是个技术活,稍不注意飞溅起一点污水,还有可能掉进去淹死。

汉朝的厕所开始往小发展,起因缘起刘邦,某次上朝,刘邦内急,为了不误事,直接拿来文官的帽子当厕所用,受到启发,厕所小了。在梁孝王之王后墓中,发现一厕间,石质的扶手,靴状的脚踏石。在汉代,类似今天的农村,厕所普遍和猪圈相连。值得一说,那时候还有公共厕所,专人管理。

唐朝时,已经往坑厕方向发展了,都是现在的蹲厕,围墙砌成方形,高端大气,专门修建,专门装修。宋朝跟唐朝也差不多,小户人家修建不起坑厕,多是木桶,每一天还很有人来搜集,衍生出一个叫做“倾脚头”的职业,城市里的公共厕所有“所长管理”,所以宋朝城市的卫生干净。而明清则少,清朝的要钱,随处大小便,城市熏人。

说完上厕所的方式,再说如何擦屁股?

纸未发明前,用厕筹,擦屁股的“纸”,竹片或木头制成,一些做工精致,可重复利用多次,制作过程也是技术活,否则不舒服。以前农村很多都是竹片。



纸出现后,依旧是厕筹,技术不高,纸多用来记录等,也可以用丝绸,后来用粗纸,然后是纸。慈禧用的纸是白棉纸,裁剪、熨平、喷湿后,慈禧太后才肯用。


史小二记


古代的妃子是如何上厕所的?你看宫中那么多宫女、太监,他们是做啥的?他们就是伺候皇宫里的皇亲国戚吃喝拉散的。因此妃子们如何上厕所呢,自然是宫女们将精美的马桶拿上来,垫上柔软的丝稠,然后妃子们坐上去解决问题;完事后宫女或者太监再用上等纸或者丝绸给妃子们将屁股擦干净,或者用清水洗干净。妃子们就是这样上厕所的,一人要三四人人伺候呢。

一般的宫女上厕所则是上的公共厕所,那时的公共厕所通常是旱厕,也有水冲厕所。这些公共厕所定期有外面的百姓进来清理,也就是人们说的粪帮,他们就是专门处理城市里的粪便的。《新白娘子传奇》里戚宝山的父亲做的就是清理粪便的工作,《三少爷的剑》里也有专门做粪便清除工作的人。当然宫女上厕所是没有人伺候的,除非她升级成了皇帝的女人,否则她还得伺候别人嫔妃上厕所。

据说慈禧太后上厕所就有很多人伺候她:有搬梨花木马桶的,有专门点香料的,有专门檫屁股的,还有专门端水净手的,还有专门清理马桶的人。因此光伺候慈禧太后衣食起居、吃喝拉散的人就有百人之多,每年耗费在这上面的银两数以百万计。有钱人的生活不是我等能想象的,从史书上的记载可以看出皇家贵人的生活真是穷奢极欲。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但是史书丰富了我的想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